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物|醬油為啥賣到180塊一瓶?教你一招分辨好醬油

2020-12-25 新民周刊

文 | 沈 林

夏天說話間就已經來了,對於小編來說,什麼紅燒蹄髈燜羊肉這些大菜在這麼熱的天氣,也令人失了胃口,反而一盤子清清爽爽的蔥油拌麵,成了犒勞五臟廟的最佳選擇。

而醬油,則成了蔥油麵裡除了蔥之外的靈魂調味品。

上海喜歡熬出來的蔥油拌麵,而小編則喜歡綠油油的蔥上澆油,看,周末做的這一碗色香味俱全,看到照片肚子就又忍不住咕嚕咕嚕地叫了起來↓

玉液瓊漿酒,180塊喝一杯,大家可能覺得不稀奇;但小編這盤面裡的醬油,叫做恆和太油,也得180塊一瓶,而且才150ml——是不是感覺有點奢侈了?

為什麼敢賣這麼貴?可能是因為蔡瀾給它打了廣告吧......

玩笑。貴還是有貴的道理,據說,恆和太油是將上年的頭伏醬油進行再加工而成,其加工過程極其繁瑣考究。太油一般要經二年以上精心釀造,再放在缸內日曬夜露三個多月,方可灌壇儲存,三年以後才能灌瓶出廠。

的確比那些加了味精的吃起來更加鮮美,因此廣受好評。

據說最好吃的吃法是和豬油一起撈飯,然後在米飯上滴上醬油拌開,吃完給你滿滿小時候的回憶。

當然了,作為小編這樣的普通食客來說,食用感受可能是↓

除非中了500萬元,否則應該也不會再回購了吧哈哈哈哈哈。

古話說,四個缸最賺錢,酒缸、醬缸、染缸、藥缸。打醬油看上去是小生意,但不管市場如何變化,老百姓總歸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調味品行業一直都是旱澇保收、防禦性很強的行業,比如我國目前的醬油一哥海天,2018年營收達到170億元,市值突破2000億元。

但要做一瓶好醬油,裡頭的道道還真不少。

在中國,醬油是歷史悠久的調味品,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製作醬的歷史了。最早的醬,是由鮮肉醃製而成,稱為「醢」,《周禮註疏》曰:必先膊幹其肉,乃復莝之,雜以粱麴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甀中,百日則成矣。意思就是肉煮熟後,要切成塊晾乾,再把晾乾的肉塊剁碎,跟酒麴等攪拌,加上鹽,用酒浸一下,密封甕中,一百天左右就做成了。

醬油用肉和酒來做,自然是上層人士才能享受到的美味。那醬油有多吃香呢?

孔夫子說過:不得其醬,不食。沒有醬油就不吃飯了。

不怪孔子他老人家挑食。先秦時期,人們還不會炒菜,煮肉的時候也不是放著各種調料一起煮,而是用白水煮,這樣的肉直接吃沒味道,所以就要切成小塊,蘸著醬吃。而且不同的肉要搭配不同的醬,這樣既好吃,也遵循了禮制。

但因為醬的味道實在是好,因此漸漸流傳到了民間,而且聰明的人還發現大豆製成的醬風味相似,成本還成倍下降,最終大範圍地傳播開了。

此外,南北朝時期,醬油終於開始出現,當時記載為「醬清」,也就是醬上層的油。到了宋代,人們已經普遍接受醬油作為調味品,用醬油、芝麻油炒春筍、魚、蝦等。

當時,醬油的製作技術可是一個家族的最高機密,其釀造多由某個師傅把持,技術往往是由子孫代代相傳或由一派的師傅傳授下去,形成某一方式的釀造法。不過,隨著醬油技術被佛教僧侶們傳播,醬油的發明也惠及到我們的鄰國——鑑真大師東渡日本時,就帶著我們的醬油技術。後來醬油又相繼傳入朝鮮、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遍及世界各地。

到了清代,我們對醬油的使用遠超過醬。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對於醬油劃分為生抽、老抽,其實是廣東人的分法,隨著近幾十年廣東調味品全國鋪開後才普及的,傳統生產工藝生產的醬油是生抽,在傳統工藝上,把生抽醬油再曬制兩三個月,經沉澱過濾就變成了老抽醬油。

