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條路徑

2020-12-12 中國教育新聞網

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專業化是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教科研部門在設計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時,應避免單向思維、統一模式。山東省臨朐縣從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角度,設計了教師專業發展的三條路徑。

路徑一:讓教師走個性化特色教學之路。近年來,各種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模式「你方唱罷我登場」,教師在一輪輪的培訓與推廣中,被創新、被達標、被發展。統一性、齊步走忽視了專業化的內在特性,違背了教師個人意願和教學實際,背離了人的發展規律。

臨朐縣鼓勵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們確立了一個理念:每一個教師都是一座高山,都有自己的亮點。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就是要發現和點亮教師的亮點,讓教師走特色發展之路。特色是什麼?特色是做自己最擅長的;實現個性張揚和自我超越;做最好的自己。

路徑二:讓教師走學術研究的教研之路。沒有研究就沒有專業成長的發生。確定研究的切入點是教師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問題意識是教師確定研究方向和內容的依據。

一切教學皆有問題。以解決教學問題為目的設立研究課題,依據問題即課題的研究思路,我們指導教師從課堂教學五大要素,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中找出存在的最突出問題作為研究內容和方向。如教師普遍存在教學目標設置、達成和評價不一致問題,我們提出了「目標導引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讓教師形成研究項目。通過課題項目帶動教師開展教學研究,讓研究不再是「一紙空談」。

研究的實質是學習和成長。做研究,離不開讀書;做研究,離不開廣泛搜集資料;做研究,離不開理性分析和總結。經過這樣的過程,不斷促進教師讀書、思考和寫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學術研究就是教師專業的自主進修。

路徑三:讓教師走群體發展的互助之路。教師成長僅靠個人自覺,往往會有始無終,難以持續。必須建立教師群體成長的組織,並制定相應的機制,讓教師在相互支持下抱團發展。

我們在全縣各校成立教師成長工作室,由教學骨幹擔任主持人,通過雙向選擇,實行主持人指導、帶動成員共同成長的模式。工作室有兩大特點:基一,工作室是「草根」工作室,不是名師工作室,不受名師數量的限制,能夠做到一校一室或多室,避免了名師工作室數量不足的缺點,成為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群眾性組織。其二,工作室是「特色教學研究室」,學校利用工作室定期開展主題活動,避免教師成長的「單打獨鬥」。在主持人的帶領下,每個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構建特色教學法、開發特色課程,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避免同質化,實現每個人的「錯位發展」。

教師成長工作室分兩種類型:一類是由同學科教師組成的單科類工作室;一類是不同學科教師組成的綜合類工作室。兩類工作室的中心任務都是主持人引領,指導工作室成員在課程、課堂兩個方面探索自主成長方式。教師成長工作室確立了三個理念。一是秉持「個性張揚」理念,尊重成員個性,堅持成員在教學上的獨立自主、個性多元,鼓勵教師依據自己的實際走個性發展之路。二是堅持平等自主理念,主持人和成員在個體發展上是平等的。成員加入工作室是藉助這一平臺實現自我發展。三是堅持改革創新理念。改革創新是教師教學走向成熟的關鍵,是教師專業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主持人要引領成員不斷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個人專業和教學實踐的發展。

教師專業成長應遵循教育發展的本質:教育不僅要改變和發展學生,也要改變和發展教師。教師不發展,教育就不能發展,學生就不能發展。如果一個教師的專業性隨年齡而退化,那是沒有成長的表現。

