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3年累計形成地下水壓採能力38.7億立方米

2020-12-20 中國水網

製圖/展茂光

河北省近年加大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節、引、蓄、調、管」五措並舉,3年累計形成地下水壓採能力38.7億立方米。試點區淺層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明顯減緩,深層地下水埋深實現止跌回升

回升0.74米!據河北省水文局監測,今年2月,地處全國最大漏鬥區的景縣留智廟鎮八裡莊一帶,深層地下水埋深從連年下降轉為回升,從去年2月的99.2米回升到98.46米,出現歷史性轉折。

「河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的1/7,經濟社會發展不得不依靠超採地下水維持。」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省年均超採50多億立方米,形成了7個大型地下水漏鬥區。

水質惡化、地面下沉……地下水超採引發一系列「後遺症」,農業增產增收遭受制約,群眾飲水安全面臨威脅。

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讓水土「喘口氣」。2014年,「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漏鬥區綜合治理」寫入中央1號文件。當年6月,我省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全面展開。

3年來,河北省制定出臺《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實行「節、引、蓄、調、管」五措並舉,探索建立「確權定價、控管結合、內節外引、綜合施策」治理模式,治理試點範圍擴大到9市115縣(市、區),實現地下水漏鬥區全覆蓋。

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千米外的噴頭自動打開。

近日,在威縣趙村鄉,河北開源節水公司負責人趙文峰用手機演示了「智慧節水灌溉系統」,「一萬多畝地,節水滴灌至少省水三分之一。」

農業是地下水取用大戶。2014年至今,我省關停4190眼農業灌溉機井,一半以上灌溉農田鋪上節水管道,63個縣(市、區)實施農業水價改革。從水源到田間、從工程到農藝的全方位節水工程,促使我省農業用水量逐年下降。

節水不僅要抓田間地頭,也要抓企業車間。為倒逼企業節水,去年7月1日,我省在全國率先徵收水資源稅。

「改革前地下水實際費率為每立方米0.32元,改革後超採地區實際稅負增至3.17元,特種行業達到15.44元。」省地稅局稅政一處處長高會民說,較大的稅額差讓企業用水更加「精打細算」,主動調整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

稅收槓桿作用立竿見影。如今,河鋼集團唐鋼公司實現工業水源全部取自城市中水,年節約新水1460萬立方米。2016年,全省非農用水量同比減少1.8億立方米。

做足「節」字文章,還要綜合施策、系統治理。引——通過南水北調中線等工程最大限度引用外地水,3年新增外調灌溉水量18.38億立方米;蓄——清淤疏浚河道9165公裡,擴容整治坑塘1015座,共增加蓄水能力3.73億立方米;管——通過立法手段從嚴管控取用地下水,核減地下水開採量3000多萬立方米……

據評估,河北省3年累計形成地下水壓採能力38.7億立方米,試點區淺層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明顯減緩,深層地下水埋深實現止跌回升。

