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會:近代襄陽的縉紳雅聚

2021-02-23 古郡襄水陽

    閒來翻閱襄陽近代著名士紳劉祚寶先生的《澗松集》,收穫頗多。其於清末民初襄陽舊事多有涉及。劉祚寶(1857-1938),字楚善,號鑑三。清末貢生,曾執教鹿門中學,後任襄陽道立女子師範講習所所長,開創襄陽女性教育先河,其墓前立有「女教功臣」碑刻。參與創立襄陽府中學堂,曾任襄陽教育會長。晚年自輯所作詩歌、文論、記事、對聯等篇,編為《澗松集》四卷(稿本)。作為襄陽當時文化界頭面人士,「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多是縉紳一流,時時做雅集文會。

劉祚寶家庭照片  劉昌華女士提供

劉祚寶墓碑照片  劉昌華女士提供

《澗松集》第四卷中有兩首七律便記載了這樣一個雅聚。

 

民國四年昭明臺落成於九月望日舉行昭明會感而賦之

六代繁華散若煙,閣中帝子貌依然。文章自有千秋業,香火重尋廿載緣。(二十年前曾與此會者二十餘人。)耆舊飄零星再聚,(當時與會者有劉務滋、張贊臣、朱心畲、李葆初、黃聖陶,現均歸道山。)滄桑變幻月常圓。劉郎道士今猶在,(謂宋心齋道友。)惆悵西風薄暮天。

民國十四年乙丑續作昭明會因疊前韻

秋澄萬景淨無煙,縱目層臺思渺然。高會十年尋舊約,群賢三度續前緣。菊經九日花初綻,節過中秋月再圓。人事茫茫醒亦醉,(會者十人,餘獨不飲。)舉觴我欲問青天。

劉祚寶《澗松集》書影

兩首詩加上劉氏的自注,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歷史信息:第一,昭明臺曾於民國四年(1915年)復建落成,且這個信息並未記入昭明臺的修繕歷史。第二,清代到民國,襄陽文人定期在昭明臺聚會雅集,名為「昭明會」,時間是九月十五日(望日),間隔則是10年一次,非常難得。第三,民國四年前,由於昭明臺的傾圮,昭明會距離上一次聚會則過去了20年,是在1895年即光緒二十一年,中間缺會一次,待此次重新落成後方重啟。第四,劉祚寶本人參加了時間跨度30年的三次昭明會,於十三年後亦「歸道山」,那麼此前昭明會舉辦的情況及以後持續與否,尚不能判定。

昭明會,當然與昭明太子有關。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初,高祖未有男,義師起,太子以齊中興元年(501年)九月生於襄陽」,「母曰丁貴嬪」。梁武帝蕭衍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納樊城女子丁令光,並生長子蕭統於襄陽。蕭衍代齊後,天監元年(502年)立蕭統為太子。蕭統應在二歲時離開襄陽。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諡號「昭明」,因未及繼位,後世習稱昭明太子。昭明太子幼而早慧,讀書「過目皆憶」。主持編撰《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選編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種文體代表作品,在文學史上具有深遠影響。正因為如此,作為昭明太子的出生地,襄陽與有榮焉,早在唐代前就有了文選樓(即今昭明臺)以紀念他。事實上,同樣因與有榮焉而紀念昭明太子的並不僅有襄陽,杭州有昭明寺,傳為昭明太子習學佛經之所;福建福鼎亦有昭明寺,記載說是昭明太子敕建;揚州則建有文選樓,以強調昭明太子編選《文選》之功。安徽貴池一地民間有眾多的昭明太子廟,更是據載早在唐代,每年的8月15傳說中的昭明太子生日,就有專門祭祀昭明太子的昭明會,發展到今天成為國家級非遺「池州儺戲」,其儺壇大神,就是「土主」昭明太子,舉行儀式時唱戲、跳神,熱鬧非凡。

