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魔術瓶》

2020-10-08 屈老師教案課件

活動目標:

  1.幼兒對顏色感興趣,在玩色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仔細觀察,樂於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3.在認識三原色的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幼兒對顏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動前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變魔術的遊戲。

  2.物質準備:

  小礦泉水瓶若干、瓶蓋提前塗上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帶標記的瓶蓋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顏色。

  難點: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過程:

  (一)遊戲"變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

  1.導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

  2.出示魔瓶,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麼?水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變魔術,依次變出紅黃藍三種顏色,並引導幼兒觀察:魔術瓶裡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了?你見過什麼東西是這個顏色?

  (二)幼兒變魔術,感知三原色。

  1.幼兒自由取瓶子變魔術,初步感知不同的顏色,小朋友我們來當小小魔術師,看看誰能變出好看的顏色。你的水寶寶變成什麼顏色了?還有誰變出這個顏色?

  2.給顏色做標記我們來給你的魔術瓶做個標記吧,你的水寶寶是什麼顏色的?可以做個什麼顏色的標記?請小朋友選與水寶寶相同顏色的標記貼在魔術瓶上。

  3.引導發現魔術的秘密水寶寶為什麼會變顏色?秘密藏在哪裡,找一找?

  小結:顏料溶解在水裡,水變了顏色。

  (三)換瓶蓋,變顏色。發現色彩的變化

  1.通過操作,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這裡有許多的瓶蓋,看看這些瓶蓋裡藏著什麼顏色?怎樣讓你的水寶寶再變顏色?

  2.請幼兒選一個和自己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瓶蓋玩變色遊戲。

  你的水寶寶變色了嗎?[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又變成什麼顏色了?怎麼變得?

  小結: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就變成另外一種顏色了。

  (四)結束部分除了這些顏色,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顏色,顏色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麗老師今天把這個魔術瓶送給你們,回去後再用它變出更多美麗的顏色。

活動延伸:

  1.引導用變出的顏色進行塗鴉畫。

  2.引導玩配色遊戲感知更多的顏色變化。

活動反思:

  利用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對於小班幼兒來說,「變魔術」真的很神奇,尤其是老師給他們「施了魔法」之後,瓶子裡的水真的能變了,孩子們都覺得非常有趣。整個活動中,都以圍繞「變魔術」來開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相關焦點

