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戴志梅:假期,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超越的關鍵時期!

2020-07-23 民辦教育


【教師成長】戴志梅:假期,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超越的關鍵時期!


美好的暑期已經開啟,作為教師,我們會苦口婆心地強調「假期,是學生拉開差距的關鍵期」,以此告訴學生假期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會指導學生如何在假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這於學生而言,無疑是非常負責的教育行為和教育關懷。

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又將如何度過美好的假期呢?我以為,假期,於學生而言,可以拉開差距;於教師而言,可以實現更好的自我超越。

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生所處的原生家庭有關,和學校教育有關,和教師更有密切的關聯性,因為教師是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一個身心健康的教師不一定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因為原生家庭對學生身心成長的衝擊性很大。但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學生,一定離不開身心健康的教師的陪伴。因而,作為教師,我們得有很好的自我覺察,要以穩定積極的的情緒狀態去影響和陪伴學生。但是,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肩負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承載諸多的壓力。那麼,假期則可以成為教師自我檢視,自我覺察,自我實現的關鍵時期。


【教師成長】戴志梅:假期,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超越的關鍵時期!


如何在假期進行自我實現呢?

一是健身以強體。健身的方式有許多,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們可以選擇去健身館,去瑜伽館,或者去遊泳館。還可以走出戶外跑步等。鍛鍊時間的長短,根據自己的體能而定。

二是健心以養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更需要關注。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關注的自我心理健康維護。多一些自我覺察,培養穩定的情緒狀態。學會用平和的心態,用正念的思維,多角度去看問題。


【教師成長】戴志梅:假期,也是教師實現自我超越的關鍵時期!


三是學習以益智。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的新時代。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用昨天的所學去教今天的學生。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奮發充電,才有可能跟上今天的新時代,才有可能培養出新時代的好少年。而,要做一個這樣的好教師,沒有別的捷徑,唯有加強學習。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假期,時間相對充裕,如果可以用一些在學習上,潛心研究教育教法,靜心寫寫教育教學反思,我相信,一定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也一定能優化自己的教育教學思維。

