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小徑(散文一篇)

2020-12-20 百案堂

每天六點,只要在家,我都準時起床。這樣的習慣,始於柯漢生同學入學後的第三周。

九月入學,兩周後,領著孩子回奶奶家,招來一陣埋怨。才兩個星期,怎麼就瘦成這樣?奶奶和姑姑口徑一致。我說不會吧,一邊趕緊轉到孩子面前,上下打量,卻不太確定。瘦了嗎?好像有點,好像又不太明顯。她們說,那是天天在你眼前,所以不覺得。

好吧,就當瘦了,那得補一補。

怎麼補呢?從早餐開始!專家說了,早餐要吃好。一句要吃好,卻談何容易。營養充分的,往往口味不太好;口味好的吧,卻又不一定營養。要兩全其美,費時費工,還得廚藝好。坐著空想,不如起而行動。下載了個APP,叫下廚房。瀏覽下來,圖文並茂,簡單易學。於是,信心大增,不由得摩拳擦掌,只待清晨鬧鈴響,擼起袖子加油幹。

六點整,起床,天色微白。依樣畫瓢,一切還算順利。做完早餐,時間剛好,叫醒酣睡的漢生。小傢伙一番掙扎,起得床來,穿衣洗漱。等他時,拾起手邊的唐詩三百首,隨手一翻,是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以物詠志,狀物言情。寥寥數語,寄託著詩人不俗的情致。

這時,兒子過來問早安。然後,坐下就餐。Amazing!第一次,不用催促,剛好平時一半的時間,盤中餐,就被一掃而光。

餐畢,出門上學。學校很近,從小區步行,大約十分鐘到達。門廳之外,是一條小徑。向左,不出小區就是幼兒園;向右,出門拐角就是學校。小徑兩旁,長滿青色的草和各色的花,還有一些小樹,結著不知名的果。花草樹木,四季蔥蘢,似乎不曾有枯萎的時候。常常有小區的鄰居,趁春華秋實之際,在此攝影作畫,平添幾分詩意的景象。

三歲起,每天沿著小徑,向左,送他到幼兒園。路途時間很短,剛好夠誦記一首五言絕句。小孩記性好,大概三到五遍,就可記住。就這樣,每天踏著小徑的石板路,一步一句,七步一首,漸漸就記住了一些。一天天,那些泛青的石板,好像也偷聽了些詩句,一腳踩下去,似乎能聽見吟唱的聲音,朦朦朧朧,別有情趣。

時間飛逝,正如古詩詞裡描述的那樣,「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沉」。很快,小學生涯來臨。沒有儀式,也沒有特別的準備。我們一起,迎接生活嶄新的賜予,平靜且快樂。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著特定的意義和特殊的色彩,並沒有哪一段顯得格外重要。每段時光,都是最好的安排。一旦逝去,就成為我們生命中的獨一無二,永不再來。沒有哪一段,可以被忽略;沒有哪一段,能夠被辜負。

幼兒園向左,小學向右,一切卻皆如往昔。步行上學的路上,我們一起誦讀熟悉的詞賦,一起誦記新的詩篇。每一天看似循環往復,每一天卻又煥然一新。

一天下午,提前回家,經過小徑,發現有幾個園丁正在認真修剪和培植苗圃。那些一直生機盎然的花草,經過修葺,顯得異常茂盛。我突然明白,原來,所有的長盛不衰,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精心培育。花木如此,人生亦然。