  • 屈老師小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動手操作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 屈老師小班科學教案《氣味》
    設計背景  本次活動設計背景是結合我班對於氣味的已有生活經驗,以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而制定的,既有科常方面的認知經驗、方法能力,也有情感態度,但不缺乏領域特質。活動目標  1. 分辨幾種經常接觸的不同氣味,體驗鼻子真有用。  2. 願意說說自己聞到的氣味。
  •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紙船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紙船 http://www.hteacher.net2013-11-29 10:27教師網[您的教師考試網]
  • 屈老師小班教案《我們不玩火》
    設計意圖:  由於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少,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面對危險時自我保護,自我逃生的能力弱。因此我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了解火的危害性,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養成不玩火的好習慣,知道必要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活動目標:  1. 知道火的用途及危害性。
  • 屈老師小班美術教案《糖葫蘆》
    二、學畫糖葫蘆 1.設置情境師:早上呀,倪老師接到了貪吃的小豬的電話,<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它說他也很想吃糖葫蘆,想請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幫他做又大又紅又圓的糖葫蘆,你們願意嗎?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 屈老師小班美術教案《有趣的餅乾》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處於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敏感時期,而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我們總局限於以繪畫、添畫、塗色這些形式上,其實泥工活動更有助於孩子們動手能力的發展,其次,孩子們也非常喜歡玩橡皮泥。於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餅乾》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捏一捏、搓一搓、壓一壓、印一印的過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再通過自製餅乾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 屈老師小班科學教案《葉子鳥》
    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在請幼兒猜猜是什麼動物的叫聲。  2、繼續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各種鳥的圖卡並提問。  (1)請幼兒說說傾聽地感覺,模仿鳥叫聲。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說說小鳥的各種特徵。  (3)讓幼兒假想自己是只小鳥,張開翅膀,來一段即興的,自在的律動仿真飛翔。
  • 屈老師小班健康教案《有趣的健康檢查》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樣東西。出示聽診器,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誰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找小朋友聽一下、戴一下。  教師總結:這是聽診器,用來檢查人體的心臟,聽肺裡的雜音用的儀器。醫生在給我們做檢查時,我們要掀起外衣,請小朋友掀起外衣,老師做醫生給小朋友聽一下咚咚咚的心跳聲。  (2)出示身高體重計。問:幼兒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 屈老師小班遊戲教案《趕小豬》
    3.剛才,寶寶們的玩法還真多,有用身體的某個部位來玩的,[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有藉助輔助材料來玩的,你們都很棒!請寶寶選擇自己喜歡的輔助材料再玩一次。  4.剛才,寶寶們都玩的很好,今天,唐老師和寶寶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趕小豬》。
  • 屈老師小班音樂教案《大公雞》
    活動反思:  大公雞是小班幼兒生活中常見和喜歡的動物。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洗澡需要用到的物品,換洗衣服是誰洗的,接著我出示大公雞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讓孩子們總結出它的羽毛五顏六色就像穿了一件花衣。
  • 屈老師小班美術教案《我的禮物》
    活動反思:  在今天製作「禮物」的過程中,教師為幼兒創設動腦、動手的平臺進行剪剪、切切、畫畫、拼拼、貼貼等方法製作漂亮的禮物,(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配著背景音樂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自主探索,最後在《感恩的心》音樂的烘託下給小班弟弟妹妹贈送「禮物」,進一步萌發幼兒的依依惜別之情,在整個活動中真正讓幼兒達到了「欣賞美—感受美—創作美」的目的
  • 屈老師小班科學教案《做果汁》
    來源:屈老.師教案網!裡面都有那些水果,說出水果的名字。{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說名字}  2出示製作果汁的用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與幼兒一起製作好喝又有營養的果汁:  (一)讓幼兒在盤子中切水果。{教師指導幼兒注意安全。}  (二)將切好的水果放入榨汁機中,教師蓋蓋子。  (三)請一位幼兒打開開關。
  • 屈老師小班美術教案《手》
    1.請小朋友在紙上描畫下自己的小手,<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再塗上顏色,畫完一隻,再畫另一隻。  2.幼兒繪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要點。  3.展覽幼兒作業,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 屈老師小班主題教案《蝸牛》
    活動目標:  1、老師在放音樂給小朋友聽時引出主題。  2、老師引導幼兒認識蝸牛,了解蝸牛的一些習性特點。  2、請個別幼兒用手摸摸蝸牛頭上的兩根觸角,然後觀察到受到刺激的觸角會順速往殼裡縮進去,這時大家會覺得非常有趣。  三、認識蝸牛。
  • 屈老師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泡泡》
    教學難點:運用安全併科學的方法製作泡泡水。:  製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 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鹹,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麼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製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
  • 屈老師小班體育遊戲教案《花園裡的蝴蝶》
    去花園採花四散跑 3.把小花送回家,定點跑 4.遊戲:捉蝴蝶四、放鬆活動 活動反思:  一、把握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趣」字當先年齡小、動作發展差、各方面能力弱、生活經驗不豐富、對小動物有著豐富的情感、喜歡參加遊戲活動……根據小班上學期幼兒的以上年齡特點,我把本次體育活動的首先定位為「趣」。
  • 屈老師小班美術教案《球》
    [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同時教師出示各種球,讓幼兒比較氣球和皮球的不同;羊角球有兩個羊角等。  3.師:「剛才你們玩了這麼多漂亮的球,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請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客人老師五、在音樂聲中離開球的樂園師:「小朋友今天玩得開不開心呀?可是現在不早了,我們該回家去了,下次再來,好嗎?」
  • 屈老師小班音樂教案《蜜蜂做工》
    教材簡介:  《蜜蜂做工》是中班的一首音樂歌曲,在中班的教材裡這並不是一首打擊樂,但我覺得作為打擊樂來講也可用於我們小班。!.屈老師.教案網!這首歌曲調歡快,用詞簡潔,幼兒們都很喜歡。通過此次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初步會唱,會跟著圖譜用打擊樂器打節奏,還能培養他們愛勞動的良好品質。
  • 屈老師小班社會教案評價《我愛老師》
    (如:安慰孩子,帶孩子活動)班上老師的照片各一張,各種手工製作材料。(老師的單人錄像)T:你們看到誰?(×老師)她們是哪個班的老師?有幾位老師?  T:老師在幹什麼?  T:你們喜歡不喜歡這些老師?為什麼?  (二)引導幼兒說:老師還幫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 屈老師小班主題教案《老師像媽媽》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老師,能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  2.願意親近老師,感受和老師在一起的快樂。你知道老師姓什麼嗎?(引導幼兒自由回答。)·教師:我是×老師,我喜歡……也喜歡喝小朋友一起學習、遊戲。小朋友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找老師。  2.親一親、抱一抱。  3.做在遊戲&34;,體驗滾接球的動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