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搞「寬進嚴出」,可行嗎?

2020-12-15 騰訊網

「中國高校袋口應扎得更緊些」成為高校和教育部門的共識

很多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現在又苦又累不要怕,考上大學就可以玩了」。

有些人確實也是一進大學就「放飛自我」,臨到考試再抱佛腳,或者求老師放水給個及格分。

很多學校新學期開學選課時,最火爆的話題就是:哪個老師不點名?哪個老師不掛人?

有不少在高中拼命的學生,到大學讀了四年書,反倒成了廢人,不僅智識沒有長進,甚至連體能都不如高中時。

不過,這樣的「好日子」怕是也持續不了多久了。

除了華中科技大學「本科轉專科」以外,不少大學都有公布,對於學業水平不達標的學生,留級甚至退學。

川北醫學院2018年有83名學生未能正常畢業,這在該校歷史上的首次

對本科教育的嚴要求,也已經體現在了政策端,被不少學生視作救命稻草的「清考」制度,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此前,若學生在期末考試、補考及重修均未能通過,部分學校會在畢業前安排統一的「清考」幫助學生畢業。

但根據教育部上月印發的《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清考」制度將被取消,高校們也將在今後嚴把畢業出口關。

「中國高校袋口應扎得更緊些」已經成為高校和教育部門的共識。

基於這種現實,很多人都建議,中國應該像美國一樣,在高等教育上搞「寬進嚴出」。

在他們看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很少偷懶是因為實行「寬進嚴出」制度,淘汰率高,迫使學生不敢偷懶。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高校「寬進嚴出」還是中國高校「嚴進寬出」都存在很多錯誤的刻板印象。

不管在哪個國家,想上好大學必然不會輕鬆

優質大學一定都是「嚴進」的

先來說說「寬進」。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優質教育資源都是稀缺的,高水平大學不可能放寬對學生入學條件的要求。

在美國,頂尖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福大學等學校,入學標準則極為嚴苛。

美國學生要想進入頂尖大學,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努力,其辛苦程度絲毫不亞於中國學生。

當然,美國也有很多可以「寬進」的學校。

一些兩年制的社區大學,幾乎報名就能入學,許多州立大學,對本州學生的入學條件也放得很寬。

所以,美國高校的「寬進」與否是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的,它與學校的性質和等級都密切相關。

中國也類似,大家知道「雙一流大學」錄取分數線都比較高,算得上是「嚴進」,但還有一些學校壓根無人報考。

就算在高考「地獄模式」的河南省,2016年文理科各有一百七八十所院校分數線上無生源,140分就可以上大學。

這標準也算寬得不能再寬了。

所謂的「寬進」是整體性的,具體到優質大學,一定都是「嚴進」的。

真正的「嚴出」該是什麼樣的?

當然,更重要的是「嚴出」。

畢業率低不代表「嚴出」,過程嚴格才是真正的「嚴出」。

很多人一提及「嚴出」,就是跟「退學」劃等號,仿佛畢業率越低,就證明大學在出口關上把的越嚴。

美國《高等教育編年史》(2009-2010)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四年制大學的畢業率只有57.3%。

這被很多人當作美國高等教育「嚴出」的證據,因為中國絕大多數高校的畢業率都在95%以上。

無論是「寬進」還是「嚴進」,美國大學始終把守著「嚴出」這一關,但畢業率低和「嚴出」並不是因果關係。

首先,不同層次的大學具有不同的情況,是不能簡單地把所有大學的數據混在一起「平均」計算的。

美國學生信息中心追蹤了2011秋季入學的學生,發現社區大學和四年制私立盈利大學的輟學率是最高的。

美國教育網站College completion的數據顯示,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名校的畢業率,都名列前茅。

