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留學工作過的朋友一定知道德國最大的連鎖超市,Aldi(阿爾迪)。事實上Aldi超市又分為北Aldi和南Aldi,是由Albrecht(阿爾布瑞希特)兄弟倆創建的。而這兩位Albrecht兄弟,也是曾經是德國首富(弟弟Theo Albrecht於2010年去世,哥哥Karl Alrecht剛於前不久7月16日去世)。
這裡我不是要說這兩位德國首富兄弟的傳奇故事,而是想說一下他們創建的Aldi連鎖超市。
了解德國的都知道,Aldi就是一家廉價的連鎖超市,也是留學生們的最愛,因為超市裡面的產品總是物美價廉:1歐元的雞肉,50歐分一升的牛奶,2歐元的紅酒,5歐元一打的啤酒……以及許多便宜的讓人咂舌的日常用品:5歐元的襯衫,6歐元的枕頭等等等等。
有趣的是,Aldi超市顯然面對的是中低收入的群體,但Aldi的老闆卻是德國最有錢的人。可見,「賺窮人的錢」,也可以發大財。
由此,我突然想到了中國的淘寶,以及近日輿論的焦點「拼多多」。
因為「拼多多」的上市,使得「拼多多」最近成為了輿論的焦點,許多人抨擊「拼多多」是賣山寨貨,假貨……
我也不是來分析拼多多到底好不好的,我只想說我自己的感受。
當我剛從德國回到中國生活的時候,我去超市買東西,然後被超市裡的價格驚嚇到了。因為習慣了德國Aldi的物價,我無法理解為什麼中國超市裡的商品價格許多都遠超德國。
事實上,我的收入不算低,也可以接受這樣的價格,但我總覺得很不適應。特別是當看到很多在德國超市出售的「made in China"的產品的價格要遠低於中國同樣的商品,我更是不可理解。一條中國產的牛仔褲,在德國可以賣到9.9歐元,但在中國卻要200多人民幣。德國加了運輸加了關稅加了增值稅,為什麼反而賣的比中國更便宜?
我去了很多商場,很多超市觀察,我發覺很多商品的價格都要遠高於德國的超市,尤其是高於Aldi這樣的超市。
這讓我很困惑,中國人的人均收入事實上是遠遠低於德國人的,可是為什麼中國沒有像德國Aldi這樣的超市?
明明中國人不是很有錢,但大多數城市的整個商業中心絕大多數都是高端的產品,價格也都很高大上,我不知道普通百姓怎麼可以經常在這樣的商場裡消費。
後來我發覺原來中國有淘寶,是的,很多產品淘寶上一淘,價格就顯得很便宜了。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淘寶就是中國的「Aldi」,所以馬雲能夠成為首富不足為奇,因為德國的首富就是賺「中低收入的人的」錢的。可以說,因為實體店的高價才把中國很多消費者逼到了網上。
我一直很不理解為什麼中國就無法有像德國Aldi這樣的廉價超市,尤其是德國的很多價廉物美的產品都是來自中國的。
最近幾年,德國大街上有很多的1歐元店,商店裡所有的產品都是一歐元價格,裡面絕大多數的產品都來自中國義烏。有的時候我也覺得很不可思議,為什麼這些產品能在德國賣的這麼便宜,明明都是從中國進口到德國的,還要交關稅加運輸費等等,再加上增值稅,還能這麼便宜。可為什麼在中國卻買不到這麼價廉物美的產品呢?
幾年前,中國大街上還有一些「10元店」,有點類似德國的一歐元店,可惜這些店陸陸續續都關掉了,至少現在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的主要街道上是看不到十元店了。而與中國不同,德國好多一歐元店都在主要的商業街上——看來付得起這個房租,一歐元店甚至應該是利潤也不錯,這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了。為什麼德國可以從中國進口產品,開1歐元店還利潤不錯,中國卻連10元店也開不起來?
義烏,一個神奇的城市,義烏小商品遍布全球。
幾年前陪同一個德國朋友到義烏去,在市場裡他買了一個玩具給他孩子,幾天後我們來到北京,在一家著名的兒童商場裡,他看到了和他在義烏買的一模一樣的玩具,價格卻是義烏市場裡的10倍。他慶幸自己能夠在義烏買到這個玩具之餘,也表示非常的不理解,明明都是中國產的玩具,為什麼價格可以差這麼多倍?明明德國玩具90%都是從中國進口的,為什麼在中國大城市的兒童商場裡,玩具的價格卻遠高於德國的商場?
為什麼義烏市場裡的產品只能在國外的商場買到,卻無法在我們的城市商場裡以低廉的價格買到?義烏的產品既然可以出口全球,很顯然不是假貨,那為什麼全中國還是只有一個義烏,其他城市就買不到價廉物美的商品?
很多事情,我也不理解,也說不清。
前幾天拼多多上市,於是拼多多成了輿論的焦點,很多人批判拼多多,說拼多多賣假貨。如果違反智慧財產權的假貨,我們自然要批判。我這裡不想來評價拼多多到底是不是賣假貨,我只想說,中國還有很多中低收入者,中國市場上應該有Aldi這樣的超市,也應該有「一歐元店」。因為許多中低收入者,甚至高收入者也都願意買到一些便宜的東西。比如一雙鞋,你可以買幾十元的鞋,也可以買幾百元甚至幾千元的鞋子,錢多錢少都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這才是市場各種需求。
可是我們的實體店沒有Aldi這樣的廉價超市,也沒有一歐元店,所以,中國才會誕生淘寶,才會有拼多多……
其實沒有必要譴責拼多多還是淘寶,也不是什麼淘寶把實體店搞垮的,是實體店沒有滿足很大一群人的需求,所以才會大家網購的。更應該說,是實體店的高價將很大一群人逼上了網購。為什麼德國網購發展就很慢?因為實體店的價格幾乎跟網上一樣,那麼與其等幾天郵寄才能拿到商品,還不如現場實體店買,網店的價格優勢沒有了,那網購的發展自然也不會很迅速。
那些站在道德高點譴責拼多多的人們,你們是否想過,為什麼拼多多有這麼大的市場?比我們富裕多的德國也有1歐元店,為什麼我們的大城市卻沒有一家廉價的連鎖超市?不要說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鄉鎮,即使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也有無數低收入者,他們也需要有一個地方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也有權享受價廉物美。存在即是合理的,當你們在譴責淘寶,譴責拼多多的時候,是否反思過,中國,為什麼實體店裡沒有廉價產品?明明中國生產的廉價產品佔領了全球市場,卻佔領不了中國市場,不覺得很可笑嗎?
德國有句話很流行:Geiz ist Geil。 意思就是小氣是很酷的一件事情。所以德國人很小氣,買東西都不願意買名牌,Aldi超市和一歐元超市遍布大街小巷。而中國人卻很要面子,覺得大街上的廉價超市很丟人,於是大街上都是名牌店……但中國人平均收入遠沒有德國人高,這就很奇怪了,看著富有的德國人蜂擁的購買廉價的中國產品,而中國人卻踴躍購買德國商品(最好玩的是這裡一大半也都是中國生產的),讓人的確是覺得世界不可思議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淘寶,以及拼多多可以這麼成功的原因吧,畢竟還有一大群中國人是買不起高檔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