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你知道其中秘密嗎?
坊間一直流傳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很多人對這句話都不太理解,尤其是對於清華大學窮這點,尤其不能認同,要知道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可是1911年就創立了,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有政府支持的學校怎麼還會窮呢?即使不知道這段歷史的人也不會覺得清華大學窮,畢竟看過清華大學的人都會被他的美而震撼。
清華大學排在最美大學第十名,雖然名次不是太高,但是要知道我們國家的高校何其多,別的不說,只看清華大學的校門,白色的西式建築高貴大氣,校內鍾靈毓秀,端的就是中西合璧,在當時可以說是最摩登的建築了,相信很多人心裡,寧願覺得北大窮,也不會覺得清華窮。
其實清華大學的窮,不在建築,而在別處,雖然清華大學是晚清政府創立的,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遠遠沒有今天的地位,當時的清華大學設施比較落後,而且地處偏僻,科研經費比很多學校都要少,在那個時候,家裡條件比較好的學生往往都不會選擇清華,清華大學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比較貧困,所以才有清華很「窮」一說。
北京大學就大不一樣了,北京大學的歷史比清華大學還要悠久,創立於1898年,當時還叫做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1912年才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再加上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經歷可以說是中國大學裡最傳奇的了,著名的蔡元培先生就曾經是北京大學的校長。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剛好相反,如果說清華大學的學生大多都來自農村地區,家庭條件比較貧困,那當時很多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都會選擇北京大學,要知道建國初期的時候,北京大學不論是基礎設施,還是師資力量都是十分富足,就連教育經費都是大學裡數一數二的,各方面都要比清華大學「富」了不只一點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相比清華和北大,就要年輕多了,1958在北京創立,首任校長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還匯集了錢學森,華羅庚等著名科學家,建校的第二年就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發展之快,全國僅有,並且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不是非同一般的人才基本不會錄取。
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生也很爭氣,幾乎人人都會把科研當成自己人生最重要的目標,而搞科學研究經常要通宵達旦,被其他學校的師生笑稱為「不要命」,所以才有了不要命的中科大一說。
不過這些都只是建國初期的印象,現在清華,北大,和中科大都是國內高校的頂級級別,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都特別高,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是考不上的,你更傾向於清華還是北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