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約財產糾紛中,法院確定「返還彩禮」的3個因素!建議收藏

2020-09-15 北京恆略律師

「彩禮」是男方在婚約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的聘金、聘禮等。如果一方不同意婚姻登記或者辦理登記後離婚,且符合法律規定時,彩禮應當返還。那麼彩禮的返還應當遵循怎樣的原則?又應當考慮哪些因素綜合確定返還數額?在司法實踐中,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彩禮返還案件較多,法官審理過程中缺乏統一的法律適用問題。為此本文對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典型案例:

訴訟中返還彩禮應堅持平等、過錯、酌情返還三個原則——李某某訴王某某婚約財產返還案

案例要旨:在訴訟中彩禮返還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一是平等原則。不論雙方誰提供的彩禮,都應當受到同等的法律保護;二是過錯原則。根據婚姻締結過程中雙方的過錯程度確定各自應承擔的責任;三是酌情返還原則。要根據提供彩禮方的經濟情況,提供彩禮的動機和接受彩禮方的經濟狀況、索要彩禮動機等因素,確定彩禮返還的比例,充分發揮法律評價的預防、指引和教育作用。

來源:法信平臺精選

一、彩禮範圍的認定

「彩禮」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當下,由於社會環境及適用條件的不同,決定著對彩禮範圍的認定不同。

在司法實踐中,要考慮當地風俗習慣,雙方主體的交往時間、密切程度,對一般意義上的幫助、單方贈與、雙方交往中必要的費用與彩禮進行區分。在此基礎上,針對個案確定返還彩禮的範圍和具體數額。該案中,原告向三被告請求返還見面禮、結婚禮金、金戒指和其他物品,一審法院對彩禮和其他物品進行區分,並按照《婚姻法解釋(二)》第10條第1款第(1)項之規定,對該案進行判決。二審法院在對彩禮的範圍及數額進一步認定基礎上,通過聯動調解,被上訴人減少了彩禮的主張數額,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在一審、二審中法院對彩禮的定位及數額認定都是符合法律規定、司法解釋和風俗習慣的。

二、彩禮的返還主體

從傳統意義上講,彩禮返還主體有以下幾類:

(1)接受彩禮的一方;

(2)接受彩禮一方的父母;

(3)上述兩種主體相加。

從返還責任上:

(1)只限定接受彩禮一方;

(2)只限定接受彩禮一方的父母;

(3)上述兩類主體承擔連帶責任;

(4)第二類主體承擔補充責任。

當前所稱的「彩禮」與封建時代的「彩禮」在性質上有很大的不同。在主體認定上,當今接受彩禮的一方通常已達到成人年齡,應該對彩禮有支配權。因此,作為返還彩禮的法律主體應是接受彩禮的一方,返還義務也是該方。該案中一審及二審法院對彩禮返還主體的確定也是正確的。

三、彩禮返還應堅持的原則

按照風俗習慣,在很多地區,彩禮返還的一般原則是:

(1)女方悔婚的,一般全部返還所有彩禮和其他物品;

(2)男方悔婚的,女方一般不用返還各種彩禮和其他物品;

(3)男方和女方同時悔婚的,經雙方協議,一般堅持有限返還原則。

在訴訟層面上彩禮返還應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平等原則。不論雙方誰提供的彩禮,都應當受到同等的法律保護;

二是過錯原則。由於某方的過錯導致結婚不能時,在彩禮返還上,要考慮過錯方的責任問題;

三是有限救濟原則。要根據提供彩禮方的經濟情況,提供彩禮的動機和接受彩禮方的經濟狀況、索要彩禮動機等因素,確定彩禮返還的比例,充分發揮法律評價的預防、指引和教育作用,促使男女雙方婚前交往和彩禮提供的理性化。

