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喜歡讀書?TED演講:「蠢」一點的父母做得更好

2020-12-20 聰明養育pro

相信沒有哪個爸媽不想讓孩子成為愛讀書的人。說起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你可能也有一套辦法,比如從小和孩子一起讀書,教孩子閱讀,經常帶孩子上圖書館等等。

那麼什麼家庭出來的孩子,更可能愛上閱讀呢?

你可能有完美答案:當然是那些書香門第。這點是沒錯,大知識分子家庭,父母讀透了書,孩子就算不愛讀書,聽聽父母聊天也夠了。有時我就想,如果我是高曉松,還用催孩子讀什麼書呢,每天和她聊聊天不就行了。

還有一種,就是巨富家庭。比如那些明星,他們可以請大知識分子來當孩子的老師,教授孩子讀書。

但我們也見過另一個極端,就是寒門。父母沒什麼文化,能力弱,供孩子上學就已耗盡精力,他們知道自己「蠢」,沒有見識,所以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自由生長。

比如今年報考北大考古的留守女孩鍾芳蓉,父母幾乎沒管過她學習,她從小愛讀書,學習就比較快,成績一直很好。她的父母不懂學習,因此很尊重她,「她有權利選擇她喜歡的專業」,「她是個有夢想的人」。

這類寒門貴子是誤打誤撞嗎?有一定運氣,但他們的父母承認自己「蠢」卻是無為而治的大智慧。

這兩類父母,我們做哪種?成為高曉松,成為巨富,門檻太高,我們一輩子都無法企及,但像鍾芳蓉父母學習是不難的。

在TED演講《如何激發孩子成為終身閱讀者》中,教育家兼作家艾文 爾比指出,想要孩子熱愛閱讀,最重要的不是技能,而是認同感:孩子從心底裡認可自己是一名閱讀者。

而孩子讀書首先都是從喜歡的書開始的。認同感的形成過程就是:書是我喜歡的-->我喜歡讀-->我是個愛讀書的人。

童書的設計也非常考慮這點。孩子一開始讀的書,畫很多,字很少(甚至沒有),除了照顧孩子是文盲半文盲這點,重要的是讓孩子有主動徵服一本書的快感。

所以想要孩子去讀書,別催他,別教他,孩子的自尊心都強,都反感強加的外力,再正確的事,只要一強迫,他的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哪怕我們讀了一本好書,想推薦給孩子,簡單說說,然後把書放到他伸手能拿到的地方就好了。這便是推薦的邊界:孩子願不願意讀一本書,是他的事。閱讀、學習都應該是內生的,自發的。更不要去設定檢查與考核,不讀或讀不完,都不去責備。

這點我深有體會。女兒上學後我希望她學好「大語文」,買來一些古詩詞的書,歷史繪本等,並且和她一起讀。這些書都是我精心挑選的,我認為是非常好的書。可是歷史繪本一本都沒讀完,女兒就皺眉頭了:「我聽不懂。」

後來她從同學那兒看到《如果歷史是一群喵》,覺得有意思,讓我買。買來後我發現這套書一本就是兩三百頁,比繪本厚多了,但因為是漫畫,合孩子口味,她讀得津津有味。

其他書也是如此,只有她喜歡的才看得廢寢忘食,我讓她讀的基本都得我讀給她聽。所以我也「想開了」,不再嘮叨她,任她讀自己喜歡的書。

其實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平時嘮叨孩子都沒什麼用,叨的道理可能沒錯,但是方式錯了,孩子覺得我們在脅迫他,逆反一起,偏不做我們叨的事。我們越用力,事情越糟糕。

《如何激發孩子成為終身閱讀者》演講中還說了一個方法:如果大人時常閱讀,也會讓孩子通過模仿愛上閱讀。

這便是最好的讀書氛圍:家裡堆滿好書,家長自己愛讀書。

不過這就有點像前面說的書香門第了,門檻比較高。如果做不到,最好就支持孩子「野蠻生長」吧。

最糟的情況是我們自己不讀書,又因為虛榮心跟風,要求孩子讀這讀那。孩子問起來怎麼讀書,什麼是好書,我們又答不上,惱羞成怒。這種環境下,孩子受到的強制是最多的,反而讀不好書,可能還模仿了我們的虛榮矯情。

