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愚蠢!

2020-12-13 悠小悠0202

很多人強烈地感覺到嚴厲和懲罰是很管用的管教方式。任何人都不能說懲罰不管用。從可以立即制正不良行為這點來說,懲罰確實管用。但我們常常被當時的效果所愚弄。家長們必須要當心長期負面效果。懲罰的長期效果往往是孩子會用憤恨、報復或反叛、退縮行為來回敬我們。

長大後更膽怯,更自卑

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時候一犯錯,就會得到父母的打罵,很多時候並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只知道父母總是不高興,自己不小心把衣服弄髒了、鞋子劃破了,媽媽便開始打罵。為了避免挨打的情況發生,做什麼都是小心翼翼的。長大後很膽小,別人如何勸自信一點,怎麼都改不過來了。經常挨打的孩子,性格往往會有缺陷,顧慮太多,他們一看就是那種不陽光的孩子。

傷痛已打壓到潛意識中

如果你對孩子經常打罵的話,孩子會形成很多傷痕。那個傷痕過一段時間好像好了,因為孩子跟你的關係又恢復了,那是孩子為了自我保護,逃避,他還小不知道怎麼處理。當你傷害他,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沒事兒好了,但是那個傷痛進入內心,打壓到他的潛意識當中。在潛意識中認定「我是一個壞孩子」,並會繼續扮演「壞」的角色.因大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長期效果,而不要被當時的短期效果所愚弄。

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要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讓他感覺更糟?想想你自己上一次被羞辱或被不公正對待時的感覺吧。你當時有合作的意願了嗎?想要表現得更好了嗎?你感覺到自己受到要做得更好的激勵了嗎?如果是,這種激勵讓你感覺好嗎?是否是建立在你對自己或對他人的負面情緒之上的?你是否覺得更想要放棄努力或者掩蓋錯誤,以免將來再受羞辱?或者你是否想捨棄自我去討好別人?基於受到懲罰時所產生的這種感覺和潛意識中的決定,孩子們不可能形成積極的人格。

經常受到懲罰的孩子,要麼變得極其叛逆,要麼變得因恐懼而順從。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正面管教的目的在於獲得積極的長期效果,以及立竿見影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相關焦點

