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中風病必學的十首續命湯

2021-02-07 醫養百家談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眾號規則又進行了調整,吾等 也不得不跟大家求個三連,希望大家多多點擊「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贊👍」

這樣我們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不然的話你我就要相忘於江湖了🐟

詳情:專業聚焦,同頻共振---北京大學醫療產業領軍人才研修班報名中


續命湯自古以來就是歷代醫生治療中風的重要方劑,如大、小續命湯,收錄在《古今錄驗》裡。這些方子流傳的時間很長,《金匱要略》中也有收錄,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卷八·諸風》中收錄更全,是古代五臟偏枯中風的通治方,也就是中風的專病專方。這些方子被唐宋醫家奉為治風的準繩,在唐宋以前辨治真中風,主要就是用這些續命湯來加減化裁,治癒率是很高的。孫思邈深有體會,認為「以古法用大、小續命二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續命湯……效如神」,「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千金要方》明末清初醫家汪昂在《湯頭歌訣》中小續命湯下的按語裡說「此方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說明續命湯是古代治風的根本方。陳修園在《醫學三字經·中風第二》中對續命湯的理解更為深刻而簡要:「人百病,首中風,驟然得,八方通,閉與脫,大不同,開邪閉,續命雄。」然而到了金元時期,對中風的認識便開始轉變了,逐漸拋棄了中風從風論治的大法。劉河間、李東垣、朱丹溪、張從正等醫家各持一說,劉河間主心火暴盛;張從正主肝風內動;李東垣主形盛氣衰,本氣自病;朱丹溪主溼痰生熱。後世大都效法這些學說,以為中風是心火、痰熱、肝風內動等所致,治之多用平肝潛陽、清火化痰等藥,而將自古辨治中風的良方續命湯棄而不用,這實在是捨本逐末。對於中風,唐代醫家孫思邈從臨床特徵上將中風分為偏枯、風痱、風懿、風痺四種類型,主要病因就是風邪。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風痺」不能算作中風病一類的病證,而應該屬於風溼痺證的範疇。對於中風的治療,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八·治諸風方》中說:「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命湯。」並在《千金要方》中收錄了不少以治風為主的大、小續命湯等古方。中風,不僅古代有,現代也是發病率非常高的大病、重病,如果得了中風,也就是現在的腦卒中,就可以據證應用續命湯,應用續命湯最好在24小時之內就開始服藥,這樣療效是最好的。大家在臨床上也都看到了,西醫治療中風的方法就是大量地輸液,這樣的治療,我個人認為大多數會留下偏癱的後遺症,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也是非常多見的。中風就是一個寒熱錯雜的病證,得病後血瘀水飲互結痺阻不通。病人罹患中風,原本就因真陽虛損,氣不化水飲為津液,瘀血水飲互結,而大量的輸液,實際上就是增加了體內的水飲,加重了氣機的不通、脈絡的瘀凝,病邪不能祛除而滯留了,怎麼能沒有後遺症呢?因此,得病後要通表透裡,開門祛邪,以活血祛痰逐飲為治,不能太過增加水飲。由於續命湯被人忘卻太久,現今,明白續命湯的奧旨、會用或善於應用續命湯的醫生極少。中醫辨治中風的有效率也大為下降,治療中風的陣地現在竟主要是以西醫為主了。續命湯方藥囊括多首經方,扶正祛邪,內通外透,寒熱並用,攻補兼施,不僅治療中風,而且可以治療外感、內傷、皮膚等臨床各科病證,應用範圍很廣,潛力很大,有待挖掘和發揚光大。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孫思邈列出了系列續命湯的方藥和主治,非常重要。我歸納了一下,在《備急千金要方·卷八·諸風》中有9首方子,在《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臟方·肉極第四》中有1首方子,總共有10首續命湯方。