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華德福?(精裝收藏)

2021-03-01 天使在線幸福家庭

天使在線:

只想讓每個孩子可以成為TA自己 

「對父母來說,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華德福教育。然而你不必成為華德福教師,也不必弄一個華德福教室,從「四要二不」開始,依然可以讓孩子過健康而真實的生活,在家華德福。」

華德福獨特的教育系統與世界觀,步調緩慢、重視精神、訴求生命直覺與簡單生活,對於活在步調匆忙、重視物質、講求理性的現代社會,卻又追求精神價值的父母,恍若不可求的烏託邦。

華德福教育可能讓你著迷,接著卻讓你苦惱:孩子很幸運可以選擇華德福的學校,但我怎麼幫助孩子在家裡也建立好的節奏;有的父母發現離華德福學校很遠,怎麼辦!

華德福教育非常強調家庭生活與家庭文化,家庭給孩子的影響大過世界上任何地方。在家庭生活方面,家庭是孩子的堡壘,孩子在年幼時有充足的守護和照顧,內心會長出足夠的能量,長大足以面對複雜的世界。家庭文化部分,要讓孩子在你刻意營造的,溫暖、規律、充滿愛的文化中長大。因為相信不刻意創造家庭文化,孩子就會被社會價值影響,而這些價值,來自主流文化、媒體或商業行為。

你不必成為華德福教師,也不必把家裡弄成華德福教室,卻可以從點點滴滴的生活改變,當護衛孩子童年、引領孩子成長的父母。建立成一個規律、溫暖、安全且充滿愛的華德福家庭。

從「四要二不」開始,每個家庭都可以落實華德福精神。因為,華德福不僅是教育方法,還是一種健康而真實的生活方式。

多數的華德福家庭用簡樸的方式,給孩子富足的生活。他們不開電視、屋內樸素大量留白、窗簾是手染且顏色柔和的紗布、鋪著木質地板、孩子的玩具來自自然、穿著簡單透氣易活動的棉質服裝、吃著當令有機清淡的飲食。最棒的出遊是,去家附近的公園撿種子、爬樹;去小溪踏水、玩石頭。每一天,大人唱著歌,享受生活。將華德福精神發揮極致的家庭,可能自己種有機蔬果,自己蓋通風採光良好、「會呼吸」的屋子。

無論是用什麼方式活得「華德福」,都非常簡樸便宜。

孩子真正需要的,恰巧也都不是買得到的,包括規律生活、真實充滿愛的擁抱、安全溫暖的居家空間、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自然宇宙充滿了韻律節奏,日出日落、每周七天、月亮的圓缺、季節的改變。努力為孩子創造有韻律節奏的生活,會幫助他們與自然的韻律建立強而有力的連結。

有節奏的吃喝、遊戲、休息的規律生活也帶來安全感。

有三個女兒的華德福媽媽蔡芝如分享,她在老大一歲前是個背著女兒爬山、溯溪的行動派母乳媽媽。接觸華德福教育後,開始努力為孩子建立規律生活,包括將活動降到最少、煮健康清淡的三餐、每天早上和下午都會去公園散步、晚上九點前就寢等。生活規律後,女兒安定、大人也放鬆了,孩子斷奶很順利,原來不愛吃飯的女兒也開始享受食物。

「每天都是可以預期的」對愈年幼的小孩愈重要。典型的華德福家庭實踐早睡早起,晚上九點之前上床。每一周、每一季都有固定節奏。

0~7歲的孩子本身就是一個感官體,透過感官學習、認識世界。因此,讓孩子接觸的東西必須經過挑選。最好的學習場所是大自然,提供了多元且統整的感官經驗。

聽真實的聲音,像是媽媽的唱歌聲、雨聲、掃地聲、鳥鳴聲。電視、廣播等機器的聲音都是噪音。

看柔和多彩的顏色。選擇牆壁、衣服、床的顏色時,都是溫暖柔和的。不穿有卡通圖案的衣服,因為自然材質的棉質衣通常很樸素,也因為「卡通人物」都是創造出來、不真實的。

觸摸自然材質的東西。包括自然材質的衣服棉被、木頭玩具。每天都要擁抱孩子,擁抱是全身性的感官刺激,是非常好的大腦糧食。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頭和腳的溫暖。


