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真、假華德福」__問題和反思

2022-01-06 彩虹之家 長龍

【編者:近讀黃曉星微信公眾號上文章,頗覺好玩。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上來就是「你懂什麼?你懂還是我懂?...」的學閥思想可以休矣!

一線華德福踐行者的「草根智慧」、理性反思不可忽視,不應以「高高在上的上帝角度」漠然處之,值得理性思辨和追根溯源。

現轉發網友在「靜觀萬物皆自得」微信公眾號上文章一篇:踐行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自我批判的華德福,真正的華德福。

投稿者可在後臺留言或發郵件2450685389@qq.com。】

華德福--問題和反思

靜觀萬物皆自得 1周前

還是三年前的舊文,補充了一些,發出來。

華德福孩子身上體現的問題,包括我們家的兩個孩子,主要體現在學業和行為習慣兩方面.

 

1、學業能力弱,基本功弱,讀寫算都不過關,這跟華德福的教學體系, 練習量不夠。都有關係。

閱讀: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四年級還不能讀整本書。

寫:很多中文字不會寫,不少五六年級的孩子還有這個問題。

寫作更是:我們家孩子讀到六年級,基本沒有上過正式的作文課,一篇文章如何構局謀篇,如何修改,這都是缺乏的。

算:練習量不夠,在數學上體現就很明顯,算題慢,基本概念掌握不清楚。

英語就更不用說了:弱中之弱,我們家弟弟三年級轉到國際學校,在華德福學校學了兩年英文,只掌握了幾十個「聽力詞彙」。

什麼叫聽力詞彙,就是他聽到「good morning」,知道是早上好,看到「good morning」這個詞,他是不認識的。

 

2、 缺乏學業的抗壓能力  

華德福基本沒有什麼作業,我記得到了五年級吧,好像每天坐下來寫作業的時間,也就20-30分鐘。

結果就是,孩子坐不住,學習時間稍微長一點,就覺得累,不願意學。我們家孩子身上就體現得很明顯,銘銘沒有轉學之前,拿張數學卷子給她做,做了不到三分之一,就覺得累,還特生氣,「媽媽你又給我那麼難的題目做!」

我這兩個娃,還是從二年級開始,每天家裡都有固定時間寫作業的。學校沒有,媽媽給布置作業,生字,閱讀,英語。銘銘覺得特委屈,為什麼啊,我們班其他同學,他們回家寫半個小時作業就可以玩,為什麼媽媽你還要我做更多?沒辦法,也不能怪孩子,因為這就是他們身處的環境你和他們說傳統學校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沒用,因為他們感受不到。


小時候還好,越到高年級,孩子開始小青春期了,就更難。記得有一次五年級讀書會,和孩子們聊起來她們的學業,每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忙,很滿了,每天要做的事情要多啊,我好累啊。當時我一邊積極傾聽,一邊心裡笑,「小樣,就你們這點作業,算啥啊,還覺得自己很辛苦呢。」


我自己也非常感慨,學業的抗壓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一點一點加的。從二三年級的每天20分鐘,到四五年級的30,40分鐘,到高年級的一個鐘頭。咱們不需要像傳統學校那樣,題海戰術,但是一定量的練習,還是有必要的吧?


到後來,就連我這個執行力超級強的媽媽,也覺得吃不消了,趕緊換學校吧,媽媽每天只要配合你們完成學校作業就好,費那老大勁啊。所以只有換環境,銘銘是初一轉學的,換了新學校之後,態度完全就不一樣了。


3、行為習慣的缺失


一些習慣,比如從低年級的坐姿,握筆的姿勢,沒有教過。

三年級的時候,我發現兩個娃的握筆姿不對,後來看到讀書會的孩子,握筆姿勢也都不對,寫字姿勢怪怪的。筆畫,筆順都不對,寫得也慢。

在高年級孩子身上,鬆懈、高度自我,不願意深度思考,缺乏深入探究的能力,也很普遍。 

 

為什麼?