這十首方子雖大都治療中風,但在方藥配伍主治上也有各自的特色。現在簡單來談談這些方子的功能主治,這些續命系列方除註明者外,都是《備急千金要方·卷八·諸風》中的方子。主治:治猝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能語,奄奄忽忽,神情悶亂。諸風服之皆驗,不令人虛。藥物:麻黃、防己(崔氏《外臺》不用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各一兩,附子一枚,防風一兩半,生薑五兩。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二升,先煮麻黃三沸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更合三四劑必佳。取汗隨人風輕重虛實也。有人腳弱,服此方至六七劑得瘥。有風疹家,天陰節變,輒合服之,可以防喑。加減:一本雲,恍惚者,加茯神、遠志。如骨節煩疼,本有熱者,去附子倍芍藥。主治:治中風冒昧,不知痛處,拘急不得轉側,四肢緩急,遺失便利,此與大續命湯同,偏宜產後失血,並老小人方。藥物:麻黃、桂心、甘草各二兩,生薑五兩,人參、川芎、白朮、附子、防己、芍藥、黃芩各一兩,防風一兩半。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主治:治風歷年歲,或歌,或哭,或大笑,言語無所不及,宜服小續命湯方。藥物:麻黃三兩,人參、桂心、白朮各二兩,芍藥、甘草、防己、黃芩、川芎、當歸各一兩。用法:上十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覆取汗。小續命湯的用途很廣,不僅能治療中風,還可以治療痺證。清代醫家汪昂在《醫方集解》中說:「小續命湯(六經中風通劑)治中風不省人事,神氣潰亂,半身不遂,筋急拘攣,口眼喎斜,語言蹇澀,風溼腰痛,痰火併多,六經中風,及剛柔二痙。……按中風有解表攻裡行中道三法。……此治冬月直中風寒之方。亦麻黃桂枝之變法……昂按:此方為治風套劑,今人罕用,然古今風方多從此方損益為治……本方去防風、防己、附子、白芍,加當歸、石膏,即古今錄驗續命湯,治中風痱,身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能轉側,錄驗方去人參,加乾薑、黃芩、荊瀝,即千金大續命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清代名醫魏之琇在《續名醫類案·卷十三·痛痺》中舉了一個痛痺的病案:「陳良甫治一婦人,先自兩足踝骨痛不可忍,次日流上於膝,一二日流於髀骨,甚至流於肩,肩流於肘,肘流於後溪。或如錘鍛,或如蟲齧,痛不可忍,晝靜夜劇,服諸藥無效。陳診之,六脈緊,曰∶此真歷節症也,非解散之藥不能愈。但用小續命湯一劑而效。」從這個病案可以看出,小續命湯還可以治療痺證,也就是現在的風溼熱多關節炎。主治:治肝癘風,猝然喑啞。依古法用大小續命二湯通治五臟偏枯賊風方。藥物:麻黃八兩,石膏四兩,桂心、乾薑、川芎各二兩,當歸、黃芩各一兩,杏仁七十枚,荊瀝一升。《千金翼》有甘草。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鬥,先煮麻黃兩沸,掠去沫,下諸藥,煮取四升,去滓,又下荊瀝煮數沸,分四服。能言未瘥,後服小續命湯。舊無荊瀝,今增之,效如神。主治:大風經髒,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癢不自知方。藥物:獨活、麻黃各三兩,川芎、防風、當歸、葛根、生薑、桂心、茯苓、附子、細辛、甘草各一兩。用法:上十二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老小半之。若初得病便自大汗者減麻黃,不汗者依方。上氣者,加吳茱萸二兩,厚樸一兩。乾嘔者,倍加附子一兩。啘者,加橘皮二兩。若胸中吸吸少氣者,加大棗十二枚。心下驚悸者,加茯苓一兩。若熱者,可除生薑加葛根。初得風未須加減,便且作三劑,停四五日以後,更候視病虛實平論之行湯,行針依穴灸之。主治:治與前大續命湯同(大風經髒,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癢不自知),宜產婦及老小等方。藥物:麻黃、川芎各三兩,乾薑、石膏、人參、當歸、桂心、甘草各一兩,杏仁四十枚。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外臺》名續命湯,範汪同雲,是張仲景方,本欠兩味。


