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江瀾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

  文/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通訊員 劉紅豔

  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圖書館,江瀾的身影時常引人矚目。他在廣外是一個「史鐵生」式的傳奇人物,不只因為他需要坐著輪椅出行,還因為他不僅掌握三種外語,還用15年的時間寫出150萬字共三本專著——《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

  18年前,因一次醫療事故,江瀾脊髓受損,只能坐在輪椅上。像著名作家史鐵生一樣,患病之後,他拿起筆,埋頭書堆中,研究古羅馬文學,用寫作來緩解病痛。15年裡,他研讀了數不清的英文、德文資料,還自學了拉丁文,寫出三本系統解剖古羅馬文學的專著,填補了學界在古羅馬文學、戲劇研究方面的一些空白。其中,《古羅馬詩歌史》一書還獲得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並於近期上市銷售。近日,在廣外圖書館,羊城晚報記者面對面專訪了江瀾,聽他講述他的文學夢。

  突發疾病坐上輪椅,德語教師惜別三尺講臺

  2001年之前,江瀾的人生軌跡平凡順遂。他是重慶人,本科畢業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碩士畢業後進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成為廣外西語學院德語系教師。

  做研究是江瀾的專長,在川外攻讀德語語言文學研究碩士期間,他的學術水平就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進入高校當老師,他的人生夢想才剛剛起步。

  好景不長,2001年10月14日晚上9時多,江瀾突然感覺身體劇痛,吃止痛藥也無法緩解。由於醫院沒有及時處理,等江瀾醒來時,他發現,自己的腳已經沒有了知覺。「『我的腳哪裡去了?』我醒來的時候一直在喊這句話。」江瀾說。

  這段經歷至今仍是江瀾人生中的灰色。醫院躺了兩個月後,江瀾第一次坐上了輪椅。「我可以接受疾病,但不能接受身邊人異樣的眼光。」他告訴記者,生病後,不能繼續站上講臺,也離婚了,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雙腿喪失行動力後,疼痛也時刻伴隨著他。採訪中,江瀾時不時要抓一抓自己的大腿,那是疼痛的表現。「全身像千刀萬剮一樣疼,必須要找點事情做,才能轉移這種疼痛的注意力。」他告訴記者,朋友曾建議他開翻譯公司,利用自己的德語特長賺點外快,家人則建議他不要工作了,安心養病。「我還是想自食其力。」於是,江瀾跟學校申請轉到圖書館文獻採編部,負責編小語種書目,並參與建設廣外小語種資料庫。該資料庫目前已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15年專心著書解病痛,自學拉丁語

  人生軌跡巨變,離開講臺後,江瀾的學術研究天地反而更廣闊了。2003年冬,時任中山大學教授劉小楓到廣外開講座,江瀾慕名前去聽課。劉小楓和江瀾同為川外校友,得知江瀾的情況後,劉小楓建議他不要放棄學術,希望他能研究古羅馬文學藝術。

  當時,國內研究古羅馬文藝的人非常少,國內外成體系的研究資料基本是一片空白。「答應了劉小楓老師,就不能食言。」從此,江瀾一頭扎進了古羅馬研究中。「我做事比較專心,一旦投入進去,世界就沒有了,就只有我自己做的事。」他笑道,從那以後的十幾年間,除了吃飯、睡覺和工作,他的所有空餘時間都用來研讀資料、寫書。

  江瀾精通英語、德語。除了中文資料,他偶然間在教師閱覽室發現了幾架英語古典叢書,有詳細的古羅馬時期文學作品和作者介紹,這讓他如獲至寶。啃完這幾架書還不夠,他發現,許多資料的原文是拉丁文,後被轉譯其他語言,難免有錯漏。讀的資料越多,江瀾越發萌生出一個想法:「不能光靠翻譯的資料,一定要讀原著,我要學拉丁語。」

  為此,他曾想攻讀劉小楓教授的博士,學習古拉丁語。但當時他的身體狀況實在太糟糕,不允許他長期往返於中大和廣外。劉小楓給他寄來一套書,鼓勵他:「要讀書在哪裡都可以讀,你在家也可以自學。」

  2004年,他從零開始學習拉丁語。「我的性格就喜歡挑戰有難度的。」靠著劉小楓寄來的那套書,江瀾打下了拉丁語的語言基礎。為了破解語言障礙,他滿世界「拜師」。比如,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網站上,他找到了《古羅馬文選》作者阿爾布雷希特的email地址,他精通拉丁語,江瀾便試著發郵件向他請教拉丁語問題。研究中,他還遇到一些希臘文的問題,他便寫郵件請教經阿爾布雷希特介紹認識的德國古典語文學家協會的邁斯訥。一封封郵件往來,兩位德國教授分別遠程解答了他大量關於拉丁語和希臘語的疑惑。