我覺得斯坦納的體系、學校、老師、家長,都有原因,中國華德福的現狀,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大家共同選擇的結果。

 

一、斯坦納的華德福體系


說到斯坦納,我還是蠻佩服是他老人家的:斯坦納的時代,1861-1925,100多年以前,他能構建一個這樣的體系,非常厲害了。但是放到100年後,他的教學框架,材料,教學法都有商榷的地方。比方說,審辯性思維,兒童文學,這些沒有,這個不能怪斯坦納老爺爺,因為這兩項本身就是這100年才出現的,但是,審辯性思維和兒童文學已經構成兒童教育的兩個核心。

斯坦納的教學框架和材料,是遠遠不能滿足一個100年以後,現代的孩子的學習需求的。問題就是吧,斯坦納老爺爺還想得非常周全,框架,材料,教學法,都有,還非常詳細。

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我們怎麼按華德福的大綱來教100年以後的孩子呢?

按常識來說這應該不是問題對吧,或者我們應該這麼問,難道我們要按100年前,德國斯坦納規定的框架和材料和教學法,來教我們100多年以後的,中國的孩子嗎

華德福的本土化,又是一個大話題,我只說我親身經歷的幾件事:

三年級,按華德福的大綱,應該講創世紀神話,舊約的創世紀部分,有一位國內的華德福老師,去找相應的中國創世紀神話,好像是「黑暗傳」,當時說得也很神,唉華德福很多東西都是說得很神的,每個孩子複印了一本。說實話,作為一個兒童閱讀推廣人,對於這些材料的質量,我是非常懷疑的。

退一萬步,即便這些材料是對孩子有益的,但也是完全不夠的。

按華德福的大綱,「舊約故事、創世神話、本地神話與傳奇、故事的書寫、語法:詞的學習」這些來構成三年級孩子的語文學習的全部內容,絕對是不科學的。


四年級的語文大綱—「西遊記、北歐神話、語法:詞的學習,關聯詞」

五年級的「印度、波斯、巴比倫、埃及和希臘等古文明英雄史詩故事、封神榜、修辭與句式、應用文寫作」

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對兒童閱讀理解缺失,就出現了我家姑娘班上的情況,主班老師不理解,也很惋惜,「為什麼五年級的孩子,不看《羅摩衍那》呢,多好的書啊。」

我在心裡暗嘆,「不愛看《羅摩衍那》,很正常,愛看,那才是問題呢。」

還有老師們普遍覺得奇怪,按斯坦納老爺爺的說法,五年級孩子們應該讀傳記了,《孔子傳》多好啊,他們怎麼就讀不進去呢?

天哪,小時候幹啥了?沒有一年級的繪本,二年級的橋梁書,三四年級的整本書,沒有大量的自由自主閱讀,優質的兒童文學閱讀,你們覺得五年級孩子們就能讀傳記了嘛?

 

再舉個例子,課程構建方面,小學階段沒有科學課。初中有動物和礦物質。

我們家小億,二年級開始,對科學特別感興趣,每天有問不完的問題,喜歡做科學小實驗。現在六年級了,回頭來看,這個敏感期,其實已經錯過了,很可惜。作為一個文科媽媽,我已經盡力去找適合他的科學課程,家庭實驗室,STEAM,科學課程,都試過,因為當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資源,真的覺得很可惜。

  

二、華德福學校和老師


一個團體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是由主事者,和大多數成員的集體意識決定的,這句話非常適合華德福國內的現狀。

 

1.        課程,沒有系統,專業性弱,研發能力弱,沒有教材


華德福本土課程的開發,還在起步階段。有一個教學大綱,各科都沒有教材,教研能力弱,多數課程需要教師自己探索。這種情況,等於把課程研發的任務,讓一般的老師來承擔,老師的負擔是很重的,而且課程質量也是偏低的。