主治:治中風痱(一作入髒),身體不知自收,口不能言語,冒昧不識人,拘急背痛,不得轉側方。藥物:麻黃六兩,石膏四兩,桂心二兩,甘草、川芎、乾薑、黃芩、當歸各一兩,杏仁三十枚。用法:上九味咀,以水一鬥二升煮麻黃,再沸掠去上沫,後下諸藥,煮取四升。初服一升,猶能自覺者,勿熟眠也。可臥,厚覆小小汗出已,漸減衣,勿復大覆,可眠矣。前服不汗者,後服一升汗,後稍稍五合一服,安穩乃服,勿頓服也。汗出則愈,勿復服。飲食如常,無禁忌,勿見風。凡服此湯不下者,人口噓其背,湯則下過矣,病人先患冷汗者,不可服此湯。若虛羸人,但當稍與五合為佳。有輒行此湯與產婦及羸人,多有死者,皆為頓服三升,傷多且湯濁不清故也。但清澄而稍稍服,微取汗者,皆無害也。主治:肉極,虛熱,肌痺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開洩,或痺不仁,四肢急痛。藥物:麻黃、生薑各三兩,當歸、石膏各二兩,川芎、桂心、甘草、黃芩、防風、芍藥各一兩,杏仁四十枚。用法:上十一味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除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日再」就是說,白天服用兩次,夜晚服用兩次。治療中風,病如果不好,服藥不要間斷,也可以每天兩劑藥,藥力不能間斷。這個方子,疑似仲景《古今錄驗》續命湯,這比剛才說到的《古今錄驗》續命湯多了防風和黃芩,加了這兩味藥,療效會更好。大、小、西州續命湯都是古方,《外臺》稱小續命湯出自《小品方》,這些續命湯在一些古方書中的收載互有出入,如《千金》所載的大續命湯中有石膏、黃芩、荊瀝等,都可以據證選用,不影響療效。主治:八風十二痺,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頭眩不能自舉,起止顛倒,或臥苦驚如墮狀,盜汗,臨事不起。婦人帶下無子。風入五臟,甚者恐怖,鬼來收攝,或與鬼神交通,悲愁哭泣,忽忽欲走。藥物:麻黃、烏頭、防風、桂心、甘草、蜀椒、杏仁、石膏、人參、芍藥、當歸、竹茹(《千金翼方》作川芎)、黃芩、茯苓、乾薑各一兩。用法:上十五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再。稍加,以知為度。主治:主風無輕重,皆治之方。中風,言語蹇澀,四肢痑曳。藥物:麻黃、川芎、獨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兩,桂心、附子、茯苓、升麻、細辛、人參、防風各二兩,石膏五兩,白朮四兩。用法:上十五味粗篩下,以五方寸匕,納小絹袋子中,以水四升和生薑三兩,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日日勿絕,慎風冷。吾嘗中風,言語蹇澀,四肢痑曳,處此方日服四服,十日十夜服之不絕,得愈。說到了這個續命煮散,談談李可老中醫的加味續命煮散。2007年12月23日在廣西南寧召開的首屆扶陽論壇上,李可老中醫介紹了他在這個《千金》續命煮散的基礎上創製的加味續命煮散,加味續命煮散曾治好了他自己的中風。主治:李可老中醫說,加味續命煮散「主治諸風無分輕重,節至則發,這個方子比大小續命湯(應用)更廣泛,可以治急中風、慢中風、中風後遺症都有很好的效果……出現中風的預兆,或者手指麻木,或者某個地方肌肉跳動抽搐,或者出現比較重的麻木,就可以用它預防」。藥物:麻黃、川芎、獨活、防己、甘草、杏仁各三兩,肉桂(用紫油桂較好)、附子(生附子比較好)、茯苓、升麻、遼細辛(遼細辛力量比普通的細辛效果好)、人參、防風各二兩,生石膏五兩,白朮四兩(一兩按15g計算)。用法:上藥一併打成粉,混勻備用。一天服14g,用兩層紗布包。14g藥粉加生薑45g,1000mL水煮到500mL左右,一天分4次服,3小時一次,如果病很重,就可以加倍,24小時不要斷藥,就是孫思邈說的「十日十夜服之不絕,得愈」。急性期先用三生飲(生南星、生半夏、生川烏,加150g生蜂蜜,加適量水煮好後加九節菖蒲30g,麝香0.5g),分次服,把病人救醒以後再用這個方子(加味續命煮散)來糾正四肢偏癱。本文摘自《思考經方——<傷寒論>六經方證病機辨治心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毛進軍。轉載請註明出處。

