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時,可能很快就把目光鎖定在小學生身上,因為這種熊孩子在小學階段最為常見,且他們的家長也最容易因為縱容與溺愛,而產生護犢子行為。
對於班上有一個非常難管理的小學生來說,常常會讓班主任感覺到頭痛,也會讓不少家長跟著煩心。畢竟這種不服管的孩子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不僅會影響教師正常的授課,在課間活動中也常會因熊孩子具有攻擊性而不斷發生矛盾。因而經常能看到部分孩子被弄傷而向老師告狀,或者回到家裡告訴父母,家長一氣之下找班主任來處理問題。
可以說,凡是班裡有一個或幾個熊孩子的班主任最累,如果再加上不講理的家長護短,那就更讓人煩了,該怎樣解決這些現象呢?下面我給家長和老師們一些建議供參考。
1、班主任要對熊孩子要進行認知和分辨的評估,切莫一味批評或排斥。
熊孩子由於一直在家裡被嬌寵慣了,不管是父母還是老人都沒有原則地縱容,才導致孩子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哪怕有時用哭鬧、威脅、攻擊行為得到滿足,家長也不去做正面教育和引導,從而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分辨。時間長了,則會讓孩子認知錯亂,對自身行為缺乏分辨力。鑑於這種特殊孩子,班主任還必須要調整好心態,千萬別抱著厭惡和排斥心理去面對。否則,你批評次數越多,熊孩子反抗心理越重,從行為上越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因此,班主任可以花點時間去觀察這類孩子,從其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社交能力、自控力、秩序感、紀律意識等方面做認知和分辨力的評估,從而全方面了解熊孩子的內心世界。
2、班主任要花時間重建熊孩子的內心秩序感,讓其理解好孩子為什麼要遵守紀律和規則。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一個秩序感混亂的典型,在幼兒期時由於過度被家人放縱,也不給孩子立規矩,更不去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和分辨,結果就讓孩子不懂為什麼要遵守紀律。如果班主任只一味對熊孩子強調你要認真遵守紀律,他是聽不懂的,更不說做到。為此,班主任必須要重建熊孩子的內心秩序,讓孩子發現在遵守紀律時他(她)和全班同學都做的一致時,多次引導和鼓勵後,才會讓熊孩子學會觀察與模仿身邊的同學。最容易被熊孩子接受的簡潔做法,當屬於做課間一對一或多人遊戲,因為熊孩子喜歡玩兒,班主任可以在組織遊戲前先教他們遊戲規則,讓孩子清楚,越遵守遊戲規則,越在規則內動腦筋,才會在遊戲中獲得勝利,才會延長玩遊戲時間。幾次體驗下來後,孩子就嘗到了甜頭,稍加拓展引導到遵守課堂紀律方面,熊孩子慢慢就理解並嘗試去努力做好了。
3、班主任要幫助熊孩子建立好孩子好學生的意識,以便於幫助其建立自尊心和上進心。
熊孩子在班級由於總是愛破壞秩序的那個人,因而會給其他同學造成困惑,由於害怕他可能會給自己造成傷害,於是就都紛紛躲避或遠離他。越是這樣越容易讓熊孩子在班級裡孤立,而被孤立對他們來說無疑會讓其更加氣憤,甚至經常用惡作劇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當達不到目的後,便會產生攻擊性行為,以此來「報復」不願意和他玩兒的同學。只要班主任清楚熊孩子的心理動機,那不妨抽時間單獨對這類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結合他的行為表現,幫助其分析為什麼同學們不喜歡他,不願意和他一起玩耍,讓熊孩子清楚原來是自己沒做好的原因。當班主任給熊孩子灌輸老師喜歡的好學生應該做到哪些,同學們喜歡的好孩子應該做到哪些時,則容易讓熊孩子進一步建立起正確的認知和分辨。班主任如果與熊孩子建立起約定關係,只要你做到了就可以告知老師,老師會馬上表揚你。當兌現承諾後,就可以順勢表揚與讚美他的表現,則很容易幫助熊孩子建立自尊和上進心。
4、班主任要和熊孩子家長進行坦誠的交流,避免把負面情緒帶入到溝通之中。
對於絕大多數熊孩子家長來說,他們普遍有錯誤的認知和分辨力,並且心胸極狹隘,考慮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換位思考。甚至經常因為自己孩子鬧事來而推卸責任,有的還會和受傷孩子家長吵架。如果班主任試圖想說服這樣的家長一般會很難,很容易讓熊孩子家長誤以為老師對自己和孩子有偏見,於是便把不滿情緒也發洩到班主任身上。鑑於此,班主任就必須要避免犯忌諱,不妨把你的心態調整好,不要戴有色眼鏡去對待熊孩子和其家長。儘可能在平時沒有發生事情時,與家長進行主動溝通交流,把班級紀律內容和家長聊一聊,順便問問家長平時是否重視家庭規則構建,否則,孩子沒有秩序感和紀律意識,很容易在班裡像脫韁野馬一樣。再列舉部分熊孩子表現,以及造成的破壞性行為,以及帶給其父母的麻煩說一說,讓家長得到啟發性教育。事實上,只要班主任願意主動和熊孩子家長交流,深入淺出地引導,家長還是願意接受的。
5、班主任千萬不要引發熊孩子家長和班上其他同學家長的矛盾紛爭,否則兩面不落好。
有些班主任由於缺乏管理經驗和技巧,當發現熊孩子無法管教時,便會轉移矛盾,如熊孩子把班上孩子弄傷後,就會讓受傷孩子家長去找熊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如果你這樣做,無疑是把矛盾給激化了,因為家長肯定互不相讓。只要有一次交鋒,就會讓受傷孩子家長教給孩子壞招來對付熊孩子,如果更多家長都這樣做,反而把自己孩子也教壞了。因此,班主任需要利用家長會機會,或者平時在班級群裡進行主題教育,讓家長們共同了解兒童行為特點和常見兒童錯誤認知的例子,通過分析重建家長們的認知。當然,對於個別不願意接受班主任觀點的家長,還得需要私下單獨進行交流,力求讓家長明白班主任在班級集體管理中的具體做法,還要從寬容與接納角度讓家長明白,與其都孤獨一個熊孩子,讓大家都不得安寧,為何不共同付出愛來接納和幫助一個孩子呢?
結束語:熊孩子是現代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難題,非常考驗班主任和其他課任老師的管理能力與技巧。如果老師們都多一點愛心與責任感,積極幫助熊孩子重建認知,不斷關心和激勵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讓熊孩子從老師身上感受到父愛和母愛。請老師們記住,愛才是改變孩子的最佳選擇,因為愛可以讓一顆孤獨的童心得到雨露,愛可以讓孩子願意接受教育和引導。當熊孩子在改變的過程中,班主任在適時引導其家長觀察孩子的變化,並把具體做法講給家長,希望家長能在家裡做好配合教育,熊孩子家長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班主任的建議和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