沒有教材更是一個讓家長頭疼的事情,華德福本身就「散」,沒有教材,東一榔頭,西一槓子的材料,生字,閱讀,練習,連個「抓手」都沒有,很抓狂。

體育課也不夠,運動強度不夠,本來吧,上華德福學校,圖個啥,不圖學習,圖個孩子身體好,能玩好吧。一周兩節體育課,課下的自由活動時間倒是不少,但是孩子們都「散」著,運動強度遠遠不夠。

唉,華德福最大的特點,就是這個「散」字,可以說得神乎其神,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做主,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事實上,「散」的時間,有一部分孩子會參與體育運動,有一部分孩子,特別是女孩子,就去聊天,坐教室裡面了,我們家姐姐就是這個情況。

有意識的「散」,和無意識的「散」,完全是兩個概念。

無意識的散,其實就是不作為和放任,但是呢,又可以說的特別美好,受不了啊受不了


2、學校管理有待規範


經驗積累和傳承意識不夠,沒有學生檔案,缺乏評估體系。

一方面,教學研發不能有力的支持到老師。

另外一方面,缺乏教學評估,既定和自主項目界限不清晰,導致老師自主性,隨意性很大。

我自己是做教師培訓和書香校園建設的,本來嘛,這個事情挺簡單的,老師就是一個執行者,有教材,教學體系,有教研,既定項目70%,自主項目30%,定期評估,一個老師再怎麼弱,有這套框架撐著,也不會太差。小億三年級轉到國際學校,就是這種情況,第一年的老師家長不大滿意,但是全套common core美國教材在那裡,老師也得按部就班的教,所以也差不到哪裡。


但是在華德福學校,那可就大不同了。每個老師一套做法,比如拼音吧,我們姑娘班上,就基本沒教,1-2年級說和英語衝突沒有教,三四年級呢,又有別的理由了,總之就是,初一我們轉學,拼音就沒系統教過。傳統學校,是靠拼音來大量識字的對吧,我們家兩個娃,完全跳過了拼音,靠大量閱讀來識字。好的地方就是,事實證明,不學拼音也可以閱讀,哈哈。姐姐現在淘寶搜索,還需要媽媽幫忙拼音輸入。

3、教師專業素養的缺乏。

華德福作為一個新事物,吸引了大批有熱情的人參與。大多數老師沒有教學經驗,專業素養缺乏,這個直接導致了教學的低效性。這個問題我也和NGO的同事們討論過,把書教好,沒那麼難吧,我自己也當過吟誦老師。難就難在心態,不是不能也,是不為也,華德福的老師,可看不上傳統學校那套做法了。

4、缺乏教學評估體系   

孩子們每學期有一次期末展示,包括靜態的教室展示,主課本,手工作品,書畫作品等等。動態的,歌唱,戲劇等展示。

沒有期末考試,也沒有日常的測試,無法了解孩子學業的掌握程度。

三年前,兩個孩子要轉學,出去考了一圈學校,分數之低啊,有些題目都看不懂,因為從來沒有考過試,這還是我在家裡從小就抓學習呢,之前還抓著他們做了好幾套卷子呢。

說到這個測試,我認為不需要效法傳統學校的題海戰術,但是日常的測試還是很有必要的。美國小學也是有單元測試的,問題不在要不要測試,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對待測試的結果。比方說,我們不需要象傳統學校那樣,按考試分數排名,而是根據測試結果,了解孩子的掌握程度,教學如何做相應的調整。

5、  師訓方面,盲目迷行外國老師,有效性堪憂。


外國老師的有限性,學校的外國老師來了一撥又一撥,事實上,落地工作是不能靠外國老師的,外國老師不能教我們如何教漢語,如何教中國歷史。

6、封閉的體系


國內華德福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和其他體系之間缺乏溝通和互動,關起門來天下第一。

 

7、集體意識


我是老華德福了,孩子從小上的華德福幼兒園,到後面幾年,我越來越覺得,華德福是一個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編制的夢境