該案中,一審原告和被告沒有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一方提出彩禮返還請求,符合《婚姻法解釋(二)》的規定。但是,在女方已經備置完酒席,等待男方迎娶之時,男方突然作出不再迎娶的決定。雖然,結不結婚是一種自由,但是,任何自由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由於一審原告悔婚的時間和場合的特殊性,造成一審被告在一定範圍內名譽受損。因此,從風俗和道德層面上看,一審原告是有一定的責任的。該案一審、二審法院正是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有限救濟原則,發揮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適用調解手段使案件得到恰當處理。

裁判規則

1.確定彩禮返還的數額應考慮以下因素:彩禮的實際用途、婚姻存續期間的長短、離婚的具體原因和雙方的過錯程度——林某某訴李某某離婚糾紛案

案例要旨:《婚姻法》明確規定,婚姻登記是確立夫妻關係的依據。不能僅以尚未按照風俗習慣舉行婚禮、未完全共同生活為由,簡單地認為離婚時彩禮應返還男方。對於已經登記結婚但未舉行婚禮即要求離婚的彩禮返還的問題,應以現行民事法律為基礎,結合當地善良風俗以及彩禮的具體使用情況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

來源:法信平臺精選

2.法院應綜合雙方家庭之間財物往來的名義、對象、時間等因素,處理彩禮的返還問題——陳國強訴王坤等婚約財產糾紛案

案例要旨:彩禮給付系附解除條件的贈與,解除條件成就,發生返還彩禮的法律效力。在婚約形式簡化的背景下,彩禮給付方往往缺乏直接證據證明彩禮的數額,法院應綜合雙方家庭之間財物往來的名義、對象、時間等因素,剔除已清退部分,處理彩禮的返還問題。

案號:(2008)松民一(民)初字第5178號

審理法院: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

來源:《人民司法·案例》2009.12

3.對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彩禮的返還應充分考量當事人的過錯、共同生活時間的長短、社會習俗等因素綜合作出判定——殷某訴趙某彩禮返還糾紛案

案例要旨:對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彩禮的返還應充分考量當事人的過錯、共同生活時間的長短、社會習俗等因素綜合作出判定,不宜採取「一刀切」的判定標準。來源:法信平臺精選

4.婚前同居數月,結婚登記後不久、結婚儀式舉行前,要求離婚的,可以要求酌情返還部分彩禮——胡某訴單某離婚糾紛案

案例要旨:結婚登記後不久、結婚儀式舉行前的離婚糾紛案件,一般認定為夫妻感情已經破裂,可以準予離婚。對於該類離婚糾紛中的彩禮是否返還問題,可結合具體案情,綜合考慮當地民間習俗,依照法理和情理,酌情判決予以部分返還。

來源:法信平臺精選

司法觀點

一、返還彩禮的範圍

雖然根據司法解釋(二)第十條的規定(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當符合條件,已給付的彩禮應當予以返還,但在實際生活中,已給付的彩禮可能已經用於購置雙方共同生活的物品,事實上已經轉換為男女雙方的共同財產,或者已在男女雙方的共同生活中消耗。

因此,我們在處理涉及彩禮返還的案件時,就應當返還的範圍而言,要根據已給付的彩禮的使用情況,是否在男女雙方共同生活中發生了必要的消耗,婚姻關係或同居關係存續期間的長短等具體事實綜合把握。在處理方式上也應當靈活運用,特別是彩禮已轉化為共同生活的財產時,可將彩禮的返還與分割共同財產一併考慮。在分割中體現彩禮的返還。(摘自《法院審理婚姻家庭案件觀點集成》,吳衛義、張寅編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頁)

二、彩禮返還數額應考慮共同生活時間的長短

從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看,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應退還的彩禮數額越少。從社會常理看,贈送彩禮的目的在於使雙方最終締結法律上的婚姻關係,也意味著雙方要有較長時間的共同生活,若雙方短時間共同生活後即解除婚約的,如果沒有其他應當考慮的因素,可以請求返還大部分彩禮。一般來說,經過長時間的共同生活,女方接受的彩禮大多已經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或已經用於共同生活,此時全額返還彩禮有悖公平和生活實際。《河南省周口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婚約彩禮糾紛案件的指導意見(試行)》就規定:男女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共同生活兩年以上、生育子女或者所接受的彩禮確已用於共同生活,一方請求對方返還彩禮的,一般不予支持。(摘自《農村婚姻家庭糾紛審理指引》,倪金龍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8~29頁)