同時,還有很多美國學生放棄畢業,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

數據來源:美國學生信息中心

其次,美國大學實行彈性學制,學生可以在4年或更短或更長的時間內完成學業。

入校後4年內的畢業率只是一個單獨的數據,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

比如,史丹福大學之所以4年畢業率只有78%,並非是由於其畢業標準過於嚴苛,只不過它的環境和文化鼓勵學生創業。

而史丹福大學6年內的畢業率為95%,8年內的畢業率為96%,這些數據和北大、清華等國內高校其實差不多。

所以,美國大學的「嚴出」,並不是一定要讓部分學生不能畢業,而是讓畢業的學生必須要達到課程標準。

以芝加哥大學為例,在本科一二年級的課程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課程都有相應的學分要求。

最核心的是,在學生的選課目錄中,小班討論課必須要達到一定比例。

如果說,上大課時學生還有可能偷懶的話,那麼,在十來個人的小班討論課上就無論如何偷不了懶。

如果學生不讀書,不完成課後作業,不要說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就連討論都插不上嘴。

每一門課的成績都包括了平時成績、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只靠期末考試前背背筆記是絕對不可能矇混過關的。

能否畢業應該只是「嚴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中國高校肯定算不上「嚴出」,如今從教育部到各高校都開始重視起來,當然是件好事。

但是,「嚴出」應該從課程標準上嚴格,比如教師的PPT不能七八年都用同一套,一些混學分的「水」課該消失就得消失。

另外,國內高校善用「數字指標」管理,很可能強行設置淘汰率,畢竟國內曾有名校每門課控制10%學生不及格的規定。

這是一把「雙刃劍」,應謹慎掌握,這意味著大家都努力,也有人會被淘汰。這樣絕對化的評價顯然有失公平,其負面效應可能影響正面初衷。

千萬不能只從畢業率上嚴格,硬性規定學校要有多少淘汰率,那只是「換湯不換藥」。

大學應該「嚴出」,但必須做好制度配套

從世界範圍內看,大學本不該是這般「好混」。

從教育規律本身、高等教育所要體現的含金量來說,大學學習無疑需要學生付出相當精力。

但為什麼之前很多高校都對學生「心慈手軟」了呢?

因為在現在的高考體制下,中國學生讀大學的機會成本太高。學生一旦被退學,就相當於一無所有,只能返回原籍,想再讀大學,就要重新參加高考。

所以,大學在把嚴出口關的同時,對於學習跟不上的學生,應該有制度配套,以免讓他們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首先,對於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可以建議其轉入本校難度更低的專業。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包特就曾介紹說,荷蘭很多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如果發現自己跟不上,就轉到法學院,再不行就轉到人文學科。

其次,可以效仿美國大學之間的轉學制度。

美國的轉學制度靈活性很強,美國高校建立了學分互認制度,學校之間可以轉學分。

學校的教授在課程開始之前,會給學生發教學大綱,裡邊寫了課程內容、評判標準以及教科書的使用,轉學基本是依照教學大綱來審查課程。

申請轉學時需要參考的資料也比較全面,比如高中三年成績、個人文書、SAT成績、原來大學的表現、教授的推薦等。

中國高教體系中應該建立更加靈活的轉學、分流體系,通過學分互認、課程共享等方式,給予不適應本校學習的學生再探一條出路、再多一次機會。

不少大學課程被認為「有點水」,一些大學生也是渾水摸「分」

國內高校也應該更科學的設置本科課程,在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也要為本科生上課,在中國,院士給本科生上課會成為新聞。

