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老闆用這招幹翻一個網站!美國版大眾點評這次遇到麻煩事了!

2020-12-22 雷科技

「別忘了給五星好評喲~」


現在,無論進行了什麼形式的消費,只要店家有評分系統,我們都會收到類似的「叮嚀」。


評分系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們選擇的煩惱。對大部分人而言,瞅準好評多的店鋪去就是了,簡單快捷。


這就使得商家們對於好評十分看重,甚至在淘寶出現過「差評警告」的事件。


但美國的一個餐館老闆,卻反其道而行。


他公然號召顧客們為自己打一星「好評」,憑這個打分還能獲取店內消費折扣。


所長(ID:iwanwusuo)頗為驚奇,想要了解一下是什麼新套路。


一人挑翻點評網站


Cerretini是我們今天的主角,說起自己和「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較勁的事,他總是面帶戲謔。


餐館開業後,為了快速擴大知名度,Cerretini選擇了入駐Yelp,成為點評系統下的一名商家。


沒想到的是,要獲得曝光,首先得購買Yelp的「店鋪推薦」業務。


咬咬牙,Cerretini掏錢試了兩個月,卻發現這根本沒用。


虧本買賣誰會幹呢?Cerretini果斷停止辦理業務。


這下好了,注意到數據異常,Yelp即刻聯繫了Cerretini,勸說他續費。


屢次交涉無果後,Cerretini發現店裡的五星好評不見了,幾個一星差評反而被置頂。


「那些打1星的人,甚至連我飯店的門都沒進過。」


面對這種操縱評價的行為,Cerretini的暴脾氣可忍不了。


既然Yelp要「去好存壞」,那自己乾脆「一差到底」。


隔天,他就在餐廳的門口放了一塊告示牌,言明:「只要在Yelp上給我們打1星,買任何披薩均可獲25%的折扣!」


這個反向廣告打得可謂絕妙,食客們出於好奇紛紛前往。


所幸餐館味道還不賴,得知老闆的遭遇後,顧客在1星的打分下,給出的卻都是好評。


1星佔總點評量95%的成績,贏得了Yelp史上得分最低飯店的榮耀。這種與其他商家迥然相異的風格,讓Cerretini的餐廳一下子火了。


Cerretini那邊蹦躂得歡快,Yelp這邊可高興不起來。


他們指責提供「折扣」的手段違反了平臺的協議規定,要求Cerretini立刻停手,否則將取消他入駐平臺的資格。


Cerretini才不管,他直接把事情經過曝到網上,讓網友評理。


大眾苦Yelp操縱評價的黑歷史久矣,紛紛投入Cerretini的陣營。


最終,Cerretini憑著自己的一系列操作,頑強地在Yelp上紮根,讓Yelp牙根痒痒的同時,靠著他們的客源賺錢。


「我是唯一一個在他們的比賽中擊敗他們的人,我給那家公司留下了汙點記錄。我挑釁他們,我羞辱他們。現在,他們就像躲瘟疫一樣避開我。」


Cerretini的話說來霸氣,所長(ID:iwanwusuo)也是聽得服氣。以一己之力,挑翻一個全美最大的點評網站,這樣的經歷怎麼能不吹一輩子!


Yelp?何方神聖?


下面咱們就來聊聊,Yelp,是個什麼東西


上文提到,Yelp號稱「美國版大眾點評」,這麼理解完全沒錯,因為它們大部分的功能都是一樣的。


什麼?你沒用過大眾點評?


美團呢?百度糯米呢?口碑呢?總有一款擊中你的吧?


對,Yelp和他們是一類東西。


那為什麼Yelp要與「大眾點評」對標呢?這就牽扯到一點歷史原因。


首先從時間上,大眾點評成立於2003年,Yelp成立於2004年。


大眾點評作為全球第一個獨立第三方消費點評網站,Yelp雖然只是落後一步,但稱咱們一聲「前輩」還是理所應當。


兩者又幾乎是領域內的領頭羊,所以Yelp能對標的也就只有咱們了。


其次,Yelp的點評模式、互動模式、盈利模式等等,一開始都與大眾點評十分相似。


這個層面上,又是咱們領先一步,看來Yelp這聲「大哥」還真是不叫不行啊!


