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著蝸牛狂奔
偶爾談談讀書,偶爾議議時事,偶爾讀讀詩歌,有時聊聊教育,有時說說笑話,有時寫寫小說,也會講講家庭教育......保證絕對正能量,永遠保持原創,做你人生的同行者,做一顆火星,點燃你奮鬥的激情!願與你一路同行,攀登更高更陡峭的山峰!
我們習慣上,把35——55周歲的教師群體稱為中年教師。他們一般從事教育工作已超過十年,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其中一部分成為學校的中堅力量,但也有不少老師陷入專業發展的瓶頸階段。
但,他們並不甘於平庸,苦於專業發展遇到瓶頸,所以很迷茫。鑑於此,我要給中年教師開一個假期成長清單。
1.加強鍛鍊身體,懂得養生
如今體檢,中年教師大多有脂肪肝、頸椎病等。究其原因,還是平時不注意飲食節制和疏於鍛鍊。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養生是老年人的事。從中醫角度上來說,「養生」是行為、作息和飲食的調理,可見養生適宜於各個年齡段的人。
從我們目前社會狀況來說,中年人尤其要重視養生。央視名嘴白巖松這位中年男士,高血壓、脂肪肝等都與他無緣,他是怎麼樣做到的呢?據說,他有一套簡易的1+1=11的保養公式。
1+1=管住嘴、邁開腿。
白巖松說:「11像人的兩條腿,也像一雙筷子,加在一起正好管住嘴,邁開腿。」
所以,我們中年人,一定要先管住自己的嘴,飲食有節制,不胡吃海塞。
其次,科學鍛鍊。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經常跑全馬和半馬。源於他的哥哥是職業運動員,教給他科學的鍛鍊方法。我們想運動健身或者減肥,必須向專業人士請教。
去年,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宣布減肥,微信運動數據經常在三四萬步。前段時間,傳出他膝蓋的半月板磨損,如今走路都有一點困難。
所以,我們假期要制定一個科學的鍛鍊方案,打球、跑步、遊泳等,每天運動1小時左右,不要太過於激烈,避免運動損傷。
與此同時,建議大家讀一讀有關醫學知識的書籍,給大家推薦兩本:餘浩、鄭黎著的《萬病從根治》和懶兔子的《醫學就會》。
中年教師,我們是學校的骨幹力量,更是家庭的頂梁柱。所以,我們一定要保重自己,注重鍛鍊和養生。
2.與時代接軌,保持年輕心態
每周要學唱一首新歌。中年教師,車上一播放,就暴露了年齡,因為我們會唱的歌曲還是上學時代學習的。
我們要與時代接軌,也為了和孩子們代溝少一點,我們需要了解如今當紅明星,能夠區別孩子最喜歡的偶像長什麼樣,這樣我們就能和孩子有更多的話題。
了解當下的綜藝節目,可以與孩子一起觀看。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密室大逃脫》、《嚮往的生活》、《奔跑吧第四季》......
保持樂觀心態。我們一定要堅信,不久的將來,教師一定會成為令世人羨慕的職業。
3.重新學習,實現迭代成長
雖說是「人過三十不學藝」,但,學習是終身的。
學習電腦操作知識。我們要熟悉電腦操作,並熟練掌握。
學習新媒體運營。目前短視頻平臺大火,其實,這是一個契機。我們不能杜絕學生玩短視頻,但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短視頻平臺直播講讀書,直播練習書法,直播作文課,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等。讓一切資源都能為我所用,首先就是我們要學習遊戲流程,熟悉遊戲規則。
學習寫作。中年教師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紮實的教學經驗,這些就是一筆財富,我們把這些經驗心得稍加整理,就是一篇篇好的教育隨筆。目前的自媒體如微博、新浪博客、簡書、公眾號等平臺,都可以註冊入駐,將自己的工作心得分享,使更多的受益,也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價值。
4.重新規劃自己努力的方向
中年教師要有發展意識。重新構建教育理念,不僅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也要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育技術,也只有中年教師自身認識到發展規劃在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清楚如何制定自身發展規劃。
大多中年教師,認為職稱已經是一級或者高級,不再考慮工作調動,不再考慮晉級和晉升。加之部分中年教師將自己定位於教書匠的角色,忽視了對自身專業素質的提升。
從渡己到渡人。如果說,我們此前的努力是在渡己,中年之後,就可以適當考慮如何渡人。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和閱歷,去幫助處於迷茫期的年輕一代。其實,渡人何嘗不是在渡己呢?
5.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讀書計劃
教師最應該學習的一門課程,就是「研究自己」。我們不僅要埋頭做事,更要學會仰望自己頭頂的燦爛星空。
首先,我們要「研究自己」。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要先分析自己的興趣與專長,然後確定努力方向。可以和朋友一起討論交流。
第二,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讀書計劃。
有了目標,需要一個清晰的規劃。比如自己的短期目標是什麼,遠期的打算,讀書的主題和數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第三,開始行動。「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管什麼計劃,不行動永遠沒有結果。
朋友們,我們是中年教師,雖然中年但別成為「油膩大叔」。我們是「前浪」,一個不甘心被拍在沙灘的群體,加油吧!
來源:中國教育報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