  「書寫完之後,我的拉丁語已經達到可以做翻譯的水平了。」江瀾笑道。

江瀾近期出版的三本專著(採訪對象供圖)

  著成150萬字專著,填補古羅馬研究空白

  整整15年,研讀了國內外數不清的文獻資料,做了大量的翻譯、分析,還新學了拉丁文,江瀾終於著成共150萬字的三本專著:《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

  有評論家認為,這三本書展示了中國學者觀察、研究古羅馬文學史的獨特視角。「在中國詩學中,戲劇、詩歌和散文三足鼎立,而依據西方古典詩學,戲劇屬於詩歌。」江瀾告訴記者,「這三本書中,我按照文體把古羅馬文學史拆分為三。」

  書中,他重新界定了古羅馬文學的歷史時期,將古羅馬晚期和中世紀初期的文學時間段界定為轉型時期,將之後的時間段界定為不朽時期;他還重新釐清了一些原初的概念,如肅劇(前譯「悲劇」)和諧劇(前譯「喜劇」),又如敘事詩(前譯「史詩」)和訴歌(前譯「哀歌」);在國內首次闡述轉型時期(古羅馬晚期至中世紀初期)的拉丁語基督教文學和異教文學。

  其中,《古羅馬詩歌史》也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原創的古羅馬詩歌史,並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資助。

  出版前,他又「突發奇想」,決定把所有引文重新翻譯一遍。「古羅馬戲劇史上只有3個劇作家有完整作品傳世,沒有作品怎麼分析?必須翻譯出引文,即殘篇、殘段,再參照古希臘戲劇故事儘量重構、還原劇本,這樣才能看出作者的寫作特點、語言風格。」他說,「寫歷史,就要嚴謹,要有經過嚴格考證的可靠資料。」

  15年著書歷程,也讓江瀾慢慢和他的病痛達成「和解」。「看書讓我得到了解脫。」他印象最深的是古羅馬哲學家波愛修斯在獄中寫成的《哲學的慰藉》。「他用想像的哲學女神疏導自己,跟自己對話,在寫書的過程中,我也自己跟自己達成了和解,走出了當年的陰影,實現了自我價值。」

  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後,學校給了江瀾更大的自由度來做研究。「我還準備寫散文、寫神話故事。」江瀾笑道,「我人生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有自己原創的文學作品。」