編輯:徐冰冰

相關焦點

  • 31年累計調水超126億方 山東骨幹水網工程穩民心穩發展
    自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通水以來,截至目前,山東通過骨幹水網工程累計調水量已達到126.47億立方米。骨幹水網工程在山東省最需要的時候、最關鍵的時刻,起到了穩定民心、穩定發展的作用。目前全省骨幹水網工程總長1459公裡,設計調水能力達到20.4億立方米,「一縱多橫、兩湖多庫、三源多口」骨幹水網工程格局加速形成。外調水是受水區各市城市工業、生活的保障水,是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同時也是地下水壓採區的替代水源之一。
  • 邯鄲壓採:三年省出16個京娘湖
    在此之前,河北省公布2016年度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成績單,邯鄲市再度名列榜首,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等級。   作為全國典型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邯鄲市約75%的用水量依靠開採地下水取得。由於長期超採,該市東部地區形成4個地下水漏鬥區,並引發地表沉陷、中淺井水質汙染等生態問題。   2014年,邯鄲市被列為全省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首批試點市。
  • 嚴重超採地下水 河北形成25個地下水位降落漏鬥
    近日,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發布《2012年河北省地質環境狀況公報》,公報披露,全省共有地下水位降落漏鬥25個,其中漏鬥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7個。7個超過1000平方公裡漏鬥面積地區包括保定高蠡清、邢臺寧柏隆2個淺層地下水位降落漏鬥和滄州市、邯鄲市、衡水市、邢臺市巨新、唐山市寧河-唐海5個深層地下水位降落漏鬥。
  • ...能力4.52億立方米、戰略儲備庫容2億立方米,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尤其是膠東地區,多線、多點、多水源供水格局正在形成,年新增調水能力4.52億立方米、戰略儲備庫容2億立方米,基本保障了膠東四市平水年份用水需求。水資源豐枯調蓄能力明顯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山丘區水庫莊裡水庫建成蓄水,煙臺老嵐水庫樞紐工程開工建設,官路水庫、雙堠水庫等工程前期工作積極推進;泰安王家院水庫、臨沂河灣水源、濟寧孟憲窪水庫等57處水源工程基本完成。
  • 繼「安次區」之後,廊坊有望再添新轄區,地熱水儲量7億立方米
    河北省的廊坊市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比較特別的地級市,因為它有3塊飛地被直轄市北京和天津隔開,分別是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以及三河市。我們在學習歷史時也都在很多地方見過「廊坊」這個字眼,廊坊市在明清時期是京畿重地,也是溝通北京與天津的關鍵交通要道。廊坊市因而也被人們譽為是「京津走廊明珠」。
  •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
    6年來,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累計調水超394億立方米,「南水」成為沿線多個城市的主力水源,超過1.2億人直接受益。其中,中線工程調水348億立方米,約6900萬人受益;東線工程調水46億立方米,惠及人口約5800萬。
  • 山西煤層氣產量突破56億立方米 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
    原標題:【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我省煤層氣產量突破56億m3  截至目前,累計探明儲量6675億m3,利用量約佔全國90%  煤層氣是優質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煤層氣對我省推進能源革命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從全省煤層氣企地對接暨技術交流會上獲悉,截至2018年12月29日,我省煤層氣產量達到56.3億立方米,利用量約佔全國的90%。  我省是全國煤層氣資源富集程度最高、開發潛力最大的省份之一。統計數字顯示,我省境內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地質資源量約8.31萬億立方米,產能佔全國的96%。
  •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入山東超30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入山東超30億立方米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從南水北調東線總公司獲悉,22日9時許,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累計調入山東省水量達到30億立方米。
  • 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壩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150億立方米
    截至9月26日,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元壩氣田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150億立方米,外輸商品氣125億立方米,生產硫磺116萬噸,持續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輸送優質清潔能源,為進一步推動天然氣大發展,保障能源供應做出重要貢獻。
  • 中國石化元壩氣田投產5年 累產天然氣160億立方米
    四川在線消息(郭望 袁鵬 記者 李欣憶)12月30日,記者從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獲悉,全球首個7000餘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元壩氣田實現安全平穩運營五周年,累產天然氣160億立方米,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全力做好冬季天然氣保供工作,元壩氣田滿負荷運行,日產天然氣1120萬立方米。元壩氣田是世界首個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氣田,具有超深、高溫、高含硫、多壓力系統等特點,是世界上建設難度大、風險高的氣田之一,開發建設和平穩運營難度大、風險高。元壩氣田於2011年8月啟動開發建設,2014年底前期試採項目投產,2016年底全面投產,獲國家優質工程獎。
  • 河北省城市技術管理_2020年河北省城市技術管理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河北省「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的新增大型建設項目有:修建一級高速公路3000Km,幹線公路3500Km,村村通公路2萬Km;修建高速鐵路2000Km,普通鐵路850Km,新建民用機場三個。根據國家頒布的各級公路、鐵路和高鐵的修建標準,推算出河北省十三五期間交通建設領域新增的砂石骨料需求量在4億噸以上。同時,河北省政府計劃此後3年對全省1881個露天礦山進行汙染深度整治,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 南水北調工程通水 六年惠及超1.2億人
    規劃中的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分東線、中線、西線向北方調水,連接起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形成「四橫三縱」骨幹水網,科學調劑水資源,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水利部12月12日發布,我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六年來累計調水394億立方米,惠及沿線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山東七省市,超1.2億人口直接受益。工程運行安全高效,綜合效益顯著。
  • 創通水六年來新高 今年河北利用引江水量超36億立方米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 通訊員任樹春、趙佳林)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今年以來,河北各地各部門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用足用好引江水作為解決地下水超採問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強化責任,紮實開展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湖北能源:1-7月累計發電量升26.45%至194.22億千瓦時
    格隆匯8月10日丨湖北能源(000883.SZ)發布2020年1-7月主要經營指標完成情況,公司所屬各發電企業累計完成發電量194.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45%。
  •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寧晉糧食高產高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成就喜人
    華北地區是我國糧食主產區,但華北地區也是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由於長期大量開採地下水,已經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環渤海複合大漏鬥,面積達到7.3萬公頃。導致了地面沉降、裂縫和塌陷,海水入侵和鹹水下移,機井報廢加快,提水成本增加等嚴重生態問題。    寧晉縣作為河北產糧大縣,年產糧食80萬噸。
  • 四川盆地建成年產300億立方米大氣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14日訊 (記者 王軼辰)截至12月14日8時,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今年在四川盆地累計產氣300.0016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同期天然氣產量的17.3%,成為我國西南地區首個、全國第二個年產氣量超過300億立方米的大氣區。
  • 2003年以來,延慶白河堡水庫累計向密雲水庫輸水13.28億立方米
    8月31日上午10時整,延慶區白河堡水庫閘門緩緩提起,譁譁的水流傾瀉而出,開始向密雲水庫進行第33次集中輸水,計劃輸水量2500萬立方米。從2003年起承擔向密雲水庫輸水的任務,17年來,白河堡水庫累計向密雲水庫輸水13.28億立方米,交出了保障北京市城市生活供水的優異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