光緒襄陽府志之昭明臺

揚州古文選樓  選自《支那文化史跡》

襄陽的昭明會,將聚會日期特地定在9月15日,很顯然是強調其紀念昭明太子的意義,與池州民間將8月15定為昭明太子的生辰相比,應是據史而定。文教昌明的襄陽,歷來重視祀典,祭祀之事,不悖於禮,日期的確定,應該有文人的參與。而從劉祚寶的詩看,活動本身也應該就是一個文人雅會,參與人並不多,1895年有二十餘人,1915年與1895年人或有增減,規模應大致相當,1925年則縮減為10人。雖生當亂世,劉老先生卻得享高壽,歷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及中華民國,是襄陽近代史的見證者。劉家乃襄陽書香世家,以其本人交遊論,可以想見,一起參加昭明會的,當是一時名流,與其同學於鹿門書院的張玉衡,應該在列;與劉家數代姻親的文淵閣大學士單懋謙家子弟,應有人參會;年齡略長於劉祚寶、在全國富有盛名的吳慶燾、王萬芳二位名士,若時在襄陽,也應躬逢其盛。

昭明臺向來是名流集會之所

五位紳士劉務滋、張贊臣、朱心畲、李葆初、黃聖陶,因作古而在劉氏詩注中意外留下一筆,多是名流。試考之。

劉務滋是襄陽城內有名的舊派士紳。據張玉衡《辛亥革命見聞錄》記載,辛亥革命前夕,襄陽知府喜源尚於深夜召見包括劉務滋在內的一幫「邑紳」商辦團練。而辛亥革命發生後,襄陽得地利之便,在當年11月30日即告光復,襄陽知府等人與新軍首領在昭明臺開會,劉務滋與張子琴、楊君謨、黃聖陶(或寫作「濤」)、毛伯屏、張玉衡作為地方士紳與會,參與和見證了新舊權利的移交、新舊時代的嬗變。

黃聖陶,一般襄陽近代史料都將其寫作黃聖濤,據此可訂正。

張贊臣,有資料記其為鹿門書院院長之子。

朱心畲,史料暫缺,待考。

五人中,最有名的是李葆初。李葆初並不是襄陽人,時寓居襄陽,以醫術而聞名。1807年,襄陽幼兒間白喉盛行,死亡兒童數以千計。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白喉是一種令人恐怖的小兒疫病,死亡率曾有記載在局部區域達到80%,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就是獎給了發現和研製出抗白喉血清的德國醫師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李葆初在襄陽,首先治癒了自己兒子的白喉,後又及其他病兒。他屢屢向人指出,傳統治療小兒白喉的養陰清肺湯不但毫無用處,而且適得其反,還編出了《白喉忌表抉微》,流傳一時。但是,以醫術著稱的李葆初,行醫並不是本等事業,他的醫術,也不僅僅流傳於漢上。李葆初,德州人,名李曰謙,字葆初。本身以舉業出身,曾在京城候任知縣十餘年,醫術之名為光緒皇帝所知。他將平日行醫心得記為《藥言隨筆》四卷(在京城刻二卷,晚年在襄陽增刻二卷)。歷任廣西宜山知縣、柳州知州,因柳州變亂而革職。之後寓居襄陽,以行醫自遣,並交接當時名流,在襄陽縉紳圈頗得人緣,惜乎身後門庭凋零,其子李華連,吸食鴉片,將家產揮霍一空。

劉祚寶(左一)  劉昌華女士提供

除了藉此鉤沉出來的歷史信息外,這兩首七律本身也甚堪一讀。

先看第一首。

六代繁華散若煙,閣中帝子貌依然。新落成的昭明臺裡,昭明太子畫像依舊高懸,但那個六朝的繁華時代卻一去無蹤。起筆直切題中「昭明臺落成」之義,但其實是充滿感喟的。昭明臺是梁昭明太子的紀念樓臺,所以映射的是六朝這樣一個經濟極其繁榮、文化空前發展的一個歷史時期。從老照片上就可以看出,民國的昭明臺,主門楣上懸掛著「文章六代,煙月四時」的楹聯,為王萬芳撰書。但對六朝之繁華,中國文人內心是極其複雜的。六朝的繁華有目共睹,但背後,卻是異常慘烈的五胡亂華,是華夏中心的首次淪陷,是狼狽流竄的衣冠南渡,那是中華文明遭受的首次慘敗,在思想上造成的振動不可謂不巨大,為整個民族留下了永遠的裂心之痛。而時至當時的清末民國,正如有識之士所言,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是又一次文明的大衝擊,家國飄搖,前路渺渺,身處其間,像劉祚寶這樣的舊式文人不免陷入迷茫與感慨。