法律依據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十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19、借婚姻關係索取的財物,離婚時,如結婚時間不長,或者因索要財物造成對方生活困難的,可酌情返還。

對取得財物的性質是索取還是贈與難以認定的,可按贈與處理。

如果您有法律問題,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及時諮詢專業律師,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淺議婚約財產糾紛及對策和建議
    有的當事人為了給付彩禮,不得不全家舉債,家庭生活苦不堪言,如果雙方最終未能結婚,往往發生彩禮返還的糾紛。我國《婚姻法》對婚約財物糾紛如何處理,由於法律、法規對返還財物的類型、數額、主體都沒有明確規定,要做到在司法實踐中正確認識和把握此類案件的處理任然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 永順法院:和解執行一起婚約財產糾紛
    湖南法院網訊 近日,永順縣法院和解執行一起婚約財產案。2019年1月,姚某與陳某按照當地習俗舉辦了婚禮,但沒有辦理婚姻登記。2020年3月,因雙方關係出現矛盾,姚某為彩禮返還問題將陳某及其父母訴至永順縣法院,經永順縣法院依法作出判決:由被告陳某返還原告彩禮禮金及原告給被告購買的四金首飾。
  • 商丘市中院出手遏制「天價彩禮」:解除婚約,超出10萬元的彩禮全額返還
    記者採訪了《指引》的主要起草人、商丘市中院民二庭副庭長許玉霞。「商丘兩級法院在審理婚姻家事案件中,發現不少農村家庭存在『因婚致貧』現象,『天價彩禮』對家風、村風、民風造成不良影響,一旦婚約解除,極易產生糾紛。以往審理這類糾紛時,法官是根據法律規定和個案情況,自由裁量。為了統一裁判標準,讓法官有更加明確的辦案遵循,我們制定了這份《指引》。」
  • 法院新規: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
    導讀8月4日,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了《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明確規定了彩禮返還的標準,一睹為快,這也是全國首家法院,對彩禮返還數額的詳細規定!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 婚約財產糾紛根據不同情況出新規啦!快來看看有何不同
    大家好,歡迎來到財訊速報,今日與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婚約財產糾紛。近期,商丘中級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 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 2020年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
    2020年8月4日,河南商丘市中院根據本省市的特殊情況,出具了有關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指引文件。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商中法〔2020〕106號)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
  • 潮陽法院妥善調結一宗婚約財產糾紛案件
    婚約財產糾紛我院人民法庭在開展民事審判工作中,堅持司法為民,注重做好調解工作,妥善處理矛盾糾紛,全力消除不和諧因素,力促社會穩定。近期,西臚法庭通過耐心細緻調解,成功促成一宗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庭外達成調解協議,案件得到圓滿解決,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 法院觀點|關於彩禮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
    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 第四條 訴訟主體 婚約財產糾紛案件,原則上以婚約雙方當事人作為訴訟主體,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訂立婚約的當事人為未成年人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監護人作為共同訴訟主體; (二)給付彩禮一方的婚約當事人雖已成年,但與其父母共同生活,並用家庭財產給付彩禮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父母可以作為共同原告
  • 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要求返還彩禮的條件
    彩禮返還應當遵循當地習俗,符合彩禮返還標準。我國《婚姻法》,並未對婚約和彩禮作出規定,都只規定了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內容。但目前我國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中,仍存在把訂婚作為結婚的前置程序,在農村尤盛。一旦婚約解除,便引發糾紛。
  • 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
    (試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第四條 訴訟主體  婚約財產糾紛案件,原則上以婚約雙方當事人作為訴訟主體,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訂立婚約的當事人為未成年人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監護人作為共同訴訟主體;  (二)給付彩禮一方的婚約當事人雖已成年,但與其父母共同生活,並用家庭財產給付彩禮的,婚約當事人與其父母可以作為共同原告;