雖說一步先步步先,但人家身上就真的沒有咱們可以學習的地方嗎?並不是的。


Yelp起步的時間並不比我們晚多少,在十幾年的發展中,也迭代出了許多極具特色的功能。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AR利用」這項功能。


什麼是「AR」呢?百度百科上給的解釋是這樣的:


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是一種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後,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兩種信息互為補充,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的技術。


很繞口是不是?別急,所長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這樣一個經典科幻場景,相信大家都會見過:


很眼熟吧,這就是所謂的AR技術。


通俗易懂一點地說,把虛擬的信息投放到現實中,讓我們能夠和虛擬信息進行互動,就像我們在翻一本真實的書一樣。


不過,Yelp畢竟還只是個點評網站,AR技術還做不到圖中這麼誇張的地步。


在Yelp中,用戶找到目標店鋪後,只要將手機照相機對準相應的方向,屏幕中就會顯示出店鋪的信息。


實際效果是這樣的:


對比大眾點評的平面顯示,Yelp的這種形式無疑更為生動立體,「信息」本身冷冰冰的感覺大大減弱,用戶篩選信息時產生的「不耐煩」也隨之減少,體驗更棒。


當然,以上見解都來自所長(ID:iwanwusuo)的個人使用體驗,不能代表全體用戶。畢竟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


美食點評鼻祖


Yelp和大眾點評這類網站,相信大家日常用得最多的,就是尋找「美食」的功能了。


那除了這兩大巨頭,世界上還有沒有別的頂級美食點評網站呢?


當然是有的!下面就讓所長著重介紹一下「食評界」的鼻祖——《米其林指南》。


相信「米其林X星餐廳」這個評價,大家應該耳熟能詳。


能評上米其林星級,是幾乎所有廚師的夢想了,但是同時,各位應該也都有這樣的迷思:


一個輪胎大王,怎麼跨界去做食評了呢?還做得這麼好?


追溯原因其實就一個:法國人愛吃!


100多年前,米其林剛成立的時候,私家車是個絕對的奢侈品。


奢侈品意味著擁有的人極少,米其林的目標用戶也就少了。


要如何才能從這一小撮人手上賺更多的錢?


輪胎是個消耗品,必須要讓用戶們多消耗,生意才會好起來。


要消耗必須得出門,最好還是出遠門。


如何鼓勵用戶們出遠門,提高對輪胎的消耗,成為了米其林公司的營銷目標。


米其林公司高層覺得,汽車旅行,就是個極好的主意。


結合法國人「愛吃」這個特點,米其林公司決定出版一本旅行指南手冊。


手冊中除了必要的旅行信息,還增添了許多對餐廳的介紹,包裝成一本別出心裁、倡導精緻生活方式的旅行指南。


結果,《米其林指南》一炮而紅!


後來,米其林公司乾脆把餐廳指南單獨劃分出來,專注於美食點評,就此一步一步成為了美食評論界的「聖經」。


那麼,《米其林指南》的打開方式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清楚,米其林對餐廳的評級標準,分兩個維度:食物和就餐環境


其中,星星圖案代表對食物的評級,叉勺圖案代表對就餐環境的評級,圖案數量越多,餐廳品質越好。


要想出現在米其林指南上,餐廳至少要獲得「一副叉勺」的標記,叉勺越多,代表就餐環境越奢華,最高可以到五副叉勺。


星星的含義更簡單,一共三星,分別代表:


米其林對星級評定的要求極為嚴格,所以身為星級廚師,壓力還是相當大的。


甚至有廚師因為被降星而自殺,看來每一行都不好幹呀……


是否上了米其林指南的餐廳就一定美味呢?其實也不盡然。


米其林的評級通過自家公司培養的美食密探到店試吃,撰文反饋,最後在指南中匯總評級。


但全球那麼多餐廳,評審員數量畢竟有限,口味偏好更是客觀存在,因此,不夠好吃的米其林,也是有的。


例如,紐約的草堂小餐(Lan Sheng Restaurant)和傾城餐廳(Café China),都有過一星的待遇。


後者目前還在榜單之中,如果以咱們中國口味做標準,大約怎麼都輪不到這兩家。


只能說,在全球範圍內,《米其林指南》算是一個極具權威的參考,但咱們也不用把它過度神化。


還是那句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目前在國內,米其林星級餐廳集中坐落在上海、香港澳門幾個地方。考慮到出行方便,上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19上海米其林指南已經發布,為免大家辛苦尋找,所長把榜單搬了過來。


因為榜單太長,只能展示部分餐廳,完整榜單可到玩物所(iwanwusuo)公眾號回復【米其林】查看。


點評網站帶來了什麼?


