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取消「清考」制度,對論文嚴查後,有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因掛科太多被勸退,大學生活不再是快樂的了。這種制度的出臺受到社會普遍點讚,有些人說:早就該這樣,中國大學誤人子弟,學無所成,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們知道國外的大學是松進嚴出,現在我們的大學是嚴進嚴出,這看來是好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80後開始我們的家長都開始重視教育了,幼兒園學前班教得內容相當於過去小學的一二年級了,回家還要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家長的座佑銘,各種興趣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家長對孩子的投資不遺餘力。上小學擇校有的學校還要通過考試,看來幼兒園沒學習的孩子肯定要被「淘汰」了。「英語、奧數要越早學習越好」,各種新概念英語班、奧數班應運而生,有的孩子小學就開始學習物理化學了,一個「早」字代表了家長的思維理念,早學就說明孩子智商高。
上了初中作業多的驚人,補課班多的驚人,家長之間互相炫耀的是:我給我家孩子報了什麼什麼補課班,我家孩子學習學到後半夜。還有老師的各種懲罰作業:沒寫完作業的抄100遍1000遍。老師家長關心的都是成績,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普通高中上不上也沒什麼用,家長們焦慮呀。
高中三年兩年是學習時間,最後一年全年備戰高考,有的重點高中備考時間更長。實驗課?現在初高中還有上實驗課的嗎?哪來的時間。寒暑假取消了,周六周日沒有了,補課上到晚上9、10點鐘很正常,回家還要繼續複習,老師很辛苦學生們很努力,競爭很激烈。
BBC曾經拍過一部叫《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的紀錄片,5位中國老師用中國的方法教英國學生4周,然後與英國老師教的學生進行PK,結果是中國老師贏了。這個結果也使國內的媒體和家長很興奮:這說明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網上說英美國家的教育是兩極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上的是公立學校,接受的是快樂教育,富有的上層人士的孩子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也會象中國孩子一樣上補課班,學習也很辛苦。從此家長們開始反對」快樂教育「,認為那是誤人子弟,教育局針對學生的減負政策也遇到了重重阻力。家長們認為」快樂教育「會讓我們的孩子不好學。
我們的孩子真的好學嗎?許多家長反映我們的孩子小時候很願意學習,越大越不喜歡學了。過早的教育、強制性的學習,真的是拔苗助長,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幼年時人的學習興趣是最濃的,對什麼都好奇,這種學習興趣是要保護和要引導的,」快樂教育「才能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方式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初高中的學習是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動腦和動手能力,而我們的初高中是在備考中度過的,老師手把手的教,」填鴨式「的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知識灌輸到學生腦中。照著老師教的法子解題速度快,學生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有的高考數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大學高數還掛科,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學,不知道公式是為什麼。進入大學後沒有老師再手把手的教了,沒有老師給他們」餵「知識了,他們更多的需要的是自學,這個他們還不具備。我們的高中和大學是不銜接的,是斷裂的,他們要重新開始學習「怎麼學習」。12年沒有學會的東西要在4年內學會,難道不是在難為我們大學生嗎?
家長、社會、媒體一直在對我們孩子說:高考能改變命運。爭取考上985、考上清華北大,畢業後能找到好一點的工作,拿到高薪。家長的願望僅此而已,清華北大的畢業證也只不過能換個高級白領而已。社會上有考大學無用論,考上二本三本大專畢業後找工作難,學生們學習四年什麼也沒學到,找工作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實踐經驗當然困難了。有的學校實習單位還讓學生自己去找,在實習報告上蓋個公章就算實習了,這樣的大學真的是誤人子弟呀。12年基礎教育沒有教會學生」怎麼學習「,四年大學沒有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我們的家長能不焦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