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有22%的機率患癌!揭秘中國癌症之「最」

2020-12-16 健康界

癌痛痛感可達到10級。

「那種疼痛無法用語言形容,

一會兒像有刀子在肚子裡割,

一下下痛地入心入肺,

一會兒又像千萬條蟲子鑽進了身體,又麻又酸。

死亡只是一瞬間,而疼痛卻是沒完沒了。「

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坦然面對死亡。

更不是誰都能說出:

「你要相信,在我們生命裡安排的每一次掙扎都是有意義的。」

掙扎的目的,當然是活下去。

有一些人,

跟隨父母子女跑遍北上廣的頂級醫院,

在「化療、吃藥、吐,再化療,再吃藥,再吐一遍」

的掙扎性循環中記錄下自己面臨的一切。

例如——癌症患者群體。

人一生患癌機率高達22%。

在中國,

幾乎每分鐘都有7個人無聲無息患上癌症,

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於癌症。

在未來幾十年,

癌症患者數量也必將繼續增多,

人與癌症的戰爭註定長期而艱苦。

但戰爭的目標是什麼?

或許,

不是消滅癌症,

也不是治癒癌症,

而是把癌症變成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

由於醫療科技和藥物研發的不斷進步,

某些癌症患者,

特別是存在特定基因的患者,

已經初步顯現戰勝癌症的曙光,

可以長久生存。

把癌症變成慢性病的前提,

是你用科學的方式了解癌症——

Reconnection塞壬唱片-MSR - Reconnection

中國人得的最多的癌:肺癌

肺癌細胞並不漂亮,尤其是在近距離觀察時。安妮·維斯頓拍到的這張圖片顯示的是一個萎縮的灰色肺組織,它和在健康肺裡看到的肥大、粉色的組織形成鮮明對比。

《顯微鏡下的精美畫面》

中國是肺癌大國,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中國現有的數據和情況曾作出報告,在未來的30年,中國因肺癌致死的人數將高達1800萬,這意味著每分鐘會有1人死於肺癌。

在 20 世紀以前,肺癌十分罕見,很少有人聽說過這種病。

但因為菸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

僅 2018 年一年,肺癌就殺死了 176 萬人,同時納入了 209 萬新患者,無論死亡率還是發病率,都是頂級的。

奇怪的是:人類接觸菸草已經上千年了。美洲土著很早就吸菸,歐洲人也吸食鼻煙、菸斗和雪茄幾百年了。

曾經罕見的肺癌,為何集中在近 100 年間爆發了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有人推動了菸草的生產和普及。

但其實,肺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

遠離菸草、在家常通風、出門戴口罩、少開車、少接觸廚房油煙,使用環保的裝修材料,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把肺癌拒之門外。之所以肺癌有這麼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為臨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確診。

最難治療的癌: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在惡性腫瘤中,胰腺癌的發病率並不高,僅排在第六、七位,我國發病率僅為6.5/10萬。但胰腺癌死亡率卻排在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5年生存率僅為5%。胰腺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男性高於女性。

近年來,我國胰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已成為人口死亡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各大醫院近年來收住院的胰腺癌患者比20世紀50年代增加了5~6倍。較10年前相比,年輕的胰腺癌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而且惡性度更高,預後更差。

胰腺癌部位特殊,很難發現早期症狀,病人就診時大多已進入晚期,手術切除難度高、風險大、費用也相對較貴。而且胰腺周圍血管豐富,地處交通要道,影響器官多達五六個,的確非常棘手。

代謝症候群尤其是中央型肥胖人群患胰腺癌風險顯著升高。無論男女,如果是嚴重超重,5年內他們患胰腺癌的風險比正常體重的成年人高45%,肥胖婦女患此病的風險更高。

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胰腺癌的發病率也會升高。不僅在糖尿病人群中顯著升高,在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也顯著升高。

最有中國特色的癌:肝癌

電子顯微鏡下,ET140202 T細胞正在攻擊肝癌細胞

熬夜、喝酒,現在人的肝越來越不好了。可肝偏偏是個非常能「忍」的器官,即使出現了些小毛病,也不會讓我們感覺到疼痛。等發展成肝癌再發現,可能就已經晚了……

這首先是因為中國的B肝病人位居世界第一,當然也直接造成了我國肝癌病人高居全球榜首。研究數據顯示,原發性肝癌全球每年新增人數為85.4萬,中國46.6萬,佔據全世界發病率的55%;每年因為肝癌死亡的人數為81萬,佔據全球肝癌死亡人數的45%-50%。

