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黃豆到一滴醬油,絕味傳統手工釀造醬油

2020-12-24 李子柒

【傳統手工醬油】

鹹鮮濃香的中國味

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現如今,這個歷經三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們每個家庭餐桌上少不了的調味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的一日三餐!

▲傳統手工醬油

很久之前就開始準備的視頻

醬油是我們中國人日三餐少不了的調味品

不管是煎 煮 蒸 炸 炒或是涼拌

愛的也不過是那一口鮮滋味!

我們國家傳統醬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周朝開始就有關於做醬的記載流傳演變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醬油的製作周期通常在一年甚更長夏天的溫度與陽光是製作醬油的最好法寶清明過後,天氣升溫這個季節最適合制曲和暴曬

黃豆揀去雜質清洗浸泡至發脹上鍋大火使勁蒸至用手能攆爛攤開放涼至30多度拌入連著麥麩的小麥粉

麥子最好炒過再攆 不用攆太碎

太碎影響最後成品的澄淨度

而且我用的是我們四川溫江這邊最傳統的制曲沒有添加米麴黴僅僅依靠空氣中的天然菌種進行多菌種制曲這是溫江醬油非遺傳承人冉光濤老師傳的經驗

子和小麥粉拌均勻後放入保證適合制曲溫度的房間,制曲開始一個禮拜以後基本就能看到豆子變幹豆子表面從白色到黃綠色長滿了好看的菌曲這個就是醬油成品好壞的關鍵之

制好菌曲的豆子

用山泉水攪拌一定比例的鹽浸泡開始了醬油最最重要的環節曬!曬!曬!曬!一直曬!翻!翻!翻!翻!一直翻!注意不要被雨淋到,淋到就完犢子

幾乎每天都要翻曬

我是一有空想起來就會去翻曬

大致半年以後醬胚成熟

當然也要看陽光和溫度所以啊 傳統的手工醬油真的是大自然的禮物成熟的醬胚高鹽稀態所以需要稀釋兌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回浸一兩天就可以壓榨壓榨過濾後的醬油就是我們的生醬油了這時候還只算完成了半

生醬油要繼續暴曬提純讓醬油裡的胺基酸達到標準

這個只有靠經驗也是看陽光和溫度決定時間的長短

我是繼續曬了一個多月,就拿去熬了

冬天了 也沒啥太陽可以再曬熬煮醬油

其實就是讓生醬油中微生物停止發酵的過程

俗話說的殺菌嘛現在很多傳統手工醬油都有專門的殺菌機我家沒有,所以就用最老式的辦法來熬煮多次沸騰後放涼密封裝入高溫消毒的罐子隨用隨取 注意取醬油的用具乾淨衛生

最後用醬油做了些家常菜

滷肉飯我沒有經常做你們都知道 我是把子肉的忠實粉絲

但也不能老做把子肉所以做了滷肉飯

超級 無敵 十分 非常好吃

民國一口下去發出了尖叫那種!

也正常,她愛吃肉勝過一切!

五花肉切小塊焯水

洋蔥和蒜油鍋煸幹撈出備用

底油裡放冰糖炒糖色後放肉炒到半乾

放香菇和洋蔥碎翻炒,再放清水 醬油

和一點點花椒 八角 桂皮 香葉等一點點就夠了 大火燉熟 小火燜收湯汁

起鍋淋在熱騰騰的米飯上要瘋掉 相信我

醃黃瓜很簡單,開水加醋放涼

黃瓜對半切丟進去,放入姜蔥蒜 白糖 辣椒

倒入水醋汁和醬油醃製一天第二天 嘎嘣脆 配粥一絕

窯雞簡單姜蔥蒜 醬油 料酒把雞醃一夜

撿些幹土塊圍一圈燒到土塊發紅

醃好的雞用菜葉子包個十層八層丟進去

用土塊捂嚴實窯熟它!!!最後取出剝掉黑乎乎的菜葉子

太髒就洗或擦一下撕成小塊擺盤

配上一盤蘸醬菜的蔬菜

捲入雞蛋卷餅裡面

抹一點新鮮山葵泥,滴幾滴醬油

一下去,人生圓滿了,真的

白灼菜心是用來解膩的

清水燒開放辣椒 蒜末和幾滴菜籽油

燒開後放一丟丟醬油調味燒開

淋在焯熟的菜心周圍就好啦

總之呢!現在我國多地都有自己的傳統醬油釀造技術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好的陽光和勤勞聰慧的中國人做了這個視頻致敬到現在還在守著匠心為我們傳統文化傳承奉獻一生的所有手藝人!此前有你們此後,請加上我們!

