名師解讀丨辛棄疾《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2021-01-16 學學詩詞讀讀書

點上方 藍色字體 一鍵關注

詩詞解讀 | 國學經典 | 百家講壇| 精品課程| 美文名篇- 公號內回復「目錄」,送你往期經典詩詞解讀 -

- 回復「百家講壇」,給你看詩詞人物的傳奇人生-

回復「資源下載」,獲取經典視頻的音頻資料

024.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

10:54來自學學詩詞讀讀書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南宋】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詞句注釋】

⑴破陣子: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出自《破陣樂》,後用為詞牌。

⑵陳同甫:陳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縣)人。與辛棄疾志同道合,結為摯友。其詞風格與辛詞相似。

⑶挑燈:把燈芯挑亮。看劍:抽出寶劍來細看。

⑷夢回:夢裡遇見,說明下面描寫的戰場場景,不過是作者舊夢重溫。吹角連營:各個軍營裡接連不斷地響起號角聲。角:軍中樂器,長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銅製成,外加彩繪.名目畫角。始僅直吹,後用以橫吹。其聲哀厲高亢,聞之使人振奮。

⑸八百裡:牛名。《世說新語·汰侈》載,晉代王愷有一頭珍貴的牛,叫八百裡駁。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賞給部下。麾下:部下。麾:軍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處泛指各種樂器。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戰歌

⑺沙場:戰場。秋:古代點兵用武,多在秋天。點兵:檢閱軍隊。

⑻馬作的盧飛快: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作:像……一樣。的盧:良馬名,一種烈性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遇險,前臨檀溪,後有追兵,幸虧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而脫離險境。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⑼霹靂:本是疾雷聲,此處比喻弓弦響聲之大。

⑽了卻:了結,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統一國家的大業,此特指恢復中原事。

⑾贏得:博得。身後:死後。

⑿可憐:可惜。

【白話譯文】

醉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聽到軍營的號角聲響成一片。把牛肉分給部下享用,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惜壯志難酬,白髮已生!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失意閒居信州(今江西上饒)時所作。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城(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後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閒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即第二次「鵝湖之會」。此詞當作於這次會見又分別之後。

【作品鑑賞】

此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了多層情意。第一句,只六個字,卻用三個連續的、富有特徵性的動作,塑造了一個壯士的形象,讓讀者從那些動作中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去想像人物所處的環境,意味無窮。為什麼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後,為什麼不去睡覺,而要「挑燈」?「挑」亮了「燈」,為什麼不幹別的,偏偏抽出寶劍,映著燈光看了又看?……這一連串問題,只要細讀全詞,就可能作出應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說明。「此時無聲勝有聲」。用什麼樣的「說明」也難以比這無言的動作更有力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挑燈」的動作又點出了夜景。那位壯士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時,思潮洶湧,無法入睡,只好獨自吃酒。吃「醉」之後,仍然不能平靜,便繼之以「挑燈」,又繼之以「看劍」。翻來覆去,總算睡著了。而剛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為夢境。「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裡」、「夢裡」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

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裡恰恰相反。兩個對仗極工、而又極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現了雄壯的軍容,表現了將軍及士兵們高昂的戰鬥情緒。「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採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徵,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按譜式,《破陣子》是由句法、平仄、韻腳完全相同的兩「片」構成的。後片的起頭,叫做「過片」,一般的寫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聯繫,又要「換意」,從而顯示出這是另一段落,形成「嶺斷雲連」的境界。辛棄疾卻往往突破這種限制,《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如此,這首《破陣子》也是如此。「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仿佛看到若干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一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

這是一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當為「壯」也。

如果到此為止,那真夠得上「壯詞」。然而在那個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時代,並沒有產生真正「壯詞」的條件,以上所寫,不過是詞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詞人展開豐富的想像,化身為詞裡的將軍,剛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現實,沉痛地慨嘆道:「可憐白髮生!」白髮已生,而收復失地的理想成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雲壯志,而「報國欲死無戰場」(借用陸遊《隴頭水》詩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裡挑燈看劍」,只能在「夢」中馳逐沙場,快意一時。……這處境,的確是「悲哀」的。然而沒有誰「可憐」他。於是,他寫了這首「壯詞」,寄給處境同樣「可憐」的陳同甫。

同甫是陳亮的字。學者稱為龍川先生。為人才氣豪邁,議論縱橫。自稱能夠「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他先後寫了《中興五論》和《上孝宗皇帝書》,積極主張抗戰,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饒訪辛棄疾,留十日。別後辛棄疾寫《賀新郎》詞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後又用同一詞牌反覆唱和。這首《破陣子》大約也是這一時期寫的。

全詞從意義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的形象,從而表現了詞人的遠大抱負。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嘆,抒發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這反差中,可以想到當時南宋朝廷的腐敗無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熱,想到所有愛國志士報國無門的苦悶。由此可見,極其豪放的詞,同時也可以寫得極其含蓄,只不過和婉約派的含蓄不同罷了。

【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現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公元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年68歲。