本來吧,夢總有醒的那一天,不管怎麼樣,看結果嘛,你看看自己的孩子,這就是結果。小時候還好,五年級之後,「果「就顯示出來了,這時候應該會醒了吧?不,這時候還不醒,只是需要更多的精力去編制這個夢境,所以又有另外一句話:永遠無法叫醒那些裝睡的人

因為這是他們的需要。

 

1.  華德福教

國內很多人是把華德福當宗教的,既教主說的話都做「勝意解」

所有的問題,都不是斯塔納的問題,不是華德福的問題,是孩子的問題,是家庭的問題,是你實行華德福的人的問題。

 

2.  反智主義

從學校到家長,反智主義的流行,對孩子,不敢提要求,不知道如何提要求。


從學校方面,覺得家長們太焦慮了,不懂得靜待花開。學校不定期有國外老師來訪,有時候會有給家長的講座,最後大部分會歸結到一點,「你們中國的家長太焦慮了,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慢慢長大。」

從老師方面,不願意把教學內容公開。學校各科都沒有教材,作為家長,我想知道學校裡面正在進行的板塊,用的教學材料,這樣可以在家裡和孩子更好的互動。

作為家委會成員,就這個話題和老師們也溝通多次,經常的情況是,老師很警惕,「你們家長要知道這些做什麼?是不是要在家裡去考孩子?」。

四年級孩子參觀博物館,老師說,「不要講解,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我自己帶著孩子做過好幾次博物館課程,參觀博物館,怎麼能不講解?孩子們看著幾千年前的石頭,器具,不介紹背景,他能感受多少?

家長亦如是,華德福的家長圈裡,你看得到家長們曬心靈成長,曬瑜伽,曬有機生活,曬和孩子做東西,單單不曬的,就是陪伴孩子的學習。

這一切,導致從學校到家庭的「反智主義」的盛行,「智性的學習」,這在低年級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詞。低年級不鼓勵上課外班,體育,音樂,跳舞的課外班都不鼓勵,學習的課外班更是談虎色變。鼓勵家長在家裡陪孩子勞動,做手工,做家務,唯一不鼓勵的,就是學習,生怕給多了,傷害到了孩子。

 

3.  不敢面對問題,不敢面對真相。


家長會上,是不能提孩子的問題的,少數清醒一點的家長,提出孩子的學業要求的,比如作業質量啊,孩子們認的字是不是太少了啊,數學練習是不是不夠啊,這些意見,馬上會被從老師到家長,一片「愛和自由」的譴責聲埋沒。No no no,這都是你自己的問題,你太焦慮了。


能說什麼呢,孩子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感動得一塌糊塗,最後念誦詞,結束。


這種情況下具體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具體問題,我們就上升到理論層面,愛,自由,恐懼,焦慮,這些是永遠說不完,也沒有正確答案的,象一個泥沼,所有人都陷在裡面,巨大的能量消耗。


孩子大了,也會覺得不舒服,銘銘和我說過好幾次,「媽媽,他們老是說,我們是最好的六年級,什麼啊,我才不覺得呢!」

拿布置作業這個例子吧,哎喲,可以說一天,就撿兩個例子吧:

四年級吧,剛開始布置作業,孩子們聽得也不清楚,我記得有一次家長會上,就這個作業問題,差不多說了一個鐘頭吧,最後還是無解,華德福無數的問題,按這個聊法,都是無解。

有的家長說,我問孩子有沒有作業,他說沒作業。

有的家長說。我們孩子說作業都在學校裡完成了。但是老師一說我才知道,原來他沒做啊。

家長們就七嘴八舌的想對策,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呢?和孩子鬥智鬥勇?比方說,我可以先試探的問一句,今天有沒有作業啊?是不是都寫完了呀?