END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 版 | 權 | 聲 |  | 


轉載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文章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未經核實,僅供讀者參考。

依據《網際網路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第12條,《信息網絡傳播權力保護條例》第14條/23條,即「避風港原則」,本文中部分圖片及文字信息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及時聯繫客服刪除,本公眾號不對內容傳播行為承擔行政法律責任。不承擔與著作權或相關權有關的信息審查義務。


公眾號合作,交流,諮詢

請聯繫以下電話微信同號

 18016247306

加不進的朋友可以加群主個人微信:

lushiyl(陸醫生)

記得複製暗號:

藥膳養生調理群

我們歡迎您和您的小夥伴的加入

俗話說:「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現正值秋轉冬的時節,氣溫逐漸下降

前幾日有專家報導秋冬可能會有第二波的疫情高峰期,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疫情讓我們每個人意識到「正氣」 「健康」的重要性

童青堂現已開通膏方門診

由資深中醫坐診

為每位應診者量身定做

一人一方

醫生詳情表請見下圖。

地址:上海市青浦老朱青路15號童涵春堂二樓童青堂中醫 

交通:地鐵17號線青浦新城站轉

          青浦1路、青浦11路、青浦2路    

電話: 021-39726766  021-39726866

相關焦點

  • 從瘀論中風及小續命湯通治中風之理
    本文選自: 網絡,作者: 李軍 周海哲 陝西中醫學院國醫大師研究所續命湯有溫陽活血,宣痺通絡(陽)之力,麻黃乃是主藥,一味麻黃體現了中醫治療中風的整體治療思路及治法,對於中風病,不論急性慢性,都可以應用續命湯治療。
  • 名醫經驗:李可用續命煮散妙治中風
    針灸是治療中風的其中一種方法。過去認為中醫的治療手段是"一針,二灸,三服藥",因為針灸,幾乎不需要花錢,就能解決好多問題,高明的針灸大夫,可以通治百病,只要判斷準確,紮上幾支針,把上下、表裡調一調,病就好了。而且針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針灸比那些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快得多。一旦你穩住,先讓這個人有命,然後再服藥,就能把他救回來。李老,您怎麼認識中風?
  • 鎮肝熄風湯,是治療高血壓、頭暈目眩、腦袋脹痛、中風前後的方子
    酸棗仁湯:磁朱丸,原來是為治視物昏花的,後人發現可以治療神志不安及癲癇,鎮肝熄風湯。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知道鎮肝熄風湯是治療肝陽上亢的方子,具體用在什麼時候呢?鎮肝息風湯主治的是類中風的情況。中風我們知道,就是經脈堵了,堵在臉上就是面癱,堵在腦袋出現偏癱,半身不遂,而這個治療的就是類似中風一類的疾病。可以是有中風,只是症狀輕微,或者中風前兆,或者是中風情況的伴隨症狀。
  • 中醫實戰:一篇文章教你學會防治中風(值得收藏)!
    小續命湯組成其實是從麻黃湯改過來的,麻黃杏仁桂枝甘草,四味藥俱全。然後再加入一些活血的藥物,加入一些補氣的藥物,稍微再中和一下,就成了千古名方了。除此之外,還有附子、人參、芍藥、防風、黃芩、防己,古人認為「六經風中此方通」,其實所謂的六經中風,就是幾乎所有的中風,不管是哪種,只要不是脫證或者閉證,就可以用這個方劑治療。
  •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
    用於中風後期,無明顯熱象。2. 風引湯證風引湯  大黃 乾薑 龍骨各四兩 桂枝三兩 甘草 牡蠣各二兩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兩    右十二味,杵,粗篩,以韋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溫服一升。【方證】治大人風引,少小驚癇瘛瘲,日數十發,醫所不療,除熱方。巢氏云:腳氣宜風引湯。除熱癱癇。
  • 治療中風後遺症的中醫方劑
    中風後遺症為突發性的急性腦血管病,多為高血壓或腦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經救治雖存活下來,但卻不同程度地喪失了工作能力,表現為半身不遂、手足癱瘓、語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狀。中藥治療中風後遺症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下面是常用的中藥方劑:大活絡丹:由白花蛇、烏梢蛇、黃連、天麻、虎骨、全蠍、人參、龜板、麝香、犀角、牛黃、硃砂、安息香等50餘味中藥組成,有活血通絡、溫經散寒等多種功效。常用於治療中風痰厥而致的癱瘓、足瘻痺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以及跌大損傷、行走不便等,每次服3克,每日兩次,有良好效果。
  • 中風如何用中藥治療
    中風是以猝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語不利和半身不遂,或不經昏僕而僅以半身不遂和口眼歪斜為主症的一類病證。本病為中醫四大難證(風、癆、臌、隔)之首。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蛛網膜下隙出血等有上述表現者,可參考此內容辨證論治。
  • 中醫啟蒙的「三字經」:中風,和今天用的方子不一樣!
    今付梓而從其說,而仍名經而不以為僭者,採集經文,還之先聖,海內諸君子,可因此一字而共知所遵,且可因此一字而不病餘之作。人百病 首中風 《內經》雲∶風為百病之長也。開邪閉 續命雄 小續命湯,風症之雄師也。根據六經見症加減治之,專主驅邪。閉者宜開,或開其表,如續命湯是也;或開其裡,如三化湯是也;或開其壅滯之痰,如稀涎散、滌痰湯是也。
  • 賭王用它續命十年 揭秘神秘的「補腦針」
