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近讀黃曉星微信公眾號上文章,頗覺好玩。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上來就是「你懂什麼?你懂還是我懂?...」的學閥思想可以休矣!
一線華德福踐行者的「草根智慧」、理性反思不可忽視,不應以「高高在上的上帝角度」漠然處之,值得理性思辨和追根溯源。
現轉發網友在「靜觀萬物皆自得」微信公眾號上文章一篇:踐行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自我批判的華德福,真正的華德福。
投稿者可在後臺留言或發郵件2450685389@qq.com。】
華德福--問題和反思靜觀萬物皆自得 1周前
還是三年前的舊文,補充了一些,發出來。
華德福孩子身上體現的問題,包括我們家的兩個孩子,主要體現在學業和行為習慣兩方面.
1、學業能力弱,基本功弱,讀寫算都不過關,這跟華德福的教學體系, 練習量不夠。都有關係。
閱讀: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四年級還不能讀整本書。
寫:很多中文字不會寫,不少五六年級的孩子還有這個問題。
寫作更是:我們家孩子讀到六年級,基本沒有上過正式的作文課,一篇文章如何構局謀篇,如何修改,這都是缺乏的。
算:練習量不夠,在數學上體現就很明顯,算題慢,基本概念掌握不清楚。
英語就更不用說了:弱中之弱,我們家弟弟三年級轉到國際學校,在華德福學校學了兩年英文,只掌握了幾十個「聽力詞彙」。
什麼叫聽力詞彙,就是他聽到「good morning」,知道是早上好,看到「good morning」這個詞,他是不認識的。
2、 缺乏學業的抗壓能力
華德福基本沒有什麼作業,我記得到了五年級吧,好像每天坐下來寫作業的時間,也就20-30分鐘。
結果就是,孩子坐不住,學習時間稍微長一點,就覺得累,不願意學。我們家孩子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銘銘沒有轉學之前,拿張數學卷子給她做,做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覺得累,還特生氣,「媽媽你又給我那麼難的題目做!」
我這兩個娃,還是從二年級開始,每天家裡都有固定時間寫作業的。學校沒有,媽媽給布置作業,生字,閱讀,英語。銘銘覺得特委屈,為什麼啊,我們班其他同學,他們回家寫半個小時作業就可以玩,為什麼媽媽你還要我做更多?沒辦法,也不能怪孩子,因為這就是他們身處的環境你和他們說傳統學校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沒用,因為他們感受不到。
小時候還好,越到高年級,孩子開始小青春期了,就更難。記得有一次五年級讀書會,和孩子們聊起來她們的學業,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忙,很滿了,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多啊,我好累啊。當時我一邊積極傾聽,一邊心裡笑,「小樣,就你們這點作業,算啥啊,還覺得自己很辛苦呢。」
我自己也非常感慨,學業的抗壓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點一點加的。從二三年級的每天20分鐘,到四五年級的30,40分鐘,到高年級的一個鐘頭。咱們不需要像傳統學校那樣,題海戰術,但是一定量的練習,還是有必要的吧?
到後來,就連我這個執行力超級強的媽媽,也覺得吃不消了,趕緊換學校吧,媽媽每天只要配合你們完成學校作業就好,費那老大勁啊。所以只有換環境,銘銘是初一轉學的,換了新學校之後,態度完全就不一樣了。
3、行為習慣的缺失
一些習慣,比如從低年級的坐姿,握筆的姿勢,沒有教過。
三年級的時候,我發現兩個娃的握筆姿不對,後來看到讀書會的孩子,握筆姿勢也都不對,寫字姿勢怪怪的。筆畫,筆順都不對,寫得也慢。
在高年級孩子身上,鬆懈、高度自我,不願意深度思考,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也很普遍。
為什麼?
我覺得斯坦納的體系、學校、老師、家長,都有原因,中國華德福的現狀,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大家共同選擇的結果。
一、斯坦納的華德福體系
說到斯坦納,我還是蠻佩服是他老人家的:斯坦納的時代,1861-1925,100多年以前,他能構建一個這樣的體系,非常厲害了。但是放到100年後,他的教學框架,材料,教學法都有商榷的地方。比方說,審辯性思維,兒童文學,這些沒有,這個不能怪斯坦納老爺爺,因為這兩項本身就是這100年才出現的,但是,審辯性思維和兒童文學已經構成兒童教育的兩個核心。
斯坦納的教學框架和材料,是遠遠不能滿足一個100年以後,現代的孩子的學習需求的。問題就是吧,斯坦納老爺爺還想得非常周全,框架,材料,教學法,都有,還非常詳細。
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我們怎麼按華德福的大綱來教100年以後的孩子呢?
