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以猝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和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僕而僅以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為主症的一類病證。本病為中醫四大難證(風、癆、臌、隔)之首。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蛛網膜下隙出血等有上述表現者,可參考此內容辨證論治。
(一)辨證論治
1.半身不遂
(1)氣虛血瘀
[症狀]半身不遂,肢軟無力,患側手足浮腫,面色少華,語言謇澀,舌體不正。舌色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無力。
[治法]益氣活血。
[方劑應用]補阻還五湯(黃芪,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地龍)加減。
[中成藥選用]通心絡,參芪片合三七膠囊。
(2)肝陽上亢
[症狀]半身不遂,患側僵硬拘攣,兼見頭痛頭暈,面赤耳鳴。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澀。
[治法]平肝潛陽。
[方劑應用]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生石決明,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梔,黃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加減。
[中成藥選用]腦血栓片,全天麻膠囊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或丸)。
2.語言不利
(1)風痰阻絡
[症狀]肢體麻木,舌強語謇,或伴胸悶多痰。舌苔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滌痰。
[方劑應用]解語丹(白附子,石菖蒲,遠志,天麻,全蠍,羌活,南星,木香,甘草)加減。
[中成藥選用]解語丹合血塞通片。(2)肝陽上亢
[症狀]言語謇澀,頭痛頭脹,或眩暈耳鳴,急躁多怒。舌紅苔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
[方劑應用]鎮肝熄風湯(懷牛膝,龍骨,生白芍,天冬,麥芽,代赭石,牡蠣,玄參,川楝子,茵陳蒿,龜板,甘草)加減。
[中成藥選用]腦立清丸,天麻鉤藤顆粒合解語丹。
(3)腎精虧損
[症狀]音喑失語,心悸氣短,耳鳴,腰膝酸軟,舌紅或淡,苔薄少,脈細無力。
[治法]滋腎利竅。
[方劑應用]地黃飲子(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蓯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麥冬,炮附子,石菖蒲,遠志,生薑,大棗,薄荷)加減。
[中成藥選用]地黃飲子,左(右)歸丸合黃氏響聲丸。
(二)用藥注意
1.活血祛瘀、活血通絡的中成藥(如血府逐瘀膠囊或口服液)(孕婦禁用;含冰片類的中成藥(如通心絡)則脾胃虛寒者慎用;腦立清
丸體弱虛寒者不宜,孕婦慎用,肝、腎病患者應遵醫囑服用。
2.中風有明顯復發傾向,如出現頻發一過性頭暈,肢麻肉膕者,當屬中風先兆,應及早送醫院治療,以防再中。
3.飲食清淡,低鹽、低脂、低糖。戒菸酒。多食果蔬,保持大便通暢。慎起居,調情志:生活規律,慎風寒,防止呼吸道感染;保持心情舒暢和情緒穩定。應進行康復護理:早期被動運動和肢體按摩為主,後期自主運動為主;語言蹇澀或失語者進行語言訓練。
4.中風病人行動不便,常多臥多坐,易出現褥瘡、感染(口腔、尿路、肺部)等,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大部分中風病人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血壓易於出現波動,應經常監測血壓,對血壓突然升高者密切觀察,並及時調整降壓藥物,使達安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