聞自然的味道。減少人工香味清潔劑,讓孩子有機會聞花香、下雨之前的泥土味等。

吃最自然的食物。天然健康食物同時提供了味覺與嗅覺的美好經驗。不吃加工食品。

0~7歲之前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大人「如何做事」會比「做完多少事」重要。你對孩子的解釋、教訓,影響非常有限,反而是你為人處世時的表情與姿態,會深烙孩子心中,並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用心過每一天、從容愉悅的工作,做一個值得模仿的成人,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你的生活中承擔工作、家庭等諸多責任,忙碌中也不要忘記,把孩子放在你的心裡,帶著他。

讓孩子遠離電視、計算機等非真實畫面,尤其是九歲以下孩子,只有充分的真實體驗才能豐富內心世界。

幼兒不適合「記憶」和「思考」活動,對於具有模仿需求的兒童來說,以身作則的具體行動比言語說理好。面對小小孩的疑惑,「想像性」的故事,會比「科學性」的正確答案,或是「理性」的道理佳。

華德福教育認為,孩子不是白紙,沒有一套教育模式適用所有人;小孩是種子,有與生俱來的天性,只有敏覺的照顧者,知道什麼步調與方式適合孩子。所以華德福教育只提供價值與世界觀,但在實施細節,卻強調成人的自省與學習,只有常常靜下心來感受自己與孩子心理能量流動的父母,可以真正響應孩子的成長需求。

父母可以從家事、自然與藝術三方面著手,帶孩子過華德福生活。但是,你不可能將家裡布置成華德福模樣、選擇華德福教育方式,自己完全不改,卻期待孩子受到華德福教育的感染。只有樂做家事、真心擁抱自然、享受藝術的父母,孩子才有可能在家事、自然與藝術的滋養中,開展生命。

◆家事│帶孩子過真實的生活

家事是融合工作與遊戲於一體的神奇活動。家事裡有最多的生活實踐和學習,而且日覆一日展現父母對生活的態度,也是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工作。在許多華德福幼兒園中,老師總是愉悅哼著歌「處理家事」,孩子就跟著歡喜的洗抹布、擦桌子、拖地。

你可以訂下孩子一周的家事,周一擦玩具、周二掃地、周三擦亮餐桌、周四掃房間、周五洗抹布,那麼他在周三醒來就知道今天是「擦亮餐桌日」,用家事營造出生活的韻律與節奏。

臺中市娃得福幼兒園教師安怡維觀察,現在孩子被照顧得太好,常常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能力。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家事,是一種有溫度、有帶領的陪伴,也讓孩子在適合的時間長出能力。你會發現,專注投入工作的孩子非常迷人,完成工作的孩子情緒非常愉悅。

父母可以這樣做,

適合的工具:準備適合孩子的打掃工具,小掃把、小抹布,尺寸適合的工具,會讓工作變得容易。

循序漸進調整工作:每一件家事都包含了許多工作技巧,將一件家事,拆解成許多小步驟,循序漸進、由簡至難,一一教給孩子。例如讓孩子參與洗衣服,兩歲的孩子可以幫忙收衣服、分類衣服,大一點教他折褲子,再大一點,請他晾衣服、將衣服放進工作櫃中。

重點是過程:帶著孩子做家事到底要教到多細節?如果孩子想學就教,如果不想學也無妨,你就快樂的工作,這個天生的模仿家會專心的看你如何工作,可能在某一天,就自己做了起來。重要的是「過程」,孩子碗洗得乾淨,可以大大讚美;洗不乾淨,就幫忙洗乾淨,不要責備,重點是參與感和責任感。只要他保有樂趣,願意一直做,家事做久沒有做不來的。

