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進嚴出」何妨「本降專」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公布消息稱,今年已言出必行,對學分不達標的18名畢業生做出學位「本科變專科」的處理。這種近乎「殘忍」的做法,引發了熱議:很多人認為早該如此,但也不乏聲音為這些學生惋惜。眾聲喧譁中,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在採訪中肯定了華中科大的做法,直言本科教育需要有淘汰率。

  「學分不達標, 本科變專科」,這本不應該是條新聞。學習是學生的天職,什麼水平得什麼分數、獲什麼學位正是規則所在。尤其是大學,是多數學生邁入社會前的最後一關,「嚴出」應當是一個共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過去無論是「寬入嚴出」還是「嚴入嚴出」的號召,大多停留在了口頭上。現實中,不乏中學老師和家長告訴學生,「再堅持一下,上了大學就好了」。一些孩子一呼吸到大學的「快樂空氣」,就開始了「醉生夢死」:選課時,哪個老師不點名成了標準;上課時,發呆睡覺玩手機;下課後,逛街看劇談戀愛打遊戲。如今教育部倡導增負,高校開始動真格,就有這麼多學生喊「疼」,更說明了糾偏的重要性。

  對當事學生來說,「本降專」的處理雖然殘酷,卻是一記響亮的警鐘。「嚴出」「增負」必須開這個頭,假如誰都下不了狠手,讓年輕人自由散漫誤入歧途,那才是對社會對家庭最大的不負責。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要保持大學生的活力,淘汰制是必不可少的「鯰魚」。美國高校只有不到60%的學生能在六年裡順利畢業;德國高校的淘汰率常年穩定在30%左右。正是不留情面的退出機制,激勵了學生們在最好的年華裡,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學業上。這些國家大學科研成果頻出,人才質量節節攀升,跟這不無關係。可以說,在高校普及淘汰制,既是現實所需,也是先進經驗,更是辦好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份科學合理的嚴出機制可以有效鞭策大學生學習,但如何抵禦誘惑是需要終身自習的必修課。十二年寒窗苦讀,老師和家長可以築起「人牆」,儘量把花花世界阻擋在孩子視野之外。但大學畢竟不同於高中,孩子總會接觸到遊戲等形形色色的誘惑,如何有效地自我管理,怎樣做到勞逸結合,這方面依舊需要學校的引導,更需要大學生朋友自己體會。客觀來說,習慣了他律的生活,自己突然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出現「不適應症」是一定的,「報復性放縱」也難以避免。這個意義上,不能把問題都拋給「收尾」的大學,中小學教育也應當有所反思,絕對不要灌輸「中學拼命學,大學放肆玩」之類的觀念。全鏈條地引導學生樹立目標、幫助學生健全人格,當孩子心有所求,抵禦誘惑的定力自然會增強。

  畢業率低不代表「嚴出」,把牢每一關才是真正的「嚴出」。我們樂見多地高校開始嚴管本科生,而「本降專」也只是方式之一,期盼更多高校可以因地制宜、拿出舉措,更希望廣大學生能夠理解這份良苦用心,將壓力化作「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動力。(鮑南)

