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反覆推薦的物理啟蒙書,開啟每個孩子的物理天賦!

2020-12-15 木子好書推薦

青少年時期讀的一本書能夠對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也許,發生在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身上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一個最精彩的答案。

《楊振寧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述:1933年秋,楊振寧考上了崇德中學………有一天,楊振寧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名為《神秘的宇宙》的書,他被書中所講的奇妙的宇宙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吸引,回家竟對父母親說:「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那時,楊振寧12歲,上初中才一年左右。楊武之聽了這話也沒放在心上,只當作少不知事的兒子一時聊發少年狂的妄語罷了。哪知23年之後,一句妄語竟成了事實!每思及此,楊武之不免感到浩渺宇宙中世事之微妙。

關於此事,楊振寧教授在多次演講中都反覆提到。並推薦大家去看《神秘的宇宙》——這本對他一生產生巨大影響的書。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01

《神秘的宇宙》:楊振寧反覆推薦

開啟無數物理天才大門的殿堂級科普書

為什麼楊振寧先生每次講座都要提到這部書,並且至今仍然建議大家去看這部科普著作呢?我們先從這本書的作者金斯說起。

《神秘的宇宙》的作者金斯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曾任劍橋大學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應用數學教授。1907年任皇家學會會員,歷任該會秘書、副會長和皇家天文學會會長。1935年起主持皇家學院天文學講座。

早年,金斯從事數學和物理學研究,在氣體動力學和輻射理論方面有重要貢獻。他修訂了英國物理學家J.W.S.瑞利提出的黑體輻射能量隨波長分布的公式,後人稱之為瑞利-金斯公式。他在量子力學、輻射和恆星演化等物理學的許多領域作出重要貢獻。1929年,退休後的金斯就致力於寫作科普讀物,他撰寫了多本以社會大眾為對象的科學書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神秘的宇宙》。這些書籍讓金斯成為當時著名的革命性科學發現說明者,尤其是在相對論和物理宇宙學方面。

《神秘的宇宙》問世以後,很快傳播到全世界,不久就誕生了中文譯本。1934年,開明書局出版了的周煦良先生翻譯的《神秘的宇宙》中文版。當時,正在崇德中學上初中的楊振寧,很有可能就是讀的這一譯本。金斯在這本書裡介紹了20世紀初物理學觀念上的重大革命,包括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等。他在書中通過探討生命的意義、事物的本質等一系列發人深思的問題,逐步向讀者揭示這些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對人們宇宙觀和哲學觀所產生的改變和影響。

《神秘的宇宙》雖是一本小書,卻包括了作者的全部思想,影響了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並在網際網路上被評為「改變整個世界的25本科普書」。這本書不僅影響了楊振寧,並且影響了一大批後來成為物理學家的少年。

例如197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美國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在青少年事情也深受這部書的影響。史蒂文·溫伯格還將本書作為他向大眾推薦的13種經典科學讀物之一。他在談到本書對他的影響時說:「在20世紀,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 George Gamow)和詹姆斯·金斯爵士( Sir James Jeans)分別著書解釋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領域激動人心的進展。對於我而言,當我剛剛步入青春期時,正是受到伽莫夫和金斯書籍的鼓舞,才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記得在其中本書,我想是金斯的《神秘的字宙》中有對於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討論。

02

把深奧的知識變成輕快的文學,

這是一本人人讀了都會愛上的物理科普書

《神秘的宇宙》雖然介紹的是物理學上的新發現,但是這些深奧的物理知識在金斯的筆下,卻一點也不深奧難懂,而如同閱讀一部輕快的文學作品。

(開明書店版《神秘的宇宙》)正如譯者周煦良先生在序言中所說:「金斯是現今很少數的,能用新興物理學題材,寫成輕快文學的人。《神秘的宇宙》寫來有如一部科學的童話,作者使我們如愛麗絲一樣,身歷相對論和量子論所揭示的字宙的奇境,同時很愉快地把握著物理學在哲學上引起的許多重要問題,這些也是現在科學界和哲學界討論得最生動的問題。」

實際上,周煦良先生出色的譯筆也為本書增色不少。周煦良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英國文學翻譯家,曾經翻譯過《刀鋒》《福爾賽世家》等世界名著,他在六十年代曾受教育部委託主編高校文科教材《外國文學作品選》,影響過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由於他具有淵博的英國文學、哲學學識,因此,他翻譯的這部《神秘的宇宙》亦堪稱一流的科普譯作。