但願,那些充滿詩意的日子,一如小徑兩旁的花木,鬱鬱蔥蔥,茂盛無邊。

相關焦點

  • 蘇雪林的一篇散文,蘊涵哲理和詩意,不愧為民國才女
    下面介紹蘇雪林的一篇散文,蘊涵哲理和詩意,不愧為民國才女。《禿的梧桐》作者:蘇雪林梧桐生在兩路的中間,清蔭分蓋了兩家的草場,夜裡下雨,瀟蕭淅淅打在桐葉上的雨聲,詩意也兩家分享。不幸園裡螞蟻過多,梧桐的枝幹,為螞蟻所蝕,漸漸的不堅牢了。一夜雷雨,便將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樹身,立在那裡,亭亭有如青玉。「這株梧桐,怕再也難得活了!」
  • 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
    下面介紹餘秋雨很著名的一篇散文,氣勢恢宏,讀了兩遍還不過癮。《夜雨詩意》(節選)作者:餘秋雨在夜雨中與家人圍爐閒談,幾乎都不會拌嘴;在夜雨中專心攻讀,身心會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會思念到立即尋筆寫信;在夜雨中挑燈作文,文字也會變得滋潤蘊藉。
  • 【每天一篇書評】那抹空靈的生命之歌 ——評《簡媜散文隨筆作品集》
    簡媜散文的語言可以說是詩的語言,詩歌的語言含蓄而賦有音律美,她的散文語言就具有這樣的特點。詩一樣的語言,為簡媜的散文增添了別樣的畫面感,她所描繪的意象綜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中國畫,立體而又獨特,真實但又虛幻。這些詩意的來源,與她的童年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正是她的少年時代,塑造了今後簡媜散文獨特的風格。
  • 第四屆全國「詩意公交•精品中山」 詩歌(散文詩)大賽徵文啟事
    近日,小編從市公交集團獲悉,為進一步深化中山市第六次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和中山市公共運輸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公交集團)蟬聯全國文明單位的成果,踐行公交優先國家戰略與公交綠色出行理念,豐富公交企業文化,增強城市詩意氛圍,充實文化強市內涵,擦亮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單位品牌,打造灣區樞紐精品中山,特舉行全國第四屆 「詩意公交
  • 王賢根:詩意的散文播向遠方——品讀張慶和散文集《漂泊的心靈》
    王賢根 /文張慶和飽蘊詩意創作風格的《漂泊的心靈》出版了。這一選本,收入散文八十餘篇,精短,凝練,給人一種淡雅、寧靜的美學鏡像。 《壩上月》《草原日出》等,是自然界瞬間的景致,這瞬間變幻的景象,被張慶和以敏銳的目光收入心田,澎湃起讚賞的詩文。
  • 散文:秋日的樹林
    尤其是那林間的小路,秋天便灑滿了斑斕的落葉,頗有詩味,那也便是秋的詩的小徑。林中也充滿一種清爽而又溼潤的醇香的味道,走在這林間小徑,望著那各色的澄明的樹葉,不是詩人,也可以寫出幾句詩來。我總喜歡在林間的小徑散步,雖然就是那麼幾種樹木,除了它們便就是一些野草和灌木,但總覺著世界是博大的,有無盡的趣味,每次走進都感到很新鮮,即使是同一個秋天。
  • 朱自清的一篇散文,用了11個問句,藝術構思更是不落常套
    吟詩賦詞追求含蓄,散文創作也需要真摯的情感。情感是文學作品的源泉,又是來自對現實生活的能動反應。比如,朱自清的很多散文都是聲情並茂,並寓意深邃,作者以綿密細緻的筆觸,系情於物,盡情地抒發著內心的感受,創造了獨特的意境,並啟人深思。
  • 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
    詩人性情溫厚,雖然活躍在文壇只有短短十幾個春秋,卻留下了無數瑰麗的詩篇和散文。下面就重溫經典,一起品讀徐志摩的一篇著名散文,返璞歸真,從頭美到尾。花兒在陌上,生命得以璀璨;人在詩意中,心情也怡然舒暢。於是作者仿佛也進入了詩境,更想到了吳越王錢鏐以及他的愛妃。此時陌上花開,樸素而恬淡,不落塵俗,讓佳人流連忘返,吳王也憐花惜玉,特地令人傳話,「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溫暖的三月、怒放的鮮花,讓人愛也讓人痴,骨子裡都沉澱了花影和風韻。
  • 王維嫻||散文的清音
    散文的清音◎王維嫻一、散文的美文觀散文的體裁,如今已經寬厚到無以為邊,散文可以說是一切寫作的基礎,除了小說、詩歌、話劇、論文之外,散文相對是更自由的書寫空間,讓很多人覺得只要寫成動人肺腑、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美文,似乎就是散文的終極
  • 善良與詩意給了她寫作的翅膀——解讀丁立梅散文的高產之謎