文章自有千秋業,香火重尋廿載緣。昭明太子英年早逝,並沒有繼承帝業,也沒有什麼不世功勳,他留給世人的,是一本萬年不滅的《昭明文選》。文章本身,就是千秋大業,因為它所傳承的,是我們不絕如縷的中華文明。千古興亡,時代變遷,文脈不斷,中國文人心目中,總有這一點堅持在。所以,不管時局如何動蕩,在文章這面大旗下,人們總會再次凝聚。經過了漫長的二十年,「耆舊飄零星再聚」,有的人已經作古,「滄桑變幻月常園」,但傳統的昭明會再次在九月十五的月圓之夜舉辦起來。

劉郎道士今猶在,惆悵西風薄暮天。這裡反用劉禹錫「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典故,一則以欣喜,宋心齋道士想亦是上次昭明會的與會之人,逗引人的回憶;一則以惆悵,惆悵時局,惆悵人事,惆悵故舊,或兼而有之。結句語轉蒼涼,氣勢略頹。

第二首詩作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步前韻續作,時間又過去了十年,或許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世事洞明,詩作較為平淡,流於應酬。而更可能的原因是,隨著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的背影日漸模糊,縉紳階層依託而存在封建體制瓦解,縉紳的圈子日漸式微,處於這樣新舊交替之際,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前,日漸老去的縉紳們只手難挽,也只有「人事茫茫」之嘆了。

    透過這兩首詩,劉祚寶老先生給我們透露出近代襄陽歷史上縉紳階層因文而會的一段歷史,更微妙地傳達出傳統文人在時代變化中的迷茫和固守;昭明會,作為昔日襄陽縉紳階層獨特的文化交流形式,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屬於舊時代的優雅與閒情。百年後的今天,再讀這兩首小詩,是一次短暫的駐足與回望,是一晌恬淡的交談與晤對,也是對傳統文化魅力的重新感悟,對襄陽千年文脈的再次體認。也許,我們的傳統,就是這樣一代代的書寫,一代代的閱讀,不絕如縷,傳承千年。