《神秘的宇宙》全書一共分為五章,分別是《消逝著的太陽》《近代物理學下的新世界》《物質與放射》《相對論與以太》《知識的深淵》。書中介紹的是當時物理學上的大發現。這些發現雖然發生在上世紀,但是,對於沒有深入學習物理的大眾來說,這一切依然充滿了新鮮感。而且,書中的許多話語,還充滿了哲理之光。如:

從哪一條路達到這最後境界是毫無關係的,「一切的路都是到羅馬去」。總而言之,我們旅程的終點是普遍的死亡。(第一章 消逝著的太陽)

我們可以說,我們想著一樣東西,這東西就存在我們心中,但是這不能證明,我們不想著這些東西時,東西依然存在。(第五章 知識的深淵)

有人說,如果一個咬文嚼字的人碰巧一腳踢去,沒有踢著石頭,而踢著一頂帽子,帽子裡面有個小孩偷藏了一塊磚頭,那也許他就可以推翻伯克利的哲學。(第五章 知識的深淵)

對於非物理專業的大眾讀者來說,《神秘的宇宙》中的許多知識對我們依然是充滿神奇的。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這些深奧的物理發現,但是,它會讓對這個世界產生許多深入的思考。正是這種思考,誕生了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物理學家,也成就了楊振寧先生。所以,這本書對每個孩子,乃至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成人,都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而這,也是楊振寧先生反覆推薦的原因之一。

03

除了《神秘的宇宙》之外,進入物理殿堂,

我們還推薦《太陽的生與死》+《物理大師》

關於物理科普入門書,除了金斯的著作之外,還有一位著名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的著作同樣膾炙人口,曾經開啟了無數人學習物理的大門。比如,前文所介紹的美國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就說:「正是受到伽莫夫和金斯書籍的鼓舞,才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喬治·伽莫夫有許多著名的作品,最經典的如《從一到無窮大》《物理世界奇遇記》等。我們在這裡介紹的,是可以和《神秘的宇宙》同步閱讀的兩部著作——《太陽的生與死》和《物理大師》。

《太陽的生與死》是伽莫夫一本關於太陽的最經典、最全面的科普著作。這部書非常適合作為《神秘的宇宙》第一章《消逝著的太陽》的拓展閱讀。

我們都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都離不開太陽。那麼,太陽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又怎麼能夠發光發熱呢?太陽最終又將何去何從呢?在這部書中,伽莫夫給我們介紹了關於太陽的一切知識,讓我們對太陽有了全新的了解。而且,作者還介紹了原子能和核爆炸的相關知識,講述了核武器的原理等等。這本書被史蒂文·溫伯格列為「13本最適合普通讀者的科學書籍」之一,相信每一個讀者讀了這本書後,一定會從中發現許多引人思考的地方,並讓我們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由於《神秘的宇宙》只是介紹了二十世紀物理學上的大發現,而要進一步了解整個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伽莫夫的《物理大師——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則是一部完整而迷人的物理學史。它像歷史小說一樣通俗易懂,但每一章有都帶有權威研究的堅實印記。

作者在書中既介紹了物理學的知識和發現,也描寫了物理學家精彩的人生,正如作者所說「既討論伽利略的審判,也對他發現的力學基本定律給予相當篇幅的解釋,既回憶了印象中我和尼爾斯·玻爾的軼事,也細緻地討論了玻爾的原子模型。

本書一共八章,每一章的討論都圍繞著一位或者至多兩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了描繪出更多的背景,我會再順帶介紹同時代的一些其他物理學家以及他們對物理學所做出的貢獻。」作者寫作此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由衷地希望這本書能給年輕的讀者(也許也會給一些年長讀者)帶來學習物理學的衝動,這是我寫這本書的核心要義。」

04

名家譯本《神秘的宇宙》+《物理大師》+《太陽的生與死》

打開孩子物理世界大門的神奇鑰匙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和能成為物理學家。但是,了解一點物理學知識,能夠引發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同的思考。物理學不僅是科學,也是哲學,還是美學。讀這三本物理學科學讀物,能夠引發我們對這個世界探索的熱情,給我們打開奇妙的物理世界的大門。這三本書,不僅適合送給每個處在探索學習階段的青少年,也適合每個熱愛學習的成年人。

團結出版社出版的《神秘的宇宙》+《物理大師》+《太陽的生與死》。定價155.8元。

新書特惠,喜歡就趕緊入手吧!

