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師的成長路徑:讀書+實踐+反思,您究竟差了啥?

2020-12-15 一飛沖天211

大學教師是高校教育教學的主力軍,擔負著培養合格大學生的神聖使命。隨著一批中老年教師退休或即將退休,一批青年教師加入到高校的教書育人的行列中來。青年教師年輕有活力,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並且他們普遍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但近年來,這批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則顯得參差不齊,比較令人擔憂。

小編多年來在本地為幾所高校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做崗前培訓,每年都會接觸到幾百名新進教師,有的教師兩三年的時間,教學能力就有很大的提升;有的十年了,還是原地踏步。究其原因,要麼是態度有問題,是教師對自己在教學方面上沒有什麼追求;要麼是能力有限,沒有弄明白自己該從哪些方面尋求自我成長。態度問題比較複雜,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這裡僅就教師成長路徑的三個環節發表一下個人見解。

第一,讀書貴在得法。讀書是教師必備的素養,但教師讀書一定要得法,要做到「實」、「深」、「活」三個字。首先,教師的專業知識首先要做到一個「實」字(實在)。教師應該全面系統地鑽研掌握本專業知識,做到踏踏實實,扎紮實實。一個稱職的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專業知識要有一個通盤的了解,對教材應「吃」透、鑽透,並能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智力發展水平,把準教材的難易點,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育學;

其次,教師的專業知識要做到一個「深」字(深度)。教師常常喜歡用「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應有一桶水」,來比喻教師專業知識深度的重要性。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確實應該比學生高出幾籌,深入幾分。不僅要「深進去」知其然,而且也能「跳」得出來知其所以然。只有「高」出學生,才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起到嚮導作用;只有「深」於學生,才能把握科學知識的內在體系和必然規律,教給學生掌握各種知識技能的方法;

最後,教師的專業知識還要做到一個「活」字(靈活,創新)。我們首先應該懂得,靠強記硬背、生吞活剝得來的知識是死知識,它充其量只能算是儲存在記憶中的材料。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消化了的指示,才能成為教師自己的知識,轉化為智能為教學服務。教師要使專業知識「活」起來,還必須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源源不斷的「活水」;

第二,實踐貴在廣泛。教師要想迅速成長,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受同行認可的同事,就必須進行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實踐。首先,要進行基本功的實踐活動,要能夠獨自把基礎教學環節完整地走一遍,比如,備課、聽課、撰寫教案、命題、上課、課後反饋等基本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教師都要積極地投入,認真地推敲,反覆向人請教切磋,一點點地體驗,在實踐中感悟提高。其次,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逐步鍛鍊和提升自我。教師除了要獨自完成完整的教學環節外,還要參加一些集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校內的日常教研活動,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公開課的講授,努力承擔校內外的一些教研項目的基礎研究工作……再次,教師還要通過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種層次的教學競賽,來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經驗和課堂管理水平都迅速得到提升;

第三,反思貴在堅持。教師的工作是日復一日地循環往復地工作,教師的提高也是漸進的,所以,教師要想使自己能長期不斷地進步,就必須做一個有心人,每次課後都要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盤點」,反思自己的得失,並且要做記錄。比如,有的老師剛上講臺時,教學的吸引力有限,學生的抬頭率不高,他每次都把自己課堂上的抬頭率做了記錄,幾年以後,抬頭率上升了,他就知道自己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的提高。朱永新老師曾經建議,教師要每日反思,還要做反思記錄。這種反思不是一日兩日,而是數十年地堅持。教師反思一些什麼呢?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反思教學細節是否成功,敢於否定自己的錯誤,敢於面對自己的失敗,並從失敗和錯誤中,尋找改進的突破口,從而才找得到那個讓自己「破繭而出」的迅速成長的路徑。

我們的新教師如果在教學初期,就開始通過讀書+實踐+反思這個路徑來提升自我,就一定能迅速脫穎而出,成長為一位深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小編以上見解,您同意嗎?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敬請賜教!