按常識來說這應該不是問題對吧,或者我們應該這麼問,難道我們要按100年前,德國斯坦納規定的框架和材料和教學法,來教我們100多年以後的,中國的孩子嗎?
華德福的本土化,又是一個大話題,我只說我親身經歷的幾件事:
三年級,按華德福的大綱,應該講創世紀神話,舊約的創世紀部分,有一位國內的華德福老師,去找相應的中國創世紀神話,好像是「黑暗傳」,當時說得也很神,唉華德福很多東西都是說得很神的,每個孩子複印了一本。說實話,作為一個兒童閱讀推廣人,對於這些材料的質量,我是非常懷疑的。
退一萬步,即便這些材料是對孩子有益的,但也是完全不夠的。
按華德福的大綱,「舊約故事、創世神話、本地神話與傳奇、故事的書寫、語法:詞的學習」這些來構成三年級孩子的語文學習的全部內容,絕對是不科學的。
四年級的語文大綱—「西遊記、北歐神話、語法:詞的學習,關聯詞」
五年級的「印度、波斯、巴比倫、埃及和希臘等古文明英雄史詩故事、封神榜、修辭與句式、應用文寫作」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對兒童閱讀理解缺失,就出現了我家姑娘班上的情況,主班老師不理解,也很惋惜,「為什麼五年級的孩子,不看《羅摩衍那》呢,多好的書啊。」
我在心裡暗嘆,「不愛看《羅摩衍那》,很正常,愛看,那才是問題呢。」
還有老師們普遍覺得奇怪,按斯坦納老爺爺的說法,五年級孩子們應該讀傳記了,《孔子傳》多好啊,他們怎麼就讀不進去呢?
天哪,小時候幹啥了?沒有一年級的繪本,二年級的橋梁書,三四年級的整本書,沒有大量的自由自主閱讀,優質的兒童文學閱讀,你們覺得五年級孩子們就能讀傳記了嘛?
再舉個例子,課程構建方面,小學階段沒有科學課。初中有動物和礦物質。
我們家小億,二年級開始,對科學特別感興趣,每天有問不完的問題,喜歡做科學小實驗。現在六年級了,回頭來看,這個敏感期,其實已經錯過了,很可惜。作為一個文科媽媽,我已經盡力去找適合他的科學課程,家庭實驗室,STEAM,科學課程,都試過,因為當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資源,真的覺得很可惜。
二、華德福學校和老師
一個團體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由主事者,和大多數成員的集體意識決定的,這句話非常適合華德福國內的現狀。
1. 課程,沒有系統,專業性弱,研發能力弱,沒有教材
華德福本土課程的開發,還在起步階段。有一個教學大綱,各科都沒有教材,教研能力弱,多數課程需要教師自己探索。這種情況,等於把課程研發的任務,讓一般的老師來承擔,老師的負擔是很重的,而且課程質量也是偏低的。
沒有教材更是一個讓家長頭疼的事情,華德福本身就「散」,沒有教材,東一榔頭,西一槓子的材料,生字,閱讀,練習,連個「抓手」都沒有,很抓狂。
體育課也不夠,運動強度不夠,本來吧,上華德福學校,圖個啥,不圖學習,圖個孩子身體好,能玩好吧。一周兩節體育課,課下的自由活動時間倒是不少,但是孩子們都「散」著,運動強度遠遠不夠。
唉,華德福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散」字,可以說得神乎其神,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做主,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事實上,「散」的時間,有一部分孩子會參與體育運動,有一部分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就去聊天,坐教室裡面了,我們家姐姐就是這個情況。
有意識的「散」,和無意識的「散」,完全是兩個概念。
無意識的散,其實就是不作為和放任,但是呢,又可以說的特別美好,受不了啊受不了
2、學校管理有待規範
經驗積累和傳承意識不夠,沒有學生檔案,缺乏評估體系。
一方面,教學研發不能有力的支持到老師。
另外一方面,缺乏教學評估,既定和自主項目界限不清晰,導致老師自主性,隨意性很大。
我自己是做教師培訓和書香校園建設的,本來嘛,這個事情挺簡單的,老師就是一個執行者,有教材,教學體系,有教研,既定項目70%,自主項目30%,定期評估,一個老師再怎麼弱,有這套框架撐著,也不會太差。小億三年級轉到國際學校,就是這種情況,第一年的老師家長不大滿意,但是全套common core美國教材在那裡,老師也得按部就班的教,所以也差不到哪裡。