不要忘記趣味:蔡芝如說,帶著孩子做家事,進度會非常慢,總是挑戰她對時間的感受,常會心急了起來,「那時候我會突然停下來,問自己:我在急什麼?有必要這麼急嗎?」

別忘了審視自己,孩子看見我做家事的狀態為何?是專注工作時的身體節奏,還是匆忙工作著?他看見的是我工作時的喜悅,還是抱怨?當我們在紊亂的每日生活中,仍能夠帶著孩子專注完成家事,他也從家事「愉快的工作」中,培養秩序感、邏輯與意志。

◆自然│依著自然的節奏生活

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互動。依循大自然亙古不變的節奏,創造出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和自然一起律動的生活規律,如此一來,孩子與世界的關係,就能夠獲取平安與自信。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一書強調,缺乏韻律節奏的家庭生活,讓孩子太早從童年夢幻中甦醒,不但縮短了童年時光,也可能為維持生活的平衡,過度支用生命能量。

四季輪替本身也提供了特殊的學習,隨著季節輪替,在家規律重複相同的活動,孩子因而了解各個時節的特點。

父母可以這樣做

每天規律的作息:我們可以透過日常工作讓孩子感受到穩定規律。新竹小陽光華德福幼兒園曾為文向父母說明規律作息的重要,文中舉例,每天吃完早餐後,媽媽以相同的順序洗碗、洗衣、打掃等;晚上睡覺前,以相同的順序梳洗、上廁所、上床、哼唱同一首安眠曲、說同樣的故事等。即使只是家事以相同的順序完成,或是每晚同一套上床儀式,對孩子們來說都會有安定感。穩定作息也可以為孩子預備充裕的時間,當孩子不慌不忙的在穩定的規律中作息,能量就可以往建構身體的方向穩健發展。

布置季節桌:蔡芝如說,他們家有季節桌後,開始敏察到四季的變化。樸素的季節性桌巾,搭配當季顏色的蠟燭與花朵、簡單瓷器、當季食物等,只要與「當季」有關的元素,都可以是季節桌的素材。在公園散步時,可以找到很多天然的裝飾物,秋天落葉和果實、冬天枯樹枝、春天花束。

如果孩子年紀太小,安怡維的經驗是,將季節桌擺高一點,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不要把桌上東西弄亂,每次布置完帶著孩子看,等到兩、三歲他開始知道搬小椅子就可以構到季節桌時,也能遵守不弄亂桌上擺飾的約定。

每天到同一個公園散步:每天都帶孩子去散步,許多華德福家長建議,即使下雨,還是可以穿雨衣、雨鞋出門。蔡芝如甚至發現,當他一整年每天帶孩子到同一個公園,孩子會在同一個地方,感受到四季不同的顏色、溫度、生命起落、晴雨不同風貌。

慶典活動:春天吃潤餅、夏天包粽子、秋天過中秋、冬天有新年和元宵節,讓每個季節都有重要的事,每一季都營造出快樂和感恩的氣氛。固定的節慶,也會創造成長的穩定感,對幼兒來說,準備、期望的過程,和慶祝一樣重要。在家慶典時,除了傳統的活動外,我們可以念一首詩、唱一首歌、或是讓孩子準備特殊的慶典菜餚做為開始。臺中市娃得福幼兒園負責人開詩婷建議,每個宗教都有季節慶典,如果你們有宗教信仰,不妨帶著孩子過宗教慶典。

來自自然的玩具: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不要給孩子太多玩具,尤其是只有一種玩法的人造玩具。好的玩具來自自然,像石頭、貝殼、種子、棉布、木頭等,孩子可以「無所不玩」。當孩子只有樹皮當船、松果當刺蝟,和由木頭、棉線、手工縫製成的玩偶,想像力一定會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到自然中玩耍:大自然是最好的學習場所,它教孩子感恩也影響孩子的感官與想像力。如果無法每天,至少要在周末時帶孩子去爬樹、玩水、撿種子、玩沙,讓充滿生命力的生物圍繞在身邊。