(作者系山東省臨朐縣教科院副院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24日第14版 

相關焦點

  • 萊西一中李展飛——《淺議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細分目標則有比如新高考形勢下,探索對尖子生的個性化培養;比如探索研究新形勢下高中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暑假是一個很好的總結思考的時機,我會好好整理,爭取開學前形成自己的東西。今天想寫一點關於高中教師專業成長路徑的東西,也是出於上述這種心理作祟,所以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觀之。以往,在作報告的時候,我認為一名教師向優秀教師進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用心」兩個字,而現在,我想修正一下這種提法,那就是,「用心」固然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卻是另外兩個字——「覺醒」。
  • 創設特色化校本路徑 促進新時代教師成長
    【摘 要】 為了創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我校持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建設,努力創設一條特色鮮明、輻射廣泛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體系。【關鍵詞】校本路徑 教師成長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主動適應上海教育綜合改革和新靜安教育發展的需求,我校堅持「面向全體教師,促進個性發展」的基本原則,不斷健全教師在職教育的培訓體系,持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建設,打造了特色鮮明、品質一流、輻射廣泛的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體系
  • 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三條路徑 |「榜樣教師進網師」系列活動之十七
    康磊老師是安陽市教研先進個人,省、市級初中語文骨幹教師,原滑縣優秀教師讀書會會長,他以《班主任專業發展的三條路徑》為題,分享了自己從教以來對於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心得體會。康老師從「班主任的工作武器」 「班主任的工作思維」「班主任的專業成長」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在康老師的分享中,我們感受到他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對學生的無私呵護。
  • 胡劍紅:讓成長看得見——教師專業發展有效路徑的思與行
    本屆峰會以「遊戲點亮童年 教育促進成長」為主題,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焱,朱德元帥之孫、全國政協委員朱和平,美國皮爾斯學院教授Kristine M.Kim ,美國德拉瓦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院系教授Jason Hustedt 等國內外頂級幼教專家、學者到會授課,來自國內外學前教育專家、幼兒園園長和教師等近3000餘人參加了會議。
  •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成長困境與路徑探析
    採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探討了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成長路徑,得出: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成長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為基礎條件薄弱,科研之路舉步維艱;經濟收入拮据,生活之路壓力重重;競爭異常激烈,工作之路阻力重重;制度保障缺乏,動力機制不足。
  • 大學教師的成長路徑:讀書+實踐+反思,您究竟差了啥?
    這裡僅就教師成長路徑的三個環節發表一下個人見解。第一,讀書貴在得法。讀書是教師必備的素養,但教師讀書一定要得法,要做到「實」、「深」、「活」三個字。首先,教師的專業知識首先要做到一個「實」字(實在)。教師應該全面系統地鑽研掌握本專業知識,做到踏踏實實,扎紮實實。
  • 後疫情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會有怎樣變化
    後疫情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會有怎樣的新路徑。水木然在《個體崛起:未成生存法則》一書中提出個體崛起的三個路徑:一是持續學習,二是應用技術,三是轉換模式。一、持續學習當今資訊時代,教師之間的專業發展比的是什麼?比的是誰學得快。
  • 教師自我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認同、養成、生發
    從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各種表述中,不難看出:教師專業成長就是教師個體內在專業特性和職業成就感不斷提升的過程,相對於教師專業發展概念來說,教師專業成長更加強調內在性、自覺性和生長性。 教師專業成長內在地包含認同、養成、生發三因素良性循環的邏輯過程。
  • 156.智慧型教師成長的路徑(一)
    中小學教師可持續發展,需要我們每位教師都成為智慧型的教師。我們怎樣使自己成長為智慧型的教師呢?或者說,智慧型教師的成長路徑主要有哪些?這裡特提出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探討——1.學習——在汲取中激活智慧。人的智慧,也是人的一種自我發展、自我創造的潛能。我們如何激活自己的這種自我發展、自我創造的潛能呢?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汲取,從不斷學習、不斷汲取中實現自我的創新和創造,激活自己內在的潛能與智慧。