但是在華德福學校,那可就大不同了。每個老師一套做法,比如拼音吧,我們姑娘班上,就基本沒教,1-2年級說和英語衝突沒有教,三四年級呢,又有別的理由了,總之就是,初一我們轉學,拼音就沒系統教過。傳統學校,是靠拼音來大量識字的對吧,我們家兩個娃,完全跳過了拼音,靠大量閱讀來識字。好的地方就是,事實證明,不學拼音也可以閱讀,哈哈。姐姐現在淘寶搜索,還需要媽媽幫忙拼音輸入。
3、教師專業素養的缺乏。
華德福作為一個新事物,吸引了大批有熱情的人參與。大多數老師沒有教學經驗,專業素養缺乏,這個直接導致了教學的低效性。這個問題我也和NGO的同事們討論過,把書教好,沒那麼難吧,我自己也當過吟誦老師。難就難在心態,不是不能也,是不為也,華德福的老師,可看不上傳統學校那套做法了。
4、缺乏教學評估體系
孩子們每學期有一次期末展示,包括靜態的教室展示,主課本,手工作品,書畫作品等等。動態的,歌唱,戲劇等展示。
沒有期末考試,也沒有日常的測試,無法了解孩子學業的掌握程度。
三年前,兩個孩子要轉學,出去考了一圈學校,分數之低啊,有些題目都看不懂,因為從來沒有考過試,這還是我在家裡從小就抓學習呢,之前還抓著他們做了好幾套卷子呢。
說到這個測試,我認為不需要效法傳統學校的題海戰術,但是日常的測試還是很有必要的。美國小學也是有單元測試的,問題不在要不要測試,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對待測試的結果。比方說,我們不需要象傳統學校那樣,按考試分數排名,而是根據測試結果,了解孩子的掌握程度,教學如何做相應的調整。
5、 師訓方面,盲目迷行外國老師,有效性堪憂。
外國老師的有限性,學校的外國老師來了一撥又一撥,事實上,落地工作是不能靠外國老師的,外國老師不能教我們如何教漢語,如何教中國歷史。
6、封閉的體系
國內華德福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和其他體系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關起門來天下第一。
7、集體意識
我是老華德福了,孩子從小上的華德福幼兒園,到後面幾年,我越來越覺得,華德福是一個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編制的夢境。
本來吧,夢總有醒的那一天,不管怎麼樣,看結果嘛,你看看自己的孩子,這就是結果。小時候還好,五年級之後,「果「就顯示出來了,這時候應該會醒了吧?不,這時候還不醒,只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編制這個夢境,所以又有另外一句話:永遠無法叫醒那些裝睡的人
因為這是他們的需要。
1. 華德福教
國內很多人是把華德福當宗教的,既教主說的話都做「勝意解」
所有的問題,都不是斯塔納的問題,不是華德福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是家庭的問題,是你實行華德福的人的問題。
2. 反智主義
從學校到家長,反智主義的流行,對孩子,不敢提要求,不知道如何提要求。
從學校方面,覺得家長們太焦慮了,不懂得靜待花開。學校不定期有國外老師來訪,有時候會有給家長的講座,最後大部分會歸結到一點,「你們中國的家長太焦慮了,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慢慢長大。」
從老師方面,不願意把教學內容公開。學校各科都沒有教材,作為家長,我想知道學校裡面正在進行的板塊,用的教學材料,這樣可以在家裡和孩子更好的互動。
作為家委會成員,就這個話題和老師們也溝通多次,經常的情況是,老師很警惕,「你們家長要知道這些做什麼?是不是要在家裡去考孩子?」。
四年級孩子參觀博物館,老師說,「不要講解,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我自己帶著孩子做過好幾次博物館課程,參觀博物館,怎麼能不講解?孩子們看著幾千年前的石頭,器具,不介紹背景,他能感受多少?
