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醬油】
鹹鮮濃香的中國味
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現如今,這個歷經三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我們每個家庭餐桌上少不了的調味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的一日三餐!
▲傳統手工醬油
很久之前就開始準備的視頻
醬油是我們中國人日三餐少不了的調味品
不管是煎 煮 蒸 炸 炒或是涼拌
愛的也不過是那一口鮮滋味!
我們國家傳統醬油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周朝開始就有關於做醬的記載流傳演變至今日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醬油的製作周期通常在一年甚更長夏天的溫度與陽光是製作醬油的最好法寶清明過後,天氣升溫這個季節最適合制曲和暴曬
黃豆揀去雜質清洗浸泡至發脹上鍋大火使勁蒸至用手能攆爛攤開放涼至30多度拌入連著麥麩的小麥粉
麥子最好炒過再攆 不用攆太碎
太碎影響最後成品的澄淨度
而且我用的是我們四川溫江這邊最傳統的制曲沒有添加米麴黴僅僅依靠空氣中的天然菌種進行多菌種制曲這是溫江醬油非遺傳承人冉光濤老師傳的經驗
子和小麥粉拌均勻後放入保證適合制曲溫度的房間,制曲開始一個禮拜以後基本就能看到豆子變幹豆子表面從白色到黃綠色長滿了好看的菌曲這個就是醬油成品好壞的關鍵之
制好菌曲的豆子
用山泉水攪拌一定比例的鹽浸泡開始了醬油最最重要的環節曬!曬!曬!曬!一直曬!翻!翻!翻!翻!一直翻!注意不要被雨淋到,淋到就完犢子
幾乎每天都要翻曬
我是一有空想起來就會去翻曬
大致半年以後醬胚成熟
當然也要看陽光和溫度所以啊 傳統的手工醬油真的是大自然的禮物成熟的醬胚高鹽稀態所以需要稀釋兌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回浸一兩天就可以壓榨壓榨過濾後的醬油就是我們的生醬油了這時候還只算完成了半
生醬油要繼續暴曬提純讓醬油裡的胺基酸達到標準
這個只有靠經驗也是看陽光和溫度決定時間的長短
我是繼續曬了一個多月,就拿去熬了
冬天了 也沒啥太陽可以再曬熬煮醬油
其實就是讓生醬油中微生物停止發酵的過程
俗話說的殺菌嘛現在很多傳統手工醬油都有專門的殺菌機我家沒有,所以就用最老式的辦法來熬煮多次沸騰後放涼密封裝入高溫消毒的罐子隨用隨取 注意取醬油的用具乾淨衛生
最後用醬油做了些家常菜
滷肉飯我沒有經常做你們都知道 我是把子肉的忠實粉絲
但也不能老做把子肉所以做了滷肉飯
超級 無敵 十分 非常好吃
民國一口下去發出了尖叫那種!
也正常,她愛吃肉勝過一切!
五花肉切小塊焯水
洋蔥和蒜油鍋煸幹撈出備用
底油裡放冰糖炒糖色後放肉炒到半乾
放香菇和洋蔥碎翻炒,再放清水 醬油
和一點點花椒 八角 桂皮 香葉等一點點就夠了 大火燉熟 小火燜收湯汁
起鍋淋在熱騰騰的米飯上要瘋掉 相信我
醃黃瓜很簡單,開水加醋放涼
黃瓜對半切丟進去,放入姜蔥蒜 白糖 辣椒
倒入水醋汁和醬油醃製一天第二天 嘎嘣脆 配粥一絕
窯雞簡單姜蔥蒜 醬油 料酒把雞醃一夜
撿些幹土塊圍一圈燒到土塊發紅
醃好的雞用菜葉子包個十層八層丟進去
用土塊捂嚴實窯熟它!!!最後取出剝掉黑乎乎的菜葉子
太髒就洗或擦一下撕成小塊擺盤
配上一盤蘸醬菜的蔬菜
捲入雞蛋卷餅裡面
抹一點新鮮山葵泥,滴幾滴醬油
一下去,人生圓滿了,真的
白灼菜心是用來解膩的
清水燒開放辣椒 蒜末和幾滴菜籽油
燒開後放一丟丟醬油調味燒開
淋在焯熟的菜心周圍就好啦
總之呢!現在我國多地都有自己的傳統醬油釀造技術但萬變不離其宗都離不開好的陽光和勤勞聰慧的中國人做了這個視頻致敬到現在還在守著匠心為我們傳統文化傳承奉獻一生的所有手藝人!此前有你們此後,請加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