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給年輕家長提起家庭教育的時候,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給孩子找到好的學校和給孩子請家庭老師,或陪伴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孩子考試成績好或出人頭地的時候,除了感謝學校的培養以外,也感謝了家長嘔心瀝血的培養。其實,當孩子在公眾面前表現粗魯或過分的時候,人們首先質疑的是孩子是否有家教,而沒有太關心這孩子來自哪所學校。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來自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家長們常常把不同的教育混淆起來,有點像混淆家庭角色那樣。很多人需要學習家庭系統排列課程,以便找到家庭矛盾的根源。
孩子在家裡必須學會有規矩,到學校之後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當然學校也有不同於家裡的規矩要學,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有差別的。家長不能把家庭教育問題推給學校,把家庭教育問題轉化為學校教育的問題。
什麼是家庭教育?我在家長課堂裡提問家長的時候,得到了以下回答:
給孩子營造家的氛圍
父母價值觀的傳承
讓孩子學會去愛
形成好的生活習慣
規範孩子的行為
學會為人處事
形成好的性格、人格和品德
學會處理事情的方法
做家務和持家
學習和形成好的溝通模式
形成好的飲食習慣
學習關愛生命,關愛自己的健康
在以上家長的回答中,沒有什麼是與孩子學習知識有關的。當然,有些家長也會教孩子知識和其他基本的技能。學校除了傳遞知識和技能以外,還教孩子團隊合作、學會與他人和平相處,這些是家庭教育很難辦到的。如果孩子在家裡能獲得以上家長們提到的教育,那麼他長大以後,才能把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充分使用。因為,孩子如何使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取決於自己的價值取向。現在很多有技能、有知識和有文化的孩子,生活卻失去了方向,焦慮、憂慮、抑鬱等問題困擾著他們,從而無法發揮自己的技能和才智。因此,家庭教育其實是孩子受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因為,家庭教育給孩子把握了生活的方向。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接受的教育來自三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1996年,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提出了一個概念:把孩子的教育社區化,她要動員更多的人,讓社區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目的是幫助所有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比起希拉蕊提倡的社區互助和保護孩子的安全,華德福教育社區除了給有需求的家庭幫助和保護孩子的安全以外,還分享一個共同的教育理念,即來自社區的教育,使得孩子的教育更加飽滿,同時,這些父母也從中獲得新的教育。
創建於2004年的成都華德福學校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教師會、董事會和家長委員會之間建立了真正的夥伴關係。老師會鼓勵家長在學校需要支持的方面志願貢獻出時間、能量和支持,以解決學校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家長生活在華德福社區裡,越來越感受到了什麼叫生活在精神世界裡。家長們越來越意識到,孩子在看著他們,在精神世界裡,同事和老師在看著他們,還有許多其他的人看著他們,從而家長們能夠以新的眼光看自己,開始像別人那樣了解自己,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成長。
這種自我認知,能有效地與學生和同事合作。如果沒有這種嚴肅的自我認知,那就說明還沒認識到:只有當我們承載著別人,同時又被別人承載的時候,華德福社區才能存在;孩子在這樣的社區裡成長,才能豐滿。華德福學校運動的這個關鍵時代是個共享的時代。作為家長、老師和董事會成員,大家都要分享:內在生命如何才能支持華德福的社區健康發展。魯道夫·斯坦納有一首詩,說的是如何培養健康的社會生活:
當群體的全貌
在個體的靈魂中映射出來,
同時,
個體的美德
在群體中鮮活起來,
健康的社群生活就會建立
作為華德福家長和老師,如果把這首詩放在自己的冥想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成為華德福社區裡的一員,那麼健康的華德福社區就能活現出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當中,如果能夠理解華德福教育是一種文化活動,那就會為新的社會關係注入新的酵母,強化華德福社區建設,創造溫暖和欣賞的氛圍,這也將會支持社區裡每個人的個性發展。可以讓魂與魂之間交織,形成新的理解和認同的力量,實現社區給孩子帶來教育的強大功能。
摘自:《把華德福帶回家:華德福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