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酒商為了證明自家的酒好,不惜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加以證明。這不,就有酒商傳遞一種這樣的判斷方法,說是在一個密封的玻璃器皿中加入一些白酒,再添加一些鹼面,密封之後搖勻,放到95度以上的熱水中觀察,酒體變黃就是糧食酒,酒體沒有變化就是酒精勾兌酒。這種說法靠譜嗎?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宋全厚,通過理論與實驗,對這個判斷方法進行了深度剖析。
按照工藝,白酒可分為三類:固態法白酒,液態法白酒,固液法白酒。
其中,固態法白酒就是我們習慣稱做的糧食酒,液態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則都被稱做是酒精勾兌酒。儘管這樣的稱法不科學,但為了便於理解,權且就這樣稱謂吧。
固態法白酒,指的是以糧谷為原料,採用固態(半固態)糖化、發酵蒸餾、經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或者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的具有本品固有風格的特徵的白酒。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偉大的創造,也是我國獨有的傳統工藝,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產技術。
關於液態法白酒的定義,則是隨著白酒行業的發展和內外的交流,借鑑別的工藝產生的一些新工藝白酒,實際上規定從原料上講差別不大,澱粉也是糧食的成分,糖類都是糧食的成分。固液法白酒酒就是兩種的勾兌,兼顧固態法白酒和液態法白酒這兩種標準而定義。
它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工藝流程。國外的烈酒,其實和中國的液態法白酒沒有多大區別,如果不調香的話,跟液態法白酒的口味也是類似的。
下面說白酒裡面添加鹼面(碳酸鈉),也是家裡常用的小蘇打的相關情況。鹼面是鹼性很高,PH值大概是11.6。把鹼面放到白酒中加熱,有人說會呈現黃色,這跟酒中的微量成分有關,初步認證這種微量元素可能是酮類物質等,在加熱過程中物質結構產生變化,呈現黃色。
實驗室針對不同香型的白酒,還有的是固液法白酒,也有液態法白酒,即使都是固態發酵的白酒,也是有的會變黃,有的則不變化。變黃的情況是跟酒中的酮類物質發生反應,但是有的酒中可能不含酮類物質,有的含的量很少,加熱後不能產生顯著的變化。
因此,如果說變黃色是固態法白酒,不變黃的都是其它酒精勾兌酒,那麼這裡面就會有誤判。這就說明,用這個方法鑑定是固態法白酒還是液態法白酒是不靠譜的。
現場實驗的結果是,實驗用酒選擇了5個產品,分別都是各香型代表的產品,有濃香、清香、醬香,而且全選的是高端酒。在酒中加鹼面後加熱至沸騰的情況下,又加熱5分鐘左右,結論顯示,只有兩個酒的顏色確實變黃了,其它三個酒並沒有變黃,至少用試紙看不出來變黃。
宋全厚給出最後結論,進行實驗的5種酒都是純糧固態法白酒,都是非常好的酒,實驗下來有的變黃有的卻沒有變黃,說明這個方法辨別是不是純糧固態法酒的方法是不準確的,確實會造成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