  • 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 地方新規: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
    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結合全市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制定本裁判指引。
  • 婚約締結不成 法院判決返還部分聘金
    中國法院網訊(廖長春)聘金,又稱彩禮、禮金等,是在婚約初步達成時,男方向女方贈送的彩禮、禮金等。聘金給付之後,如果一方當事人不同意結婚,聘金是否應當返還呢?近日,福建省泰寧縣人民法院審理了一樁由聘金引發的訴訟案件,判決女方肖某在判決生效後十日內,返還男方廖某人民幣25000元。
  • 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
    (試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統一全市法院裁判標準,平衡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依法、公正審理此類案件、有無子女、過錯程度、當地風俗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綜合認定,符合下列情形的,參照下述標準適用: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且未共同生活的,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彩禮款應全額返還;但超過六個月且因給付彩禮方提出解除婚約的,返還不超過彩禮款總額的90%;
  • 關於彩禮的返還比例
    隨後兩人家庭便商討彩禮等相關事宜。毛某向小某支付婚禮禮金7W元及金首飾一套。2015年2月毛某到向小某家中給付向小某家3600上門禮。2015年端午後,毛某請求解除兩人婚約,並要求向小某退還相關彩禮和首飾,兩人協商不成,毛某遂起訴至法院。
  • 彩禮糾紛案件,可將對方父母列為共同被告?
    在實際生活中,彩禮的給付人和接受人並非僅限於男女雙方,還可能包括男女雙方的父母和親屬。那麼在「婚約財產糾紛」中,能否將彩禮接受方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嗎?最高人民法院就該問題作出了答覆,具體內容如下:關於審理彩禮糾紛案件中能否將對方當事人的父母列為共同被告的答覆對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1385號建議的答覆:您提出的關於提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涉婚贈與行為法律效力及時出臺合乎法理的司法解釋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 婚前給付的婚約彩禮,結婚後算夫妻共同財產嗎?
    實際上「彩禮」的表述並非是一個專業的法律術語,人民法院在受理有關彩禮糾紛的案件時一般都將其認定為婚約財產糾紛,目前婚前給付彩禮的現象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實踐中男女在交往期間男方為追求女方為女方或者其近親屬所做的支出並不屬於彩禮的範疇,應與彩禮注意加以區分。
  • 這份彩禮能否返還?法院這麼判!
    「你一回家就捧個手機,啥活也不幹,別過了!」「不過就不過,還我彩禮錢!」周某訴至法院要求張某返還彩禮68000元。經法院審理,最終判決張某返還周某彩禮38000元。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如果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彩禮應予返還。本案中,周某與張某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符合上述司法解釋中第(二)項規定之情形,但兩人已同居生活近一年時間,故在此種情況下法院會根據雙方共同生活的時間、彩禮數額、有無生育子女、財產使用情況、雙方經濟狀況等因素,酌定是否返還及返還的數額。法官提醒:彩禮,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婚嫁習俗。按照這種風俗,男方要在娶妻時向女方家下聘禮。
  • 這些情形下,可以要求對方返還彩禮
    因此,返還彩禮的第三種情形中的「生活困難」也應當作此理解,即所謂生活困難是絕對困難,而非相對困難,是因為給付彩禮後,造成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維持當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的絕對困難,而不是與給付彩禮之前相比,財產受到損失,相對於原來的生活條件比較困難的相對困難。二、彩禮返還的具體數額如何確定?
  • 重磅新規:彩禮超過10萬的部分,全額返還(2020.8.4試行)
    來源 | 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裁判指引(試行)為倡導移風易俗的社會新風尚,進一步規範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的審理第五條 返還的標準彩禮返還數額應當結合彩禮的數額、男女雙方共同生活時間長短、有無子女、過錯程度、當地風俗和經濟水平等因素綜合認定,符合下列情形的,參照下述標準適用:(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且未共同生活的,一方請求另一方返還彩禮,彩禮款應全額返還;但超過六個月且因給付彩禮方提出解除婚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