肝癌起病隱匿,早期症狀不明顯,約85%的中國患者就診時已經處於中、晚期,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晚期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一年左右,5年生存率僅為12%。預防肝癌的發生最重要的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指出,在我國,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7類:

具有B型肝炎病毒和(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

過度飲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長期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

各種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人群;

有以上風險因素,年齡>40歲的男性風險更大。

對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有助於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關鍵。

孩子最容易得的癌:白血病

提到白血病的治療,恨不得上至 80 歲老太太,下至 3 歲小朋友,都知道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

實際上,白血病的治療是一個個體化、系統化的工程,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分型和病程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治療的主要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和抗白血病治療。

一般治療包括輸血、抗感染、高白細胞血症處理等,主要是改善患者症狀。而抗白血病治療就是我們大家比較熟悉的化療和造血幹細胞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俗稱骨髓移植,本質上就是把供體(捐獻者)的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移植到病人體內,使它重建自身的造血系統。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進行 HLA(人類白細胞抗原)的配型,兄弟姐妹之間配型成功的概率僅為 25%,而且造血幹細胞移植及後續治療費用比較高

常見的急性白血病非常兇險,如果不經治療,平均生存期僅 3 個月,經過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獲得緩解,部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治癒率可以達到 90%,但整體生存率還是比較低,這也是人們談「白血病」色變的原因。

近親結婚、裝修汙染都是讓孩子過早患上「白血病」的主要誘因,此外,「小胖墩」、父母抽菸、常開車的,也更容易陷入白血病的泥沼。不過,白血病等兒童腫瘤絕對可防可治。

北京兒童醫院血液中心主任吳敏媛教授指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長期生存率可以達到80%以上。

最有男人特色的癌:前列腺癌

在盆腔的深部,有一個倒置的「慄子」,那就是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器官。平時,它守衛著尿道口、調節著內分泌,讓精子更有活力。一旦出了問題,也會變成男性獨有的困擾。

曾經我國的前列腺癌是少見病,但近年來發病率逐漸上升。

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起,前列腺癌已成為男性泌尿系統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且發病率不斷升高;2015年,發病率達到10.23/10萬,死亡率高達4.36/10萬。

目前,前列腺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在未來腫瘤防控中應當重點關注。

前列腺癌是個「慢性子」的癌症。前列腺癌起病比較隱匿,病程發展慢,開始可無任何典型症狀,甚至很多老年男性患有前列腺癌直至生命結束,都沒有症狀。只有腫瘤增大壓迫尿道時引起排尿困難,但和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難從症狀上鑑別困難。等前列腺癌發生轉移引起骨痛時,病程又已發展到到晚期,耽誤治療。

前列腺癌有種族和遺傳性。如果一個一級親屬(兄弟和父親)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有前列腺癌的危險性會增加1倍以上;兩個或兩個以上一級親屬患有前列腺癌,相對危險性會增加5倍~11倍。

在歐美國家,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在我國,這些年也頗有「直追歐美」的架勢。這主要是因為近20年來,人們生活改善,愛上了高脂飲食以及人口老齡化等原因造成的。不過,只要早期發現,前列腺癌的治癒率能達到95%左右。因此建議,男人50歲後一定要定期做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

最有女人特色的癌:乳腺癌

乳腺癌在我國女性惡性腫瘤中,發病率高居榜首,也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頭號敵人。

目前,全國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30萬人左右。

中國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過80%,在部分權威的三甲醫院,患者生存率同樣能超過90%。

在乳腺癌的治療中,切乳手術是標準療法之一。

然而,乳房這個器官和胃、腎等極為不同,它如此外顯,又被看作是女性的第二性徵。在傳統社會文化的標準下,失去乳房,就等於失去一個作為女人的特徵。

一個乳腺癌患者面對的困難是多重的,患癌後,她們以往的親密關係會受到挑戰,夫妻關係可能會破碎;性生活失調;以及要承擔來自職場等方面的歧視。身體的殘缺感及來自外界的壓力會嚴重影響乳腺癌患者的自我認同,讓她們產生自卑情緒,無法融入社會。