    丁立梅,是現在當紅的散文作家。她的作品,多次選入中考、高考語文試題,而且,她多年來筆耕不輟,已經出版了《風會記得花的香》、《向著美好奔跑》《萬萬人中遇見你》等四十多部作品,可謂名副其實的高產作家。在一篇文章中,丁立梅自己總結說:「當我落筆準備寫文章的時候,我的腦袋中,反覆湧動的便都是這樣一些尋常景象,人事物無一不叫我升起,感動,生活中我們都很尋常和平凡,做不來驚天動地,但我們從未曾放過活下去的希望,我們這一生中做的最大的事,不是功成名就,不是衣錦還鄉,不是坐擁金山,不是權傾朝野,而是低到塵埃,努力活著像一顆植物一樣的,而在這樣的活裡頭,有愛,有暖,有堅守,有擔當。
  • 組詩:雪過,大地溫潤成一篇優美的散文詩
    組詩:《雪過,大地溫潤成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外二《雪過,大地溫潤成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十一月的天空演繹著盛大的神話故事不如將目光捻成一臺掃描儀,看>風過,秋色怎樣疲軟成一首訣別的詩雨過,冬意如何昂然成一闋曖昧的詞唯有雪過,大地才真正溫潤成一篇優美的散文詩即便如此,任誰也擋不住冬天進入倒計時《初冬攢局,白雲做客,小北風斟酒,一場盛宴蒞臨》
  • 讀張恨水散文有三恨
    一篇篇地讀下來,直覺得和張恨水的散文相見恨晚。張恨水的小說很通俗,他的散文很雅致,「山窗讀畫」這一輯文章是用文言文寫就的。  張恨水的散文有情有趣,這「情」是傳統文人的生活情致,這「趣」是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趣味。
  • 文章,詩意的營造
    >要增加文章的優美度,可讀性,詩意的營造是一種重要的技法。而要在文章中營造出一種詩意的美感,下面三種方法值得一試:一、引詩入文直接引用他人的詩句入文,或助創意境,或抒發情意,或佐證觀點。這種引用,最關鍵的一點是引用必須恰如其分,而不能片面為追求詩意而硬引濫用。 鬱達夫的散文《江南的冬景》中有一段文字常為人們津津樂道: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禪意濃濃,令人動容
    下面介紹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禪意濃濃,令人動容。《晴窗一扇》(精彩片段)作者:林清玄人的生命雖然渺小短暫,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裡來照見大的世界。林清玄是臺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耐人尋味,不僅語言清新雋永,立意由表及裡,而且充滿禪意,展現出佛學慈悲。這篇散文選自他的散文集《用歲月在蓮上寫詩》,旨在抒發對時空無情流逝的感慨,並思考人生與時間的關係。
  • 散文推薦|《一個人的村莊》
    不知你有沒有讀過收錄在高中語文《現代散文選讀》中的文章《寒風吹徹》,那是我第一次讀到劉亮程的文章,讀完後,我記住了劉亮程這個作家。《寒風吹徹》是一篇很適合冬天讀的文章,只有在冬天讀,你才能真正置身「雪落在那些年雪落過的地方」,才能知道「雪花落,漫天地落」,才能明白「寒風吹徹」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 《青春》:一篇感動世界的散文、一篇影響全球的散文
    散文《青春》文/ 塞繆爾 · 厄爾曼塞繆爾·厄爾曼,1840年生於德國的美國作家,著作有知名散文《青春》等。他的散文《青春》因麥克阿瑟將軍的喜愛而出名,著作有散文《青春》等。
  • 華潤小徑灣怎麼樣-惠州華潤小徑灣二手房
    華潤小徑灣的實景照片,讓你盡情享受舌尖上的小徑灣,處粵港澳大灣區濱海旅遊度假區首站,這些建築老工人如此表示,據說依然是延續華潤小徑灣高大上的風格,華潤小徑灣項目是華潤置地預計投資超180億元傾力打造的濱海綜合體,無疑是提供了與大灣區共同向上的契機,990平方米的圖書館,華潤小徑灣怎麼樣-惠州華潤小徑灣二手房
  • 【散文】"伊夢"筆名的前世今生
    要知道,在金錢第一、物慾至上的當下,能夠詩意地棲居,這才是很多內心率真的人們最理想的生活狀態。1989年8月4日,《烏蘭察布日報》副刊"大青山"首次發表了我的詩作《小雨》,其間正是我在家中靜候高考結果之時,這自然給了我更大的鼓勵。
  • 蘇軾暮年時的一篇散文,邏輯嚴謹,文採更是搖曳多姿
    同樣道理,一篇文章如果邏輯混亂、顛三倒四,就會讓讀者如墮雲霧、摸不著頭腦。北宋文學家蘇軾不僅詩詞、繪畫等堪稱一流,而且他的散文水平也是屈指可數。先生既吸取了縱橫家的豪放氣勢,又借鑑了莊子縱橫恣肆的行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