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體育遊戲對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發展的影響

2020-12-25 騰訊網

不想錯過精彩的推送?

戳左上角藍字「體育教師大本營」關注

每天早上8:30,大本營伴您成長

作者:馮秀雅

親社會行為是符合社會行為規範的行為,是對同學、對群體、對他人、對社會積極的接觸過程,既包含了兒童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禮貌謙讓等,還包含了兒童與成人、社會群體的互動交流等。弗洛伊德主張,孩子是沒有經過社會化過程的個體,他以自我為中心,親社會行為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具有利他傾向的社會人,這些品質有利於孩子將來走入社會與他人互相交流、合作,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培養獨立個性,促進自身全面健康地發展。

1

體育遊戲中發展孩子同情與安慰

Fabes,Eisenberg,karbon等認為,移情對親社會行為的影響是「移情--同情--親社會行為"這一模式產生的。有效的移情是對他人產生同情心的基礎,而同情心又是對困境中他人實施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條件。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富有同情心的人更容易表現出親社會行為。因此,在體育遊戲中為幼兒創設「處於困境中同伴"的背景,以「困境中小貓的故事"、「困境中嬰兒的故事'和「困境中成人的故事"為材料,探索研究和發展幼兒同情心和安慰行為的發展。

2

情境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幫助與捐助

在體育遊戲時,教師要意識到遊戲中的每個環節對幼兒都會產生影響,遊戲的元素包含遊戲的材料、空間,合作夥伴及幼兒在遊戲中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在遊戲中作用和地位是不一樣的。因此,如何借體育遊戲激發學生參與的樂趣是遊戲教學必須考慮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突破機械、單一的體育訓練,從而借遊戲發展學生親社會行為的能力。如綜合練習走、跑、鑽時可以設置遊戲「炸碉堡"或是「摘水果";朝一個方向進行跑練習可以設置成「小動物找食"或是「小動物回家";進行跳躍練習則可以設置「小熊頂球"或是「海獅頂球";練習投擲時可以與動畫角色相結合,如「打大灰狼"。通過一系列情境的創設,吸引孩子體育遊戲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情境性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孩子在枯燥的動作練習時參與遊戲的欲望,還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學會幫助他人,體驗幫助帶來的快樂。

3

合作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合作與分享

教師在選擇遊戲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個人的練習與集體的合作組合在一起,既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努力的重要性,又能充分體會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需要與同伴協商、合作,共同完成。如「兩人三足"、「長木拖鞋"遊戲,必須要幾個孩子齊心協力、步調一致才能獲勝;一些鑽爬練習,如 「烏龜搬家"、「小猴摘桃"等遊戲,更強調團隊意識,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戰勝對手。「復活"的賽制讓孩子懂得「我們大家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只要還有一個人,我們就有希望。"遊戲中需要合作,更有快樂與成功的分享。

