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醬油有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之分,但你知道嗎,從一粒黃豆到一滴傳統手工醬油,採用傳統手工釀造,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儘管過程繁瑣,但嵊州市香富制醬調味品廠至今仍堅持傳統手工釀造,使古法釀造醬油的技藝得以傳承和發揚。
近日,記者跟隨香富制醬調味品廠負責人魏餘江,來到位於經濟開發區(浦口街道)的魏和醬園。在手工壓榨車間,一臺已用了幾十年的老式木製設備還在正常工作,工人們把醬缸裡的醬料裝在專用布袋中,通過人工壓榨的方法分開醬油和醬渣。從設備出口處流下來的液體就是醬油。
「春準備,夏制曲,秋翻曬,冬成醬。一年下來,醬油才算做成。」魏餘江告訴記者,採用傳統手工釀造的醬油,需要經過選豆、蒸煮、發酵等環節,儘管工藝複雜、發酵期長,經濟效益低,但他們仍堅持傳承老祖宗留下的這門手藝。
上世紀80年代,魏餘江的父親魏香富在黃澤供銷社釀造廠工作,魏餘江從小在濃鬱的醬香味中成長,對手工釀造醬油的技藝充滿了興趣。2000年,因原釀造廠形勢不景氣,魏香富回老家黃澤鎮開辦了香富制醬調味品廠,魏餘江也回家開始學習醬油的釀造技藝。2001年,香富制醬註冊了「魏和」商標,打自己的牌子,讓消費者可以認準購買。另外,「魏和」也寓意「讓胃更溫和」。
2008年,魏餘江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並一直沿用傳統方法生產醬油至今。「當時我向父親許諾,要守護傳統原味,將香富制醬調味品廠的釀造技術進行到底,讓嵊州人吃上傳統放心的醬油。」
讓魏餘江沒想到的是,他剛接手醬油廠,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難。原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超市裡包裝精美並運用現代流水線工藝生產的品牌醬油產量高、口感好,成了老百姓餐桌上主要的調味品,土醬油的銷路成了問題。「本來幾乎每個集鎮都有醬油廠,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再加上材料和人工成本增長,大家紛紛轉行。」但作為香富制醬的當家人,魏餘江沒有放棄,挖掘和開發具有嵊州地方特色的「元雙醬醬品」製作技藝,堅持傳統手工操作,使用大缸、竹木器具等傳統用具。2017年,香富制醬成為我市唯一一家堅持傳統方法釀造的醬油工廠。
在繼承傳統手藝的同時,魏餘江還善於總結與創新。他發現,釀製醬油發酵的時間很關鍵。在「穀雨」投料後,蓋上不鏽鋼蓋,經過夏秋兩個季節的日曬翻醅倒缸,到10月等色澤變棕紅色、醬香濃厚時封缸,再靜待一個月後,拿出來浸泡壓榨、加熱滅菌。「這樣做出來的醬油,胺基酸含量高,糖分低,鮮味純正。」魏餘江告訴記者,三伏天是曬醬的最好時節,雖然那時候的日頭很猛,需要他們不停地翻動與捂蓋,但可以保證手工釀製的醬曬制均勻,從而釀出傳統醬製品醇厚的味道。
雖然傳統手工方法釀造的醬油產量低、周期長,但令魏餘江感到欣喜的是,「魏和」醬油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父親魏香富也成了我市傳統釀造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我們始終堅持,不加任何添加劑。」
除了「魏和」醬油,香富制醬還有另外一塊招牌——玫瑰米醋。同樣用傳統方法製作的玫瑰米醋也小有名氣,曾在11月舉行的2019浙江農博會上獲得金獎。
香富制醬調味品廠的醬油既美味又安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更有不少人在吃過他們的醬油和米醋後,紛紛介紹身邊朋友購買。現在,「魏和」醬油、食醋、醬已走進上海、杭州、紹興等地不少市民的家中。
產品雖賣得日漸紅火,但魏餘江最大的願望就是,這份釀醬油的手藝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眼下,他正在督促讀大學的兒子,在寒暑假期間到廠裡學習手藝,爭取早日「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