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癌症負擔報告:你有1/4機率患癌!腫瘤院士總結4條「防癌經」

2020-12-20 騰訊網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子刊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負擔報告,分析了全球195個國家29大類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和傷殘調整壽命年等數據。

報告顯示,十年間,幾乎所有國家的癌症新發病例數在增加。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4位院士,談談他們的「防癌經」。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 赫 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 孫 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 程書鈞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因及癌變研究室主任 林東昕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 陳慶瑜

人一生有1/4概率患癌

由於疾病統計無法避免一定的滯後性,此次最新報告數據截至2017年。2017年,全球共有2450萬例新發癌症和960萬例癌症死亡。研究團隊以此估算,全球範圍內,男性在一生中(0~79歲)罹患癌症的機率是1/3,女性為1/4。

全球十大癌症

2017年全球發病例數位列前十的癌症依次是:非黑素瘤皮膚癌,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乳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膀胱癌。

十年來,全球癌症致死帶來的壽命損失最多的始終是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

中國肺癌負擔尤為突出

中國男性新發病例數最多的也是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女性發病最多的是乳腺癌。

無論男女,中國癌症死亡率最高的都仍然是氣管、支氣管和肺部癌症。整體死亡率最高的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第6~10位為乳腺癌、胰腺癌、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癌症、前列腺癌和宮頸癌。

中國是發病率增幅最大的國家之一

在2007年~2017年期間,有123個國家的癌症平均年齡標化發病率有所增加,中國大陸是發病率增幅最大的地區之一,年均增長超過2%。

相對令人欣慰的是,145個國家的癌症平均年齡標化死亡率都呈現了下降趨勢,加拿大、俄羅斯和部分西歐國家等降幅最明顯,中國的死亡率降幅處於較平均的水平。

腫瘤院士的四條「防癌經」

就像不能阻止衰老一樣,我們也難以消滅腫瘤。腫瘤可能是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一種生命現象。人們不必過分懼怕腫瘤,只需學會預防和延緩其發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教授孫燕說,他從事腫瘤防治工作59年了,最大的感悟就是:預防比治療更有效;治癌靠專家,防癌靠自己。

院士們建議,每個人都應牢記4條「防癌經」:

No.1

遠離致癌因素

把好入口關,少吃油炸、燒烤食物,不吃黴變食物和不新鮮的蔬菜,遵循祖輩傳下來的「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方式。

控制體重,減少小胖墩兒數量,就能降低乳腺癌、結直腸癌風險。

性生活要潔淨,避免行為不端,能減少人乳頭瘤病毒傳播,它和宮頸癌、口腔癌的發生都有關係。

No.2

提倡有效體檢

美國經驗提示,常規體檢利於早期發現和診斷癌症。

赫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以肺癌為例,它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腫瘤,如早期發現,經外科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達90%。

40歲以上人群每年應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No.3

控制癌前病變

程書鈞表示,癌前病變發展成侵襲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更長時間。如能解決掉癌前病變,就可有效阻止癌症的發生。比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息肉雖不是癌,但很容易發展成癌,切記及時治療和控制,以防小病拖成大病。

No.4

保持心情愉悅

研究證實,長期情緒低落、精神過度緊張,會抑制機體免疫功能,使腫瘤乘虛而入。保持情緒穩定、心態平和有助於預防癌症。

不同人群的防癌體檢

為了早期發現,防患於未然,高危人群可以選擇防癌體檢,來捕捉常規檢查容易疏漏的「蛛絲馬跡」。

1.青年男性

結合體檢對象的家族史、既往史、個人史(菸酒史)及主訴等選擇相應的檢查項目。

胸部X光檢查可作為肺部疾病的初步篩查,如存在重度吸菸史或合併咳嗽、咳痰、咳血等呼吸道症狀時,可考慮行低劑量肺部CT檢查。

腹部彩超可作為肝膽、泌尿系統及甲狀腺腫瘤的初篩。如彩超不能確定,可進一步選擇磁共振或者超聲造影檢查,必要時行B超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的依據。

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但腫瘤標誌物的數值升高並不是一定患癌,這些腫瘤標誌物不僅存在於惡性腫瘤,也存在於良性腫瘤、胚胎組織甚至正常組織中。而很多已經患癌的患者,血液的腫瘤標誌物反而都在正常值,因此腫瘤標誌物並不是特異性很高的指標,需要理性評價。

胃腸道的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結合體檢對象的家族史、症狀表現、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等,必要時應進一步進行胃腸鏡檢查。

對於廣東、廣西等鼻咽癌高發區的人群,常規的鼻咽部檢查也是鼻咽癌篩查的簡單、經濟的手段。對於存在頭痛、頭暈、視力障礙等神經系統障礙,行頭顱CT或者磁共振檢查,有助於發現腦部惡性腫瘤。