4

規則性遊戲中發展孩子守信與交流

孩子是一張只有淡淡色彩的紙,教師可以在上面著色、繪畫,使之成為絢麗多彩的繪畫作品。在幼兒成長的初期階段,幼兒的言行容易受到成人的影響,而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引導者,要藉助一些活動讓學生獲得社會道德標準、法則要求、文明行為等方面的薰陶。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對幼兒進行說教式的引導並沒有任何效果,而應該結合一些遊戲活動將規則蘊含其中,使學生在思維中形成規則意識。規則性遊戲是幼兒遊戲的一種,一般被認為是遊戲發展的高級形式,它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體育遊戲尤其是競賽性遊戲,具有很強的規則性,需要孩子們自覺去遵守,但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規則意識薄弱,自控能力較差,需要不斷通過遊戲進行強化和培養。在遊戲中,孩子們要學會等待,學會輪流,學會遵守承諾,知道讓規則先約束自己,才能讓自己更好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總之,幼兒的親社會行為並非空洞式的說教,而應該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親社會行為滲透在幼兒活動中,借活動讓學生產生親社會行為。在體育遊戲中,移情法的運用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習得同情與安慰;在特定的情境遊戲中學會如何去幫助他人;同伴間相互協商、交流與模仿,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人相處,為共同的目標付出努力並獲得成功的喜悅,懂得如何合作與分享;規則類遊戲體現規則性,孩子遊戲時懂得學會等待,遵守規則,提高自我控制力。可以說,緊張又愉快的體育遊戲既鍛鍊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又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從而促進了學生親社會行為能力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不同家庭結構對幼兒親社會行為意向的影響
    為探索家庭結構的變化對幼兒親社會行為意向的影響,本研究以6歲幼兒作為被試,運用艾森伯格親社會道德兩難情境範式,分別考察來自「獨生」「準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兒在助人、合作、分享等親社會行為上的意向表現,結果發現6歲幼兒的親社會道德推理水平處於他人需求取向階段,親社會行為意向整體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與分享;6歲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意向不存在性別差異;來自「獨生」和「準二孩」家庭的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意向高於
  • 幼兒教師招聘面試結構化: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主要特徵
    在幼兒教師招聘結構化面試考試中,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主要特徵也是經常出現的一類面試考題。下面中公講師將為廣大考生詳細介紹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主要特徵,以幫助考生在面試中應對這一類問題。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的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如幫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關心、謙讓等行為。
  • 科二知識——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是兒童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二)影響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因素記憶口訣:親影社日移1.社會生活環境:社會文化、電視媒介2.兒童日常的生活環境3.移情:移情是指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是親社會行為的動力基礎、前提或動機,是導致親社會行為最根本、最內在的因素。
  • 淺談幼兒角色遊戲中的師幼互動
    幫助幼兒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在遊戲中發展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給幼兒的想像提供一個自由的發揮、發展空間。   一、角色遊戲及其教育意義   角色遊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或代替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遊戲,又稱象徵性遊戲。
  • 淺談如何更好的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我認為:第一,應為幼兒創設寬鬆和諧的語言環境,因為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有時,孩子想表達,而成人往往不願意認真聽,甚至無故打斷孩子之間的談話,這樣做無疑剝奪了孩子交流的權利。因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支持和引發幼兒表達的願望,為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機會。
  • 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指標:愛心是親社會行為的基礎
    親社會行為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行為,對兒童以後的人格、性格和身心健康等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促進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將有助於兒童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容易形成自私、不合作等行為,這不利於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們要把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 在自主遊戲中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在自主遊戲中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自主遊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是「人為創設自然情景下的幼兒遊戲」,兼有教育性,
  • 李志敏:道德情緒訓練對留守幼兒積極互惠行為的促進作用
    關於留守生活對幼兒身心健康及親社會行為負面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多,而相關的幹預研究則比較少見。因此,培養留守幼兒的道德情緒能力,提升留守幼兒的親社會性,促進其人格完善是十分必要的。Gilligan(1997)研究表明關愛他人或與他人產生共情等道德情緒均會影響個體的道德判斷和社會行為。留守幼兒作為長期缺失父母陪伴關愛的特殊群體,其可能會表現出外化的社會情緒或行為問題,從而降低其親社會性,阻礙人格健全發展。本研究選取能夠有效促進幼兒道德情緒發展的內疚、厭惡、驕傲、同情建構道德情緒訓練方案以期促進4歲幼兒積極互惠行為,對提升幼兒的親社會性將會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 多樣化體育遊戲促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足球的專項化傾向無論是對幼兒的體態發育、動作發展,還是對幼兒的情緒調控,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多樣化的體育遊戲才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可以實現幼兒體育外在目的和內在動機的趨同,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體質,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 遊戲的力量:在促進幼兒發育中的作用
    當孩子的生活中缺少遊戲和安全、穩定的養育關係時,惡性壓力可破壞執行功能的發展及親社會行為的學習;遊戲在童年逆境存在的情況下顯得更加重要。父母和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的雙向快樂,彼此溝通和調和,可以調節身體的應激反應。
  • 在遊戲中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善於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增長幼兒的知識,幫助幼兒擴大眼界,增加詞彙,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生活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語言表達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組織語言教育活動,創設語言交流環境「環境即教育」,創設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可以讓幼兒的表達能力在遊戲中得以提高。
  • 2019福建教師資格考試: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的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屬於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相關知識,它屬於道德發展的範疇,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考點主要布局在親社會行為的概念、產生的基礎、以及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通常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進行備考,選擇題例如: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最根本的內在因素是什麼;簡答題例如請簡述移情對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發展的影響。就會以這種方式考查大家。
  • 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備考指導
    學前兒童社會性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上,分別是人際關係、道德行為和性別角色行為。之前我們了解過人際交往中的親子關係和同伴關係,今天我們來學習道德行為當中的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屬於兒童道德發展的範疇,並且是道德發展的核心,此處經常會出現一個選擇題來考察大家。
  • 促進幼兒社會能力發展的英語教學活動
    社會能力發展是蹣跚學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指導幼兒如何與周圍的人互動。它允許他們與他人建立關係並以適當的方式表現。幼兒學習的一種方式是通過玩耍。在英語教學中引入一些社交活動遊戲和活動,您照顧的幼兒將開始學習他們需要知道的與他人互動的知識。
  • 淺談:體育遊戲,課堂的有力助推
    體育教學的興盛發展,是素質教育理念下的產物,是實現新課改全面實施不可或缺的課程。在新時期,如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有效的進行體育活動,遊戲教學將成為適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徵的最好教學手段和首選教學方式。本文將以自身教學實踐經驗,淺談關於小學體育教學中遊戲手段運用的一些啟發和思考。
  • 如何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
    01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因素環境因素:家庭(父母)和同伴對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的影響,主要是通過與兒童的交往而發生作用的。兒童的親社會性行為,如分享、謙讓、協調、幫助、友愛、尊敬長輩、關心他人等,就是在與父母的交往中,在父母的要求和指導下逐漸形成與發展的。
  • 幼兒教師招聘考點:影響幼兒遊戲的因素
    幼兒面對諸多的為什麼,從來不想,只是去做,但是作為幼教研究者的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影響幼兒遊戲的因素,從而更好地了解幼兒,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將從物理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和個體因素三個方面對影響幼兒遊戲的因素進行分析。一、物理環境因素物理環境因素是指遊戲中的要素及條件,它保證遊戲的順利進行。
  • 2019下半年甘肅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之親社會行為
    親社會行為的這一部分的內容在教師資格考試中屬於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相關知識,它屬於道德發展的範疇,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考點主要布局在親社會行為的概念、產生的基礎、以及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通常以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進行備考,選擇題例如:導致兒童親社會行為最根本的內在因素是什麼;簡答題例如請簡述移情對兒童親社會性行為發展的影響。就會以這種方式考查大家。
  • 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應該以言語教育為手段,以一日生活為途徑,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和機會,靈活、隨機地引導幼兒的語言活動。使他們樂意地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幫助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幼兒初步的聽說能力以及交往技能,進而使幼兒在品德和思維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發展。因為語言環境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敢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
  • 淺析在體育活動中如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期是 心理 發展的旺盛期,也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積極引導幼兒在多種活動中發展創造力」也已成為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識。體育活動因其所特有的富動感、有角色、有情節等特點,成為了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體育活動也隨之成為發展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