原創 戴志梅 詩雨的天空

相關焦點

  • 教師自我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認同、養成、生發
    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教師個體成長的歷程」,「更多的是『自造』的,而不是『被造的』,是自我實現、自我成長的歷程」,教師本人才是自身專業成長的主人,教師專業成長根本目標不僅是為了學會各種教學技術與方法,而是要成為具有教育人格和教育智慧的專業人員,缺乏與教師本體世界 的 積 極 對 話,很難真正讓教師本人實現「心」的成長。
  • 首席教師:以自我成長帶動群體成長
    提「首席教師」這個概念,是受到交響樂團中的首席小提琴手這個角色的啟發。這本書確實寄託了我對優秀教師的某種期望——更好地自我成長,並帶動身邊的同事一起成長。   我現在的社會角色或者說自我定位,就是一個首席教師。從2006年10月正式離開「學校」,不再做校長,我就一直走南闖北,行動、思考,甚至閱讀,大體上都是圍繞這個「身份」來展開的。
  • 假期,教師如何成長提升?這些建議請收好
    ,對於有成長意願的老師來說,也是自我研修、自我提升的寶貴時段。假期,正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黃金時期,如何利用好假期進行有效的學習,做到勞逸結合、教學相長?一是擬一份專業成長計劃。「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放假前給自己擬定一份學習計劃,規劃好假期學習生活,保證每天既有學習的時間,又有充分的休息時間,讓自己度過一段充實而有意義的時光。二是讀一本教育專著。讀書不僅能增長智慧,還可以陶冶情操。
  • 169.超越自我:讓中小學教師走向「大氣」(一)
    發展,是教師生命中的永恆主題。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不是封閉的自我設計,而是一個開放的、對話的、互動的、自我不斷消解與生成的動態過程。教育改革的第一法則是:「命令無法完成改革」,那麼我想:教師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用制度、培訓、考核所無法真正實現的。因為人是「自我選擇的產物」,人的發展不僅有賴於人的先天素質和外部環境,而且有賴於人的自我意識、自由選擇、自主實踐與反思,即人對自身發展的一種自覺意識。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正是教師主體自我選擇的結果,而自我選擇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自覺超越。
  • 134.自我超越:中小學教師可持續發展的生命根基
    「自我超越」,是美國著名學者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提出的學習型組織建設中的一項個人修煉對「自我超越」,聖吉在書中作了如下的界定和闡述:「『自我超越』的修煉是學習不斷釐清並加深個人的真正願望,集中精力,培養耐心,並客觀地觀察現實。它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精熟『自我超越』的人,能夠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就如同藝術家對藝術作品一般,全心投入、不斷創造和超越,是一種真正的終身『學習』。」
  • 教師專業成長的幾個不等式
    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如果你有強烈的自我進取、自我發展的成長狀態,你就會主動把環境的壓力轉化成發展的動力,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吸納,不斷地積聚能力,不斷地增值。到一定時候,你就會水到渠成地發出光芒。「本立而道生」,這時的你,即使不想成功都很難。二、反思大於苦幹。
  • 讓老師們「沒機會厭倦」,在教書育人中獲得超越自我的成長
    近年來,這所創辦於1937年的老校,在「新基礎教育」理念的浸潤下,煥發新風採,收穫教育領域及社會、家長極高的讚譽度和滿意度,玉律學校一支研究型、學習型、合作型的教師隊伍,功不可沒。校長王婷認為,教師發展是學校教育充滿生命活力的核心。玉律學校堅持師生共生發展的立場,為各個階段的教師成長補給「能量」,助力每一位教師收穫超越自我價值的幸福。
  • 寒假疫情延期攻略:如何在家進行高效學習,才能實現自我超越
    這場疫情,對於許多本來計劃利用寒假報個輔導班,來實現自我超越的學生來說,更是亂了陣腳。自我超越正當時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過寒假。相信很多學子都聽過這句話。為什麼怕學霸過寒假,因為學霸有一項能力,會讓他們在假期比在上學期間更容易實現超越,那就是自主學習能力。
  • 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法》的表達是: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是一個專業化的職業,具有不可替代性。作為一種「專業化」的職業,專業成長就是必然要求。教師的專業成長不僅是職業的客觀要求,也是促進教師個人人生價值增值的必然要求。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教師的專業成長》。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 馬斯洛:自我實現及其超越
    自我實現很難界說。更困難得多的是回答這樣的問題:什麼是超越自我實現?或者,假如你願意:超越真實性(authenticity)是什麼?在所有這一類問題中,僅僅誠實是不夠的。關於自我實現者我們還能有別的什麼說法沒有?  存在價值  自我實現者無一例外都是獻身於一項身外的事業,某種他們自身以外的東西。
  • 專業群建設與高職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此觀點通過教師的不同發展階段對教學關注重心或者是對教學認識的變化,反映了教師發展基本規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學者將教師成長的過程分成了不同的階段,美國學者卡茨(Katz,1972)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四階段」論,分為求生存時期、鞏固時期、更新時期和成熟時期四個階段。
  • 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條路徑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就是要發現和點亮教師的亮點,讓教師走特色發展之路。特色是什麼?特色是做自己最擅長的;實現個性張揚和自我超越;做最好的自己。路徑二:讓教師走學術研究的教研之路。沒有研究就沒有專業成長的發生。確定研究的切入點是教師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問題意識是教師確定研究方向和內容的依據。一切教學皆有問題。
  • 堅持有效反思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課標理念,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學的「研究者」。
  • 170.超越自我:讓中小學教師走向「大氣」(二)
    教師要把自己作為一個成長體,努力實現知識的、能力的、理念的、境界的等等的不斷提升。學習和研究是積澱底氣的兩條重要途徑。學習是洞開心靈的詩箋。它一方面讓我們到客觀的、物質的、文化的世界中去尋覓;另一方面又讓我們到主觀的、精神的、內心的世界中去放歌。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裡」的精神漫遊。
  • 新時期高校教師的責任與使命
    而高校教師則是大學的主體,是一所高校的聲譽與象徵,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精英,正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高校教師也因此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會良知的代言人、社會道義的承擔者和社會思想的風向標,這也就是新時期高校教師的責任與使命。 責任擔當,既是高校教師地崇高使命,也是高校教師地歷史使命,既是社會對高校教師地政治期待,也是社會對高校教師地道德希望。
  • 金州部分教師寄語師生:充分發揚超越逆境,勇攀高峰的精神
    編者按: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階段,黔西南州教育局開通「金州空中課堂」直播授課,從而達到推進疫情防控、教育教學、學生備考「三不誤」的目標」。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寄語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熱情,激勵金州師生充分發揚超越逆境、勇攀高峰的精神,以培養其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心理品質,從而達到發展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
  • 假期充電模式開啟!教師在家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提升?
    學習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注重學生終生學習信念的樹立,但同時,終生學習也是教師自身發展和適應職業的必由之路。時代在變,人也要變。考慮到部分教師可能缺乏相關學習資源,亞卓教育在這裡特為教師們提供三大途徑,助力教師假期成長。
  • 高新區第一幼兒園王璞:學思行並重 實現自我蛻變
    「宅家」期間,作為一名入職不到一年的幼兒教師,我要做的是——學思行並重,實現自我蛻變。學習與發展教師的視野在哪裡,陪伴兒童進入的世界就在哪裡。利用「宅家」時間靜心學習,是拓展視野,增長學識的有效途徑。讀學前教育專業書籍,鞏固在校所學知識,結合已有工作經驗,內化學前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觀名師講座與優質公開課,汲取他們教育教學活動的經驗,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拾起許久未碰的鋼筆字帖,拿出家裡的彩紙、顏料……這麼長的假期,每天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何嘗不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收穫最大的是我所讀的那些書。
  • 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階梯
    自我認同的危機能否解決,蘇州大學曹永國教授的新著《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正是從生存論層面探討大學教師的自我認同。他守望大學的邊界,揭示出大學教師的真實生活狀況,嘗試給予相應的精神引領,展示了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和發展階梯,為解決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危機提供了值得借鑑的探索。
  • 真實案例分享:教師如何發揮自身力量實現職後成長
    教師如何發揮自身的力量實現職後成長?本篇報導選取了三位老師的故事,希望對教育工作者有啟發。 做一名自主成長的新時代班主任 作者 | 敦秀麗 / 河北省保定市美術中學 優秀源於習慣,成長始於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