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張愛玲
01
記得外公去世以後,外婆就開始迷戀上了錄音機,每晚睡覺之前都聽。
那時候我在讀小學,還有MP3、智慧型手機這樣的高科技,我怕外婆聽多了老曲子膩,就把我最喜歡的幾盤帶子借給了她。
可外婆不要,說有一盤能聽就好了,年輕人的東西她聽不慣。
有一天我出於好奇,就趁外婆不注意,按下了她錄音機的播放鍵。聽完之後,我眼淚噼裡啪啦就掉了下來。
原來,帶子裡錄的,是外公去世之前說給外婆的話,錄了很長很長,斷斷續續,應該是錄了很多次,很多天。
當一個人,再也等不到另一個人的晚安時,遺言竟成了最後的溫柔。
02
錢鍾書先生離世以後,楊絳先生曾說過,從此以後,我們只有生離,再無死別。
有時候,我特別恨嫁,我怕自己30歲以後,還要獨自面對生命中的一切,更怕遇到困難時,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實際上,我是害怕孤獨。
我討厭一個人上街,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討厭生病的時候,要自己去掛號。
可是我也恐懼不能嫁一個,可以隨時陪我聊天,陪我說話的人。
就像我聽聞過的很多夫妻,吃飯的時候,各自玩著手機,睡前的時候,各自打著遊戲。
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熬過那些漫長歲月的,而人生,還有那麼長的路要走。
03
一個讀者跟我說,有時候難過,拿起手機,想打電話給一個人,卻發現,沒有人能夠聽自己傾訴。
她說她老公很忙,基本微信都不回她,即使回了,無非也就是:嗯、挺好的、你做主、隨便啦,這樣幾個詞。
而同性朋友之間,聊聊化妝品、明星緋聞、時尚雜誌可以,感情的事,說多了被人煩,而且,誰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傷口展示給別人看。
至於異性朋友,更不能聊情感,畢竟自己已經是有婚姻的人了。
所以她說,時常會覺得孤獨,感覺整個世界裡,只有自己,越是往熱鬧的人群裡湊,這種感覺越明顯。
其實不僅僅是她,對於現代人來說,孤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04
網絡上曾流行一個籤名:其實人字最孤獨,部首偏旁都沒有。
有一次,我媽媽突然給我發了500塊錢紅包,我問她,這不年不節的,這麼賄賂我好嗎?
她說沒什麼,就怕你一個人在外面虧到自己,喜歡吃什麼,就買點什麼,不用太節省。
第二天我才知道,原來她和我爸爸吵架了,她怕我一個人孤單,實際上是自己孤單了。
但幸好,她還有我。
可能我們都是這樣吧,即使身邊人群熙熙攘攘,卻總是覺得難以融入。
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其實難免有這樣的時候,會覺得從沒人懂自己、理解自己,畢竟,每個人都很忙,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內心保護得很好,不輕易被人靠近。
所有,我們要學會和自己相處,做自己最好的知音、朋友,不去和百花爭豔,在自己的角落裡,安靜盛開。
這樣,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