  • 基於「思維轉向」的教師專業知識學習路徑及策略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教師專業知識的類別更多、差異更大,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教師的專業知識學習觀,釐清教師專業知識學習的內在路徑。[2]  結構化的知識學習,意味著教師的專業學習需要在搭建知識框架的前提下,逐步形成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的合理、知識的豐富、體系的完善,應該成為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化學習的三個基點。
  • 深圳福田「督學面對面」活動之「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路徑...
    記者今天獲悉,福田區第四期「督學面對面」活動之「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路徑」(中小學專場)現場會在福田區南園小學舉行。「督學面對面」活動旨在通過搭建督學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為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交流平臺與智庫支持,本期主要圍繞新時代福田區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新任務、新舉措和新路徑等展開交流。1月8日,「督學面對面」活動之幼兒園專場將舉行。
  • 淺析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成長路徑
    教師走向卓越既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營造出有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環境,更需要教師個人在持續積累、不斷自省的基礎上,借力發展環境,形成敬畏職業、學習管總、功底遞進、道術合一、研究管用的自我調適閉環機制,促進個人持續成長而卓越。
  • 【師說】戴智: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佳路徑
    ,明亮他人」的目標,就需要把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放在中心位置來考慮教學工作,需要老師們進行深度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從各個環節的理念設計到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應站在學生能接受的程度上來設計,而不是以教師自我設計來組織教學活動。
  • 有一種力量叫自我喚醒——「內省」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的路徑探問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近年來教育界持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成長,是生命的規律,教師的成長,說到底是教育能力的積聚,其中,既包括經驗、學識、素養的提升,又包含內在潛能的發揮,自身甦醒。教師成長的基點在哪裡?特級教師於漪說:「教育的力量在於教師的成長,而教師成長的根本在於深度的內心覺醒。」教師需要「內在覺醒」,如何讓自己的內心真正「覺醒」?無疑,內省是實現教師自我覺醒的重要途徑。
  • 濟寧日報 | 9月17日刊發 教科研基地齊發力 教師成長走上快車道 ——汶上縣探索以賽推優、以優培優教師成長新路徑
    ——汶上縣探索以賽推優、以優培優教師成長新路徑通訊員 李振崗「從來沒有想到,同樣一節課中的課堂活動設計竟然如此豐富不同,真是大開眼界」。在汶上縣「四課」大比武優秀課例展示活動現場,參與聽課學習的青年教師們熱烈地討論著。汶上縣「四課」大比武優秀課例展示活動是汶上縣教育和體育局探索以賽推優、以優培優教師成長新路徑又一創新。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研究
    (三)教師結構的變化需構建分層分類的培養培訓體系《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提出自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並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
  • 一本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好書
    、人格魅力以及專業成長的方向。 教師應具備的課程智慧。作者在第一講裡提供了三條建議: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怎樣超越教材呢?在詮釋「補充教材」這部分內容時,他提到了比較保守、溫和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態度對待教材。竇桂梅老師的粉筆字、身體語言、配樂朗讀,黃老師的「放羊式」、「滿堂灌」教學模式,何老師的「絕招」,都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 用網絡督促教師專業成長
    《教育工作者標準》是教師資格獲取、取消以及發展的依據和指南。該標準是面向所有教育者的專業標準,包含教師、校長、學校教育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等,為此教育部門建設了大量的網絡資源和平臺。《教育工作者標準》進一步強化了促進學生發展的要求。網絡資源中明確說明要加強課堂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網絡介紹其增加了第九條,彰顯著卑詩省對第一民族文化的尊重,及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 教師專業成長閱讀書目
    教師專業成長閱讀書目  1優秀教師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託德.威特克爾  2校長在塑造學校文化中的角色 特倫斯.迪爾  3給新教師的忠告 莫爾蓋恩.唐納森  4 一分鐘教師 斯賓塞.詹森  5 歡樂課堂 黛安娜.羅曼斯  6 如何提升學校的內力
  • 教師應以教學為己任,為何汲汲於權位?只因職業成長路徑太窄
    那麼,一線教師中,誰最有資格由勞動者升級為控制者?一般情況下,業務能力突出者得到提拔,最能服眾。也就是所謂的「教而優則仕」。但這未必科學。教育教學與組織管理,分屬截然不同的能力範疇。有些人教學水平高,但不適合當幹部。有些人組織能力強,但教學工作很一般。因為選拔人才的標準無法確定,所以才有30歲女教師火箭式提拔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