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進嚴出對我們的大學生公平嗎

2020-09-03 悅龍

高校取消「清考」制度,對論文嚴查後,有許多高校的大學生因掛科太多被勸退,大學生活不再是快樂的了。這種制度的出臺受到社會普遍點讚,有些人說:早就該這樣,中國大學誤人子弟,學無所成,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我們知道國外的大學是松進嚴出,現在我們的大學是嚴進嚴出,這看來是好事,但真的是這樣嗎?

從80後開始我們的家長都開始重視教育了,幼兒園學前班教得內容相當於過去小學的一二年級了,回家還要完成老師留的作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道什麼時候成了家長的座佑銘,各種興趣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家長對孩子的投資不遺餘力。上小學擇校有的學校還要通過考試,看來幼兒園沒學習的孩子肯定要被「淘汰」了。「英語、奧數要越早學習越好」,各種新概念英語班、奧數班應運而生,有的孩子小學就開始學習物理化學了,一個「早」字代表了家長的思維理念,早學就說明孩子智商高。

上了初中作業多的驚人,補課班多的驚人,家長之間互相炫耀的是:我給我家孩子報了什麼什麼補課班,我家孩子學習學到後半夜。還有老師的各種懲罰作業:沒寫完作業的抄100遍1000遍。老師家長關心的都是成績,考不上重點高中怎麼辦,普通高中上不上也沒什麼用,家長們焦慮呀。

高中三年兩年是學習時間,最後一年全年備戰高考,有的重點高中備考時間更長。實驗課?現在初高中還有上實驗課的嗎?哪來的時間。寒暑假取消了,周六周日沒有了,補課上到晚上9、10點鐘很正常,回家還要繼續複習,老師很辛苦學生們很努力,競爭很激烈。

BBC曾經拍過一部叫《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的紀錄片,5位中國老師用中國的方法教英國學生4周,然後與英國老師教的學生進行PK,結果是中國老師贏了。這個結果也使國內的媒體和家長很興奮:這說明中國式的教育方法是成功的。網上說英美國家的教育是兩極分化,普通人家的孩子上的是公立學校,接受的是快樂教育,富有的上層人士的孩子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也會象中國孩子一樣上補課班,學習也很辛苦。從此家長們開始反對」快樂教育「,認為那是誤人子弟,教育局針對學生的減負政策也遇到了重重阻力。家長們認為」快樂教育「會讓我們的孩子不好學。

我們的孩子真的好學嗎?許多家長反映我們的孩子小時候很願意學習,越大越不喜歡學了。過早的教育、強制性的學習,真的是拔苗助長,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幼年時人的學習興趣是最濃的,對什麼都好奇,這種學習興趣是要保護和要引導的,」快樂教育「才能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們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方式恰恰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初高中的學習是要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動腦和動手能力,而我們的初高中是在備考中度過的,老師手把手的教,」填鴨式「的在短時間內將大量知識灌輸到學生腦中。照著老師教的法子解題速度快,學生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有的高考數學成績很好的學生,到了大學高數還掛科,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學,不知道公式是為什麼。進入大學後沒有老師再手把手的教了,沒有老師給他們」餵「知識了,他們更多的需要的是自學,這個他們還不具備。我們的高中和大學是不銜接的,是斷裂的,他們要重新開始學習「怎麼學習」。12年沒有學會的東西要在4年內學會,難道不是在難為我們大學生嗎?

家長、社會、媒體一直在對我們孩子說:高考能改變命運。爭取考上985、考上清華北大,畢業後能找到好一點的工作,拿到高薪。家長的願望僅此而已,清華北大的畢業證也只不過能換個高級白領而已。社會上有考大學無用論,考上二本三本大專畢業後找工作難,學生們學習四年什麼也沒學到,找工作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實踐經驗當然困難了。有的學校實習單位還讓學生自己去找,在實習報告上蓋個公章就算實習了,這樣的大學真的是誤人子弟呀。12年基礎教育沒有教會學生」怎麼學習「,四年大學沒有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我們的家長能不焦慮嗎!