我當時聽得,心裡這個鬱悶萬分啊。

作業這點小破事,就不能明確的提出來嗎?難道就不能在家長群裡明確的公布作業嗎?這樣做。孩子就會受到傷害嗎?這些在其他學校看來都是挺可笑的事情吧,的確,在華德福,都是天大的問題,都要花無數精力討論,最後,都是無解。


又想起一則陳年老故事,三年級,當時我還在學校當志願者老師,帶吟誦課,我記得有一次開學吧,應該是第1天,主班老師正好有事,委託我帶一堂課。我也沒做什麼準備啊,讓孩子們聊一聊假期情況,開學馬上是教師節了,讓孩子們給老師寫一個賀卡,最後還有一段時間空,那就說說假期作業吧,有完成的,有沒完成的,沒完成作業的同學那站起來說一說,為什麼沒完成?

當時我剛做老師嘛,教學熱情高漲,動不動就寫個教學記錄啥的,當天我就寫了個記錄,發到家長群裡了,意思是提醒家長,有的孩子沒有完成作業啊。

這下可是捅了大!簍!子!了,哇塞,一片譴責之聲,倩老師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這樣問我的孩子呢?這樣給我孩子多大的壓力啊?我的孩子受到多大的傷害呀?


時間長了,有異議的家長,用腳投票,都走了。

初一的時候,班上走了一半的孩子。


黃曉星文:《一位匿名華德福老師的反思和建議》你怎麼看

其他家長文章:

轉:偽華德福批判__國內「華德福」常見誤區之我見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一):第一次數學測試

從「華德福」回歸義務教育(三):轉學雜談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四):家長來信

從「華德福」回歸主流教育(七):什麼促使我下定決心轉學(上)

轉:歲月靜好是種病,得治!

看清李逵和「李鬼」:網友讀黃曉星文章兼提供全球華德福組織清單2019

「真、假」華德福:反對掛羊頭賣狗頭的「偽華德福」,踐行求真務實的華德福教育

「華德福」從業人員誠信合規案例集:東莞2020年2號

東莞「華德福」李波:利用家長謀私財,東窗事發謊言蓋

東莞華德福李波有沒有撒謊:__被她毀掉的半坡/龍潛重要集體文檔


華德福家長群:


另現在開放下面這個微信群給所有大陸地區的華德福教育關注者,仍然踐行者:不邀功,不諱過,理性平實回顧、探討華德福在中國大陸的實踐,歡迎經驗和溢美之詞,但更歡迎理性,基於事實的批判。(入群者勿發任何包括各類教育/培訓廣告,勿進行任何人身攻擊,否則會被踢出。

