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中,好像經常流傳著這麼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句話也是比較有爭議和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話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曲折,今天小編也是來跟大家講解這句廣為流傳,又朗朗上口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窮清華」是什麼意思?
起初,這個段子是流傳出於20世紀60年代。那時候的清華,學校雖然地方不偏僻,但是當時的校園設施真的不下鄉下的農村好到哪去。而那時的清華大學也是許多窮人孩子夢想考上的工科類大學,從而來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富北大」是什麼意思?
除了上述的窮清華,與之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北京大學的校園,那可真的算的上豪華了,北大的校門採用的是宮殿式的結構,而校園內的設施也是當時亞洲頂尖。真可謂稱得上奢華版裝修,而這個只是第一層富,第二層富就是當然北大的學子們,基本都是高幹弟子,很少有農村的孩子在這裡上學。這一點最好的例子就是俞敏洪,作為一個農村娃,俞敏洪就經常被北大校友稱為土鱉。
不要命的中科大又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小編也是詳細隆重的來講一些中科大,中科大於1958年建校,第一任校長為大名鼎鼎的郭沫若先生。而有關郭沫若與秦始皇陵挖掘的爭議我們今天就不展開討論了,今天只講大學。言歸正傳,雖然中科大學校歷史不算悠久,但是獨特的小而精的辦學理念,確實非常的成功,這一點與國際上的美國名校麻省理工學院特別相似,而中科大也是被稱作中國的「麻省理工」。那麼話說回來,中科大為什麼被稱為不要命呢?我們知道,中科大有一個「千生一院士」的美譽,也就是說一千個中科大學子大概能出一位中國的兩院院士,這樣的一個比例已經是非常誇張了,從質量上足以秒殺清華北大,在數量上,也是僅次於浙江大學的存在。這裡會牽扯到一個時代名人,錢學森錢老,我們知道錢老是當時空氣動力學的世界級專家,最後也是落戶於中科大空氣學當所長,與郭沫若屬於上下級的一個關係。我們明白搞科研非常不易,很多時候就是賠進自己一生的心血,還得保守秘密,長期人間蒸發,所以就有了不要命的中科大的說法,而這一種拼命三郎式的精神一直傳承到現在。
總結:看了以上一個簡單的高校歷史介紹,大家是不是深刻理解了這一句話的道理呢?用最通俗的大白話來說,就是窮人的孩子要想改變一生,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上清華。而北大一般是富人才能讀的貴族學校。至於中科大嘛,就是盛產科學家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