相關焦點

  • 央媒看襄陽|襄陽昭明小學上央視《新聞聯播》啦!
    11月18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培育優良家風校風,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為題聚焦襄陽市昭明小學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昭明小學把精神文明創建帶進校園,融入課堂。《新聞聯播》在以《培育優良家風校風,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為題的報導中介紹,在湖北襄陽昭明小學,設立在校園裡的蕭楚女生平展廳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昭明小學還引入戲曲課,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昭明小學校長焦莉在接受採訪時說,了解傳統、尊重傳統,讓孩子們把文明貫穿於日常始終,這樣可以提升老師和學生的文明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幸福成長打好底色。
  • 昭明小學《襄陽歌》 原創特色廣播操視頻發布啦!
    ▲點擊播放視頻▲              【編者按】2020年11月18日,襄城區教育局召開襄城地域特色廣播操創編工作專題會,會上指定了區內六所在藝術、體育領域比較突出的中小學進行特色廣播操試點,昭明小學有幸成為其中一所。接到任務後學校迅速成立特色廣播體操專班,並召開了專題部署會。
  • 襄陽之旅(旅遊景點)
    2019年5月27日星期一襄陽行程差不多啦協商達成,而且還看了諸多美景NO.1唐城影視城唐城影視城作為襄陽最負盛名的攝影基地,美景自是不少。唐城影視城的價格嘛,一個人90喲如果是學生票或軍人老人小孩就有優惠NO.2襄陽博物館(昭明臺)昭明臺位於襄陽市北街中段記錄了古代各時期人文風貌
  • 襄陽旅遊不得不去的景點
    襄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襄陽名勝古蹟旅遊以三國文化為主要特色,有隆中風景名勝區、襄陽城等著名景點,劉備「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就發生在這裡。那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去襄陽不得不去的景點,要不都不好意思和大家說你去過襄陽!1、古隆中風景名勝區(AAAA)隆中景區是湖北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支撐點更是三國旅遊線的起點和主要客源集散地。
  • 【盤點襄陽市區知名小學「前世今生」——襄城篇】
    襄陽市各城區都一些教學質量好的小學,第一期盤點襄城區(不包括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小學部),我認為襄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荊州街小學、昭明小學當位列襄城區乃至襄陽市最好的小學之列。解放後,作為原襄陽地區師範學校的附屬小學,屬省重點小學之一。1970年學校改名為「襄城區延南街小學」,1987年6月被市政府命名為「襄樊市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並被確定為當時市教委唯一的一所直屬小學。2001年4月更名為「襄樊市第一實驗小學」。2010年更名為襄陽市第一實驗小學。
  • 襄陽特色寒假作業出爐 「家風」「隨手拍」「閱讀」成關鍵詞
    1月21日起,襄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正式放寒假。伴隨著期末考試的結束,各校特色寒假作業紛紛出爐。昨日,記者到昭明小學、荊州街小學、米公小學等學校探訪發現,「家風」「隨手拍」「閱讀」等成了今年寒假作業的關鍵詞  了解傳統習俗 感受濃濃年味  寒假正逢傳統春節,各校的寒假作業都透著濃濃的年味兒。
  • 湖北襄陽:千年名巷「銅鞮巷」與千年古曲「白銅鞮」
    其中銅鞮縣流民,據清乾隆版《襄陽府志》「銅鞮坊」條載:安置「左(府)城隍廟西,即今昭明臺以東地方泛稱「銅鞮坊」。銅鞮巷之名,又與梁武帝蕭衍有關。蕭衍,本是南北朝南朝蕭齊朝廷屬下,與蕭齊皇族同姓同親,其父為齊高帝蕭道成族弟。
  • 傳說,昭明太子到過福鼎?
    湖北襄陽,安徵池州,江蘇南京,常熟、江陰等地也都建有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全國各地有三十多處太子讀書臺和文選樓。由於年代久遠,缺少可靠的歷史文獻記載,已無法考證昭明太子是否真的到過這些地方。實際上也不必拘泥於遺址的考證,更應該從昭明太子對後世文化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
  • 襄陽人俗稱的小北門,學名臨漢門,為北門鎖鑰、漢沔津梁
    又因地處襄陽城牆北段、相對東側大北門,稱小北門。臨漢門是襄陽古城的正北門,與樊城遙遙相望,扼守漢江要津。「北門鎖鑰」「漢沔津梁」,是對其作為戰略要塞的讚譽。現今,面臨漢江的城門正面大書「臨漢門」三字,背面懸掛「北門鎖鑰」匾額。
  • 「湖北」襄陽牛肉麵。快樂,從早餐開始
    襄陽城· 昭明臺襄陽,湖北省地級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遊平原腹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西漢初年始建襄陽縣;隋朝,隋文帝時屬襄州;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說到襄陽,不得不提的就是襄陽牛肉麵了。畢竟「民以食為天」。
  • 臺灣苗慄縣教育參訪團到湖北襄陽參訪
    此次參訪交流活動不僅使臺灣嘉賓一行了解襄陽,打出了襄陽的城市名片,同時開闢了襄陽與臺灣兩地間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新渠道和青少年密切往來交往的新載體與快車道。參訪嘉賓對襄陽市荊州街小學打造的楹聯文化品牌,獨創的楹聯操讚嘆不已;襄陽市昭明小學開展的「京劇進課堂」活動,評選書香「達人」、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活動為參訪嘉賓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襄陽市第一實驗小學展示的學生書法作品和學生古裝齊誦《弟子規》等受到嘉賓們的一致好評。