除米其林以外,食評界還有許多大咖,最具代表性的還有以下幾個:


1.「全球50佳餐廳」,人多力量大,每年要匯聚幾乎1000名評委來撰寫榜單;


2.La Liste,誓死捍衛法蘭西榮譽的鬥士,鍾愛法餐人士的必備寶典;


3.Zagat,大眾點評和權威餐廳評論的完美結合,愛對比的人必看;


4.TripAdvisor,全球最多人用、覆蓋面最廣的榜單,匯聚最大眾的口味;


5.Tabelog,日本的大眾點評,每個點評都像一篇文章,甚至可以刷食評打發時間。


每個指南的評判標準各有特色,且都在自身的領域深耕細作,只考慮單一層面的話,這些榜單都稱得上權威。


不多贅述,我們用一張表來看看他們的評判標準:

以上這些排行,基本涵蓋了各個菜系、各個口味的食評,如果你在這些排行裡都找不到想吃的美食,所長(ID:iwanwusuo)只能說:您是仙人,下凡委屈您了。


說到這裡,所長(ID:iwanwusuo)不禁再次感嘆,這類點評網站、讀物的出現,著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在沒有這些網站的時候,我們通過什麼方式解決「今天吃什麼」這種人生終極難題呢?


只能是「口口相傳」。


「我跟你說,對面馬路拐角第三個店面四樓有一家西餐廳,特別好吃!」


「是嘛,走,看看去!」


這種對話現在已經不常見了,要推薦一家心儀的店鋪,直接甩一個點評信息,簡潔明了。


而且,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上面的對話中存在明顯的「地域局限性」


口口相傳這種形式,只能推薦一些身邊的、近距離的店鋪,再遠一點就力所不及。


哪怕你的記憶再好,也不能說出「某省某區某個街道XX號」這麼詳細的地址吧。


最多表達一下,「我上次在廣州哪家店吃了XXX,感覺還行」這樣籠統的信息。


閒聊式的推薦,對方聽著聽著就過去了,不會記得你說了什麼。


但是有了點評信息就不一樣了,地址、開店時間、菜品、用戶評價……種種資訊一應俱全。


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去了那裡將得到什麼服務,極大程度上減少了「翻車」情況的出現。


只能說,點評類網站的出現,實在是棒呆了!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點好看:點亮這裡請所長吃米其林