你也可以幫助孩子和大自然做連結。華德福媽媽王光玉帶女兒去公園時,回家前都有個「爬樹」的儀式,藉由這個轉換時空的儀式,讓女兒從小不因將要回家而哭鬧。每回爬上榕樹爺爺,撫摸樹、抱抱樹,與樹對話,女兒會發現有什麼動物也一起來爬樹?長期與樹上的蜥蜴、樹鵲、螞蟻、毛毛蟲、松鼠、蜈蚣……相處。女兒哭時,王光玉會帶她去榕樹爺爺旁邊,用小手從胸口取出不開心,放進榕樹爺爺的樹洞裡,王光玉的女兒相信,榕樹爺爺可以把她的不開心吃掉。改天開心時,她也帶女兒把自己的開心放在樹洞裡,分享給榕樹爺爺。

◆ 藝術│充滿色彩和歌聲的家

華德福教育中,藝術是滋養孩子心靈,培養意志與情感的重要方式,當孩子克服困難與阻礙完成自己的作品,會產成難以言喻的幸福感。

愈早讓孩子從事藝術創作,他們特別的、富有想像力的心靈經驗,會被培養並發揮出來。孩子透過藝術,發展了腦、陶冶了心,也因為深刻探索而發現自己。

開詩婷建議父母,選擇一、兩項衷心喜愛、願意終生探索的藝術,無論是畫畫、音樂、手工都好。你對藝術的「內在熱情」,會比藝術帶來的功能性目的更影響孩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說故事:華德福教育鼓勵父母為孩子「說」故事,不倚賴圖書、插圖,以活生生的語言敘述故事,也重視孩子「聽」故事,因為孩子會自由吸入與呼出故事圖像,不會剝奪孩子的心靈想像奧秘。

在《地球上的天堂》一書中,歸納出適合各年齡孩子的故事:嬰幼兒及學步兒適合哼唱童謠,手指、腳趾遊戲;二到四歲時,用孩子的名字來編家、庭院和動物的故事,簡單的自然故事,熟悉的地方、人與事物都非常好;五到七歲,孩子開始體會生活中的善與惡。選擇人物性格清楚的故事,會讓孩子開始想像,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時期會喜歡童畫故事中的想像世界,有國王、精靈、小天使等;八歲以上喜歡冒險故事。

除了各年齡有適合的故事外,家庭故事也非常吸引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說他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你小時候最喜歡探險的地方、你掉進大水溝的糗事,這些關於家人的生活點滴,非常令孩子著迷。

如果真的想替孩子挑選故事書,顏色要柔和、鮮明,有水彩渲染效果的書會比較好。避免明顯線條、把細節畫得太仔細的書。

畫畫:最好的狀況是你和孩子都樂在畫畫,各自沉浸創作中。但如果孩子不知道畫什麼,不妨說個故事來激發想像力,讓孩子將童話中的憂愁、幽默、寧靜或緊張氣氛化成色彩,表現於圖畫紙上。

華德福的溼水彩畫,是拿沾溼的圖畫紙,只提供紅黃藍三原色,讓孩子在紙上做色彩遊戲。水彩顏色的變化是一種奇妙且深刻的經驗,可以波動孩子們的心,使他們的感官和四肢能更敏感。華德福家庭中,年紀小的小孩都會擁有一盒蠟磚,蠟磚好抓握,不容易被折斷,每一面可以畫出不同效果。

唱歌:在生活中、工作中,自然而然融入音樂,讓日子變得愉快,也增強生活能量。最好的聲音是爸媽的歌聲,工作時唱、睡前唱、布置季節桌時唱。小小孩適合五音聲韻(Re Me So La Si),可以自編,或是找適合這個季節的歌,像是春天唱〈春神〉,冬天唱〈西風的話〉。