  • 昭明教育十周年慶典隆重舉行!十載風雨繼教路·築夢同舟耀昭明
    慶典現場十年初心不改,為明不為名下午,2點48分,一場激情的鼓舞,敲動青春的旋律,拉開了昭明教育十周年慶典暨感恩答謝會的磅礴大幕。昭明教育創始人沙昭明致辭昭明教育創始人沙昭明校長致開幕詞歡迎各位領導嘉賓,各界夥伴、新朋老友的到來。沙昭明校長在大會上分享昭明教育「為明不為名」的初心,這是他對繼續教育行業的信仰和情懷。
  • 昭明教育十周年慶典順利舉行
    昭明教育十周年慶典順利舉行) ———十載風雨繼教路·築夢同舟耀昭明
  • 【講壇】昭明太子封地在池州你造嗎?一起來看這段震撼文壇的佳話
    你知道昭明太子的封地在哪嗎?自古以來,安徽神奇的山水孕育了一朵朵人文奇葩。本期的安徽人文講壇,講席嘉賓譚幼平為大家揭開皖江文化千古之謎的神秘面紗,帶來震撼文壇的佳話。他時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國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502年11月立蕭統為太子,封地在安徽貴池(今池州)。因為,當時貴池屬宣州郡,為宮廷內郡,隨宣隨到。太子英年早逝,未及即位於531年4月去世,死後諡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譚幼平說。昭明太子是歷史上一位神奇飄逸的人物。
  • 襄陽,這九大景點你去過哪?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而最有名的莫不過以下這九大景點。你去過哪呢?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後隨叔父至荊州,17歲叔父亡,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被稱為「臥龍」。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勢,提出了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隆中對》。
  • 古有隆中對,今看襄陽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北襄陽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襄陽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誌,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 襄陽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三國文化遺產豐富,《三國志》86卷中有18卷寫到襄陽,《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現存有50餘處三國歷史文化遺址遺蹟,司馬薦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發生在襄陽的三國故事。
  • 通城花亭昭明關美景如畫!
    村中有一古關隘,名曰昭明關,扼兩湖咽喉,是昔日從鄂入湘的交通要道,素有「鳴晨雞而聞兩省,過一關而通長武」之說。這是英雄的關,在相思山北麓明關安眠著三百多名抗日將士。1939年9月18日,日軍由湖北通城縣向相思鄉黃中村昭明關和由臨湘市向相思鄉牛形村棉花坡發動猛烈攻擊,妄圖突破相思山防線,進入新牆河首度進攻長沙。
  • 湖北副省會城市襄陽,這幾個排名靠前的獨特美景,你都知道嗎
    襄陽一景襄陽是一座魂牽夢縈的城市,沒有多麼驚豔的建築,但卻是很淳樸的城市。襄陽人的一天是從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開始的,無論寒冬還是炎夏,再配上一碗清新舒爽的黃酒,就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傍晚在北街轉一圈感受一下古城的風採到了晚上去漢江邊可以看到整個城市的霓虹夜景 非常適合拍照夏天夜晚再和幾個朋友在十字街吃著馮家燒烤聊著天實在是不亦樂乎。襄陽是一座2000多年歷史悠久的古城, 古城牆 襄王府 綠影壁歷史景點數不勝數。
  • 湖北襄陽:華夏第一城池,擁有中國最寬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
    襄陽城雄據漢水中遊,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它的平均寬度就超來了180米,周長7公裡,最寬處達到250餘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如今,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與新近修復的仲宣樓昭明臺等歷史名勝融為一體,交相輝映,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以聯會友,楹聯愛好者雅聚東莞觀音山品聯論道
    觀音山上品妙聯  「聯友」雅聚迎新春自2015年推出「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徵集以來,便吸引了不少楹聯愛好者參與應對,以楹聯為媒,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聯友」對楹聯文化的熱情,影響轟動。據悉,為弘揚楹聯文化,讓廣大關注「觀音山上觀山水」徵聯活動的楹聯愛好者、網友及社會各界人士了解7字上聯的精妙之處,並提供線下的交流探討平臺,1月11日,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了「觀音山上觀山水」迎春座談會,眾多楹聯愛好者、傳統文化愛好者,雅聚在觀音山雅清苑,就「觀音山上觀山水」徵聯展開交流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