胃切掉看不見,但乳房每天洗澡都能看見。到了恢復期,疼痛感消失,身體功能逐漸恢復,但消失的乳房和疤痕會不斷提醒她們身體的殘缺。

杭州某腫瘤醫院附近,一家假髮、義乳店已經開了13年。圖:人民視覺

想要遠離乳腺癌其實不難,只是從嬰兒期就應該有個計劃。

嬰幼兒切忌過胖、兒童期不宜營養過剩、青少年時期增加戶外體育活動、青春期適時婚嫁、中年時期定期檢查、更年期慎用雌激素。

建議18歲~39歲女性:3年1次臨床體檢。

40歲以上女性:每年1次臨床體檢和乳腺X線檢查。

對於普查沒有終止年齡的限制。

最早可能被消滅的癌:宮頸癌

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為不知道其誘因。但宮頸癌在這方面卻已取得了突破。

宮頸癌的病因明確,它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有關。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宮頸癌的女性中,有九成的患者的宮頸癌是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

HPV感染十分常見,約85-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曾感染過HPV,我國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育齡女性HPV感染率近20%,其中高危型HPV感染約佔15%。但90%以上的生殖道HPV感染在18個月左右內會被清除掉,僅有一小部分女性(5%-10%)會持續感染。即使持續感染了高危型HPV也僅有10%的人可能發展為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

因此,HPV陽性≠宮頸癌。

不過,雖然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必要條件,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約99%)都與高危型別的HPV(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有關,但並不意味著感染了HPV就一定會發生宮頸癌,這需要同時具備若干條件,如HPV持續感染、感染年齡、免疫狀態、吸菸、其他伴隨感染等。

自從2006年第一種宮頸癌疫苗上市後,就讓人們看到了攻克癌症的第一縷曙光。

2020年11月,世衛組織最新發布了《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標誌著全世界首次承諾消除一種癌症。

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展,說明對女性健康的保護日益得到各國更高度的重視。

和飲食最相關的癌:胃癌

全國每5個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位胃癌患者,每死亡3個,就有一個是胃癌。

藍色表示中國胃癌高發區,顏色越深越突出

臨床發現,近65%的胃癌患者,發病前有4年以上的胃病史。

最常見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潰瘍,但兩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區別。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胃癌公認的主要致病因子,我國目前Hp的感染率為40%~60%。

胃癌常被稱為「窮癌」,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胃癌的發生與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有一定關係。

剩飯菜、醃製食品吃太多,長期攝入大量亞硝酸鹽以及吸菸、飲酒、高鹽飲食等都是誘發胃癌的「元兇」。

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帶來了大腸癌;維生素C缺乏、愛吃酸菜、吃得太燙,導致了食管癌的高發;吃得太鹹、吃得太多,則是胃癌的「罪魁」。

「吃飯七分飽」、食物多樣化、多吃果蔬少吃肉永遠都是防癌真理。

最不會得癌的地方:指甲和頭髮

除了指甲和頭髮之外,人體其他各器官都會和癌症扯上關係。

也有一些災難鮮少波及的區域。比如扁桃腺癌、唇癌、肛門癌、間皮瘤、外陰癌、陰道癌、腎上腺癌等疾病,其發病率也都在0.1/10萬以下。

癌症為什麼一發現就是晚期?因為早期和中期很可能根本沒有可以主觀感知的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和很多良性疾病混淆,不易引起人們注意。

所謂的「癌症徵兆」算不上徵兆,所謂的「早期症狀」不早期,出現時,腫瘤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等出現「癌症徵兆」才去看病,可能會貽誤病情。

更令人擔憂的,是忽視體檢、不做早篩,覺得自己平時「身體挺好」,遇到小病「扛一扛就過去了」的心態。很多腫瘤直到中晚期,才會出現這些類似小病的症狀。此時如果再扛,後果不堪設想。

除了體檢,更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健康飲食、保持健康體重、增加運動鍛鍊,避免增加患癌症風險的行為。

END

最令人無語的「癌」:1.「直男癌」

啊這,居然會出現在健康界的文章裡嗎

直男癌一詞源於網友對活在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審美觀裡,時時向別人流露出對對方的不順眼及不滿,並略帶大男子主義的人的一種蔑稱或調侃。

一般觀點認為,直男癌人群通常都比較自以為是,並伴有漠視女性價值,物化女性的言行。

最令人無語的「癌」:2.「女權癌」

女權癌常見於部分極端女權主義者。女權癌一詞主要用於形容偏激的女權主義者,主要表現為已經不只是促進性別平等,而開始進行對男性的性別歧視。

「男女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附屬品,我也有權利做我喜歡的事,請你不要幹涉我的自由讓我來迎合你的品位和愛好。但是你要是想娶我必須有房有車房產證上還要加我的名字,我爸我媽我弟弟妹妹七大姑八大姨家你都要養著。」

來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

「願人間疾痛遠離我重視的人」

主要涉足領域:醫護/疾病/歷史/心理

本文部分內容及數據自:

39健康網、虎嗅網、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果殼網、世界衛生組織、南方周末

我想逗樂這個悶悶的世界、健康報、生命時報、e藥環球

參考文獻:

原發性肝癌診療規範(2019年版)

《腫瘤治療與進展》人民軍醫出版社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聯合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對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篩查與隨訪的臨床意義 .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2017,(10):2340-2343

Fan J H, Wang J B, Jiang Y, et al. Attributable causes of liver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in china[J].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2013, 14(12): 7251-7256.