相關焦點

  • 【中國夢·踐行者】他用寫作跟病痛「和解」 輪椅上15年寫出150萬字
    他在廣外是一個「史鐵生」式的傳奇人物,不只因為他需要坐著輪椅出行,還因為他不僅掌握三種外語,還用15年的時間寫出150萬字共三本專著——《古羅馬詩歌史》《古羅馬散文史》《古羅馬戲劇史》。18年前,因一次醫療事故,江瀾脊髓受損,只能坐在輪椅上。像著名作家史鐵生一樣,患病之後,他拿起筆,埋頭書堆中,研究古羅馬文學,用寫作來緩解病痛。
  • 每天花15小時寫作 「漸凍人」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
    每天花15小時寫作 「漸凍人」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 2015-07-06 13:36:18小時寫作,一年寫出12萬字自傳。這本自傳,龔勳惠花1年時間完成,她使用漸凍人專用的「全能眼」視控看護系統,靠眨眼和擺動頭部完成了12萬字的自傳。她在自傳中寫到,「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也許是上帝給予我的苦難,但我在逆境中學會了堅強,懂得了珍惜生命,善待自己。」然而,昨日龔勳惠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目前家裡還有4000冊書堆在客廳,銷路出了問題。
  • 虛名代替不了作品 張海迪輪椅上攀登「絕頂」
    中新網5月16日電 曾經以《輪椅上的夢》而讓我們為之感動的張海迪,經過四年的努力,又完成了一部30萬字長篇小說《絕頂》。  據解放日報報導,《絕頂》是一部高揚著理想主義旗幟、激蕩著奮發進取激情的作品。
  • 飽受病痛折磨仍堅持讀書,「輪椅男孩」圓夢泰安!
    他,就是錄取到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的新生李賀,坐著輪椅來報到的他,因病需要母親陪讀方可完成學業,於是申請一間單獨宿舍成為他的求學夢想。山一大了解其情況後,不僅為其和母親提供單獨宿舍,而且提供了一系列的資助,圓了「輪椅男孩」求學夢。
  • 1天15萬字,一場不可思議的語音寫作挑戰!
    ——劍飛 願所有美好如期而至1天15萬個字,你沒有看錯!2018年10月1日,在劍飛老師的國慶「寫作馬拉松」活動中,我成功的挑戰了一天15萬個字的語音寫作。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挑戰,是從當天凌晨5:00開始,在中午11:55分發酵,又在傍晚16:05迸發,並最終在22:40,歷經了15個小時完美落幕,實現了我語音寫作史上的又一個裡程碑。從7月4日加入到劍飛老師的百萬語音寫作戰隊,才不到3個月的時間而已。我已經在語音寫作上創造了無數的可能。這是我之前從未預料到的事。
  • 腦癱女孩寫出近200萬字的長篇小說!網友:努力的人不會被辜負!
    後來,到了上小學的年紀,母親劉叢敏背她上下學,陪她上課,照顧她的衣食起居,這一陪讀便是6年。但後來,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張露露上學不便,求學之路還是止步在了小學畢業。那時,15歲的張露露只覺得無趣和煩躁。她無法去上學,沒有夥伴,對這副身體充滿了厭倦和無力感。事實上,她什麼事情也做不了,被困在床或者輪椅上,沒有獨自行動的能力,甚至無法獨自穿衣走路,靠父母把食物餵進她的嘴巴裡,白天黑夜盯著那塊斑駁的天花板。每一天都很漫長。她什麼也不想。
  • 跟父母和解,或許是孩子最做不到,但是又最想做到的事
    和解這個詞,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講都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詞語,它代表著陷入僵局的事情有了轉機,代表著從絕望中,我們又找到了新的希望。但是這個詞語,如果是放在孩子和父母身上呢?前一陣子,在一綜藝上,一個初中的孩子說,自己寫了好幾年的小說手稿被爸爸全部撕了,全部手稿加在一起一共30多萬字,對於孩子來講,那就是她這麼多年的心血,不僅包含著她的努力和汗水,包含的,還有她小小心臟裡的大夢想。
  • 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原標題:61歲漸凍人自費出書 靠眨眼寫出12萬字自傳   成都商報記者 胡挺 邱俊峰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為什麼要寫自傳   ——「漸凍疾病走進我的生活至今已有12個年頭,我想用我的經歷告訴所有的漸凍病朋友,我們雖然身患絕症,但仍能做很多事,熱愛生活享受生命帶來的樂趣
  • 他用一根手指敲出20萬字小說(圖)
    2013年10月15日 03:45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由於只能靠左手食指逐字敲打,20萬字的小說,他寫了近三年。就是靠著左手食指一下又一下地敲擊電腦鍵盤,他用近三年時間創作了20萬字的小說。  楊陽的母親告訴新安晚報記者,楊陽沒上過一天學,卻在家人的幫助下學會了讀書,而書籍也改變了楊陽對生活的態度。
  • 江蘇腦癱女孩用嘴唇打字寫出20萬字小說
    她沒上過一天學,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卻能聽懂基本的韓語和日語;更重要的是,她還寫出了20萬字的小說,成了一位網絡籤約作家。 腦癱女孩 用嘴打字成就20萬字小說 因為一場醫療意外,導致江蘇鎮江女孩王千金成了腦癱兒。18歲的她雖然能講話,但更多發出的是「嘟嘟囔囔」的聲音。