    真能續命嗎?聽聽專家怎麼說賭王何鴻燊去世的消息又刷爆了網絡,我們在惋惜的同時,有一種叫做「補腦針」的藥品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有媒體報導何鴻燊在今年1月份就已進入「ICU」,為了確保何鴻燊健康,家屬重金聘請「八大名醫」會診,其中包括腦補、心、肝、脾、肺、腎都各自有一位名醫負責,並且由腦科名醫作為主診醫生,用「補腦針」續命。
  • 左手臂發麻應警惕的病,手麻是什麼病的前兆,就是中風嗎?
    「最近一個多月,我早晨起床感覺左胳膊僵硬、麻木,感覺像帶了手套一樣,活動一下手掌又稍微好點,像我這種手麻是什麼病的前兆嗎?我查了下網上說左手臂發麻應警惕的病有可能是中風,真的這麼可怕嗎?」在醫院的神經內科,趙主任被一位患者問了一串問題。確實,手麻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遇到。
  • 治療中風的5種針灸法,附全套穴位圖!
    療法介紹      「醒腦開竅」針刺法學習班為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項目編號:2014020206020)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了顯著療效,他率先提出針刺手法量學理論,使傳統針刺手法向規範化、劑量化、標準化發展;他提出治療中風病的「石氏中風單元療法」,開發研製了丹芪偏癱膠囊和腦血栓片兩個國藥準字號中成藥,使中風病的治療形成系列,顯著提高了臨床療效。
  • 25歲健身教練突然中風 越來越多年輕人得這病
    「總覺得自己年輕,沒想到也會中風,我一直覺得這種病是老年人才會得的。」生病前,張先生是一位健身教練,他5年前診斷出高血壓,但並沒有持續服藥,用用停停。「我覺得自己身體挺好,平時也沒什麼症狀,沒覺得有哪裡不舒服。」去年年中的一天,正在健身房工作的張先生突然感到頭痛,噁心,右手活動變得不利索,抬不起胳膊,一度沒有辦法說話。
  • 中風出現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
    核心提示: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在腦中風發病一年後,還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語言障礙或口眼歪斜等症狀,就叫做腦中風後遺症。該時期也叫做腦中風後遺症期,與恢復期相比,恢復速度及程度較慢。腦中風後出現後遺症該如何進行康復治療呢?聽聽專家怎麼說。
  • 桂枝甘草湯加減治療心血管病
    桂枝甘草湯加減治療心血管病作者 / 黃海福建中醫學院中醫系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桂枝甘草湯見於《傷寒論》第桂枝甘草湯是一首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常用經方。  原發性低血壓是指一類原因不明的症狀性低血壓,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無力。還可表現為頭暈、兩眼發黑,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好發。患者常有皮膚蒼白,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的臨床特點。這些都特別符合心陽氣虛的病機,可以用桂枝甘草湯為主方加減,加用少量的肉桂療效更佳。
  • 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 手發麻這樣治療
    手發麻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有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手發麻的情況,手發麻的原因有許多,那麼請問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手發麻怎麼治療?治手發麻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1、糖尿病是造成手麻的原因之一,因為血糖含量上升,會導致神經組織出現病變,有不少患者發現手腳有麻木感,而隨著病情發展,甚至會出現糖尿病足等併發症,對於人體的危害較大,大家需要嚴格控制好血糖,定期的監測血糖水平,預防人體形成其他的併發症。
  • 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 手發麻這樣治療
    手發麻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況,有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手發麻的情況,手發麻的原因有許多,那麼請問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手發麻吃什麼好?治手發麻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晚上手發麻應警惕的病是什麼1、頸椎病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頸椎病會引起病理變化,這會造成脊神經根受壓,導致手指麻木、發脹。具體的表現為橈側或尺側,或五個手指一起麻脹,還有可能伴有握力降低現象。
  • 腦梗塞中風還能康復嗎?如何治療好?
    說說我爸腦梗塞中風後康復的經歷,我是山東泰安人,在今年7月的時候,爸爸突發腦梗塞,一家人陷入恐慌之中。親身體會過親人大病才知道什麼叫煎熬,幸運的是,這段煎熬結束了,在濟南復元康復醫院通過治療爸爸已經康復了。
  • 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中風防治,綜合調理效果佳
    作為湘南地區第一個省級重點專科,市中醫醫院中風腦病科在防治中風病、腦動脈硬化等中風腦病專科病上取得了顯著療效,得到了廣大病友的好評。    中風防治刻不容緩    中風又叫「腦卒中」,由於這個病來勢較快,病勢險惡,變化多端,猶如自然界的風一樣「善行多變」,所以,中醫把這類病稱為「中風」。由於這種病的發生是腦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發病突然、難以預料,因此,又叫「腦血管意外」。西醫則把它稱為「腦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