捏塑:捏塑是對手很好的訓練,可以使手有力、敏銳而靈巧。沙、泥土、麵粉、蜜蠟等,都是很容易取材的捏塑材料。

如果你不介意小小髒亂,可以在家中弄一個室內沙盒。美國華德福幼教專家奧本海默(SharifaOppenheimer)在《地球上的天堂》建議,去園藝店買遊戲沙,放入高度低於十八公分的箱子。放塊小地毯在沙盒旁讓孩子坐著玩沙,約定好玩沙規則,並在旁邊擺小掃把和畚箕,玩完清理散到附近的沙子。雖然會造成一點髒亂,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快樂。這樣的玩法,兩歲就能開始。

手工:華德福教育認為,手影響腦的發展,經常使用雙手的人,腦部發育較好。你可以帶著年幼的孩子磨木頭、年紀大就雕刻,也可以編織、或用羊毛氈做杯墊、袋子等。如果可以做季節性的手工,會在手作過程中加強和自然的連結,蔡芝如就會在和女兒撿完公園地上的臺灣欒樹種子、秋葉和楓香球果後,用樹枝及毛線串成風鈴。

布置一個顏色溫暖柔和的家:不少媽媽會自己動手用植物或中藥染布,桌巾、窗簾和床單等是手染的紗、棉,顏色柔和。

附:在家華德福的注意事項及疑問解讀:

1. 給孩子愛、自由玩耍的環境和最好(順應孩子發展天性)的教育。關注第一和第二個七年中孩子的成長。孩子出生時是個吸收體,像是黏土球,上面會留下指紋和各種印跡,這類似於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父母的情感、言行都會帶給孩子印象。周邊的成長氛圍好壞都會帶給孩子影響。第一個七年孩子的任務是發展他們的身體。否則30歲之後,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寧靜、平和、簡單原始的環境,適合孩子的生長。

2. 我們幫助孩子發展幻想,這與想像是不同的。透過孩子的繪畫能了解孩子內心的圖景如何。2.5-7歲是發展孩子幻想的最佳時期。我們小時候有很多的孩子一起玩耍,父母沒有介入,而現在的孩子被他們的祖父母玩耍,在他們自由玩耍時,經常被祖父母或父母打擾,導致孩子無法專注於自己的玩耍。

3. 我們不允許孩子去探索他們自己的世界,也不允許他們到廚房幫忙做家務以免受傷。學習讓孩子自主的探索和參與做家務,不硬性規定。例如,孩子在探索椅子時,第一次會摔下來,第二次會好很多,第三次孩子就會更小心了。家長可以扶椅子,可以給一定的協助或者指導。

4. 建立品質感,品質意味著自然的材料,擺放整齊。東西壞了就要修,修不好就要扔掉。在家可以建立乾淨的,保養好的環境。沒有必要回家把環境重新裝飾一番。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簡單、天然的玩具,給孩子能夠建立幻想的玩具,提供品質自然的材料:縫過邊的布,用完折好放回原處。每天都會在同樣的地方整齊的擺放著。祖父母和父母不要給孩子太多的玩具,即可節省開銷又可學會珍惜物品。幼兒園還有社會內容,孩子們吃飯前一起等待,唱歌感恩後一起用餐,建立良好的餐儀和習慣。

Q:去年奶奶說過蒙氏教具是會帶來思考的,但孩子在玩中會思考去解決問題,這種思考會不會給孩子帶來智性發展?