醬油的原料是黃豆,從黃豆到醬油,要經過清洗—浸泡—蒸煮—制曲—釀曬—壓榨—滅菌澄清—灌裝等環節,其中釀曬是極為關鍵的一環,關係到成品的口感。釀造醬油又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特級的香氣最濃鬱、滋味最鮮美,因此建議首選特級釀造醬油。

不過,做醬油不是必須經過釀曬環節,通過配製也能生產出醬油,就如同生產可樂。配製醬油則以50%的釀造醬油為主體,加入各種食品添加劑等配製而成。配製醬油的濃香程度相當於三級釀造醬油。

當然,兩種醬油之間,釀造醬油更勝一籌。即將於2019年12月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新標準中就明確規定,企業不得再採用調配工藝生產加工醬油,只有採用傳統釀造工藝生產才叫作「醬油」,調配的「醬油」只能叫「複合調味料」。

不過,為了防止親愛的消費者們挑花了眼,小編在這裡還是給大家教上一招,如何分辨好醬油——

第一,通過瓶身標籤辨別,若標籤上釀造工藝處寫的是「高鹽稀態」,釀造時間則相對較長;而如果寫的是「低鹽固態」或者「無鹽固態」的醬油,則可能是人工高溫加熱快速發酵而成,質量欠佳。