8~18歲孩子適讀

相關焦點

  • 楊振寧反覆推薦的物理啟蒙書,開啟每個孩子的物理天賦
    《神秘的宇宙》作為一部物理科普經典,影響了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並在網際網路上被評為「改變整個世界的25本科普書」。同時,這本書也是著名物理學楊振寧反覆推薦的物理啟蒙書。青少年時期讀的一本書能夠對人生產生多大的影響?也許,發生在楊振寧身上的故事能夠給我們一個最精彩的答案。
  • 院士點讚、央視力薦,讓孩子能懂的物理啟蒙書,5歲就能讀
    節目中,主持人推薦了一本,被美國圖書館期刊譽為「最佳參考書」的物理科學啟蒙書——《這 就 是 物 理》 家長們都知道,物理是理綜學習的基礎,也是「理科思維作為專門寫給5-12歲孩子的物理科學啟蒙書,《這就是物理》在美國非常受歡迎!收穫了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在學校幾乎人手一本!很好美國書店調查顯示,只要讀過這套書的孩子,就會對物理知識非常感興趣,根本不會有「物理難學」的感覺。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這雖然是一個錯誤的模型,但卻開啟了規範場理論進入物理學的大門。  四種相互作用中的強、弱相互作用僅存在於微觀世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科學家們研究最成熟的,是引力和電磁力。當年的外爾,深切感受到廣義相對論及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既真又美的特點。因此,外爾首先想到的,便是用他欣賞的規範理論,將這兩者統一起來。
  • 楊振寧推薦清華去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他在24歲時獲得了博士學位
    也許每個人的小時候都曾經夢想過他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成為蓋世英雄。在這個世界裡,能有多少人才?大多數成功的人可能有天賦,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後天努力。並不是每個有才華的人都能出人頭地,很多才華的人都被埋葬了,所以有一個高尚的人,即伯樂是非常重要的。
  • 我們都「誤會」楊振寧了,有人說:和他同一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關於楊振寧,一直一個很大的非議。楊振寧被過譽了。「有的人說他比霍金厲害,如果他真那麼牛,為什麼我不知道他?」先來看上面這張照片,是當今國際物理會議後的集體合影,與會者都是當今著名物理學家們,比如「夸克之父」蓋爾曼。
  • 外爾與楊振寧——物理的真與數學的美 | 量子群英會
    這雖然是一個錯誤的模型,但卻開啟了規範場理論進入物理學的大門。  四種相互作用中的強、弱相互作用僅存在於微觀世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科學家們研究最成熟的,是引力和電磁力。當年的外爾,深切感受到廣義相對論及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既真又美的特點。因此,外爾首先想到的,便是用他欣賞的規範理論,將這兩者統一起來。
  • 什麼是所謂的天才:中國兩位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莫言是這樣說的
    此外,物理學的結果是真實的真理,而不是像文學一樣虛幻,每個讀者看到的結果都不一樣。有人說你寫得好,有人說你寫得差。所以,如果有來生,我會選擇學物理。楊振寧的回答更具體。畢竟,他是一位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說。如果家長或老師發現孩子在某個地方有一些特殊的才能,就必須注意幫助他培養對這個領域的興趣。
  • 楊振寧講(經典)數學笑話兼論數學和物理的關係
    理論物理的「猜」和數學的「證」1995年12月, 楊振寧先生接到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的來信, 請楊振寧在1996年5月到復旦為「楊武之講座」做首次演講。楊武之教授是楊振寧的父親, 又是中國數學前輩,早年任清華大學數學系系主任多年, 五十年代後則在復旦大學任教授, 所以楊振寧很愉快地接受了邀請。但是他不能像楊福家校長要求的那樣做20次演講, 只準備講三次。順著這一話題, 楊振寧先生又談了理論物理和數學的一些關係。楊先生說:「理論物理的工作是『猜』, 而數學講究的是『證』。
  • 國民老師李永樂帶來的物理啟蒙課,讓孩子吃透每個知識點!
    這不,李老師動真格的了,和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合作,前後花了3年時間,給5—12歲的小朋友們精心創作了一套系統全面的物理啟蒙書——《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並且隨書免費贈送10堂李永樂老師原聲錄製的動畫視頻課!
  • 在大學物理教科書上怎麼找不到楊振寧的理論?
    楊振寧是上個世紀後半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可以說是當今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可是對於他的偉大,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畢竟在絕大多數人所學過的物理教科書中看不到有哪一條物理規律是楊振寧發現的,所以當有人說楊振寧偉大時,總有一些人反駁說不知他做出了什麼。