相關焦點

  • 怎麼分辨是不是真的、負責任的華德福學校
    首先,如果您看過這幾篇文章:《最終,我們離開了華德福學校》《(續)我們離開了華德福學校……適應新環境痛苦麼?》《匿名 |一位華德福老師的反思和建議》《「媽媽愛你」 ?負責任的真華德福學校 : 接納華校因為種種現實情況存在的問題,宣布嚴肅對待,制定改整方案,公布學校郵箱,歡迎家長匿名舉報霸凌行為後的老師無作為,一旦發現老師的體罰行為,直接開除。反面教材:在家長群強調,「老師只是氣急了打了孩子們一次。」
  • 最終,我們離開了華德福學校
    (點擊可閱讀)當時不少爸爸媽媽有在後臺留言,引起了一輪關於華德福的熱議。今天這篇文章來自一位媽媽送孩子上華德福學校,後來又轉出來的經歷,文中的觀點不代表中國華德福教育的全貌,只是提供一個親歷者的個人視角。但把上下兩篇對照起來看就挺有意思,也可引申出很多思考: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者的位置又在哪裡?什麼樣兒的才是一個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者?我們要給到孩子的究竟又是什麼?
  • 真問題驅動的深度教學反思
    其二,分析解釋問題時,尊重事實,尋找證據。其三,會在教學中行為跟進。1、基於困惑情境導出真問題。劉琳娜、劉加霞指出:真問題不能盲目求「大」,而應該「小中見大」,凸顯問題背後的學科本質,激發教師持續思考和質疑能力。
  • 華德福教育和其它教育最大的不同?
    一直想把這些問題匯總出來,以便家長們多一個角度了解華德福。問題的回答,只是我個人的理解,也歡迎有經驗的華德福老師們補充,質疑,指正 。問:你和我說說,華德福教育和其它教育的最大的不同是什麼?答:我做學習華德福教育也有好幾年了,在我的理解中,華德福教育和其它教育的不同主要是兩點。
  • 泰國佛牌真與假的問題
    泰國佛牌真假講解關於泰國的佛牌真與假!就文字的表面意思來說,都是真的沒有假的。人們論證的真與假,就是說這個牌是否廟出!現在好多鑑定佛牌真與假?在我眼裡,佛牌分三類。一種 義烏佛牌圖二就是大家可以下載一個1688去裡面看一下基本幾十塊各種各樣二種 就是人們所謂的那些商業牌。好多泰國寺廟都是在那裡拿貨!
  • 華德福學校的教學是什麼樣的?
    這裡不是只有藝術課,從一到八年級八十多個主課版塊,除了語文、數學,還有形線畫、自然故事、農耕、建築、動物、植物、礦物、地理、歷史、天文、物理、化學、營養與健康、解剖學、氣象學……而且所有課程之間都有內在的關聯,契合到孩子在這個階段發展的規律和需求。
  • 關於華德福,你想問的問題都在這裡
    據最新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超過2000所華德福學校,遍布世界五大洲。德國有200多所華德福學校或叫魯道夫施泰納學校。亞洲成立華德福學校最早的國家是日本,在中國臺灣和成都也都在十年前成立了華德福學校和華德福幼兒園。以下20個問題是德國家長在選擇華德福學校時,最常提出的問題。為了幫助初次接觸華德福教育的人了解華德福學校,特整理出來幫助到你了解華德福教育和華德福學校的概況。
  • 【深度探討】華德福教育的意義和目的
    他和家人與華德福教育最初相識於英國一所殘障兒童學校,但他本人作為華德福老師的經驗大多來自於他在澳大利亞和同事一起創辦的一所華德福學校,他在該校執教19年。早在1971年第一次在越南教書時,他即與東方文化結下不解之緣,後來,經他扶持,中國臺灣和大陸的華德福教育落地生發。他擁有劍橋大學法律碩士學位、伯明罕大學醫學學位和澳大利亞巴瑟斯特大學教育證書。
  • 一位爸爸的華德福養成之路(一)----結緣
    我內心世界裡連哭的心思都有,無數個草泥馬,這不會是被德國政府驅逐出境的難民學校吧,偉大的中國正在改革開放,我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怎麼還有這樣的德國教育來中國的農家樂了呢?但妻子的眼神是崇拜的,和哪位男士在聊教育理念(後來知道那便是偉大的徐添老師),而我則四處挑剔的走走,十分鐘左右,腿上已經被蚊子叮了無數個包,內心世界的崩潰無以復加,我轉過身來問那位二號文物,你們不噴點藥,滅一下蚊子啊,他微笑著說,我們不噴藥,我們給蚊子絕育!我再次瘋一般的崩潰!
  • 解決現代社會問題需要新的教育方式——關於華德福教育培養孩子創造性思考
    教育家現在推薦回歸到玩耍為主的幼兒園,但不是過去二十年流行的學習為主的那種。在小學,人們常常聽說四五年級的孩子被功課壓垮。九歲之後,很多孩子不再想學新東西。再看高中,教育家認為很多學生不善思考。問他們一個有明確答案的問題,要求用對錯或多項選擇回答,學生大都沒什麼問題。但要學生思考一個問題並且解釋他們的答案,很多學生感到困難。
  • Ben老師探討華德福教育的意義和目的