2.青年女性

應該加強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的篩查。

乳腺+腋窩彩超是乳腺癌篩查最基本的檢查項目,結果異常或40歲以上,特別是有家族史者應加做乳腺鉬靶檢查,必要時行彈性成像及超聲造影,進一步還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以獲取病理學診斷。

女性應在首次性生活後開始進行宮頸癌篩查, 30歲後,每年接受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感染與宮頸癌有明確的相關性,也是作為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指標。

卵巢癌的篩查主要手段是陰道彩超,腫瘤標誌物CA125和HE4有輔助診斷的意義。

3.中老年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在青年人防癌體檢的基礎上,對中老年人需要全面升級。

低劑量肺部CT可作為中老年人肺癌篩查的常規檢查手段。消化道腫瘤是體檢中容易遺漏的部分,經常在出現症狀時再去檢查,已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因此胃腸鏡的檢查應該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儘可能完成。

肝膽、泌尿系及甲狀腺彩超是基本篩查,有不確定時要及時升級,進一步確診。

腫瘤標誌物的檢查項目也應該儘可能全面,對惡性腫瘤的診斷和定期追蹤有一定的提示和輔助作用。PET-CT檢查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權衡利弊來進行選擇。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腫瘤專家的防癌秘訣公開!一人一句話就是4顆救命丸,建議看看
    癌症早已不是老年病,有人才20出頭就得了癌症,有些卻在孩童時期患癌,人生軌跡因此而改變……為了防癌,每個人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但收效甚微。 本文為大家總結了幾位國內頂尖的腫瘤專家採訪,總結了他們各自的「防癌秘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腫瘤院長程書鈞:防癌只有一個字!人人都可以做到
    核心提示: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約為312萬例,這意思就是每天約有8550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約有6人確診為癌症,這份可怕的數據告訴我們,癌症已成為國人最大的死因,防癌抗癌是每個人都該重視的事。
  • 【健康】院士繪製「人體癌症地圖」,12個器官最易患癌
    如果有一天死神敲響你家的門,那麼送上鐮刀的可能就是癌症。你以為這是聳人聽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2030年最常見死因預測報告,未來一百年裡,癌症將繼續位居人類「奪命殺手榜」首位。  為什麼癌症能如此猖獗?癌細胞到底最愛在人體哪些部位「搗亂」?我們能否有重點地進行預防?記者專訪國內權威腫瘤專家,請他們繪出一幅「人體癌症地圖」,並送上詳細的防癌指導。   人體12個器官最易患癌  郝希山表示:「癌細胞是人體內非常活躍的搗蛋分子,幾乎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 腫瘤院士坦白:癌症是人體內亂,別輕易開刀,別隨意做癌症篩查
    為了糾正大家對癌症認知的誤區,小九總結了幾位權威院士專家的觀點,他們說出了肺腑之言。希望看完本文,你對癌症防治有全新認識。 孫院士自己就菸酒不沾,這習慣也影響到他身邊的人。總之,不要人為地製造一些癌症高危因素出來,這樣不利於防癌控癌。 同時,對於癌症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定期癌症篩查,最好一年查一次。因為有的腫瘤隱蔽性比較高,偶然一次普通體檢不一定能發現。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 腫瘤標誌物升高≠癌症
    近年來癌症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人們談癌色變,防癌意識也逐漸增強。在各種體檢套餐中,大家越來越多接觸到「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腫瘤標誌物檢查的項目名稱,許多人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的結果,來判斷自己患癌的風險。不少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手拿體檢報告,當發現有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高出了參考值,就異常慌張,主觀地認為自己得了腫瘤。
  • 如何預防癌症 中藥防癌簡單又有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變高,疾病出現的機率也越來越高,癌症同樣如此,我們都不想看見萬人籌,因為這很有可能會出現我們熟悉的面孔,看著就讓人心痛,小編今天帶來的話題便是如何預防癌症、抗癌中藥有哪些?抗癌中藥有哪些不論你信不信,通過中藥保養自己,減少癌症出現的機率是一件很有效的事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便是一些能夠減少我們患癌機率的藥物。
  • 什麼樣的人最不容易患癌呢?專家揭秘,這幾類人患癌風險確實低
    有些人患癌機率會更低!很多人說癌症的發生從科學角度出發就是基因突變造成的,沒錯,但導致突變的原因其實才是患癌真正的元兇!雖然我們的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伴隨而來的各種壓力也讓很多人變得更加壓抑,生活及情感的不順壓得人們喘不過氣,長時間處於緊張、壓抑等消極的情緒中,長時間一定會導致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內分泌開始紊亂,間接導致癌症的發生!你是否也知道一兩個抗癌成功的患者呢?