  • 身殘志堅書寫人生 衛輝腦癱青年寫出16萬字網絡小說
    記者張延 李源屯鎮南李莊村有這樣一名年輕人,他先天腦癱,但他身殘志堅,不服命運安排,自學文化知識,寫下了16萬字的網絡小說。每當別人問他,你最想感謝誰?他總是充滿感情地說:「我最想感謝我的媽媽,沒有她就沒有我的現在。」 他叫李國豪。
  • 如何寫出優質的文章?這本3.5萬字的書,成為無數人的寫作指南
    對於寫作指南書籍,我看過不少,有夏丏尊、葉聖陶的《文心》,多蘿西婭·布蘭德的《成為作家》,劉楊的《學會寫作》等,但是讓我反覆閱讀依舊愛不釋手的只有布蘭登·羅伊爾的《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這本書小巧玲瓏,通俗易懂,僅有3.5萬字,卻成為無數寫作者的寫作指南。
  • 23歲寫作,10年鐵窗寫出80萬字,柏楊的歷史觀太驚豔!
    1960年,他開始用柏楊為筆名在報紙上撰寫專欄。最終也因為這樣的書寫,被投入了監獄。但是,這種命運並沒有打消柏楊的寫作激情。十年的監獄生活,將柏楊的意志磨練的更強。身陷囹圄,他開始讀書養性,十年的鐵窗,別人或許覺得痛苦,他也痛苦,卻在痛苦之餘完成了人生的兩大改變:寫出了《中國人史綱》,還收穫了一份愛情。
  • 大學生寫網絡小說獲130萬稿費 小學2年級迷上寫作
    -06 15:27:20來源:武漢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2017年06月06日 15:27在不少大學生努力找工作或尋找創業機會的時候,武漢外語外事職業學院的大一學生張齊典已經在網絡上以「準白金作家」的身份,挖到了第一桶金。  張齊典出生於1996年,小學二年級很多字還不會寫時就愛上了寫作,用漢字加拼音的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場景或感悟。上高中時他和很多男孩子一樣,迷上了看網絡小說,「有些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跌宕起伏,很吸引人,我就想著我也許也能寫出這樣的好小說。
  • 西北師大附中劉大銘:輪椅上站起的"靈魂行者"
    日,西北師大附中校園裡,劉大銘在為高一年級的幾位女生籤名。  面對臺下眾多媒體和師長、同學,他希望人們能夠撕掉貼在他身上諸如「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標籤。他笑著說:「如果有一天,當別人提起我的時候,不是首先想起我的病痛,我就成功了。」  這就是那個從3歲就開始,已經歷過11次手術,「去過兩次天堂」的少年嗎?  這就是那個身體裡打著13根鋼釘,靠兩塊鈦金屬鋼板支撐,剛剛完成一部17萬字自傳體小說的少年嗎?
  • 一個字母敲五六次才能成功,他用一根無力手指敲出澎湃人生
    走進高淳的書房,記者看到書房門口的右側堆滿了書籍,有《論語注釋》、《沿著馬列的足跡》、《中國當代文學史》……高淳的父親告訴記者,這些書都是高淳看過的,高淳平時很少出門,每天都在家裡寫作近8個小時,除了睡覺、吃飯,其他時間基本上都在看書。此時的高淳正坐在輪椅上,眼睛微眯地盯著電腦屏幕。電腦屏幕上有一排虛擬鍵盤,高淳用一根手指敲擊著滑鼠,光標點擊著鍵盤上的字母,一個個文字在文檔中蹦了出來。
  • 漸凍症老人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
    成都漸凍症老人每天眨眼幾萬次 「打」出15萬字自傳被「凍」住的17年人生龔勳惠靠眨眼「打」字寫出15萬字自傳。楊存瑞精心照顧妻子。2002年,她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也叫肌萎縮側索硬化,別稱「漸凍人」),隨之而來長達17年的與病魔抗爭。患病之後,全身幾乎完全癱瘓的龔勳惠只能通過專用的「全能眼」視控看護系統,以眼球運動代替滑鼠操作電腦,用眼睛「打字」與人交流。越來越多的「漸凍人」聽說了龔勳惠的故事,每天線上都有很多人找她,或尋求心理安慰或請教病情知識,面對這些問題,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 海寧黃灣村民楊衛華又出新書了 15萬字寫出都市人煩惱
    全書共26個章節,近15萬字。楊衛華在家裡。創作靈感來自生活 小人物各有悲歡楊衛華家住尖山村33組,今年46歲。在鎮上開飾品店的他一直堅持文學創作,特別在小說創作上收穫頗豐,已陸續出版《幻影小黑俠·午夜黑客》《蘋果樹下的諾言》《象墓》《詭湖密碼》等作品。
  • 七旬老教授20年手寫原創80餘萬字的科普文章 草稿堆滿了書桌
    如今,70多歲的劉教授仍然堅持在臨床一線,每天他不是在藥房、藥庫驗藥,就是在辦公室著書立說,20年手寫原創80餘萬字的科普文章,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普達人。科普達人:20年手寫原創科普文章80餘萬字1964年,劉紹貴從湖南中醫學院畢業後,進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工作。
  • 霍金輪椅上的八大「黑科技」
    於是,研究人員將注意力放在了手指上。他們給霍金的輪椅加上了一臺裝了專門軟體的電腦和顯示屏,有了這套系統,霍金便可以手握操控器,每分鐘至少能拼出15~20個單詞。2.文字轉換語音處理器恢復寫作的同時,「發聲」也是關鍵。研究人員改造了一臺原本用於電話自動應答系統的設備,並用上了當時最好的文字轉換語音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