家長亦如是,華德福的家長圈裡,你看得到家長們曬心靈成長,曬瑜伽,曬有機生活,曬和孩子做東西,單單不曬的,就是陪伴孩子的學習。
這一切,導致從學校到家庭的「反智主義」的盛行,「智性的學習」,這在低年級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詞。低年級不鼓勵上課外班,體育,音樂,跳舞的課外班都不鼓勵,學習的課外班更是談虎色變。鼓勵家長在家裡陪孩子勞動,做手工,做家務,唯一不鼓勵的,就是學習,生怕給多了,傷害到了孩子。
3. 不敢面對問題,不敢面對真相。
家長會上,是不能提孩子的問題的,少數清醒一點的家長,提出孩子的學業要求的,比如作業質量啊,孩子們認的字是不是太少了啊,數學練習是不是不夠啊,這些意見,馬上會被從老師到家長,一片「愛和自由」的譴責聲埋沒。No no no,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太焦慮了。
能說什麼呢,孩子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感動得一塌糊塗,最後念誦詞,結束。
這種情況下具體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具體問題,我們就上升到理論層面,愛,自由,恐懼,焦慮,這些是永遠說不完,也沒有正確答案的,象一個泥沼,所有人都陷在裡面,巨大的能量消耗。
孩子大了,也會覺得不舒服,銘銘和我說過好幾次,「媽媽,他們老是說,我們是最好的六年級,什麼啊,我才不覺得呢!」
拿布置作業這個例子吧,哎喲,可以說一天,就撿兩個例子吧:
四年級吧,剛開始布置作業,孩子們聽得也不清楚,我記得有一次家長會上,就這個作業問題,差不多說了一個鐘頭吧,最後還是無解,華德福無數的問題,按這個聊法,都是無解。
有的家長說,我問孩子有沒有作業,他說沒作業。
有的家長說。我們孩子說作業都在學校裡完成了。但是老師一說我才知道,原來他沒做啊。
家長們就七嘴八舌的想對策,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和孩子鬥智鬥勇?比方說,我可以先試探的問一句,今天有沒有作業啊?是不是都寫完了呀?
我當時聽得,心裡這個鬱悶萬分啊。
作業這點小破事,就不能明確的提出來嗎?難道就不能在家長群裡明確的公布作業嗎?這樣做。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嗎?這些在其他學校看來都是挺可笑的事情吧,的確,在華德福,都是天大的問題,都要花無數精力討論,最後,都是無解。
又想起一則陳年老故事,三年級,當時我還在學校當志願者老師,帶吟誦課,我記得有一次開學吧,應該是第1天,主班老師正好有事,委託我帶一堂課。我也沒做什麼準備啊,讓孩子們聊一聊假期情況,開學馬上是教師節了,讓孩子們給老師寫一個賀卡,最後還有一段時間空,那就說說假期作業吧,有完成的,有沒完成的,沒完成作業的同學那站起來說一說,為什麼沒完成?
當時我剛做老師嘛,教學熱情高漲,動不動就寫個教學記錄啥的,當天我就寫了個記錄,發到家長群裡了,意思是提醒家長,有的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啊。
這下可是捅了大!簍!子!了,哇塞,一片譴責之聲,倩老師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這樣問我的孩子呢?這樣給我孩子多大的壓力啊?我的孩子受到多大的傷害呀?
時間長了,有異議的家長,用腳投票,都走了。
初一的時候,班上走了一半的孩子。
黃曉星文:《一位匿名華德福老師的反思和建議》你怎麼看
其他家長文章:
轉:偽華德福批判__國內「華德福」常見誤區之我見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一):第一次數學測試
從「華德福」回歸義務教育(三):轉學雜談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四):家長來信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七):什麼促使我下定決心轉學(上)
轉:歲月靜好是種病,得治!
看清李逵和「李鬼」:網友讀黃曉星文章兼提供全球華德福組織清單2019
「真、假」華德福:反對掛羊頭賣狗頭的「偽華德福」,踐行求真務實的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從業人員誠信合規案例集:東莞2020年2號
東莞「華德福」李波:利用家長謀私財,東窗事發謊言蓋
東莞華德福李波有沒有撒謊:__被她毀掉的半坡/龍潛重要集體文檔
華德福家長群:
另現在開放下面這個微信群給所有大陸地區的華德福教育關注者,仍然踐行者:不邀功,不諱過,理性平實回顧、探討華德福在中國大陸的實踐,歡迎經驗和溢美之詞,但更歡迎理性,基於事實的批判。(入群者勿發任何包括各類教育/培訓廣告,勿進行任何人身攻擊,否則會被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