相關焦點

  • 免試「專升本」應嚴守「嚴進嚴出」
    高考優惠錄取,比如加分、降分,常常「好經念歪」,民眾意見很大。國家多年來持續大力整頓,比如,除保留烈士子女等少數加分政策外,其他加分政策基本取消。免試「專升本」,會不會穿新鞋走邪路,好經念歪呢?要未雨綢繆,嚴把質量關。免試「專升本」,要嚴把大學入門關。
  • 「本降專」只是舉起了一把戒尺
    學習不努力,本科降專科。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出臺新規,對於學業太差的本科學生,提供了除拿肄業證之外的第二條出路——降級讀專科。世上只有「專升本」,何曾見過「本降專」。細看華科大「本降專」的細則,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對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3/4(二年級為2/3)者,給予黃牌警示;對於未達到培養計劃總學分2/3(二年級為1/2)者,給予紅牌警示,受到一次紅牌警示或累計受到兩次黃牌警示的應轉入該校專科學習,否則予以退學處理。
  • 「嚴進嚴出」要一以貫之 不能曇花一現
    高校自主權做保障,嚴進嚴出成為趨勢。不管是『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嚴出』,嚴把質量關一定是一個趨勢。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教育部的文件為那些舉棋不定的學校吃了定心丸。
  • 華中科大「本轉專」事件,國內大學「寬進嚴出」的起點?
    二、中國大學是否會參照歐美,執行寬進嚴出?對於華中科大的「本轉專」事件,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10月17日給予肯定。並稱「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此前,若學生在期末考試、補考及重修均未能通過,國內的部分學校會在畢業前安排統一的「清考」幫助學生畢業。
  • 研究生「嚴進嚴出」培養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中國「最難畢業」的五所大學,退學率很高,真正「嚴進嚴出」?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學的培養模式包括了寬進寬出、寬進嚴出、嚴進寬出、嚴進嚴出等多種模式,國內的大學教育經歷了嚴進寬出、寬進嚴出、寬進寬出幾個階段
  • 嚴進嚴出對我們的大學生公平嗎
    我們知道國外的大學是松進嚴出,現在我們的大學是嚴進嚴出,這看來是好事,但真的是這樣嗎?社會上有考大學無用論,考上二本三本大專畢業後找工作難,學生們學習四年什麼也沒學到,找工作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實踐經驗當然困難了。有的學校實習單位還讓學生自己去找,在實習報告上蓋個公章就算實習了,這樣的大學真的是誤人子弟呀。12年基礎教育沒有教會學生」怎麼學習「,四年大學沒有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我們的家長能不焦慮嗎!
  • 「嚴進嚴出」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院16名研究生被退學
    因此,許多人都把這解讀為大學要對「嚴進嚴出」開始「動真格」。事實上,近幾年來,高校不僅對研究生培養更加嚴格,在本科教育上也不含糊。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就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相對來說,研究生教育對培養質量要求更高,自然更應該讓「嚴進嚴出」成為常態化要求。當然,南方醫科大今年的舉動引發關注,或與研究生擴招有一定聯繫。
  • 嚴進嚴出還是寬進嚴出?看畢業率pick夢校!
    4年畢業率:87.9%6年畢業率:92.7%NO.11 賓夕法尼亞大學4年畢業率:87.9%6年畢業率:95.7%NO.12 普林斯頓大學4年畢業率:87.8%6年畢業率:96.9%美國大學的「嚴出4年畢業率:15%6年畢業率:46%8年畢業率:51%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錄取率越高,大學越容易進,學生越不容易按時畢業,這就是所謂的『寬進嚴出』。錄取率低、但排名高的學校,普遍比排名低、錄取率高的大學的畢業率高。這意味著錄取的生源好,學生能力強,越容易畢業。
  • 「嚴進嚴出」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稱,出臺這一《意見》是要讓高校「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從《意見》頒發至今,已半年有餘。由於疫情影響,還未能觀測到《意見》實施的成效,但從長遠來說,《意見》中指出的提升高校學業挑戰度,嚴把考試畢業出口,嚴格教育教學管理,這一理念將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 「嚴進嚴出」的政策背景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
    (原標題:「嚴進嚴出」的政策背景會給遠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稱,出臺這一《意見》是要讓高校「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從《意見》頒發至今,已半年有餘。由於疫情影響,還未能觀測到《意見》實施的成效,但從長遠來說,《意見》中指出的提升高校學業挑戰度,嚴把考試畢業出口,嚴格教育教學管理,這一理念將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 中國「最嚴格」的5所大學,畢業生含金量高,真正的嚴進嚴出!
    今天為大家介紹中國「最嚴格」的5所大學,畢業生含金量高,真正的嚴進嚴出!1、華南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位於廣東廣州,是世界一流建設高校,也是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學校有28個學院,82個本科專業和24個一級廣東省重點學科。不管是師資力量還是辦學質量都是很優秀的。
  • 中國大學搞「寬進嚴出」,可行嗎?
    基於這種現實,很多人都建議,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在高等教育上搞「寬進嚴出」。在他們看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很少偷懶是因為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淘汰率高,迫使學生不敢偷懶。事實上,無論是美國高校「寬進嚴出」還是中國高校「嚴進寬出」都存在很多錯誤的刻板印象。
  • 成考的「嚴進寬出」,到底有多嚴?
    都說成人高考是「嚴進寬出」,許多考生看到嚴字,心裡就打起了退堂鼓,還未應戰就先膽怯。但是小K老師要告訴大家:成考雖然「嚴進寬出」,但是絕對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難。,究竟有多嚴呢?高起專是語文、數學、英語。專升本是政治、英語、專業課。除了數學和部分專業課,大部分科目在學習上都會比較好入門。考試難度相對普通全日制高考要低很多,無論是考哪個科目,難度都不會大。如果對考試沒有十足把握,你就要在考試前備好考試教材,好好複習。這樣通過的機率會更高。
  • 嚴進嚴出,高職院校的文憑也不好混了
    相比而言,大多數進校門檻低的高職院校文憑就好混得多,「寬進寬出」已成常態。在這一背景下,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嚴把畢業生質量關,對於未能達到畢業資格的同學堅決說「不」,顯得難能可貴了。其值得稱道之處至少有三點:一是可以倒逼學生重視專業學習。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從今年起堅決杜絕畢業「清考」,嚴格執行學業預警制度和學業不達標處理。
  • 多所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 嚴進嚴出成為新常態
    嚴進嚴出成為趨勢,高校自主權做保障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分別就研究生考試招生和培養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嚴格的規範性要求,如「狠抓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這也被不少人視為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 法制日報:「本降專」有利提高教育質量
    原標題:「本降專」有利提高教育質量 「專升本」大家聽得多,但本科生降級讀專科你聽說過嗎?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出臺新規,對於學業太差的本科學生,提供了除拿肄業證之外的第二條出路——降級讀專科。
  • 「嚴進嚴出」應成研究生教育共識
    高校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運行適當的分流退出機制,對不合乎畢業要求的研究生予以退學處理,是嚴格學風教風、嚴肅學位權威的現實表現,也即俗稱的「嚴出」機制。清退研究生是高校在推進人才培養上的自我革新,對改善以往「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大有裨益,這表明了我國研究生培養制度的執行力度在持續加大,具有良好的示範價值和引導作用。
  • 這5所高校嚴進嚴出,退學率超出想像,學生順利畢業成難題
    這樣的話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大學基本上都是「嚴進寬出」的狀態。只要在大學裡沒有玩得太過火,學生都能順利畢業。不過這樣的情況日前也有所改善,教育部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要求大學也開始實施「嚴進嚴出」的教學政策。
  • 這2所名校退學率「最高」,真正的嚴進嚴出,比清華北大更嚴格!
    這2所名校退學率「最高」,真正的嚴進嚴出,比清華北大更嚴格!目前來說,我國的大學數量已經維持在3000所左右,在這些大學中,絕大多數大學都是「嚴進寬出」,學生們在大學幾年內只要不犯大過錯,即使多掛幾門課,照樣也會在畢業時領到畢業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