Family Cancer Syndromes. Retrieved Sep 10,2020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genetics/family-cancer-syndromes.html

相關焦點

  • 癌症真的會遺傳嗎?真的!這 7 種癌症必須注意
    在異卵雙胞胎(他們的遺傳基因至少有 50% 是相同的)則分別為 3% 和 9%。通俗講,真正直接遺傳的癌症只是少數不常見的癌症,其完全由基因決定,患者往往有家族史,發病年齡早,多為雙側性或多發性,如兒童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大部分癌症雖然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會直接遺傳給下一代,而是某種意義上的癌症「易感性」。
  • 患癌醫生的忠告:每個人都該知道的常識,很多人卻還在犯
    在罹患癌症後,他們的心路歷程又是怎樣的?徐林友:黃山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2011年年初,徐林友醫生被診斷為「晚期肺癌伴腦轉移」,當時被醫生同事判定為「很難活過100天」,如今仍舊活得很健康。較早前,徐林友醫生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
  • 全球癌症負擔報告:你有1/4機率患癌!腫瘤院士總結4條「防癌經」
    2017年,全球共有2450萬例新發癌症和960萬例癌症死亡。研究團隊以此估算,全球範圍內,男性在一生中(0~79歲)罹患癌症的機率是1/3,女性為1/4。 無論男女,中國癌症死亡率最高的都仍然是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整體死亡率最高的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第6~10位為乳腺癌、胰腺癌、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前列腺癌和宮頸癌。
  • 國家癌症中心:每分鐘有7人確診,4人因癌死亡!這種人最易患癌
    還以為癌症很遙遠?實際上僅僅是在我們國內,平均每分鐘有7人確診患癌,4人因癌死亡!所以說,千萬別認準了自己身體扛得住,癌症這種「小概率事件」一定不會出現在自己身上,然後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就格外造作。絕大部分的患者患癌都是一個原因——生活飲食不良!而且數據顯示,這種人最易患癌!
  • 什麼樣的人最不容易患癌呢?專家揭秘,這幾類人患癌風險確實低
    有些人患癌機率會更低!很多人說癌症的發生從科學角度出發就是基因突變造成的,沒錯,但導致突變的原因其實才是患癌真正的元兇!他們似乎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你會發現,似乎他們身上有一種能量,才讓他們能夠戰勝腫瘤,沒錯,其實很多的腫瘤的研究協會都曾公布過防癌抗癌的秘訣,有些人患癌的風險就是會更低。1.
  • 肝癌的遺傳機率有多大?父母一方患癌,子女可能會繼承
    大家都不願患癌,所以會特別注重身體的保養,然而有一些人不是保養就有用,因為癌也有一定的遺傳性。近些年,肝癌患者的人數不斷在增多,它的出現,跟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也跟遺傳有關,特別是父母輩的人,若是有患癌的,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大。
  • 為何癌症會「找上門」?原來就在這5個字!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食物發黴不捨得扔,省出肝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普外科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李波教授」就曾經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流行病學調查,食物汙染與肝癌發病關係密切。特別是花生、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黃麴黴菌,一旦黴變,最好扔掉。
  • 含糖飲料即使沒有增加你的體重也可能增加你的患癌機率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和含糖飲料的危害了,但是大多數人還停留在,喝含糖飲料會導致肥胖、糖尿病的問題,但是喝含糖飲料其實還會增加患癌機率。在跟蹤期間共發現2193例癌症,平均患癌年齡是59歲。 研究人員還考慮了幾種眾所周知的癌症風險因素,例如年齡、性別、教育水平、癌症家族史、吸菸狀況和身體活動水平。 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每天多喝100毫升含糖飲料,患癌風險總體上就會增加18%,患乳腺癌的風險也會上升22%。
  • 為何古代很少得癌症,如今患癌人數逐年增加?癌症是「新」病嗎?
    對於癌症的認識,人們的記憶仿佛有一段時間的真空時期,我們可以回想一下看過的古裝劇,劇中角色會生各種各樣的病,但從沒有聽過癌症這個詞,當我們看到這個詞時,也自然而然有一種這是個新詞的感覺。於是有讀者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古時候是不是沒有癌症呢?癌症難道是一種「新」病?為什麼近年來患癌人數才逐年增加?對於大家的這種疑問,我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們答案,古代是有癌症的,它並不是新出現的病種。
