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本轉專」事件,國內大學「寬進嚴出」的起點?

2020-12-15 採購圈兒
華中科大

近日,華中科大成為了新聞的焦點,因為該校在2018年有18名學生因學分不達標從本科轉為專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專科畢業。華中科技大學是985名校,而且是中央直管副部級的全國重點大學,一向以教學嚴謹著稱,據統計,華中科大3萬多名的本科生中,僅在2017-2018學年,就有210人因學分偏低受到黃牌警示,另有34人未達到培養計劃學分最低要求受到紅牌警示。

高校注意力要向本科聚焦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8年的6月21日就曾經在成都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

在當天於四川成都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指出,要推進本科教育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把「培養人」作為根本任務。本科教育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高校領導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師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學校資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學條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學方法和激勵機制要首先在本科創新,核心競爭力和教學質量要首先在本科顯現,發展戰略和辦學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實踐,核心價值體系要首先在本科確立。

一、本科和專科的分界是否會進一步加大?眾所周知的是,現在社會上對於本科學歷的認可度往往比大專學歷要高很多,例如很多職業資格證書都要求本科起點,如果是專科畢業則要求有更長的工作年限。而政府公共部門或是事業單位的招聘門檻在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提高到本科了。甚至現在的但凡好一些的民營企業,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那麼,今後隨著學校資源、教學條件等資源如果進一步向本科傾斜,那是不是會進一步增大本科和專科的畢業生素質,進而影響社會的認可他,從而使得大專生就業更加困難?

二、中國大學是否會參照歐美,執行寬進嚴出?對於華中科大的「本轉專」事件,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10月17日給予肯定。並稱「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此前,若學生在期末考試、補考及重修均未能通過,國內的部分學校會在畢業前安排統一的「清考」幫助學生畢業。但根據教育部上月印發的《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清考」制度將被取消,高校們也將在今後嚴把畢業出口關。「中國高校袋口應扎得更緊些」已經成為高校和教育部門的共識。

另外一方面,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稀缺的,高水平大學不可能放寬對學生入學條件的要求。例如在美國,頂尖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等學校,入學標準都是十分嚴苛。所以今後優質的中國大學在抓緊「嚴出」的同時,是不可能「寬進」的。