A:蒙臺梭利教育與華德福教育看似很相似,蒙臺梭利教育有木製玩具,也有很好的色彩。我去過2-3家蒙氏幼兒園,玩具設計出來是讓孩子學習東西,教孩子怎麼做。孩子頭七年需要發展好的身體,第二年需要發展好的感覺,第三個七年需要發展好的思考。孩子從無意識的思考,逐漸發展到有意識的思考。例如,一棵樹是怎麼長大的。這次來園,借住在家長朋友的家裡,家庭中3歲男孩,媽媽藉助ipad告訴他宇宙星空的內容。而孩子建立思考是要藉助身體從頭到腳的體驗,再回到思考。兒童期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英文單詞「understanding」指的是站在世界之上去體會,用整個身體去了解、體驗、理解。世界上有很多非常聰明的白痴,他們在專業領域很優秀,但不知道如何使用雙手去做具體的事情。例如,有一個計算機專業的爸爸來我的幼兒園做義工,我們需要他做鳥巢,他在網上找到各種各樣的鳥巢,但無法做決定究竟做哪種也不知道如何做,我花了兩天時間才給他講明白。在華德福幼兒園,孩子自己拿去玩具,自主探索,思考怎麼做,而非成人教授。孩子的思考是當下的,看到東西後思考,而成人思考是憑空的,孩子思考是做後的體驗。

Q:孩子在園和放學後的環境不同,家長應該如何做?

A:在家可以做些改變,可以把電視關掉,給孩子清晰的界線,就像水需要給它一個河床,它才能成為一條河,孩子也一樣。有了界線才能更好的成長,但首先成人需要先有界線。成人要思考什麼是正確的事。孩子的教育80-90%是家長成長的自我教育。孩子需要界線,成人要知道自己的界線,而不是根據情感來決定界線,否則孩子會不知所措。

Q:孩子22個月,會決定別人不能拿屬於他的東西,否則會哭鬧,是否正常?

A:這個年紀,孩子和環境有很大程度上的連接,如,撞到椅子會痛,孩子會認為是椅子的問題,不會覺得椅子時不動的,他任務為椅子和自己是一體的。同理,當成人拿走孩子心愛的物品時,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這個年紀的孩子不會分享是很正常的。3歲以下的孩子不是社會性的人,不會社交。家長要做決定,孩子是否能干涉成人。哭是孩子唯一的武器,只有哭得足夠多,聲音足夠大,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需要界線,若不接受,要讓他學會接受。成人要堅定地告訴孩子界線。

Q:華德福教育認為孩子多大入園比較好?過早是不是不好?

A:三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特別對待。孩子對周圍環境刺激很敏感。小孩子特別需要安靜被保護的環境。如果園裡有八個孩子,兩個老師,則是可以的。

Q:孩子總是讓成人畫畫,說自己不會畫,應該如何處理?

A:停止給孩子畫畫。因為畫畫時很個人的事情,能體現出某些信息。讓孩子自己畫,成人離開去做別的事兒,不要幹擾孩子。誇獎他的畫,或詢問,以及將孩子的畫貼在牆上都很不好。