  • 那個完美的好女人,最後得了癌症
    但最近這些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女性被腫瘤「盯上」,我們似乎對之前這一說法有點質疑。 畢竟在這些患癌患者中,有不少人你根本找不到她們有不良生活習慣。她們不抽菸不喝酒、不黑白顛倒也不亂吃東西,可卻偏偏成為癌症患者。
  • 你是什麼血型,能看出你的患癌機率?癌症和血型有關係?專家回答
    人們在研究癌症事業上一直都是前進的態度,科學家們和研究者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研究癌症相關事宜,好比血型從上個世紀以來就被大家關注,有研究學者認為不同血型的患癌機率也不同,血型從出生那一刻就被決定了,後天是無法改變的,因此很多人看到這項研究都陷入恐慌中,覺得自己下一秒就患上癌症,那麼血型真的和癌症有關係嗎
  • 這5種癌症最容易「遺傳」,家中有人患癌的,一定要看看
    如果家人中有人患癌,這篇文章你一定要好好看看!癌症確實存有家族遺傳聚集現象梅豔芳是很多人都喜愛的明星,2003年不幸因宮頸癌去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梅豔芳兄妹4人都患上癌症,她的姐姐梅愛芳也是因為宮頸癌2000年去世。
  • 反思:中國癌症年報出來了
    癌症現已成為中國高發疾病之一。正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所強調的,癌症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在中國,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於癌症;全球約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來自中國。另外,診斷時間過晚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
  • 加拿大研究發現:酗酒增加多種癌症患病機率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多種癌症的發病率與飲用啤酒和烈性酒有密切關係。 影響明顯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家和癌症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量飲用啤酒和烈性酒的人患食道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7倍,患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9倍,患結腸癌的機率增加80%,患肺癌機率增加50%。
  • 人得了一次癌症,為什麼不會產生「抗體」?有人甚至多次患癌?
    多原發癌的診斷標準是,每個腫瘤都被診斷為惡性,每個腫瘤都有其顯著的病例特點,排除轉移和復發的可能。多原發癌患者中,二重癌相對多見,三重癌以及四重癌發生概率較低。 哪些因素可能影響癌症的多次發生?
  • 想要不得癌症 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
    癌症是公認的三大殺手之一,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晚期癌症難以治癒。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預防。一份刊登在在美國《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症多半都是吃出來的,當然也能吃回去!
  • 煙、酒、檳榔……五個習慣,都在給癌症機會
    一說到癌症,很多人都以為離自己很遠。 有菸癮,覺得少抽點就沒關係;愛喝酒,覺得小酌怡情、大酌才傷身…… 實際上,癌症才不管什麼「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有些壞習慣,哪怕只是做一次,都相當於給了癌症一次誕生的機會。
  •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降低癌症風險,為身體做出健康的選擇
    進食不同種類及顏色的新鮮蔬果,可有效降低患上消化系統癌症的風險(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及結直腸的癌症)。少酌為妙若有喝酒的習慣,你的患癌機率就會比一般人高。酒精對健康構成的危害是持續的,即是飲酒越多,酒精對身體的危害風險越大,因此並不存在安全飲用酒精的分量。
  • 超硬核的防癌抗癌「高考題」,敢來試的都是勇士!
    今年的一切都很不容易,當然包括這一屆高考生。希望大家都能超常發揮,進入自己心儀的學校。高考只是人生漫漫長路上的一個路口,說起來,在「防癌抗癌」這條路上,菠蘿和大家也已經攜手走了好幾年,下面這張特別的「高考卷」,題目都來自2020年「菠蘿因子」的推文,不知道你能答對幾道呢?
  • 「健康」2018全球癌症年報出爐!10大致癌因素,9個你能避開!
    患癌後,男性死亡率遠高於女性!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有950萬為男性,亞洲男性佔發病總數的近一半;死亡率達60%。女性共有860萬新增癌症患者,發病率亞洲女性佔47.5%,死亡率略過一半。5.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