相關焦點

  • 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傳承陸川老味道
    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 這個歷經了幾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已成為餐桌上少不了的調味品。 畢竟,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我們的一日三餐呀~ 陸川烏石醬油,是傳承百年的手工醬油,雖然時間久遠,但一直以來都堅持古法釀造工藝生產,維持最初的味道,還曾上過央視。 陳強從事烏石醬油這個傳統調味品的正常生產和經營已有20多年。
  • 從一粒黃豆到一滴醬油?仙女李子柒手把手教你!
    萬物皆神奇,社會的發展讓我們慢慢忘記我們日常所用所食的東西都是有手工演變而來。直到知道了李子柒才讓我們知曉真的是凡是皆有可能。今天, 我們看看萬能李子柒怎麼教我們做日常所食---醬油。蒸煮大豆蒸煮: 自然條件優越的柒姐採用清冽山泉水將黃豆浸泡一夜,然後進行蒸煮。
  • 臺灣原汁原味黑豆手工釀造醬油,10年古法釀造,好醬油值得你等
    臺灣原汁原味黑豆手工釀造醬油,10年古法釀造,好醬油值得你等為何西螺鎮盛產醬油?一是日照足,二是這裡的水質好,甜美;第三,這裡平原肥沃,盛產各種農作物;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就是這些制醬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大家把品牌看作比生命還重要,一代接一代用手工釀造傳統醬油,即使時代變遷,但「醬心」純正依舊!
  • 李子柒直播釀造純手工醬油,看清這個細節,怕是對醬油有誤解
    李子柒直播釀造純手工醬油,看清這個細節,網友:怕是對醬油有誤解!李子柒現在已經火到了當非遺推廣大使,得到了央視的點評,並且現在李子柒還上了中國時代周刊,這是一個90後的四川農村女孩子,可見她的實力有多強大了吧。
  • 「香富制醬」堅持傳統手工釀造受消費者青睞
    大家都知道,醬油有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但你知道嗎,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採用傳統手工釀造,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儘管過程繁瑣,但嵊州市香富制醬調味品廠至今仍堅持傳統手工釀造,使古法釀造醬油的技藝得以傳承和發揚。
  • 「味事達」醬油 傳統釀造經典
    醬油作為中國傳統的調味品,不但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使其色澤更加好看,而且富含硒等礦物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可降低人體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有防癌的效果。據史料記載,早在數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掌握了醬油的釀製工藝。
  • 普通家庭如何吃上好醬油?教你一招,分辨傳統釀造和工業勾兌醬油
    經過了解,影響「胺基酸態氮的含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受生產原料和釀造工藝的影響。「醬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如果原料中蛋白質含量偏低或用量較少。又或者,釀造時間太短,因為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需要較長的時間,傳統工藝釀造的油,其發酵時間很長,蛋白質水解充分,胺基酸的含量較高,如果時間過短,導致蛋白質水解不夠,那麼胺基酸含量也會減少。」
  • 多年前的美食紀錄片,看看古法釀造的老醬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下面就來看看正兒八經的老輩人做下來的醬油,是什麼樣的,這也是看了這個紀錄片,有感而發的,感覺有必要寫出來。多年前的美食紀錄片,看看古法釀造的老醬油,是如何生產出來的?首先,古法釀造的老醬油,需要的是時間和陽光。老醬油和其他老輩傳下來的烹飪技藝,是一樣的,首先就是時間,而除此之外,就是合適的陽光。
  • 指尖上的如皋:傳統工藝釀造本土老醬油
    晌午時分,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拿著空瓶子,沿著石子路一溜煙跑向小賣部,老闆從大缸中舀出一勺深褐色的液汁,通過漏鬥緩緩注入瓶中,醬油飄出的香味讓孩子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這樣的鏡頭,似乎已成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的童年記憶。然而在長壽之鄉如皋,有一家老醬油廠卻還在日復一日地「日曬夜露」,釀造本土傳統老醬油。
  • 把老味道保留下去 揭秘手工釀造醬油技藝背後的故事
    但你知道嗎,採用手工釀造的醬油,至少需要花費半年的時間。「這是新昌人自己的醬油,家裡的老人特別喜歡,我也常會來買一些。」11月9日,記者走進新昌縣天姥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市民石先生正陪著母親購買手工醬油。其實,喜愛手工釀造醬油的人真不少,甚至還會有在外生活的遊子來這裡購買手工醬油,將它帶到新家。
