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鎮肝熄風湯,治腦充血之主方,亦治內中風!

2021-03-04 易簡經方

因為公眾號更改推送機制,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可能你在時間線裡面就看不到「易簡經方」的文章了。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

導讀:張錫純(1860~1933),字壽甫,河北鹽山人。張錫純主張衷中參西,匯通中西醫學,有《醫學衷中參西錄》一書傳世。而他在臨床醫學上有很深的造詣,療效卓絕,屢起沉痾危證。    【組成】懷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軋細),生龍骨15(搗碎),生牡蠣15克(搗碎),生龜板15克(搗碎),生白芍1克,玄參15克,天門冬15克,川楝子6克(搗碎),生麥芽克,茵陳6克,甘草4.5克。    【主治】內中風證,其脈弦長有力,或上盛下虛,頭目時常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於顛僕,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原,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    【加減】心中熱甚者,加生石膏30克;痰多者,加膽南星6克尺脈重按虛者,加熟地黃24克,淨萸肉15克;大便不實者去龜板、赭石,加赤石脂30克。    【方論】方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此為治標之主藥。而復深究病之本源,用龍骨、牡蠣、龜板、芍藥以鎮肝熄風。赭石以降胃、降衝。玄參、天門冬以清肺氣,肺中清肅之氣下行,自然鎮制肝木。    至其脈之兩尺虛者,當系腎臟真陰虛損,不能與真陽相維繫。其真陽脫而上奔,並挾氣血以上衝腦部,故又加熟地、萸肉以補腎斂腎。從前所擬之方,原只此數味。後因用此方效者固多,問有初次將藥服下,轉覺氣血上攻而病加劇者,於斯加生麥芽、茵陳、川楝子即無斯弊。    蓋肝為將軍之官,其性剛果。若但用藥強制,或轉激發起反動之力。茵陳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陽生發之氣,與肝木同氣相求,瀉肝熱兼舒肝鬱,實能將順肝木之性。麥芽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將順肝木之性使不抑鬱。川楝子善引肝氣下達,又能折其反動之力。方中加此三味,而後用此方者,自無他虞也。心中熱甚者,當有外感,伏氣化熱,故加石膏。有痰者,恐痰阻氣化之升降,故加膽南星也。    劉鐵珊將軍丁卯來津後,其腦中常覺發熱,時或眩暈心中煩躁不寧,脈象弦長有力,左右皆然。知系腦充血證。蓋其憤激填胸焦思積慮者已久,是以有斯證也。為其腦中覺熱,俾用綠豆實與囊中作枕,為外治之法。    又治以鎮肝熄風湯,於方中加地黃30克,連服數劑,腦中已不覺熱。    遂去川楝子,又將生地黃改用18克。服過旬,脈象和平,心中亦不煩躁,遂將藥停服。天津鈴鐺閣街,于氏所娶新婦,過門旬餘,忽然頭疼。醫者疑其受風,投以發表之劑,其疼陡增,號呼不止。其翁在中國銀行司帳,見同夥沈軍閱五期《衷中參西錄》,見載有腦充血頭疼諸案,遂延餘為之診視。其脈弦硬而長,左部尤甚之,其肝膽之火上衝過甚也。遂投以鎮肝熄風湯,加龍膽草9克,以洩其肝膽之火。    1劑病癒強半,又服2劑,頭已不疼,而脈象仍然有力,遂去龍膽草,加生地黃18克。又服數劑,脈象如常,遂將藥停服。    陳德三,山東曲阜人,年38歲,在天津一區充商業學校教員,得癇風兼腦充血證。因肝火素盛,又在校中任講英文,每日登堂演說,時間過長。勞心勞力皆過度,遂得斯證。其來社求診時,但言患癇風,或數日一發,或旬餘一發,其發必以夜,亦不自覺,惟睡醒後舌邊覺疼,有咬破之處,即知其睡時已發癇風,其日必精神昏憒,身體酸懶。診其脈左..右皆弦硬異常,因問其腦中發熱或作疼,或兼有眩暈之時乎?    答日:此三種病腦中皆有,餘以為系癇風之連帶病,故未言及耳。    愚日:非也,是子患癇風兼患腦充血也。按癇風之證,皆因腦髓神經失其所司,而有非常之變動,其腦部若充血過甚者,恆至排擠腦髓神經,使失其常司也。此證既患癇風,又兼腦部充血,則治之者自當以先治其腦部充血為急務。    治以拙擬鎮肝熄風湯,為其兼患癇風加全蜈蚣大者3條。    蓋鎮肝熄風湯原為拙擬治腦充血之主方,而蜈蚣又善治癇風之要藥也。前方連服10劑,腦部熱疼眩暈皆除。    惟脈仍有力,即原方略為加減,又服10劑則脈象和平如常矣。繼再治其癇風。治以拙擬愈癇丹,日服2次,每次用生懷山藥15克煎湯送下。服藥逾取病未發,遂停藥勿服,癇風從此愈矣。

【提示】:張錫純,近代中西匯通學派的領軍人物,更多「李張錫純衷中參西醫學」的「中醫引擎」與「在線語音」,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經方臨證錄」的的資料庫及「在線語音」,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更多「國醫大師有效經驗方」資料,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提示】:」方劑大詞典」收錄歷代名醫的經典方劑,「按中藥組成查方」,請掃描如下二維碼:                    

         

【更多精彩文章】:

 中醫泰鬥張錫純:專治糖尿病的2張秘方!