  • 研究顯示:個高男性更易患癌,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生命時報」微信公號5月9日消息,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 想要不得癌症 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
    癌症是公認的三大殺手之一,也是一種慢性疾病,晚期癌症難以治癒。全球每年有1200萬新發癌症病例,其中高達四成原本可以在生活中預防。一份刊登在在美國《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科學報告顯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症多半都是吃出來的,當然也能吃回去!
  • 個高男性更易患癌?研究發現:每高10cm風險升高8%
    來源:澎湃新聞「生命時報」微信公號5月9日消息,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
  • 癌症人體地圖,告訴你致癌真相,NK免疫療法預防癌症
    生活習慣哪些易患癌 1.吸菸 根據統計,每周五天,每天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女性,她們患子宮內膜腺癌的機率比達不到這個運動量的女性要低一半還多。 而對乳腺癌來說,如果每周中等強度運動達不到90分鐘,患癌機率是達到運動量者的兩倍以上。
  • 防癌體檢怎麼選?體檢報告怎麼讀?
    原創 名醫話養生 東方衛視名醫話養生答案揭曉之前我們還是先來回顧一下嚴峻的患癌形式雖然這是一個談癌色變的時代,但好在我們有越來越先進的癌症篩查手段。在與癌症的較量中,擅用體檢,發現早癌,將讓我們的健康立於不敗之地。但是,你真的選對了防癌體檢項目嗎?你真的會讀防癌體檢報告嗎?腫瘤標誌物您是否注意過,在您的體檢報告上,有類似下圖中的體檢項目?
  • 國家癌症中心:每分鐘有7人確診,4人因癌死亡!這種人最易患癌
    還以為癌症很遙遠?實際上僅僅是在我們國內,平均每分鐘有7人確診患癌,4人因癌死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乳腺癌、腦瘤、白血病和淋巴瘤是主要的腫瘤死因,約佔全部腫瘤死亡病例的83%。所以說,千萬別認準了自己身體扛得住,癌症這種「小概率事件」一定不會出現在自己身上,然後在日常生活和飲食中就格外造作。絕大部分的患者患癌都是一個原因——生活飲食不良!
  • 反思:中國癌症年報出來了
    癌症現已成為中國高發疾病之一。正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所強調的,癌症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在中國,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於癌症;全球約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來自中國。另外,診斷時間過晚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
  • 孫燕院士研究癌症60餘年,總結:易患癌的人,3種致癌食物吃多了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過孫燕院士的大名,他一生都在研究癌症,是非常著名的腫瘤學專家。從三十歲開始,孫燕院士便開始對癌症進行研究,如今已經91歲的高齡,60餘年過去了,還依舊在鑽研。在我們的印象裡,91歲的老人應該是老態龍鐘的樣子,走路顫顫巍巍,或是早已臥病在床,而91歲的孫燕院士,卻依舊走路帶風,神採奕奕,光看精神狀態,你完全無法想到他已經91歲了。孫燕院士對待身邊人總是非常的溫和,曾經有人問,到底怎麼樣才能預防癌症呢?
  • 任何人都有22%的機率患癌!揭秘中國癌症之「最」
    人一生患癌機率高達22%。在中國,幾乎每分鐘都有7個人無聲無息患上癌症,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於癌症。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中國現有的數據和情況曾作出報告,在未來的30年,中國因肺癌致死的人數將高達1800萬,這意味著每分鐘會有1人死於肺癌。在 20 世紀以前,肺癌十分罕見,很少有人聽說過這種病。但因為菸草,肺癌在今天成了「癌症之王」。
  • 慢性炎症促進癌症發生,4種是代表,消炎才能防癌
    早期的研究就已證實,癌症經常發生在慢性炎症部位;近年來的研究則發現,不同的免疫細胞,具有特異功能,有些會促進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成為癌症標誌物;有些則呈現抑制腫瘤的特徵,並且影響治療的抗藥性。不過,從預防癌症的角度看,想防癌先消炎,是重要措施,其中有4種炎症是典型代表。咱們現在就來探討炎症與癌症的關係。
  • 你是什麼血型,能看出你的患癌機率?癌症和血型有關係?專家回答
    人們在研究癌症事業上一直都是前進的態度,科學家們和研究者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研究癌症相關事宜,好比血型從上個世紀以來就被大家關注,有研究學者認為不同血型的患癌機率也不同,血型從出生那一刻就被決定了,後天是無法改變的,因此很多人看到這項研究都陷入恐慌中,覺得自己下一秒就患上癌症,那麼血型真的和癌症有關係嗎
  • 醫生總結:通常有這6個特徵的人不易患癌,到了50歲,希望你全佔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確診癌症病例約390萬,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癌症確診率平均每年上升3.9%。 不過臨床時發現有以下6個特徵的人都不易患癌: 1、沒有癌症家族遺傳基因的人 據統計,約有1/3的癌症是由基因遺傳因素引起的。有癌症家族遺傳基因的人,細胞內存在著腫瘤敏感基因,患癌的風險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