  • 一個只有高中物理基礎的人,有沒有可能通過自學看懂量子物理?
    但是對於智力差異的認識,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和樂於承認。可能主要原因是智力這玩意兒它並不那麼直觀地能看出來。我們很多時候看不到人與人之間智力的差異,當然這本身也是個智力問題……但其實智力差異跟身體的差異一樣,不是一個簡單的高低對比,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長得高並不代表跑得快,比如姚明比劉翔高了一個頭,但跑起來就沒劉翔快。
  •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果有哪些?與楊振寧相比如何?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到現在,有什麼研究成果嗎?他們的水平能比得過楊振寧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全球八大高能物理研究所之一!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73年2月,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基礎上組建了高能所!是我國從事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與高能物理研究、開發及應用的綜合性科研基地!
  • 為什麼一學物理就發怵 ?名校物理老師李永樂:關鍵在物理思維
    作為「網紅物理老師」,在科普了無數網友物理知識後,他整整花了三年時間,打磨出一套適合5~12歲孩子看的物理啟蒙科普書。 一個深奧的物理知識,只需要花十幾分鐘就能輕鬆講透,為什麼給小朋友編寫的物理啟蒙書卻要花上三年時間?
  • 楊振寧連發三問 清華物理系老朋友三問讓大家汗顏
    楊振寧連發三問:培養一流科學家到底重要不重要原標題:清華基科班20年慶典 96歲楊振寧連發三問新京報訊 (記者王俊)昨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舉行,96歲的楊振寧作為清華物理系的「老朋友」,對「培養一流的科學家不太成功」提出三個問題。
  •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國民老師給孩子的10堂科學思維課
    國民老師李永樂給孩子的10堂科學思維課。讓孩子在求知敏感期,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名譽校長劉彭芝、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苟利軍、知名主持人鞠萍姐姐推薦孩子閱讀。李老師發揮專業特長,歷時3年,精心策劃、撰寫、設計,為孩子呈現了這部高水準物理啟蒙書。(1)10大主題層層推進,知識有序銜接。
  • 19歲清華少年,得楊振寧推薦入麻省理工,24歲成博士,後來如何?
    上了高中的李真更是把自己在物理方面的天賦展現得淋漓盡致,李真的老師曾說他是個優秀的孩子,以後必定會有所成就的。在高中時他參加了很多比賽,只要學校有比賽項目,老師總是第一個想到他,而他也從來沒辜負老師對他的一片期望。不僅僅是國內的一些比賽,在國際性的比賽中他也從沒失敗過。他曾獲得亞洲物理比賽的金牌,其它的一些比賽已經多得數不過來了。
  • 影響孩子對物理的最關鍵因素,既不是名校,也不是天賦
    但是,另一份調查研究,卻表明,也有超過一半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對科學不感興趣,因此,家長們想要讓孩子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呢?我們以物理為例。有人覺得學好物理,關鍵在於孩子自身要有天賦,有的人則認為,一定要有一位特別好的老師引導才可以學好物理,也有人認為只有頂尖名校才能培養出物理好的孩子。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 楊振寧:中國教育太偏重訓導 讓學生「不管閒事」應注重培養興趣
    中國學生很少關注與自己研究領域無關的知識作為最長者,楊振寧首先回憶起2004年他在清華大學教授大一物理的日子。在那段時間,楊振寧接觸了不少國內大學生。對比他在美國的學生,他發現,中國的大學生學得比較深入,也更為成熟。
  • 給娃寫了一套物理啟蒙書
    ,比如社區會組織學習小組,組織孩子做物理相關的小項目、小實驗。從經典物理到最前沿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物理知識千差萬別,但李老師通過舉有趣的例子,講好懂的道理,搭配專業漫畫家輕鬆明快的圖畫,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埋下熱愛科學的種子。
  • 楊振寧出席清華物理系慶典:「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
    為回應「錢學森之問」,清華大學學堂物理班2009年9月正式實施。7月14日,清華大學舉行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出席慶典並拋出了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的問題,希望引發更多人的思考。「第一,是否有這樣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