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該是孩子最為期待的歡樂時光,常常學期還沒結束,他們就開始憧憬即將到來的假期。但事實上,假期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美好,興趣班、補習班、預科班、銜接班……各種培訓課程「鋪天蓋地」而來,佔據了孩子大部分時間,讓假期變成了「第三學期」,而「充實」的暑期課程表也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少壓力。
孩子厭煩假期就是換個地方上課
「上午英語,下午數學,周末還要練鋼琴……」12歲的董雨琪無奈地對記者說,她今年剛剛小學畢業,媽媽擔心她上初中之後,會跟不上進度,因而在這個暑期給她報名參加了很多課程銜接班,整個假期排得滿滿的,幾乎沒有一點自己的閒暇時間。
像董雨琪一樣的孩子不在少數。近日,記者到濟南幾處培訓機構「探底」。早上8點多,就有不少家長陸陸續續前來送孩子上課,有的甚至連爺爺奶奶都「出動」了。這些參加培訓的孩子,大多是正處於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以及高二升高三這幾個關鍵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在這一待就是一天。
「期盼已久的假期就這麼被培訓班佔據了。」高二學生張晗告訴記者,雖然在放暑假,可他每天都要參加培訓班,回家以後不僅要完成學校的暑假作業,還要完成培訓班裡的作業,感覺比平時上學還累。
「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的暑假基本上都是在各種輔導班中度過的。」張晗說,小的時候,他的父母為了培養他的興趣,常常利用暑假給他報一些興趣班。後來學業越來越重,興趣班也慢慢變成了預科班和補習班。「平時在學校一周只上5天課,現在放假反而一周要上6天課。假期就是換個地方上課。」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利用暑假進行培訓,也有部分孩子「一身輕鬆」。「我一般都利用假期參加一些遊學活動,邊玩邊學,反而比參加培訓要收穫的多。」劉冉告訴記者,這種形式可以讓她了解更多培訓班裡學不到的知識,更能讓她愛上學習。
家長無奈不參加補習班就可能「掉隊」
「別人都在學,我讓孩子玩的話,一個假期下來差距會很明顯的。」張晗的媽媽表示,雖然孩子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還沒放鬆就要繼續投入到假期培訓當中,十分辛苦,但也沒有辦法。暑假這麼長,孩子馬上又要升入高三,如果不參加培訓班,只在家自學的話,很有可能會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在培訓班裡有不少同班同學,正好也能結個伴兒。」
雖然大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假期,但他們更擔心一時的貪圖玩樂,會讓孩子與同齡人拉開差距,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與發展。「我也想讓他有個快樂的童年,不希望他壓力太大,但我擔心將來有一天他長大了,會回過頭來問我當初為什麼沒讓他練個特長,沒讓他努力學習。」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只要想到這能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她就認為很值得。
除了擔心孩子的成績落後外,也有一些家長是把培訓班當成了「託管所」。「平時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假期把孩子送去學習些特長,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興趣,還能讓我們也省點心。」一家長說,每年暑假都有孩子自己在家發生意外的事情出現,與其把孩子放在家中無人看管,還不如送到培訓班裡,起碼有老師在,安全問題基本可以保障。
教師理性學習效果重在多思考
「培訓班不是萬能的。」在山師大附中多年擔任班主任的王俊亮表示,經過了一個學期的緊張學習之後,孩子可以利用假期進行自我調整,反省思考、查漏補缺,有針對性地學習,還可以適當地參加義工之類的社會活動,了解社會,豐富自己。過多補習,未必能起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產生反作用,導致孩子有逆反心理,因此,家長不能一味「跟風」,而是要理性為孩子報名參加培訓班,「如果真要報培訓班,家長可以提前與孩子的任課老師溝通,針對孩子較為薄弱的環節進行補習,一個假期參加兩門課程就足夠了」。
王俊亮告訴記者,她所帶的學生中,就有從小在培訓班中「長大」的,每個假期的規劃都以培訓班為主,但新學期回校後,這些學生的成績變化並不大。「有些孩子很有悟性,也善於思考,了解自己的薄弱之處,對症下藥,成績自然很好。」她說,有些學生悟性不高,想要提升成績需要藉助一個「外力」,而這個「外力」並不僅限於培訓班。
「學生應該多思考。」王俊亮表示,假期學生需要勞逸結合,但同時也應該有計劃,她建議學生制定一個假期計劃表,將每天分為晨讀、上午、下午、晚自習四個部分,在這期間學生不僅可以複習、做題,還可以閱讀、背誦、運動,甚至旅行,從各方面調整自己的狀態,讓假期的每一分鐘都變成有效時間。「狀態好、效率高就打個對號,沒效率、收穫少就打個差號,狀態平平就打個半對,這樣一天下來學生還可以對自己做個總結評價。」她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學會思考了。
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如今的暑期培訓基本都是「00後」的天下,比起用各式各樣的培訓班來填滿假期,那些「60後」「70後」「80後」以及「90後」當初又是如何度過漫漫假日的呢?採訪花絮
●「60後」:幫忙幹農活
出生在農村的「60後」王澤秋,是家中的老大,每逢放假,她都會早早起床,去村頭打水回來準備早飯。父母每天都要下地幹活,她也時常去地裡幫忙。家裡沒人時,作為老大,她還要照顧弟弟妹妹,陪他們一起玩耍。到了晚上,村裡有時會放露天電影,孩子們都扛著小板凳去觀看,十分開心。雖然那時過得有些貧苦,但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70後」:天天去串門
比起「60後」來說,「70後」的生活就豐富多彩了很多。張濤告訴記者,他們那時候一到暑假就會四處串門。「朋友們都住得很近,今天你家,明天我家,輪著轉。」由於夏天天氣炎熱,他們一般都集中到某個小夥伴的家中,一起吃著冰棍,看電視劇和動畫片。有時,也會在院子裡玩沙包、踢皮球、逮蛐蛐。
●「80後」:在家打遊戲
「娛樂項目越來越多,更喜歡宅在家中。」陳嘯表示,「80後」的童年應該是最充實、豐富的。除了動畫片、電視劇以外,電子遊戲也逐漸興起,不少孩子當時都為之著迷。「一放假就常常叫小夥伴來家裡,買一堆零食,然後一起打遊戲。」他說,那時候的假期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歡樂的時光,回味無窮。
●「90後」:一起去旅行
對於「90後」來說,動畫片、電子遊戲都「out」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根本玩不過來。「『90後』的思想比較開放了。」王曉告訴記者,她已經計劃好了這個假期的旅行,下周就會出發。她認為旅行可以讓她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每次都能有不一樣的收穫。當然,不少「90後」也會在假期參加培訓班,但大多屬於興趣培養課程。
對於「90後」來說,動畫片、電子遊戲都「out」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子產品越來越豐富,孩子們根本玩不過來。「『90後』的思想比較開放了。」王曉告訴記者,她已經計劃好了這個假期的旅行,下周就會出發。她認為旅行可以讓她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每次都能有不一樣的收穫。當然,不少「90後」也會在假期參加培訓班,但大多屬於興趣培養課程。
原標題:濟南暑假調查:培訓課程排滿暑假 孩子百般無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