相關焦點

  • 醉裡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
    「醉裡挑燈看劍, 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李芷樂誦讀著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賽後他告訴記者,辛棄疾晚年常居鉛山,葬在鉛山,寫下了許多經典詞句,通過誦讀,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朗誦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快來《帝國神話》裡沙場秋點兵吧!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將軍與詞人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風輕輕地吹過耳邊,鬢角添加了幾絲帶著憂愁的白髮,當身為將領的辛棄疾看著那片戰場,心裡在想些什麼呢?奮勇殺敵,熱血噴張,辛棄疾的一生中有著那麼一大段的戰場生涯。也許是使命感,也許是悲憫之心,也許是見慣了烽火連天、民不聊生,也許是一腔報國救民除賊的血液在流動。
  • 為何「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這句詞最能表現男子漢氣概?
    如果說武將裡詞寫得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如果說詞人裡武功最好的,非辛棄疾莫屬。這說明什麼?說明你在辛棄疾的詩詞裡既能體會出飛揚的文採,還能夠體出他獨特的男子漢的氣概。辛棄疾的這句盡人皆知的「醉裡挑燈看見,夢回吹角連營」出自他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詞以寄之》的開頭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曾幾何時,我們讀到辛棄疾的《破陣子》的時候,會為詞中的壯志豪情而熱情澎湃,夢想那種「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情,夢想那種「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沙場馳騁,我們都被《破陣子》中那愛國的赤忱所感染。
  • 吹角連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吹角連營,角:古代軍中所吹的樂器。指整個軍營響著進攻的號角。出自:宋 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吹角連營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吹角連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吹角連營(chuī jiǎo lián yíng)成語釋義:角:古代軍中所吹的樂器。指整個軍營響著進攻的號角。成語出處:宋 辛棄疾《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醉裡挑燈看劍」的「挑燈」是什麼意思?並不是拿著燈的意思
    比如」醉裡挑燈看劍「,很多人以為」挑燈「就是拿著燈的意思,這是想當然耳,實際不是這個意思。「挑」字有兩個讀音,一讀「tiāo」,是擔的意思,一讀「 tiǎo」,意為用細長的東西的一頭把東西舉起或弄起。「挑燈」的「挑」,是後一個讀音,意思是撥動燈芯。為何要挑動燈芯呢?
  • 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這首詞真的能對 中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嗎?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出了辛棄疾年老之後思想深處始終想著國家,始終想著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
  • 【詩詞賞析】唐宋詞:辛棄疾《破陣子》
    王步高,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聘兼職教授,江蘇
  • 原創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首先,看球看整體,一支球隊的強弱從來不是一個人決定的。而且發揮不好本身也就是比賽的一部分,米蘭如今彪炳的戰績背後並不是一系列球員超神的發揮,而是全隊整體運轉流暢輔以個別球員的球星作用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米蘭球員或多或少都有過自己的低谷期。先不說託納利的紅牌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本身就應該以一個更整體的思路去看。
  • 【詩詞賞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
    王步高,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清華大學外聘兼職教授,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
  • 辛棄疾這首最熱血的豪邁詞作,我們都曾經學過!
    比如辛棄疾。愛國詞人辛棄疾辛棄疾是一個猛人,這個人有多猛?我們來看:他曾經率領幾十人的小分隊夜襲幾萬人的大營,找到叛徒並且帶回!如果宋代的將士們和朝廷都有如此肝膽的話,也不至於會有靖康之恥,南宋也不至於偏安一隅。與他軍事才華相對應的,對於他的詩詞,我們有最直觀的感受。
  •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
    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我們真懂?看看詩詞大會冠軍雷海為的解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為何會有家長建議,將「醉裡挑燈看劍」移除課本?聽聽專家怎麼說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這是南宋「詞中之龍」辛棄疾的大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辛棄疾一首像出徵時檄文的詞,大氣磅礴,不可不讀
    宋詞中豪放派,首推辛棄疾了,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賞讀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此詞叫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陳同甫就是陳亮,也是南宋著名的抗金義士,他和辛棄疾是平生知己,所謂英雄相惜。
  • 辛棄疾最有氣勢的一首詞,一開頭便驚豔了世人,震古爍今!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詞《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便是一首能夠感受到震古爍今的氣勢與力量的千古名作。它出自於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著「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之手。眾所周知,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志,但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故詞中飽含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寫得慷慨激昂,氣勢恢宏。
  • 800多年的一個冬夜,辛棄疾翻來覆去睡不著寫下此詞,流傳了千年
    宋代詞壇,群星璀璨,在那麼多閃閃發亮的星星裡,辛棄疾是最酷的一個。他或許不是詞寫得最好的一個,但他的詞,蘇軾、柳永能寫不出來,只因詞中有那從沙場帶回來的酷!作為大宋第一大古惑仔,他的人生遠比電視劇中看到的那些飛車少年酷得多。
  • 家長建議刪除語文書中「醉裡挑燈看劍」,只因裡面7字,有理嗎?
    除了文人的身份,辛棄疾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號,那便是「愛國將領」,21歲那年,辛棄疾便帶領2000餘人參加了起義軍,奮起反抗金人,辛棄疾每每衝在最前方,立下赫赫戰功,很快就得到了起義軍首領耿京的器重,後來金主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北撤,辛棄疾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並與南宋朝廷取得聯絡。
  • 辛棄疾《破陣子》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64篇(第45篇)
    全詞在結構上打破成規,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這種藝術手法體現了辛詞的豪放風格和獨創精神。作品原文:破陣子⑴·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⑵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醉裡挑燈看劍⑶,夢回吹角連營⑷。
  • 辛棄疾《破陣子》是千古名篇,因其中七字,家長建議將其移除教材
    很多人只知道辛棄疾是著名詩人,但是他還是一個劍客,而且勇猛非凡,他出生於1140年,南徵北戰大半生,留下的詩詞也很多,大多都充滿了報國熱情,1189年年,這時的他已經被棄用了將近20年,送別好友陳同甫,同時感嘆報國無門,於是有感而發做了這首傳世經典——《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