逞強難,要有大知識。但示弱不難,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不難。向那些明白自己「蠢」的父母學習,把好書買給孩子,但忍住不強迫他讀,就行了。

如果還是焦慮,擔心孩子學習不好,將來沒出息,那麼做好「最壞的打算」:接受孩子是個普通人。孩子也很辛苦,有沒有成就,有多大成就,其實並不重要,我們都是普通人,可以自食其力,可以過得幸福,就很好了。

---END---

相關焦點

  • 教育者們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
    這個環球教室的聯合締造者Peter Norvig在演講中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創造出最好的在線學習體驗。http://www.ted.com/talks/peter_norvig_the_100_000_student_classroom▼長按二維碼 即可觀看此視頻 2.
  • 教育人不可不看的50個TED演講,附觀看連結
    這個環球教室的聯合締造者Peter Norvig在演講中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創造出最好的在線學習體驗。觀看連結:http://www.ted.com/talks/peter_norvig_the_100_000_student_classroom2.
  • TED 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
    TED 演講: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交談者?by Celeste Headlee演講者 Celeste Headlee 成長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家庭:因為外公是名人,所以在她小的時候,也總是能遇見非了不起的人物。
  • 分享600萬次的TED視頻!20道題,孩子錯了18道,如何鼓勵所謂的「差生」?
    我畢業的時候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強大。我值得在這裡受教育。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讓人們記住我,我要去很多地方。」 And they said, "Yeah!" You say it longenough, it starts to be a part of you. I gave a quiz, 20 questions.
  •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丨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不是管吃飽長大,讀書成年就行了嗎?實在不行,那就照書養,與時俱進。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作為父母,都會去讀書、學習如何教育孩子。但是,我們有想過需要教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嗎?《我們現在怎樣做父母》一本為父母量身定做的參考書,讀了,或許你會有所啟發:只有教方法的與時俱進是不夠的,教育理念才是關鍵與根本。
  • TED迄今最好的9個關於領導力的演講
    我們做了一個研究,覆蓋了4000個公司。我們問:貴公司領導力發展培養計劃的效果怎樣?58%的公司認為他們在重要的領導角色選取上有很大的人才欠缺。這意味著,儘管有各種培訓項目,仍然有超過半數的公司未能培養出足夠傑出的領導者。你可能會自問:我的公司有在幫助我成長為一名21世紀的傑出領導者嗎?答案很可能是:沒有。
  • 幼兒教育從業者必看的10個「TED」演講
    她回應道:「孩子們不會跟他們不喜歡的人學習。」 這個充滿激情的演講號召教育者們相信他們的學生並且從個人角度上真正建立起和孩子們的聯繫。她堅持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相信他(她)的成年人。她認為,教學是嚴格的非個人的從9到5的努力,並不是用教師的號召力來塑造下一代的生活。
  • 開學新希望,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收心?下面5句話決定人生
    導讀:開學新希望,為人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收心?下面5句話決定人生 又是一年開學季,學生紛紛走進校園。開學老師都會說「同學們新學期了,要收收心開始新的學習」等話語。那麼,為人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開學收心找狀態,並且持續向上發展呢?其實很簡單,下面的五句話就能夠幫助到你。 開學了,學校裡響起鈴聲,讀書聲也響起來了。學生都到學校裡學習了,那麼父母除了工作之餘,還要給孩子輔導作業,現在的老師,經常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很多農村讀書少的父母,自己都不會做那些題目,更不用說輔導孩子了。
  • 喜歡讀書嗎?馬雲對讀書的看法,讓你想不到!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閒暇時最喜歡的消遣就是讀書。不僅休閒時讀書,有煩惱的時候也要讀書,迷茫困惑的時候更要讀書。我覺得讀書讓人快樂,讓人視野開闊,讓人精神充實而通透。至於應該讀什麼書?怎樣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從沒深入思考過。今天有幸聽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對於讀書問題的一番演講,覺得與眾不同。
  • 為人父母,怎樣更好地應對孩子「可怕的兩歲」?
    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是最麻煩的時候。這時他們處於人生的的第一叛逆期。因為這個叛逆期最典型的時期出現在兩歲,所以也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為人父母,怎樣才能更好地應對孩子的「可怕的兩歲」階段呢?