  • 孩子感覺好,才能做得好。但是,很多家長都做錯了。
    或者,當孩子出現不正當行為的時候,家長常常會馬上指出孩子的不對,並趁機進行一番說教。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常常會覺得,如果不在當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吸取經理教訓,他便很快會忘記,不但不會改正,下次也不會做得好。不要浪費了那麼好的教育機會。
  • 孩子越學越差?並非天生笨,而是「習得性愚蠢」,家長要警惕3點
    導讀:孩子越學越差?並非天生笨,而是「習得性愚蠢」,家長要警惕3點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學越差?並非天生笨,而是「習得性愚蠢」,家長要警惕3點!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味生氣,不過是用別人的愚蠢來懲罰自己,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更有甚者,情緒可能甚至會傷害別人而無法復原。所以,我們一定要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不要受壞情緒的控制,尤其是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做出判斷。一天,一個和尚來到寶山禪師那裡,氣呼呼地對他說,一位施主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寶山禪師建議他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傢伙。「可以狠狠地罵他一頓。」寶山禪師說。
  • 荒誕:讓孩子變好前,先批評與打罵讓他感覺更糟糕?
    美國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爾森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糕?一通說教之後,媽媽滿意地開始找些東西先墊補下孩子的肚子,而喬尼呆呆的看著哪裡,無奈地聽完了嘮叨。這種模式下孩子會因為說教和批評改變有所嗎,下一頓飯,喬尼會怎樣呢?嬌縱型家庭喬尼走進廚房,媽媽問:寶貝,今天想吃點什麼?喬尼說要麵包加煎蛋。結果媽媽煎到第5個雞蛋,才滿足了要求。
  • 陳武民:告訴孩子你要想贏,就一定要先輸得起
    家長們都希望孩子將來是成功人士,但可能沒有多少家長知道,成功人士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輸得起」,而現在的教育理念往往給孩子灌輸的卻是「不能輸」的理念。其實,比起輸贏,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 董卿:要想好好生活,就得先做那些最重要的事
    找到人生優先級有位教授給學生做了個實驗:如何把一堆大石塊、小石子和沙子裝進一個罐子裡?只見他先把大石塊放入罐子裡,又把小石子塞到石塊之間,最後把沙子倒進去,任憑它流入石塊與石子之間的縫隙中。看著目瞪口呆的學生,他微笑著說:「罐子代表你們的生活,大石塊代表你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小石子代表次要的東西,而沙子則代表一切瑣碎的事情。要想好好生活,就得先做那些最重要的事。」「央視一姐」董卿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
  • 今天要比昨天過得更好
    《今天要比昨天過得更好》金性希著中國畫報出版社讓後悔「少」一點兒的人生哲學只看好的方面,只想好的事情,這樣就可以無所畏懼若有不幸會降臨,那就等到不幸降臨時再去思考。村上春樹《襲擊麵包店》人們都說要過無悔的人生,但人活一輩子如何才能做到永不後悔?可能是天性使然,我常常懷念過去,也常常後悔。那些出現在電視節目中的知名人士,每當他們說起自己一生無悔時,我總是忍不住投去質疑的目光。
  • 孩子有這6種表現,說明你教育得很好,若沒做到父母要反思
    這是父母的脆弱之處,也是人的本性,永遠覺得還可以更好。納德.範.德.林登說過,父母應該停止向外尋求肯定和比較,從孩子身體、心理、情緒上判斷自己是否做對了。反之,若沒做到父母要反思自己何處不足,針對性地調整教育方式,讓孩子全面發展。孩子6種被教育得很好的表現1、會察言觀色,同理心強,會哄人這樣的孩子通常情商很高,而且心地善良,人格上是較為完整的。
  • 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
    若要自由,就得犧牲安全,若要閒散,就不能獲得別人評價中的成就,若要愉悅,就無需計較身邊人給予的態度,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張甜(學校教師)摘自——《清醒記》用本能、感性或知性,並不一定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 每日分享:如何激勵孩子做得更好?
    (當然她自己還是知道綁得不好)。我的感受有很失落和被忽視的感覺,我個人覺得老師應該要幫助她一下才對,畢竟她才一年級!老師應該要照顧到這個方面的!於是我發了信息給老師,告訴老師我女兒還不太會綁頭髮,下次請老師幫助她一下!老師回信息說她問了我家孩子,我家孩子說頭繩在寢室!我再次跟孩子確認,孩子並沒有說過頭繩在寢室!
  • 其實生活沒有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其實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無論你的生活有多麼低劣平庸,都要面對它好好地過;不要躲避它咒罵它,它不像你那麼糟。你最富有的時候生活顯得最貧窮,愛挑剔的人即使在天堂裡也能找出毛病來。儘管貧窮,也要熱愛你的生活。即使在濟貧院裡,也許你也會有一些愉快的、激動的、光輝的時刻。
  • 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居然是玩耍?想要學得好,先要玩得好!
    比如,幾個孩子一起玩,同時看中了一件玩具,起初可能會爭吵打鬧。但在父母適當引導下,大多數孩子很快能找到和平共處的辦法。他們可能會用手心手背、抓鬮能方式決定誰先玩;也有孩子可能提出下次帶一個特酷的玩具來分享,以換取先玩的特權。
  • 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正確地幫助孩子做得更好
    晚飯後,大步媽媽像往常那樣打開學習英語的視頻,按計劃,大步每天需要複習單詞和學習新的單詞,複習的時候大步很準確地說出了每個單詞的發音和漢語意思,媽媽很高興,說了句:大步真棒,說得很好。可是這樣說比較籠統,具體是因為做了什麼而說的很好,大步不知道,應當讓大步明白自己是怎麼做的,才把單詞記住的。媽媽如果這樣表達:大步今天學得很認真,沒有玩玩具,所以今天這些單詞全都記住了,對嗎?大步明白了,只有認真學才能達到好的結果,下次他會繼續認真聽講的。
  • 「育兒」先得「育己」,只有成就更好的家長,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歡歡最近特別喜歡模仿別人,看到媽媽拖地他也要去搶拖把,看到爸爸玩手機他也要玩,看到爺爺打太極,他也會跟著做。周末爸爸媽媽帶著歡歡去公園玩,爸爸懶得走路,即使草坪上插著「禁止踩踏草坪」爸爸還是從草地上走了過去。歡歡看到後嚷著要跟爸爸走,媽媽對歡歡說:「我們不能踩草坪,小草會被我們踩死的。」歡歡卻不服氣地反駁媽媽:「那為什么爸爸可以踩,爸爸踩了我也要踩!」媽媽啞口無言。
  • 孩子做筆記做得非常整齊詳細,家長先別急著開心,可能不是好事
    朋友的孩子倒也聽話,幾次放假回家,朋友檢查他的筆記,筆記內容都非常整齊詳細。書上的筆記,秘密麻麻,還夾雜有小紙條;筆記本上的筆記,知識點也是林林總總。然而,朋友炫耀的時候,我提醒他先別高興太早,可能不是好事。
  • 怎樣讓孩子喜歡讀書?TED演講:「蠢」一點的父母做得更好
    相信沒有哪個爸媽不想讓孩子成為愛讀書的人。說起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你可能也有一套辦法,比如從小和孩子一起讀書,教孩子閱讀,經常帶孩子上圖書館等等。那麼什麼家庭出來的孩子,更可能愛上閱讀呢?你可能有完美答案:當然是那些書香門第。
  • 學得好,更要答得妙
    特別提醒親愛的考生要格外珍惜高考前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模擬考試,從考試中摸索總結經驗,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順利高考,車車君整理了學霸的考試技巧,供大家學習。一般心情比較緊張,建議拿到卷子以後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了解試卷結構,通覽全卷是克服「前面難題做不出,後面易題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 要普度眾生,得先普度自己
    這告誡著我們沒有把握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最好把自己的根本問題弄清楚來,心「死掉」了不會動搖了,才能普度眾生,而凡人也是如此。作為一位普通的人可能沒有因果可講,但卻有著利益和結果可講,有一些人總以為自己的道行很高,所以在做他所熟悉的事情時總認為自己是可以的,自己也是最厲害的,自己一定可以一馬當先可馬上做下來,往往容易被一些「徒弟」給帶偏了。
  •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你的臉上雲淡風輕,誰也不知道你的牙咬得有多緊。你走路帶著風,誰也不知道你膝蓋上仍有曾摔傷的淤青。你笑得沒心沒肺,沒人知道你哭起來只能無聲落淚。要讓人覺得毫不費力,只能背後極其努力。我們沒有改變不了的未來,只有不想改變的過去。
  • 孩子不合作,要強迫他嗎?當然可以
    又要聽他嚎叫了,又要和他肉搏了,又要被他又蹬又踹了……是的,當年的我,沒有對毛頭春風化雨,更沒有什麼平等溝通,因為根本做不到,除了和他拼體力,我別無選擇:要出門不想換衣服出門是吧?好啊,我給你換!先用兩隻腳踩住肩膀給他換褲子,再用大腿壓住下半身給他換衣服,換完直接夾在胳肢窩下拎出門。不肯刷牙是吧?好啊,我給你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