相關焦點

  • 教師專業成長的三條路徑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就是要發現和點亮教師的亮點,讓教師走特色發展之路。特色是什麼?特色是做自己最擅長的;實現個性張揚和自我超越;做最好的自己。路徑二:讓教師走學術研究的教研之路。沒有研究就沒有專業成長的發生。確定研究的切入點是教師開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問題意識是教師確定研究方向和內容的依據。一切教學皆有問題。
  • 萊西一中李展飛——《淺議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細分目標則有比如新高考形勢下,探索對尖子生的個性化培養;比如探索研究新形勢下高中教師的專業成長路徑……暑假是一個很好的總結思考的時機,我會好好整理,爭取開學前形成自己的東西。其實,教師的成長也需要經過這三個境界。簡單說,教師成長路徑需要三個詞:理想信念、實踐反思、學習提高。關於理想信念,這個毋庸多言,在教師實現了職業覺醒後,將教育事業當做自己終身奮鬥事業,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
  • 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讀書感悟
    但羅樹庚老師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者,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奉獻給他的讀者們,以此為尚且迷惘的教師們點亮盞盞明燈。拜讀了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讓我在當前教育改革的激流中摸到了前進的石頭,找到了教師生涯的實踐新方向。   有時候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人的本性喜甜厭苦,喜寬鬆厭嚴厲。故步自封是對自己的溺愛,何不突破自己,挑戰自我?
  • 教師成長的三個境界:理想信念、實踐反思、學習提高
    我想,教師的成長也需要經過這三個境界。第一個境界是對教育、對教師職業的認識。教育是偉大的事業,從大處說,教育關係到民族的未來、國家的興衰;從小處說,教育關係到一個人的成長、千萬個家庭的幸福。所以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面對的是生動活潑成長的兒童與青少年。
  • 淺析職業院校教師自我成長路徑
    教師走向卓越既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營造出有利於教師成長與發展的環境,更需要教師個人在持續積累、不斷自省的基礎上,借力發展環境,形成敬畏職業、學習管總、功底遞進、道術合一、研究管用的自我調適閉環機制,促進個人持續成長而卓越。
  • 堅持有效反思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課標理念,是否符合新課程標準,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學的「研究者」。
  • 構建大學英語教師實踐共同體
    實踐共同體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對拓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提升教師實踐智慧和打造教師合作文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構建以反思、合作和發展為願景的學習型實踐共同體  實踐共同體打開了教師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的新視角,為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個體學習和專業發展提供了新視野,為此,打造學習型實踐共同體,可以更好地引導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教育能力提升。
  • ...教學丨閱讀、反思、成長——諸貝貝特級教師工作室成員讀書交流會
    讀書交流會2020年12月15日下午,青島九中諸貝貝特級教師工作室在明德樓409會議室開展了本學期的讀書交流活動。工作室全體成員參加了本次交流活動。、諸書記為工作室成員選購了兩本書,分別是《讚美你:歐巴馬給女兒的信》和米歇爾的《成為》,這兩本書有對子女教育的啟迪,也有自身成長的回憶。諸書記希望學員們埋頭實踐的同時多讀書,豐富自己專業理論知識,讓新思想、新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課堂實踐中去,為學生的發展作出教師應有的貢獻。
  • 創設特色化校本路徑 促進新時代教師成長
    【摘 要】 為了創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專業成長路徑,我校持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建設,努力創設一條特色鮮明、輻射廣泛的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體系。【關鍵詞】校本路徑 教師成長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主動適應上海教育綜合改革和新靜安教育發展的需求,我校堅持「面向全體教師,促進個性發展」的基本原則,不斷健全教師在職教育的培訓體系,持續推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學校建設,打造了特色鮮明、品質一流、輻射廣泛的學校教師專業發展路徑體系