 張錫純治療頑固性失眠經驗

 張錫純運用小青龍湯的經驗

 張錫純:治糖尿病的「玉液湯」及臨證真髓!

 張錫純治療外感內傷發熱的用藥經驗總結

 張錫純特效方:治肢體痿廢方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自網際網路,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我們尊重知識與勞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點擊「閱讀原文」,查「張錫純衷中參西醫學」的「中醫引擎」與「在線語音」醫庫!

相關焦點

  • 鎮肝熄風湯,是治療高血壓、頭暈目眩、腦袋脹痛、中風前後的方子
    六味地黃丸,補腎陰的名方,運用廣泛,三補配三瀉,不怕太補這些頭暈中,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最常見,今天我們就來講個可以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眩暈的方子,鎮肝熄風湯它不止是治頭暈這麼簡單,我們細看。鎮肝熄風湯出自《醫學衷中參西錄》,由懷牛膝,生代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白芍,玄參,麥冬,川楝子,麥芽,茵陳,甘草組成。具有鎮肝熄風,滋陰潛陽的作用。
  • 頭疼又腿軟,這可怎麼辦 |張錫純語音文字複習
    所以現在看他症狀應該就已經有中風的表現了。 找張錫純來診斷,張錫純一診他脈,「左脈弦硬」,張錫純前面講過,不管哪部脈但凡像琴弦一樣有硬的,是「肝氣挾火上升也」,就是肝火太大了,往上升,因為左邊對應心肝腎。
  • 【探尋真題】易做錯的中風真題
    鎮肝熄風湯      C. 牛黃清心丸       D. 安宮牛黃丸         E. 局方至寶丹1992117.中風後遺症若見肝陽上亢,脈絡瘀阻之半身不遂,可選用何方加減? A.鎮肝熄風湯      B.天麻鉤藤飲      C.兩者均可      D.兩者均不可03—1992118.中風後遺症若見肝陽上亢,痰邪阻竅之語言不利,可選用何方加減?
  • 這古方,只需一味藥,可治中風痰多,口眼斜,半身不遂!
    風痰之「風」古代人多由外風立論,仍未詳加區別論治,但外風和內風在醫治正常情況下有實質的不一樣,外風宜散,內風宜熄,故應將風痰證分成外風觸痰證與內風痰擾證兩類。凡內風振蕩挾喉嚨有痰邪者可歸入內風痰擾證,「肝為風木之髒」,因「肝熱」有別於外地人之風,亦名「內風」。對於有著痰疾,見風開啟之證為外風觸痰證。
  • 從瘀論中風及小續命湯通治中風之理
    1續命湯類方曾為中風主方續命湯最早見於《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附方引《古今錄驗》,治 「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並治但伏不得臥,咳逆上氣,面目浮腫。」方用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各三兩,川芎一兩,杏仁四十枚組成。
  • 張錫純關門弟子柳學洙先生講述張師的不傳之秘
    除此之外先生據其生長特點及其採集時間,認為此藥立春即勃然生長,正月中旬採之,其氣微香,其味微苦微辛,秉少陽最初之氣,是以涼而能散,其性頗近柴胡,實較柴胡之力柔和,凡欲提出少陽之邪,而其人身弱陰虛不任柴胡升散者,皆可以茵陳代之。故將本藥用於鎮肝息風湯中,用其瀉肝熱,疏肝鬱,順肝木之性以治療肝風上擾之眩暈等證。張師善用生藥,且量大。
  • 陳老祥解補陽還五湯臨床運用及誤案教訓
    陽氣虛衰,不能溫運氣血,可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加重血瘀,且陽氣虛衰,不能溫化水液,每致水液停聚,水停則導致氣機不暢,氣乃血之帥,氣滯則血運不利,亦加重瘀血之病變。因此,治療不僅要益氣活血,還必須溫陽利水。此患者脈沉細無力,氣虛不能鼓動脈管乃一因,而心陽不振,不能充分泵血也是一因,因此益氣還要強心,真武湯既能強心,又能溫陽化氣行水,所以合用該方。用真武湯治療中風後遺症,此確乃陳老之獨到思維之處。
  • 張錫純關門弟子柳學洙先生講述張師經驗
    除此之外先生據其生長特點及其採集時間,認為此藥立春即勃然生長,正月中旬採之,其氣微香,其味微苦微辛,秉少陽最初之氣,是以涼而能散,其性頗近柴胡,實較柴胡之力柔和,凡欲提出少陽之邪,而其人身弱陰虛不任柴胡升散者,皆可以茵陳代之。故將本藥用於鎮肝息風湯中,用其瀉肝熱,疏肝鬱,順肝木之性以治療肝風上擾之眩暈等證。張師善用生藥,且量大。