  • 李開復TED演講:智能時代,你孩子的未來,不是分數決定的
    一個男孩是學校的優等生,智商高,老師們很喜歡他,認為他十分聰慧。他的父母一直很自豪,他自己也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孩子。另一個男孩成績沒那麼突出,智商很平常,老師對他的評價居中,有些人認為他很特別,有些人認為他很奇怪。狼離他們越來越近,第一個男孩根據狼的大致速度、狼與他們之間的距離等,計算出狼將於數秒後追上他們。毫無疑問,這個男孩聰明絕頂!
  • 那個愛讀書的孩子,他的父母是這樣做的
    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也想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如果能夠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麼無論從知識水平、思維方式、言談舉止甚至相貌氣質方面,對孩子來說都會有很大的改觀和提升。可是相比較於做遊戲、玩玩具、出去玩,讀書在一些孩子心裡似乎沒有吸引力。這可讓很多寶爸寶媽著急不已,別人家的孩子看過的書有一小書櫃,自己的孩子怎麼買的書都在角落裡吃灰?
  • 年度推薦 | 2020年度TED演講 TOP20(附視頻)
    演講視頻:Van Jones:如果川普拒絕下臺會怎樣?Van Jones在美國大選前做了幾個預測:1)可能不會有敗選演講;2)選舉結果可能出現大量「選舉欺詐」的爭議;3)鬧劇持續很久;4)無賴總統濫用權力引發騷亂等等...均在一一應驗當中。JEN GUNTER :我們為什麼不能討論「月經」?
  • TED盤點2017年最受歡迎的演講TOP14 你都看了嗎?_申請指南_中英網...
    ,這一演講聚焦了世界最前沿的思想觀點,演講嘉賓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物。TED的演講簡短且深刻,參加者們稱它為「超級大腦SPA」。近日,TED出了一份官方清單,排名14個演講是2017年最受歡迎的演講,而第一個居然是在年初爆出大新聞的Elon Musk的TED演講&專訪視頻。
  • TED演講:父母的婚姻觀,藏著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婚姻狀況、交往模式及溝通模式,是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模板,也藏著孩子的婚姻觀。心理學家喬治·布萊爾·韋斯特在一段可付諸行動的、令人大開眼界的TED演講中與我們分享了擁有高質量婚姻的3個關鍵,一起來聽聽吧。選擇結婚並與某人分享你的生活,是我們一生中所能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 陳鶴琴:怎樣做父母?
    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為結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資格了,其實不然。做父母的,要想把孩子養得好,在未做父母之前,應該問問自己:是否懂得養孩子的方法?有什麼資格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怎樣養育孩子,使得孩子身心兩方都充分而又正當地發育?這些,都該弄得明白,才配做孩子的父親或母親。現在根據我十數年來的經驗,把怎樣做父母的道理和各位談談。
  • 怎樣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父母這樣做
    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1.多與孩子溝通家長朋友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來和孩子談心交流,這一點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家長朋友也應該更加要重視起這一點的重要性來,在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應該培養孩子多和老師交流,和同學交流,和親朋好友多進行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找出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並且給予積極的改正。
  • 「你蠢得像豬一樣」:父母的這些邏輯,綁架了孩子的一生
    社會性評價是自我價值最重要的來源,在嬰幼兒期,父母對孩子的評價構成了孩子對自己的全部認識。 在這一時期,兒童對自己的認識來源於父母對自己的認識,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孩子能從父母那裡看到自己的「模樣」。
  • Ted演講:你究竟是怎樣的人?
    本期#思維方式#,來自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 Brian Little 在 TED 主題演講:「你究竟是怎樣的人?」,以下為矽發布翻譯簡寫。特質理論我從事的是人格心理學研究,研究領域橫跨神經元到敘述學,而我們研究方向,就是用我們的方式來弄清:為什麼每個人在某些方面跟其他所有人都一樣;或只是跟部分人一樣;或是跟誰都不一樣?我來解釋下為什麼。
  • 世界讀書日:讓孩子愛上讀書,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以往,我們通常會認為:好好讀書的孩子,可以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從而賺很多的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後來,我看到了作家龍應臺的一段話,讓我對讀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