相關焦點

  • 「嚴進嚴出」要一以貫之 不能曇花一現
    所以當前大學生、研究生被退學等問題的出現,可以說是提升培養質量、提升高等教育競爭力的一種嘗試和努力,這也正是對高等教育本質、初心的回歸。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和年畢業人數已居世界首位,但規模擴張並不意味著質量和效益增長,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校自主權做保障,嚴進嚴出成為趨勢。
  • 免試「專升本」應嚴守「嚴進嚴出」
    2019年我和同學肖文鑫、劉宇康組隊獲得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這讓我們有機會被推薦『專升本』免試錄取。我們都被湖南文理學院錄取了,好開心!」7月21日,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學生柏松傑激動地說。憑藉一技之長,可以免試讀本科—這是湖南省今年推出的「專升本」新政。據統計,今年湖南省44所高職院校的540名學生,將以這種方式邁入本科院校大門。
  • 秦春華:「寬進嚴出」的大學真的有嗎
    這一令人譁然的數據在讓人們關注中國留美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開始討論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畢竟傳說中的美國大學「寬進嚴出」此番有了數字依據。那麼,美國大學「寬進嚴出」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本文作者的親自考察給了我們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的真偽。
  • 我國4所「嚴進嚴出」大學,學生順利畢業好難,老師:為學生負責
    難道大學不要求學生成績嗎?通常來說,我國的大學普遍都是「嚴進寬出」,但是有些大學可不一樣。文/小玲教育相信大家回想自己的高中時期,特別是高三的時候,都會自動先給記憶中上一層「灰色」濾鏡吧!有些大學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教育質量,實行了「嚴進嚴出」的策略,對這些大學來說,不僅想考進來不容易,考進來能順利畢業的都是學霸,今天就給大家介紹4所我國的「嚴進嚴出」的大學,學生順利畢業好難,老師:為學生負責!
  • 中國大學搞「寬進嚴出」,可行嗎?
    基於這種現實,很多人都建議,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在高等教育上搞「寬進嚴出」。在他們看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很少偷懶是因為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淘汰率高,迫使學生不敢偷懶。事實上,無論是美國高校「寬進嚴出」還是中國高校「嚴進寬出」都存在很多錯誤的刻板印象。
  • 「嚴進嚴出」何妨「本降專」
    尤其是大學,是多數學生邁入社會前的最後一關,「嚴出」應當是一個共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過去無論是「寬入嚴出」還是「嚴入嚴出」的號召,大多停留在了口頭上。現實中,不乏中學老師和家長告訴學生,「再堅持一下,上了大學就好了」。一些孩子一呼吸到大學的「快樂空氣」,就開始了「醉生夢死」:選課時,哪個老師不點名成了標準;上課時,發呆睡覺玩手機;下課後,逛街看劇談戀愛打遊戲。
  • 大學「嚴進嚴出」,屢屢發出清退通知,你還敢當「超限」生嗎
    十幾年寒窗苦讀,終於苦盡甘來,對於每個大學生來說,「大學錄取通知書」都來之不易。2020年,隨著「嚴進嚴出」的口號,不僅是大學生,研究生也一樣被加入了清退隊伍,有很多大學相繼清退了很多「超限」生,比如四川大學,在今年5月起到11月,相繼有22個學院發布了《研究生退學處理決定公告》,一共涉及300餘名研究生。
  • 研究生「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中國最難畢業的大學,每年都有幾百人退學,真正的嚴進嚴出!
    但是,現實是這樣的嗎?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如此,在我國有這麼幾所大學,對學生的要求極其嚴格,比高中學業還辛苦。真的是把嚴進嚴出貫徹到底的,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每年都會有上百人退學,優勝劣汰。
  • 中國最難畢業的大學,每年都有幾百人退學,真正的嚴進嚴出
    但是,現實是這樣的嗎?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如此,在我國有這麼幾所大學,對學生的要求極其嚴格,比高中學業還辛苦。真的是把嚴進嚴出貫徹到底的,不是說說而已,所以每年都會有上百人退學,優勝劣汰。第三位: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也算是本家的「嚴進嚴出
  • 考研改革,前有安徽高校後有中傳媒,研究生嚴進嚴出已成趨勢