  • 中醫考研嚯嚯中內歌訣詳解——肝膽系統疾病
    旋覆花湯或復元活血湯:瘀血較輕五版主方[96-152X/07-175X]第二節 黃疸[黃疸熱茵溼五甘,膽鬱柴茵疫犀角,寒溼術附虛黃建,溼熱茵四肝柴歸,氣瘀逍遙鱉甲丸]證型內結1.六君子湯:可與膈下逐瘀湯間服2.鱉甲煎丸:或服此方,化瘀軟堅,兼顧正氣第四節 鼓脹[鼓脹滯溼柴疏苓,寒實溼熱中滿茵,瘀調陽虛附理濟,肝腎陰虛六一貫]證型治法
  • 肢體偏癱 | 張錫純的獨到見解 附兩首屢建奇功自擬方
    本文選自學苑出版社《張錫純內科證治精華》,欲知詳情,可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
  • JT叔叔慢慢教-234-中風歷節病篇附方講解
    14.1.2中風歷節病篇附方講解及條文3.29至3.32《金匱要略》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外臺》治風癲。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外臺秘要》裡頭寫治瘋癲。我想,這種不一定是仲景方的方子,就是這一點討厭,就是他的辨證點寫得非常之不好用,你說這個人他中了風,「四肢煩重」,當然一個人他的邪氣是風邪的話,應該會有四肢煩的可能了,可是「心中惡寒不足者」到底是怎麼回事?
  • 【方劑】治風,治燥劑歷年考點系統整理!
    治風劑:大秦艽湯、川芎茶調散、羚角鉤藤湯、鎮肝熄風湯、大定風珠。治燥劑:杏蘇散、清燥救肺湯、養陰清肺湯、麥門冬湯、百合固金湯。2、下列方劑的組成、功用、主治及配伍特點治風劑:消風散、牽正散、小活絡丹、天麻鉤藤飲、阿膠雞子黃湯、玉真散。
  • 蠻厲害:張錫純的理衝湯!!!
    【主治】治婦女經閉不行或產後惡露不盡,結為瘕瘕。以致陰虛作熱,陽虛作冷,食少勞嗽,虛證沓來。服此湯10餘劑後,虛證自退,30劑後,瘀血可盡消。亦治室女月閉血枯。若男子勞瘵,三稜、莪朮亦宜少用或用雞內金代之亦可。    初擬此方時,原專治產後瘀血成癜瘕,後以治室女月閉血枯亦效,又間用以治男子勞瘵亦效驗,大有開胃進食,扶贏起衰之功。
  • 方劑學21 第十五章 治風劑
    張氏鎮肝熄風湯,龍牡龜牛治亢陽;代赭天冬玄芍草,茵陳川楝麥芽襄。【真題】[2007.88;2011.158;2012.52;2013.50;2014.52]【原文】*治內[類]中風證,其脈弦長有力,或上盛下虛,頭目時常眩暈,或腦中時常作疼發熱,或目脹耳鳴,或心中煩熱,或時常噫氣;或肢體漸覺不利,或口眼漸形喎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暈,至於顛僕,昏不知人,移時始醒,或醒後不能復元,精神短少,或肢體痿廢,或成偏枯。
  • 中風如何用中藥治療
    中風是以猝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和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僕而僅以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為主症的一類病證。本病為中醫四大難證(風、癆、臌、隔)之首。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蛛網膜下隙出血等有上述表現者,可參考此內容辨證論治。
  • 名醫經驗:李可用續命煮散妙治中風
    李老,您怎麼認識中風?李可:這和正氣虛有關係,疲勞過度。中風從明朝以後,就出現了關於內風、外風的爭論。特別是到了清末,特別是1840年以後啊,西方醫學進入中國,當時對中醫的衝擊非常厲害。使得一部分中醫就考慮一些應對的方法,這個就是最早的那個"中西匯通派",如果你不懂現代醫學的東西,那中醫就不能夠立足,不能生存,所以他們就搞這個東西。
  • 《治肝三十法》雖只有幾百字,卻字字是乾貨!必須收藏!
    一法曰:洩肝和胃。肝氣乘胃,即肝木乘土 脘痛嘔酸,二陳加左金丸,或白蔻、金鈴子。即洩肝和胃之法也。脘痛嘔酸肝乘胃,洩肝和胃法亦貴,二陳湯和左金丸,金鈴白蔻隨機兌。一法曰:熄風潛陽。如熄風和陽不效,當以熄風潛陽,如牡蠣、生地、女貞子、玄參、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是也。熄風和陽而不效,潛陽便將滋肝招,牡蠣生地女貞子,菊花玄參膠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