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碰到一個朋友,她正為家裡的熊孩子發愁。剛和丈夫離婚的她,獨自帶著一個小男孩。日子本就艱難,偏偏孩子也不給她省心。
她說孩子五年級了,被全班同學孤立,老師要求她帶孩子看心理醫生,其他孩子家長几次三番找老師,要求讓她孩子轉學。
看到情況這麼嚴重,我急忙問她是原因什麼造成的。她說是因為孩子不善於和別人交流,同學都不理他,他就容易著急,就會和別人衝突。一和同學發生矛盾,老師就總說他的錯,慢慢的他對老師也產生了敵意。她也多次給老師和其他家長道歉,也曾經帶孩子看過心理醫生,但問題始終沒能解決。
我問她是否想過給孩子換個環境,她說現在學校之間都互通消息,她打聽過幾個學校,都不肯接收。反正九年義務教育,學校沒有權力開除學生。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或者曾經為管教孩子發愁。但是我覺得,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其實都有一個不合格的家長。比如這位媽媽,她始終不肯客觀看待自己孩子,總覺得孩子沒啥毛病,有問題的是別人的小孩。她總是說是老師和其他家長針對她孩子,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她的孩子。但是既然大多數同學、老師和家長都反應孩子有問題,那就該好好反省下自己孩子的問題和教育方式了。
我所在的學校,每年班裡總有幾個問題學生,他們大多數是父母離異,或者在外打工,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可見家庭的因素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你想,在一個整天吵得雞飛狗跳的環境,或者父母為離婚爭得你死我活的情況下,孩子怎麼能靜下心來學習?家長又怎麼有精力去關心和照顧孩子?另一種情況,跟著老人的孩子,情感上更是有缺失的。老人只懂得在生活中照顧孩子,很少深入孩子內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
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宜學習,適宜成長的環境。如果家庭有什麼矛盾,也儘可能的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不要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
另一方面,如果發展到了被稱為熊孩子的地步,那麼小孩在班裡也一定是很難受的。其實誰都不希望自己被別人孤立、看不起,只是因為起初壞毛病沒有得到及時糾正,慢慢形成惡習,無法改或者改不了了。作為家長,首先要讓孩子靜下來,讓他嘗試慢慢改變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想吵鬧的時候,要在心裡暗示自己忍耐;想打架的時候,要想想後果。同時也要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配合,比如多給他鼓勵和肯定,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給他指導幫助,讓他感受到溫暖……
總之,家有熊孩子,我們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沒有不妥,如果有就要儘量改善。其次,對熊孩子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要配合學校和老師,雙管齊下,逐步改掉他的壞習慣,讓他重樹信心,更好地融入集體和家庭。
我是寒潭清影老師,每天分享教育問題和校園故事,感謝你的關注,評論和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