第二,看標籤上「胺基酸態氮」的含量,市面上的醬油胺基酸態氮含量一般在0.4~1.3克/100毫升,含量越高,醬油的質量等級越高,滋味越鮮美。

只要符合這兩個標準,你家廚房裡的滋味,就有保證啦。

相關焦點

  • 「最貴醬油」一瓶賣到46元
    800毫升裝雀巢美極鮮味汁46.1元一瓶,800毫升裝禾然有機醬油26.7元一瓶,120毫升裝恆順御製香妃醋17.7元一瓶……與平時只需花三五元就能買到的醬醋不同,如今合肥市一些超市的貨架上,出現了包裝精美的瓶裝醬醋,它們被冠以「有機」、「保健」等名目,每瓶售價動輒二三十元。
  • 普通家庭如何吃上好醬油?教你一招,分辨傳統釀造和工業勾兌醬油
    「工業生產線」下難出好醬油實際上,醬油釀造是一門「手藝活兒」,傳承了幾千年的醬油釀造工藝講究「春曲、夏醬、秋油」利用自然的溫度變化,經過「日曬夜露」製作出的醬油,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口感,都是市場上的其他普通醬油完全無法比擬的。
  • 美食界的寵兒,醬油中的愛馬仕,450元一瓶的醬油你見過嗎?
    在老恆和所有產品裡面,有一種醬油賣的極其昂貴,它是金字塔尖的存在,叫太油,賣四百五一瓶,它是國內現在賣的最貴的一瓶醬油。然後呢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老恆和,老恆和來自我們浙江的湖州,它是湖州引以為傲的醬油品牌,創始於清朝鹹豐年間,距今有百年歷史,並且呢也是百年老字號。那今天呢我們不僅僅帶來了太油,我們還帶來日本的醬油。
  • 顧廚教您如何挑選好一瓶好醬油
    醬油一詞最早記載於宋朝,宋朝人將加工醬和豉得到的各種醬汁,統稱為醬油,它作為調味品開始在中國的餐飲文化中流行並發揚光大。 醬油又稱豉油,主要由黃豆或黑豆、小麥或麩皮、食鹽和水經過制油、發酵等程序釀製而成的。
  • 醬油價格越高,品質不一定很好,教你如何挑選一款好的醬油
    醬油價格越高,品質真的好嗎?看這幾點,教你挑選一瓶好醬油超市逛了逛,發現醬油的價格從10塊錢到20塊錢,有些甚至高達100多塊錢,貴得離譜的醬油跟我們平時幾塊錢的普通醬油有什麼區別?是否值得我們購買呢?如何挑選一瓶好的醬油。
  • 醬油種類多樣,教你1招學會如何正確區分,靈活分辨,各有妙用
    醬油種類多樣,教你1招學會如何正確區分,靈活分辨,各有妙用說到醬油,相信很多喜歡做飯的朋友都不陌生,這個醬油可以說是「神通廣大」,基本很多菜餚都要使用到醬油,但是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說,一直搞不清楚,醬油有生抽,老抽,味極鮮,傳統醬油,這麼多種類
  • 生活小知識:如何鑑別一瓶醬油好不好?黑豆醬油怎麼樣
    醬油,作為日常佐餐必備的調味品,你知道怎麼挑選嗎?聽說很多人的心聲是:看過很多挑選醬油的標準,卻依然挑不出一瓶好醬油。怪只能怪這些「科普」貼out了,跟著以下新方法論走,手把手教你挑醬油。時下醬油界新秀—黑豆醬油也是醬油的一種,所以好醬油的標準同樣適用。
  • 醬油是中國的發明,可為啥現如今日本的醬油卻要穩壓中國醬油一頭
    醬油是中國的發明,可為啥現如今日本的醬油卻要穩壓中國醬油一頭。大家都肯定知道日本的美食吧,日本的美食是全世界最享譽盛名的美食之一了,尤其是壽司這一美食的存在可謂是受到了無數外國遊客的一致好評呢。那在吃日本壽司的時候最缺少不了的就是芥末和醬油了,這兩樣簡直就是靈魂人物,壽司要是沒了這兩樣東西就會像缺少了靈魂似的。那我們今天是要來說下醬油這種調味品,大家都知道醬油是我國的發明,而日本的醬油是由我國的醬油傳過去後才有的,後來經由日本人的不斷改進下才有了現如今非常出名的日本醬油。
  • 號稱兒童醬油卻兒童不宜!測了17款醬油我給你真相
    前陣子,醬油又雙叒叕出事了!多款醬油被官方抽檢出問題,其中 「兒童醬油」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母嬰群都炸了!後臺有太多媽媽留言讓我再測一波兒童醬油。說來就來!國內外17個品牌醬油你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有一款兒童醬油,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就是在提味的同時要儘可能的減少寶寶鈉的攝入,低鹽低鈉。但有這個想法的妞們可能是天真了!
  • 網友:天天吃的醬油「吃一口=15種添加劑」,教你1分鐘挑選好醬油
    在我們的日常飲食生活中,很難遇到完全沒有醬油的菜品。因為提味要靠它,增鮮要靠它,調色要靠它,醬油似乎成了我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必備調料品。有網友說,我們天天吃的醬油,「吃一口=15種添加劑」,市面上確實有很多附有添加劑的醬油的,例如味極鮮,生抽、老抽、蒸魚豉油等等。
  • 論一瓶高端醬油的自我修養,丸莊黑豆醬油嚴選釀得真滋味
    醬油作為調料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那麼,論高端是如何而來的呢?今天就以專注黑豆醬油110年的丸莊為主角,跟大家聊聊一瓶高端醬油的自我修養,康康丸莊黑豆醬油是如何釀得時光真滋味惹人愛的!圖:丸莊黑豆醬油傳承自百年醬門世家的丸莊黑豆醬油,對待選材是極為用心,選用粒徑7-8.5mm的優質東北非轉基因黑豆。