本文轉自網絡,感恩原作者分享,由天使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在家華德福
    華德福獨特的教育系統與世界觀,步調緩慢、重視精神、訴求生命直覺與簡單生活,對於活在步調匆忙、重視物質、講求理性的現代社會,卻又追求精神價值的父母,恍若不可求的烏託邦。華德福教育可能讓你著迷,接著卻讓你苦惱:孩子很幸運可以選擇華德福的學校,但我怎麼幫助孩子在家裡也建立好的節奏;有的父母發現離華德福學校很遠,怎麼辦!
  • 如何在家華德福(精華收藏版)
  • 【家庭教育】詳細指導如何在家華德福
    華德福獨特的教育系統與世界觀,步調緩慢、重視精神、訴求生命直覺與簡單生活,對於活在步調匆忙、重視物質、講求理性的現代社會,卻又追求精神價值的父母,恍若不可求的烏託邦。所以華德福教育只提供價值與世界觀,但在實施細節,卻強調成人的自省與學習,只有常常靜下心來感受自己與孩子心理能量流動的父母,可以真正響應孩子的成長需求。父母可以從家事、自然與藝術三方面著手,帶孩子過華德福生活。但是,你不可能將家裡布置成華德福模樣、選擇華德福教育方式,自己完全不改,卻期待孩子受到華德福教育的感染。
  • 在家華德福——如何用蜂蠟來塑形?
    目前我們會先給到大家相關的文章和部分材料購買連結,後續老師們會錄製視頻,家長可以在學習後,帶著孩子在家一起華德福,希望孩子們在家開心並且受到藝術的滋養,也無比、無比期待儘快見到孩子們。     ——希子
  • 臺灣在家教育實踐寶典:在家也能華德福
    【編者按】你真的了解在家上學、華德福嗎?我是一個實踐了5年的家長、創辦者。
  • 在家華德福「四要二不」
    吃最自然的食物。天然健康食物同時提供了味覺與嗅覺的美好經驗。不吃加工食品。4. 要成為值得孩子模仿的大人○~七歲之前孩子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大人「如何做事」會比「做完多少事」重要。所以華德福教育只提供價值與世界觀,但在實施細節,卻強調成人的自省與學習,只有常常靜下心來感受自己與孩子心理能量流動的父母,可以真正響應孩子的成長需求。父母可以從家事、自然與藝術三方面著手,帶孩子過華德福生活。
  • 「四要二不」 在家也能華德福
    然而你不必成為華德福教師,也不必弄一個華德福教室,從「四要二不」開始,依然可以讓孩子過健康而真實的生活,在家華德福。華德福獨特的教育系統與世界觀,步調緩慢、重視精神、訴求生命直覺與簡單生活,對於活在步調匆忙、重視物質、講求理性的現代社會,卻又追求精神價值的父母,恍若不可求的烏託邦。華德福教育可能讓你著迷,接著卻讓你苦惱:華德福學校這麼的少,而且離我這麼的遠!
  • 「四要二不」 在家也能華德福
  • 《把華德福帶回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每當給年輕家長提起家庭教育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給孩子找到好的學校和給孩子請家庭老師,或陪伴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孩子考試成績好或出人頭地的時候,除了感謝學校的培養以外,也感謝了家長嘔心瀝血的培養。其實,當孩子在公眾面前表現粗魯或過分的時候,人們首先質疑的是孩子是否有家教,而沒有太關心這孩子來自哪所學校。
  • 華德福教育如何滋養創造力──造訪英國最大華德福學校
    我們抵達麥克侯華德福學校時,面對綠意和藍天,以及學校教室到處可見的樸拙原木樓梯地板和溫潤的燈光,也忍不住問老師:「這裡有計算機課嗎?」英文老師鮑伯哈哈大笑:「我們當然有計算機課!」堅持要帶我們參觀計算機教室。但是,麥克侯的孩子不急,十三歲才開始上計算機課。對於來自臺灣、習慣競爭、擔心落後的我,親眼看到華德福「慢學」價值的充分實踐,真的是很大的衝擊。
  • 德國華德福幼兒園初體驗,幼兒園究竟如何選?
    結合我和青草的經歷,今天安然想與大家聊聊我對德國華德福幼兒園的初體驗和孩子選擇幼兒園的問題。    經過兩天的體驗,我對這家華德福幼兒園又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了解:  教育理念  說起華德福,很多媽媽都不陌生,近幾年華德福理念、華德福幼兒園在國內興起,很多城市都有華德福幼兒園。這家幼兒園也不例外,遵循華氏教育理念,崇尚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和自然發展,強調愛是對孩子教育的目標。
  • 如何看待華德福教育 兼談主流教育的弊端
    真正的專業精華在一些根本書籍中,你或許需要打點專業知識的底。不然這世界到處都是淺見在飛來飛去無意義地碰撞著,而你憑著道聽途說,還以為自己懂得很多真理。我個人也是學得還不夠,沒有系統學完華德福的三年課程、全日制。我只是希望和大家分享我所學的、所知道的一點。