  • 探索教師核心素養的價值和實踐路徑
    教育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的是教師綜合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對於教師核心素養的探索要以學術理論和學術價值去引導教師核心素養提升路徑的實現。哈爾濱師範大學在2018年12月舉辦了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8年綜合學術年會,是以學科教育對於教師技能和素養的要求作為切入點,去探討教師核心素養的深層價值以及實踐的路徑和意義。
  • 讓讀書好玩起來 ——提高教師讀書活動實效的路徑探索
    ……筆者結合親身實踐,提出一些個性思考,來和教育界同人做簡單商榷和交流。一從管理學角度看,領導費心費力、積極推動的讀書活動效果很差,好像是教師消極的態度所致,但其實質往往是因為領導管理能力薄弱,制度設計膚淺、機械。如果個別教師執行力差,往往是因為其個人能力差、水平低,而如果是教師整體執行力差,就明顯與領導的管理與制度的設計直接相關。
  • 在反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學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層?
    民小編說 葉瀾老師曾經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要素。但教學反思怎麼做?在實踐中,教學反思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 媒介融合的實踐路徑及反思
    本文梳理了近年來部分學者關於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轉型的實踐研究,並從「概念的闡釋」「融合現狀」「困境與反思」三個角度對媒介融合進行思考。關鍵詞:媒介融合;報網互動;兩微一端;中央廚房;縣級媒體融合一、關於媒介融合的概念闡釋「媒介融合」的概念,首先由麻省理工學院的普爾教授提出,原義指各種媒介呈現多功能一體化趨勢。
  • 【教師成長】 積累須堅持反思才出新
    我能在「初中語文教師」中從「習以為常」角度,奉獻給您幾點我自己的「新」見解:如上課的三條線索的整合;如語文教師讀書最好用「工作擴張法」,即教一篇課文是散文→就看這位作家的其他散文或同時期、同類別、同題目的散文;教一篇小說節選→就研讀整部小說,這樣既輕鬆又易記,一舉多得等。所有這些都開始於積累,得益於積累。  積累的操作應該因人而異、因工作條件而異。
  • 疫情下的自我成長路徑
    有的人天天刷劇、刷抖音、玩遊戲,而有的人則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反思、讀書學習、提升自我甚至拓展新領域。不管是讀書、思考還是寫作,都只是手段和方法,目的都是為了更快、更好的成長,而成長意味著認知的提升和格局的拓展。而認知力,是一種非常重要卻往往被人忽視的底層能力。
  • 在反思中成就更好的自己!教學反思的四重境界,您在哪一層?| 薦讀
    民小編說葉瀾老師曾經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最有效的要素。但教學反思怎麼做?在實踐中,教學反思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教師又該如何養成反思習慣,在成就每一個孩子的同時,成就最好的自己?一起來看!「對教師成長最有效的要素是什麼?」
  • 書香伴我成長!邯鄲市叢臺區實驗中學教師暑假讀書活動剪影
    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讀書,能使獨創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教師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華。邯鄲市叢臺區實驗中學教務處組織教師假期讀書,與書為伴,積攢知識能量,收穫自身成長!
  • 教師節|追求夢想 實踐成長 感恩有您
    桃熟流丹,種花容易樹人難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又是一年教師節弟子事師,敬同於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學而時習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教師被中國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海利爾集團始終秉承著像學校,追求夢想,實踐成長的宗旨成立海利爾大學教師節,師恩難忘
  • 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成長困境與路徑探析
    採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探討了高校青年體育教師的成長路徑,得出:高校青年體育教師成長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為基礎條件薄弱,科研之路舉步維艱;經濟收入拮据,生活之路壓力重重;競爭異常激烈,工作之路阻力重重;制度保障缺乏,動力機制不足。
  • 「地大物博」:新教師成長的路徑建議 | 處長風採項目①
    總社積極通過新教師調研、線上線下新教師教科研專題培訓、多學段公益送教活動等多種方式推動項目,研究新教師實際狀況,服務新教師能力提升,引領新教師專業成長。其中,總社《江蘇教育》編輯部策劃的暑期專刊《新教師成長手冊》已出版發行,項目組首批3000冊已陸續隨公益送教活動贈閱全省新教師,反響積極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