    中傳改革內容受影響最大的就是在讀大學生小編最近寫過幾篇有關大學生本科績點低和掛科的文章,每一篇也都引起了同學們以及前輩們的廣泛評議,尤其是寫的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招生改革遭受到了很多朋友的質疑這樣一來,已經在讀的大學生們,尤其是大三和大四的同學已經沒有機會再去在本科學業水平上做提升了,績點已經無法改變了、掛過的科也已經成了既定事實。所以這一改變,對於在讀大學生來說不是很友好,這一點也是網友們質疑最多的方面之一。
  • 被忽略的另一面:冒名頂替上學案背後的「寬進嚴出」問題
    苟晶的高中畢業證(網絡截圖)二、高校的「寬進嚴出」政策 我們知道,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中國逐漸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當時所提出的口號就是「寬進嚴出」,這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合理性的依據之一。
  • 沒有畢不了業的大學生?清華兩博士被退學,「嚴進嚴出」成常態
    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個高校對部分大學生做出退學處理,大學「嚴進嚴出」將成為常態。近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布兩份通知公告:《關於擬予馬XX退學處理意見》和《關於擬予許XX退學處理意見》。公告稱,清華大學擬對這兩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學處理,由於難於聯繫到學生,無法直接送達本通知,特予公告送達。
  • 「嚴進嚴出」應成研究生教育共識
    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運行適當的分流退出機制,對不合乎畢業要求的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是嚴格學風教風、嚴肅學位權威的現實表現,也即俗稱的「嚴出」機制。清退研究生是高校在推進人才培養上的自我革新,對改善以往「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這表明了我國研究生培養制度的執行力度在持續加大,具有良好的示範價值和引導作用。
  • 嚴進嚴出還是寬進嚴出?看畢業率pick夢校!
    4年畢業率:87.9%6年畢業率:92.7%NO.11 賓夕法尼亞大學4年畢業率:87.9%6年畢業率:95.7%NO.12 普林斯頓大學4年畢業率:87.8%6年畢業率:96.9%美國大學的「嚴出4年畢業率:15%6年畢業率:46%8年畢業率:51%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錄取率越高,大學越容易進,學生越不容易按時畢業,這就是所謂的『寬進嚴出』。錄取率低、但排名高的學校,普遍比排名低、錄取率高的大學的畢業率高。這意味著錄取的生源好,學生能力強,越容易畢業。
  • 本科生畢業論文被扔,研究生被勸退,大學真的 「寬進嚴出」了?
    從新世紀以來,大學一直在擴招, 2018年大學錄取率已超過80%,2019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將超過1000萬,這些數字告訴我們,未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有800多萬或者更多。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平時考這個成績還有大學讀嗎」,這個問題在如今已經不成問題,關鍵看你想上怎樣的大學。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最嚴校規」能「管出」大學生自控力?
    原標題:「最嚴校規」能「管出」大學生自控力?   近年來,吉林、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一些高校,出臺了類似高三臨考前的「最嚴校規」。一面是部分大學生缺少自控力,考試掛科、體質下降,一面是學校出臺「嚴刑峻法」,嚴厲管控。大學生究竟該如何管理?在學生自我管理和高校監管之間,該掌握怎樣的度?
  • 寬進嚴出!大學將本科生降級為專科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就讀。根據我們以前的思維常識,大學只要考上了本科,那麼畢業之後就是本科學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的大學教育就真的是這樣嗎?
  • 中國「最難畢業」的五所大學,退學率很高,真正「嚴進嚴出」?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學的培養模式包括了寬進寬出、寬進嚴出、嚴進寬出、嚴進嚴出等多種模式,國內的大學教育經歷了嚴進寬出、寬進嚴出、寬進寬出幾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