本科生有淘汰率是必然的

三、「嚴出」絕對不是在畢業季才執行的簡單粗暴的「淘汰率」,在校方而言,對於學習跟不上的學生應該有制度配套,可以讓他們的大學四年更有意義,而不是直接讓他們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可以說執行「嚴出」政策,對高校的要求更高,國內的部分高校做好準備了嗎?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肯定本轉專:不能搞「快樂」的大學
    原標題:教育部肯定本轉專 網友:以後大學生再混日子就會被淘汰據武漢晚報10月18日消息,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連日來引發廣泛關注。10月1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華中科大此舉給予肯定。
  • 「本轉專」教育評價規則可以有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發布了一份文件稱,從下學期開始,普通本科生學分不達標或者因為其他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學習的,可以申請轉入專科學習。達到專科畢業要求後,按專科畢業。華中科技大學一名負責教務的老師表示,本科生轉專科是在退學之外為學分不能達標的學生提供的「人性化選擇」。(7月30日《北京青年報》)  這不只是一種「人性化選擇」,更是華中科技大學對自身負責,當然也是對學生施壓,從而保證辦學質量,保證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這是負責的行為舉措,值得點讚。  因為,當下輿論對高校培養管理大學生是有非議的。
  • 半月談:大學混日子發到專科去,中國大學開啟「嚴出」時代?
    在引發輿論關注後,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對華中科大此舉給予肯定:天天打遊戲,天天談戀愛,天天渾渾噩噩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了,不能搞「玩命」的中學,也不能搞「快樂」的大學。吳巖表示,現在大學裡,有些學生醉生夢死,這樣是不行的,適度增加本科生淘汰率是必然。
  • 【啟示】華中科技大學首批11名「本轉專」畢業,終身學習能力很重要
    學分不達標降為專科 華中科大首批11名「本轉專」畢業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了解到,該校18名本科生因學分不達標轉為專科,其中11名學生已於今年而該管理辦法在國內高校(北大、清華等)已有先例,教務處前期也完成了相關調研工作。「文件出臺前,在學校各層面交流、徵求過意見,大家普遍認為這對無法完成本科學業的學生而言應該是一個好的辦法。」
  • 寬進嚴出!大學將本科生降級為專科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熟知的一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在全國首開先例,頒布了一個《普通本科生轉專科管理辦法(試行)》的文件,這到底什麼意思呢?只要是考試學分不達標,那麼有可能從本科學歷直接將為專科學歷。這也代表著大學已經實行寬進嚴出的政策!
  • 「嚴進嚴出」何妨「本降專」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公布消息稱,今年已言出必行,對學分不達標的18名畢業生做出學位「本科變專科」的處理。這種近乎「殘忍」的做法,引發了熱議:很多人認為早該如此,但也不乏聲音為這些學生惋惜。眾聲喧譁中,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在採訪中肯定了華中科大的做法,直言本科教育需要有淘汰率。
  • 媒體評華中科大「本降專」:這樣的懲戒與警示應該再多一些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的一項學業新規引發熱議。有人力挺,認為學業警示非常必要,給「學渣」另一種選擇也足夠人性化;有人質疑,學業不能救濟,對學生過於寬容,必然拉低人才培育質量;還有人為專科打抱不平,覺得這背後的邏輯是一種學位歧視……儘管說什麼的都有,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舉措戳中了時下大學教育的一個痛點:即便有些學生渾渾噩噩、糊裡糊塗,最終也能混得一張文憑。
  • 中國大學搞「寬進嚴出」,可行嗎?
    除了華中科技大學「本科轉專科」以外,不少大學都有公布,對於學業水平不達標的學生,留級甚至退學。基於這種現實,很多人都建議,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在高等教育上搞「寬進嚴出」。在他們看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很少偷懶是因為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淘汰率高,迫使學生不敢偷懶。
  • 中國「最難畢業」的五所大學,退學率很高,真正「嚴進嚴出」?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學的培養模式包括了寬進寬出、寬進嚴出、嚴進寬出、嚴進嚴出等多種模式,國內的大學教育經歷了嚴進寬出、寬進嚴出、寬進寬出幾個階段
  • 從此,大學「寬進寬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雲南大學已將「嚴進嚴出」納入日常管理的點點滴滴。以考試為例,雲南大學學業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和期中考試各佔20%,期末考試佔60%,一旦補考不過就必須重修。與以往「60分萬歲」不同,雲南大學現在要求學生平均分必須達到70分才能拿到學位證。
  • 大學畢業要變難!學分不達標,本科變專科!慌了慌了..
    」一看熱搜,發現「教育司長肯定本轉專」闖進微博熱搜前10!我們知道,在中國,大學通常都是「嚴進寬出」的,意思就是很多人高中拼命讀書,就是為了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本科以上)。這不,華中科技大學18人因學分不達標本科轉專科的消息,就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
  • 大學是時候「寬進嚴出」了
    十多年為考試而戰,一旦進入大學,不少學生自我放鬆、缺少奮鬥目標,遑論學術創新,甚至連基本學分都修不滿。為改變這種狀態,浙江省教育廳出臺新規,要求從2014年9月起,浙江高校在嚴格考試監管及學歷文憑發放制度的同時,建立健全學業預警和退學制度。(6月18日《燕趙晚報》)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
  • 秦春華:「寬進嚴出」的大學真的有嗎
    這一令人譁然的數據在讓人們關注中國留美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開始討論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畢竟傳說中的美國大學「寬進嚴出」此番有了數字依據。那麼,美國大學「寬進嚴出」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本文作者的親自考察給了我們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的真偽。
  • 我國最偏執的大學,堅持嚴進嚴出,每年有上百人不能畢業
    目前我國有2700多所高校,但是大部分高校對學生都是堅持「嚴禁寬出」的教學方針,也就是說對學生高考的分數要求很嚴格,等於進入大學時這批學生都是精英,但是大學四年裡,對學生的要求逐漸放低,畢業的論文、學分等要求也非常低,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不達標,也可以矇混過關。
  • 被忽略的另一面:冒名頂替上學案背後的「寬進嚴出」問題
    嚴進寬出一、陳春秀、苟晶等人與被冒名頂替上學者的分數差距 根據公開材料可以看到苟晶的高中畢業證(網絡截圖)二、高校的「寬進嚴出」政策 我們知道,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中國逐漸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當時所提出的口號就是「寬進嚴出」,這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合理性的依據之一。
  • 寬進嚴出正在成為中國大學「新常態」
    8月2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安電子科大」)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簡稱《公示》),擬對33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失聯博士生作出退學處理。2018年以來,類似的新聞正在越來越多。事實上,尤其是2018年以來,從教育部到高校,「寬進嚴出」正在成為中國大學的新常態,「玩命的中學 快樂的大學」將漸行漸遠。
  • 考進985高校,本科進門,專科畢業,「本降專」尷尬
    中國頂級985大學。2015年7月,清華大學修訂發布《清華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學生因課程學習不合格導致一學期所取得學分低於12學分者,轉入試讀。試讀期滿,未達到解除試讀學分要求者,轉入專科學習或者退學。
  • 英國大學掛科率排行榜,哪些學校是寬進嚴出?哪些又是嚴進寬出?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根據全英191多個高等學校和機構統計出了英國各個大學的第一年的通過率,轉學率以及輟學率等等。國內的人很喜歡看榜單,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下,英國哪些個學校掛科率是比較高的,也是寬進嚴出的?我們來感受下。
  • 韓國大學寬進嚴出「嚴」到什麼程度
    很多同學在選擇韓國大學時不敢於申請名校,原因之一就是害怕不能畢業。都說韓國大學寬進嚴出,申請的時候憑藉語言條件直接申請就可以,那畢業的時候會設立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麼?會延遲畢業或不能畢業韓國一般的大學,只要保證每學期80%的出勤率、按時完成教授的課業、發表、期末考試積極複習、每名學生都是能畢業的。不要盲目看網上的說法,隨便問一名你認識的在韓國留學的學生,身邊有沒有不畢業的情況,就能充分的了解!
  • 教育部規定大學「寬進嚴出」,韓國12天就拿博士學位?國內不認!
    相信不少學生都聽過這樣的話:「高中讀書又苦又累是正常的,熬過去就好了,等上了大學就輕鬆了,有你玩的時間!」因此,一旦進入到大學,有的學生就開始放飛自我,考試的時候求老師「手下留情」,混個及格萬事大吉。基於這種現實,很多人都建議,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在高等教育上搞「寬進嚴出」。目前,也已經有不少高校相繼爆出清退本科生、碩士生的新聞。似乎大學生的日子也真的不好過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部分人就打起了留學的主義,國內大學不好混,混個國外的文憑。12天短期培訓拿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