  • 教你自製醬油,一碗黃豆做一瓶,健康衛生無添加,學會都不用買了
    教你自製醬油,一碗黃豆做一瓶,健康衛生無添加,學會都不用買了今天來到一個醬油作坊,這個醬油作坊看著很古老了,老闆從很早之前就開始做醬油,從他老爸那一代就一直做醬油。小時候老媽經常讓我去打醬油,就是來這裡打的。
  • 都是做醬油,為什麼黃豆好曬足180天的廚邦,卻沒有海天好賣?
    在中國的廚房裡,醬油成了必不可少的調味料。而醬油的用途就是讓食材變得更加美味,並且讓食材的色澤更加好看。而在醬油市場,有兩大巨頭,他們分別是廚邦和海天。醬油本來沒有多大區別,為什麼海天會比廚邦好賣呢?
  • 一瓶醬油,兩三塊的利潤,如何做到3000億市值,細分龍頭海天味業
    精選好行業、好公司,把握好買賣點,有助於在巨人的肩膀上做好安全邊際溢價。海天醬油,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每瓶幾塊錢的利潤,我們一起走進海天味業,看海天如何靠醬油達到目前市值3000億。海天味業之財務分析,看企業盈利能力。
  • 一瓶醬油4000億元!這個窮小子打了38年醬油,成中國頂級富豪
    從「打醬油」出身的小人物到中國頂級富豪,年過花甲的龐康鮮少出現在公眾視線中,個人公開照片也只有幾張,如自家釀造的醬油一樣神秘。|作者:二水 環球人物一瓶醬油價值4000億元!也難怪股民會調侃,「賣房子的不如賣醬油」,說的就是萬科和海天。海天自2014年上市後,因股價和市值雙雙一路狂奔,一度被稱為「醬油界的茅臺」,公司實控人龐康的身家也跟著水漲船高。按照目前海天市值計算,龐康家族的財富已高達1100億元。
  • 從"留學生"到行業翹楚 從醬油哥到企業家的創業歷程
    這是一個典型潮汕青年的奮鬥歷程,進入社會從擺地攤賣菜、賣魚、賣豬肉開始,逮著機會就蒙頭往前衝,商海中浮浮沉沉十餘載,除卻歲月的沉澱,依舊兩袖清風,甚至負債。(一)艱辛創業正在迷茫中,經一個朋友介紹代理某醬油的項目,再次燃起了我創業的激情。當即找親戚朋友借四萬塊錢,兩萬買臺二手小貨車,七千租房,一萬進貨便開始了新的創業路。
  • 化學醬油會傷身、致癌?純釀造、薄鹽比較好嗎?2招安心購買醬油
    醬油是烹調時必備的調味料之一,但市面上的醬油有純釀造醬油、釀造醬油、速成醬油、水解醬油、混合醬油,還有低鈉醬油、低鹽醬油、薄鹽醬油等,多種醬油選擇,到底如何安心購買醬油呢?不過,傳統醬油製造從原料到上市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不僅耗時、也耗工,許多業者為了節省時間,利用鹽酸將原料脫脂大豆中的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製成所謂的化學醬油。化學醬油只需要3~7天的時間,但原料脫脂大豆殘存的微量脂肪,也會因為鹽酸而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進而反應形成3-單氯丙二醇,通過現代製程,可以將其去除。
  • 龍牌醬油:堅守老工藝,造一瓶醬油需一年
    龍牌醬油:堅守老工藝,造一瓶醬油需一年 2014年6月25日     本報長沙訊 走進湘菜館,很多老廚師的手裡頭都有一瓶龍牌醬油。    早在1915年,湘潭的龍牌醬油就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6月16日,瀟湘晨報記者實地探訪龍牌醬園。傳統小缸天然晾曬區,陳列著幾千隻大蘇缸,蘇缸裡是正在發酵的黃豆和麵粉。龍牌醬業總經理張鉅明介紹,這是傳統手工藝釀造醬油,露天通風的晾曬需要一年的時間。發酵、過濾、兩次殺菌、包裝,這意味著一瓶龍牌醬油在上市前,需要一年多時間的沉澱。
  • 李錦記、海天、廚邦、千禾,這些蠔油和醬油,怎麼區別好壞?
    但是對於這些調味料,你真的都懂嗎?恐怕未必。其實很多人對於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醬油、醋、味精、蠔油、味極鮮、豆豉油等,感覺還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道它們的區別,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特別是蠔油和醬油。李錦記、海天、廚邦、千禾,這些蠔油和醬油,怎麼區別好壞?
  • 看色香味俱全的美味 要怎麼用醬油
    一年中晴天、雨天、陰天的天數不同,醬油的香味也會不同。老師傅會跟你說,這就是時間的味道。  相比於古法純天然釀造的醬油,現代化工廠生產醬油的頻率就要快好幾倍。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中說:曬足180天,那就等於半年了。更多的醬油廠運用了機械化的生產方式。放幾十噸的豆粕在玻璃纖維大桶裡,密封后用蒸汽加熱發酵。發酵後加一些提鮮的添加劑,這樣一個月就能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