當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是推進招生和培養制度的深層次改革。

如果學校還是只能按計劃招生並依照計劃進行培養,招進來一批學生,最後要保證畢業率,相對而言,就無法做到「嚴出」。

相關焦點

  • 秦春華:「寬進嚴出」的大學真的有嗎
    這一令人譁然的數據在讓人們關注中國留美學生學習狀況的同時,也開始討論中美兩國的大學教育,畢竟傳說中的美國大學「寬進嚴出」此番有了數字依據。那麼,美國大學「寬進嚴出」的真實情況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本文作者的親自考察給了我們一個更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問題的真偽。
  • 本科生畢業論文被扔,研究生被勸退,大學真的 「寬進嚴出」了?
    從新世紀以來,大學一直在擴招, 2018年大學錄取率已超過80%,2019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將超過1000萬,這些數字告訴我們,未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都有800多萬或者更多。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平時考這個成績還有大學讀嗎」,這個問題在如今已經不成問題,關鍵看你想上怎樣的大學。
  • 大學是時候「寬進嚴出」了
    十多年為考試而戰,一旦進入大學,不少學生自我放鬆、缺少奮鬥目標,遑論學術創新,甚至連基本學分都修不滿。為改變這種狀態,浙江省教育廳出臺新規,要求從2014年9月起,浙江高校在嚴格考試監管及學歷文憑發放制度的同時,建立健全學業預警和退學制度。(6月18日《燕趙晚報》)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
  • 清華兩名博士生被退學 中國大學教育開始轉型寬進嚴出?
    其實相對於美國教育寬進嚴出來說,中國教育是相對嚴進寬出的,因為像幾個高考大省,在高考之中一路殺出來簡直難於上青天,筆者高中的時候很多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學生,都選擇了出國這條路,因為相對於學好一門外語來說,高中的數理化簡直就是折磨,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飆題,別人飆車,那種鎮海中學的學生飆題
  • 國外大學寬進嚴出,真的很好進嗎?其它錄取標準被人有意無意忽視了
    國外大學寬進嚴出,有人舉例某人一本都沒有考上,卻進了世界100強大學。有一點大家忽略了,至今沒人提及。國外分數線低,平均分數並不低。另外參考還有各種活動和比賽。
  • 英國留學 | 最「寬進嚴出」英國大學Top10,有你的夢校嗎?
    眾所周知,英國擁有眾多世界頂尖的大學,英國留學一直很熱門,是很多家長和學生的首選留學地。不過英國的大學對於學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世界頂尖名校更是如此。參考文章:英國最難申的頂尖學校Top10,能上一所就夠優秀了!這讓英國大學不知從何時起就被貼上「寬進嚴出」的標籤,申請很容易,但畢業很難。
  • 從此,大學「寬進寬出」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雲南大學已將「嚴進嚴出」納入日常管理的點點滴滴。以考試為例,雲南大學學業成績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和期中考試各佔20%,期末考試佔60%,一旦補考不過就必須重修。與以往「60分萬歲」不同,雲南大學現在要求學生平均分必須達到70分才能拿到學位證。
  • 被忽略的另一面:冒名頂替上學案背後的「寬進嚴出」問題
    嚴進寬出一、陳春秀、苟晶等人與被冒名頂替上學者的分數差距 根據公開材料可以看到苟晶的高中畢業證(網絡截圖)二、高校的「寬進嚴出」政策 我們知道,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中國逐漸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當時所提出的口號就是「寬進嚴出」,這也是「高等教育大眾化」政策合理性的依據之一。
  • 華中科大「本轉專」事件,國內大學「寬進嚴出」的起點?
    高校注意力要向本科聚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8年的6月21日就曾經在成都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二、中國大學是否會參照歐美,執行寬進嚴出?對於華中科大的「本轉專」事件,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10月17日給予肯定。並稱「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此前,若學生在期末考試、補考及重修均未能通過,國內的部分學校會在畢業前安排統一的「清考」幫助學生畢業。