  • 華德福學前教育
    一方面,他們的家長很好奇他們的孩子是如何適應幼兒園的新環境的;另一方面,家長們可能也會擔心:這個幼兒園會幫助他們的孩子為之後的學校生活做好準備嗎?其實,孩子們基礎性的發展多年來一直沒有改變,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愛心的成年人陪他們一起休息、玩耍,並且關注他們生理及心理的發展。然而,現在人們關注的焦點變為如何快速地複製有競爭力的成績,過分強調成績的重要性。
  • 中國華德福幼教論壇督導老師要來德福園了!
    1919年,全世界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德國斯圖加特成立。2019年,華德福學校成立100周年!2004年,全中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成都成立,2019年,中國華德福學校成立15周年。2015年,全廣元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在老城將軍橋一處美麗的小山坡上成立,2019年,廣元華德福學校成立5周年。2019年,中國華德福幼教論壇(CECEF),中國華德福學校論壇(CWF)將推出系列活動,慶祝華德福教育成立百年。 在很多國家的華德福教育機構的網站上,相關的慶典活動已經陸續發出預告。
  • 轉:「真、假華德福」__問題和反思
    1、學業能力弱,基本功弱,讀寫算都不過關,這跟華德福的教學體系, 練習量不夠。都有關係。閱讀: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四年級還不能讀整本書。寫:很多中文字不會寫,不少五六年級的孩子還有這個問題。寫作更是:我們家孩子讀到六年級,基本沒有上過正式的作文課,一篇文章如何構局謀篇,如何修改,這都是缺乏的。
  • 華德福的啟示 博雅小學堂
    這周是華德福教育進入中國的第十周年。博雅小學堂的專欄作家和主播然然媽媽非常認同華德福理念,所以,我們特意邀請她分享華德福教育給她帶來的啟示。文|然然媽媽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要點燃一把火。我很喜歡華德福教育的理念。華德福教育希望幫助孩子構建平衡的生命。
  • 華德福高中在中國
    不僅如此,據紐約《時代周刊》報導,每年有4 萬名中國學生進入美國的大學或學院就讀,以期得到更好的教育,拿到一紙美國文憑,最終歸國後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 《紐約時代周刊》2011 年11 月3 號)。毋庸置疑,「西方的誘惑」是華德福在中國受到歡迎、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2011 年11 月份,我們來到成都華德福學校。這裡的校園看起來與我所見過的其他任何華德福學校別無二致。這是
  • 華德福學校1-6年級所採用的故事
    在李澤武老師的一次培訓營裡,他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了適合每個年級的故事。而九歲之後,…孩子對這世界探出觸角來,卻發現整個世界和以前所感受的都不同了…孩子受到震驚而顯得無依無靠…這種對立的情緒與不和諧的經驗常使孩子的情緒顯得混淆和焦慮不安。有了這份考察以後,華德福教育再從人類發展史上出現過的神話裡挑選出合適者。
  • 何為華德福?華德福學校是什麼樣的?
    1919年,魯道夫·斯坦納(人智學創始人)受邀在德國的斯圖加圖為華德福捲菸廠員工子弟建立一所學校,並以工廠名字命名,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就此誕生。不管哪個階段,華德福始終都很重視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藝術在華德福教育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在華德福學校,尤其是低年級,幾乎所有學科的教學都是以藝術的形式(如舞蹈、繪畫等)導入,因此,華德福的學生在藝術方面都很有成績。
  • 華德福學校3名畢業生的選擇:成為自己|深度
    目前,源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在中國被不少家長所青睞的同時,也依然備受爭議。當華德福學校校長被邀請到公立學校開講座時,正釋放出一種信號:民間教育力量正在崛起,並開始慢慢被接納。如何將體制內外好的教育進行交流融合,也有校外機構正在嘗試搭建一個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