    到了成年後,我們的意識完全被喚醒了,這個時候的人就是完全與外在世界可分離來的,我們此時成了自己意識的主宰,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孩子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去要求孩子像個大人似的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或其他「小大人」一般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
  • 華德福教育的奧秘——高中教育
    發生在高中學生身上的成熟過程上,決斷力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思維的決斷力培養將在高中四年過程中進行。道格拉斯·格文(Douglas Gerwin)作為新漢普郡華德福高中學校的校長,依據他的說法,每學年對學生應該呈現出一個獨特的問題。
  • 耕讀——華德福教育在食育方面的實踐
    園藝老師會向學生介紹垃圾分類,把果皮、廚餘、樹葉、雜草、動物糞便收集起來做堆肥。讓從土地裡產出的東西儘可能地回到地裡頭,循環起來,補養地力。雖時有小蟲子來光顧,但並不成問題,學校農園的種植規模小且極其多樣化。
  • 華德福幼兒園8個值得學習的特點
    文章轉自公眾號:一束光父母成長互助社群,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瑞吉歐教育理念與華德福教育理念
    牧師之間沒有任何層次物級他們只是 平等的共事者和合作者這裡也沒有我們在一服機構中所見的那些行改事務。瑞吉歐幼兒學校實行3年一貫制教師連續跟班教學以保持教師和幼兒之間長明穩定的聯繫。3.彈性果程與研究式教學幼兒學校的課程主要解決兒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結成小群體進行長期深入的專題研究。他們沒有固定的課程計劃,教學活動強調生動而富有實效的學習,決不匆匆忙忙「走過場」,要求自然而流物。
  • 華德福——一所奇怪的學校
    華人軟體工程師劉傑在矽谷工作,他一直想讓孩子接受最先進的教育,可他最終還是讓孩子進了華福德牧羊種菜,因為那裡別開生面的課程先是雷倒了他,繼而打動了他。  沒有試卷的學校  2006年初,劉傑把妻子蔣婷婷和兒子劉思顥接到美國團圓,關於兒子上哪所學校,就成了頭等大事。
  • 何為華德福?華德福學校是什麼樣的?
    0~7歲,注重實踐和手工活動並提供創新性玩耍的環境;8~14歲,重視發展孩子的藝術表現力和社會能力;15~21歲,重視發展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移情理解能力。不管哪個階段,華德福始終都很重視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 我拿什麼獻給你,華德福高中(一)
    每當國際會議開幕,主持人分別念出來自不同國家的團隊時,可以看到全球各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華德福教師來到Kassel參加高中師訓,來自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名華德福教師來到瑞士多納赫參加教師大會。那個瞬間我很感動,有這麼多人在用心從事教育,在用心的生活,用心的幫助和支持孩子成長。
  • 華德福幼兒園有八個特點值得學習 地球上的天堂—華德福幼兒園印象記
    但在華德福幼兒園,孩子們會遇見各種生活場景,他們會模仿大人學習各種的生活本領,包括照顧他們的「孩子」,給他們唱歌,哄他們睡覺。三是體驗比思考更重要。按照華德福教育理念,幼兒時期主要的任務是「體驗」,而不是學習,特別是十二感官的四種基礎感官的發展,都需要通過體驗來完成,華德福學校自然優雅的室內環境和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確保了孩子們能夠得到足夠的體驗。
  • 《與孩子共處的八年》一位華德福資深教師的探索
    《與孩子共處的八年》 [德]赫爾穆特·埃勒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定價:28.00元  內容簡介  當前有一股新教育的潮流,越來越多以華德福理念為指導的幼兒園乃至學校正在中國各個城市出現這些幼兒園和學校的創辦者、教師和家長中,很多是反思自身教育歷程之後,希望給孩子一個更健康成長環境的父母們。  什麼是華德福教育?簡單說來,它是起源於德國的一套已有近百年歷史的完整而獨立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