  • 北京金龍大眾釀造公司黃豆醬油等8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
    不合格樣品中,標稱北京金龍大眾釀造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的黃豆醬油,因全氮(以氮計)不符合產品明示標準不合格。公告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以及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和相應的抽檢細則,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抽檢了牛肉及副產品,豬肉及副產品,穀物粉類製品,豆製品,雞粉、雞精調味料,蛋及蛋製品,水產品,水果,蔬菜,糕點及麵包,醬油11類食品381批次樣品。
  • 一滴醬油香九州
    隆昌人對醬油情有獨鍾是有傳統的,作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過去,不少家庭一年四季都找不出一粒鹽巴,但廚房、灶間卻堆滿了醬油瓶子;當地不少人炒菜烹飪多不用鹽,而是以醬油代替。用醬油與少許豬油炒飯,幾百年來都是這裡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傳統美食。
  • 釀造醬油、化學醬油,有什麼不同?誰比較好吃?
    釀造醬油、化學醬油,有什麼不同?誰比較好吃?釀造醬油的製作,以豆麥醬油為例,是先將小麥焙炒磨碎、大豆蒸熟後,冷卻種入麴菌,經過麴菌發酵數日,加入鹽水(俗稱下缸),等待4~ 6個月的釀造熟成,熟成後的醬油醪,再壓榨出生醬油,調煮澄清後就是我們常吃的釀造醬油。
  • 解惑黑豆醬油和黃豆醬油哪個好?原來秘密在這
    黃豆做的醬油天天吃,不知黑豆做的醬油你又嘗過沒有?近幾年,醬油界颳起的黑豆醬油風,悄然進入視線,憑藉著獨特的風味,確實虜獲了不少人的歡心。它與傳統的黃豆醬油相比大相逕庭,前者口感濃鬱,後者口感細膩,究竟哪一個更好?這也是大家所好奇的,關於這一疑惑其實秘密都在下面!
  • 解開藏在豆子的秘密,一探黑豆醬油和黃豆醬油的區別
    對於黃豆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美食博主李子柒曾有一期做醬油的視頻,歷經春耕、夏長、秋收,最後製作成美味的醬油,整個過程繁瑣又漫長,她將黃豆與醬油之間的絲絲縷縷聯繫,加以還原,讓大家知曉醬油是如何「煉」成。而同為大豆家族成員之一的黑豆,與黃豆僅一字之差,釀造出來的醬油卻絲毫不輸黃豆,黑豆醬油和黃豆醬油的區別是什麼?下面一起探尋關於豆子的秘密吧!想要分清黑豆醬油與黃豆醬油的區別,原料可見一斑。
  • 釀造原料決定醬油的品質
    隨著需求的不斷增加,市面上的醬油品類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容易就挑花了眼,所以不能全憑感覺去挑選,根據釀造原料來挑選醬油是非常基礎的挑選方式,當然也是最簡單的,學會這種方法,你更能選擇到讓自己滿意的醬油。脫脂大豆就是指大豆提取豆油後,剩下的副產品,通常俗稱為豆餅或豆粕,而用脫脂黃豆釀造的醬油造價比較便宜。脫脂大豆的營養成分與大豆相比最主要的就是油脂含量低,而營養成分也相對較低,那麼我們在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大豆釀造的醬油。
  • 尋物|醬油為啥賣到180塊一瓶?教你一招分辨好醬油
    當時,醬油的製作技術可是一個家族的最高機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的釀造法。不過,隨著醬油技術被佛教僧侶們傳播,醬油的發明也惠及到我們的鄰國——鑑真大師東渡日本時,就帶著我們的醬油技術。後來醬油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遍及世界各地。
  • 臺灣人吃了80多年的金蘭醬油,古法釀造,沒有味精~
    ,一滴入魂,不放總是少點滋味的。一滴就能做成最簡單的醬油拌飯釀造醬油,看配料表,它以大豆或小麥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的。,再滴幾滴醬油拌勻,醬香和鹹香,混合著動物油脂的潤滑,空口都能吃下三碗!:加入適量金蘭醬油,有一股獨特的醬香味。
  • 媒體曝「化學醬油」可能致癌 與釀造醬油無法區分
    釀造醬油要半年,化學浸出只需10小時       昨日,本報記者了解到,醬油也有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港媒所提到的混制方法可能只是配製醬油的一種工藝,但完全無釀造醬油成分,純粹由調味品和化合物混合製成醬油,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對人體是有害的。
  • 「藏身」赤水河下遊的百年「醬油坊」
    至今,先市醬油仍在原址堅持用傳統的手工技藝釀製產品,其醬油傳統釀造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國醬園釀造業僅有兩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持續使用至今的百年作坊和相關器具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緣起  始於一八九三年 前身為﹃江漢源﹄醬園作坊  走進先市醬油百年作坊,青瓦屋面、石板地面留下歲月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