  • 中國「最難畢業」的五所大學,退學率很高,真正「嚴進嚴出」?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大學的培養模式包括了寬進寬出、寬進嚴出、嚴進寬出、嚴進嚴出等多種模式,國內的大學教育經歷了嚴進寬出、寬進嚴出、寬進寬出幾個階段
  • 寬進嚴出正在成為中國大學「新常態」
    8月2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安電子科大」)發布《關於對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的公示》(簡稱《公示》),擬對33名超過最長學習年限的失聯博士生作出退學處理。2018年以來,類似的新聞正在越來越多。事實上,尤其是2018年以來,從教育部到高校,「寬進嚴出」正在成為中國大學的新常態,「玩命的中學 快樂的大學」將漸行漸遠。
  • 俄羅斯留學「寬進嚴出畢業難」?只要做到這幾點輕鬆畢業
    有同學後臺留言諮詢說,自己高中成績一般,打算俄羅斯留學讀本科,聽說俄羅斯大學寬進嚴出,擔心畢業問題。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俄羅斯留學「寬進嚴出」以及畢業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俄羅斯留學「寬進嚴出」 1、寬進嚴出,畢業難?都說俄羅斯留學讀本科普遍採取寬進嚴出的政策,學生入學容易,畢業難,這是真的嗎?俄羅斯寬進嚴出的政策,一般針對的是俄羅斯本地的學生,對留學生而言,政策比較寬從。
  • 某大學一次清退75名大學生,反思:中國大學也應該實行寬進嚴出?
    那麼,邯鄲學院怎麼樣邯鄲學院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太極拳聖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省邯鄲市。學校的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成立的邯鄲縣初級師範學堂,1950年更名為河北省立師範學校,1982年升格為邯鄲師範專業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
  • 冒名入學與高校的嚴進寬出
    要麼就是向來以「嚴進寬出」而著稱的中國高校,只要混進去了,糊弄糊弄課程混個「60分萬歲」而不求優等生,只求能穩穩噹噹拿到畢業文憑(本科還要加一張學士證書)一點都不難,用不到緊張的學習和刻苦的努力。寬進嚴出,意味著它們不必參與冒名頂替的一條龍作業的那種犯黨紀國法而查到就掉烏紗帽的事,只要太師椅擺下面南而坐,儘量多接收願意交錢入學的學生入學,照樣可以多分錢多拿錢。至於學生多了,師資不夠也好辦。跟中學或小學大班一樣,本來30人一個班的,定為50-60人一個班。同樣的一份工資,讓一個教師教原來兩個班的人,只要多給幾個課時費就能打發心有怨言的教師。
  • 寬進嚴出!大學將本科生降級為專科生,是好事還是壞事?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進入到大學校園就讀。根據我們以前的思維常識,大學只要考上了本科,那麼畢業之後就是本科學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現在的大學教育就真的是這樣嗎?
  • 深圳自考中的「寬進嚴出」指的是什麼
    #深圳自考#,那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時一定會看到「寬進嚴出」這個詞,那什麼是「寬進嚴出」呢?一、「寬進」深圳自考「寬進」指的是:入學門檻,自考是無入學考試;參加自考的考生是不受年齡、區域、已受教育等的限制,也就是說只要你是中國公民均可到深圳自考本科報名網進行網上預報名。
  • 嚴進嚴出還是寬進嚴出?看畢業率pick夢校!
    在中國念大學,基本所有學生都能按時畢業。
  • 英國大學掛科率排行榜,哪些學校是寬進嚴出?哪些又是嚴進寬出?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根據全英191多個高等學校和機構統計出了英國各個大學的第一年的通過率,轉學率以及輟學率等等。國內的人很喜歡看榜單,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下,英國哪些個學校掛科率是比較高的,也是寬進嚴出的?我們來感受下。
  • 韓國大學寬進嚴出「嚴」到什麼程度
    很多同學在選擇韓國大學時不敢於申請名校,原因之一就是害怕不能畢業。都說韓國大學寬進嚴出,申請的時候憑藉語言條件直接申請就可以,那畢業的時候會設立很多不合理的要求麼?會延遲畢業或不能畢業韓國一般的大學,只要保證每學期80%的出勤率、按時完成教授的課業、發表、期末考試積極複習、每名學生都是能畢業的。不要盲目看網上的說法,隨便問一名你認識的在韓國留學的學生,身邊有沒有不畢業的情況,就能充分的了解!
  • 英國最寬進嚴出的學校Top10
    英國其實很多學校是寬進嚴出的,可能你覺得這個學校排名很好,學校很棒,但門檻沒那麼高。甚至有的時候會擴招,以及大班教學,讓很多學生覺得這個學校好像就這個樣,甚至會莫名覺得會不會水?這也是很多學生覺得英國很多學校口碑不一的問題。但,這裡面有很多學校,的確是相對好進,但又不那麼容易給你發畢業的。有的時候,很多學生只拿了結業證明,degree反而被卡了。只能怨自己,都沒地找人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