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引黃濟青工程通水以來,截至目前,山東通過骨幹水網工程累計調水量已達到126.47億立方米。骨幹水網工程在山東省最需要的時候、最關鍵的時刻,起到了穩定民心、穩定發展的作用。
山東骨幹水網工程集供水、防洪、灌溉、生態、鄉村文明建設等功能於一體,效益發揮逐年提升,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安全保障。目前全省骨幹水網工程總長1459公裡,設計調水能力達到20.4億立方米,「一縱多橫、兩湖多庫、三源多口」骨幹水網工程格局加速形成。
外調水是受水區各市城市工業、生活的保障水,是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水源,同時也是地下水壓採區的替代水源之一。山東骨幹水網工程累計調水126.47億立方米中,調引長江水46.24億立方米、調引黃河水67.4億立方米(不含沿黃各市引黃水量)、當地水(東平湖、峽山水庫、大沽河等水源)約14.1億立方米。2019至2020調水年度,完成調水15.5億立方米,向各受水市供水10.56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工程先後向南四湖、東平湖及南水北調工程調蓄水庫生態補水3.74億立方米;累計為小清河補源2.45億立方米,為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1.65億立方米,確保泉水四季噴湧,彰顯了濟南泉城城市名片形象。
引黃濟青工程通水運行30多年來,補充地下水約6.89億立方米,既抬高了地下水位(部分地段地下水位上升非常明顯),又壓制了鹹水的入侵,改善了區域土地狀況,保護了生態環境,尤其昌邑、寒亭、壽光等北部沿海鹹水地區受益明顯。
黃水東調工程運行以來,調引黃河水入廣南水庫(天鵝湖)進行調蓄(蓄水已超過1億立方米),使廣南水庫重現生機,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米山水庫自膠東調水工程通水以來,再也沒有出現過乾涸情況。調水工程所到之處,水生態環境均得到較好改善。
保障調水水質建設的大量中水截蓄導用工程,為全省30個市(縣)增加農田灌溉面積200萬畝。引黃濟青工程多年來累計為博興縣和工程沿線提供農業用水近20億立方米,擴大改善灌溉面積333.3平方公裡,增產糧食約7億公斤;為壽光市改善糧食種植面積40萬畝。
山東省骨幹水網工程連通南四湖、東平湖、峽山水庫戰略水源地,不僅僅是供水生命線,調水工程沿線水土保持措施、綠化防護林帶,還為沿線廣大群眾營造了人水和諧的良好生態人居環境。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0年11月24日 第4732期 記者 趙新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