相關焦點

  • Yelp: 美國的大眾點評網站
    Yelp相當於美國的大眾點評網站,系統的了解一下Yelp的特性:1.易於理解的UI,便於使用的UX;2.靈活運用GoogleMap顯示商戶位置;3.豐富的評論量和用戶評分;4.與OpenTable連動預約系統;5.與朋友資源共享;6.將AR最大化利用的移動應用工具。
  • 大眾點評不哭
    當時來談團購的平臺很多,為了為餐廳拉新引流量,我們選擇了不排他性,分別在美團、大眾點評、窩窩、拉手、丁丁團購,其中的細節是茶餐廳只在美團網站上線的第二天,其他團購網站紛紛趕來。從實驗的結果來看,當時確實是團購的客人從美團來的最多,從丁丁來的最少。
  • 丟掉大眾點評!國外當地人都在用這些美食App
    出國旅行,品嘗異國美食絕對是一件頭等大事,畢竟1日只有3餐啊,可不能隨便打發了事。 但是,一到國外,大眾點評、美團這類的美食推薦app基本上失去了用武之地,畢竟上面的食客都是像我們這樣「盲人摸象」的遊客,對當地美食最有發言權的,自然還是當地人啦。
  • 如果「附近的餐廳」捲土重來,大眾點評怎麼辦?
    科技自媒體 / 侃科技頻道 大眾點評App或將消失的傳聞因美團的一紙聲明暫且告一段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已有15年歷史的老牌平臺真的平安無事了。今年1月初,微信悄悄在廣州地區上線內測了「附近的餐廳」小程序。
  • ...水軍 點評 算法 大眾 虛假 炒作 頁面 星級 好評-上海頻道-東方網
    花錢為自己買好評、花錢給對手買差評、刷星、刷皇冠……任何一個曾經有過網購經歷、或是用過大眾點評這類在線生活服務的人,對第三方炒作機構和所謂「職業差評師」的所作所為,都不會一無所知。在網際網路江湖上,它們被視為寄身於網絡購物、消費點評市場上的「腫瘤」,但卻因為網絡的虛擬特性以及法律法規的空白,很少受到嚴厲懲罰。
  • 美團拋棄大眾點評
    董事會給出了這次改名的理由,那就是公司名稱的簡化有助於對外建立本公司統一的品牌形象,增強用戶、商戶等對本公司多業態能力的認知,從而推動本公司在聚焦本地生活的同時探索新業態,增加更多的價值。其實,這就意味著大眾點評已經被美團拋棄了。截至現在,美團已經全部覆蓋了大眾點評的功能,也許很快,大眾點評就會不復存在了。
  • 大眾點評牽手必勝客歡樂餐廳 「網際網路+」助力歡樂上門
    近日,中國領先的城市生活消費平臺大眾點評和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旗下必勝客歡樂餐廳正式達成外賣合作,北京、上海兩地的大眾點評用戶可以率先在大眾點評上(APP、PC)訂購必勝客歡樂餐廳外賣。目前,雙方合作的外賣服務已經覆蓋京、滬兩地的100多家必勝客歡樂餐廳。
  • 濰坊:餐廳關門團購繼續 大眾點評網稱儘快處理
    7月18日,家住濰坊市濰城區安順路附近某小區的譚女士反映,她在大眾點評網上看到一家餐廳的團購活動不錯,便跟朋友相約到該餐廳就餐,可一行人來到現場後卻發現,餐廳已經關門。譚女士認為,既然餐廳關了門,大眾點評網上的團購活動就應停止,否則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對此,大眾點評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會加緊核實,並對此進行處理。
  • 這份上海餐廳避雷名單,大眾點評絕對不會告訴你
    它們用現實告訴你,什麼叫作「通貨膨脹的偽餐飲評價」。在餐廳數量眾多、餐館種類齊全的上海,這種讓人糾結的餐飲體驗也常常出現。所以有經驗的食客都會告訴大家,別光看好評,也看看差評都在說什麼。這給熱愛吃喝卻日常踩雷的DT君提供了一個思路——全上海哪些餐廳最容易讓客人在評論區裡「口吐蓮花」?哪些菜系是上海餐飲界的踩雷大戶?哪個商圈聚集了更多「人間不值得」的餐廳?
  • 這份上海餐廳避雷名單,大眾點評絕對不會告訴你-虎嗅網
    「不管節假日,這店都很多人排隊,評價也不錯。結果我排到了不香也不甜!為啥要我排隊?」在豆瓣「我在大眾點評踩的雷」小組裡,一名北京網友對牛街的一家甄糕發出了關於良心的質問。它們用現實告訴你,什麼叫作「通貨膨脹的偽餐飲評價」。在餐廳數量眾多、餐館種類齊全的上海,這種讓人糾結的餐飲體驗也常常出現。所以有經驗的食客都會告訴大家,別光看好評,也看看差評都在說什麼。這給熱愛吃喝卻日常踩雷的DT君提供了一個思路——全上海哪些餐廳最容易讓客人在評論區裡「口吐蓮花」?哪些菜系是上海餐飲界的踩雷大戶?
  • 成都美式運動主題餐廳走紅 大眾點評邀您3折嘗鮮
    正是基於對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理解,近日大眾點評在成都攜手知名的Hooters貓頭鷹美式運動主題餐廳推出一款低至3折的4人套餐,受到不少渴望感受原汁原味美式餐飲文化的年輕朋友的歡迎,1500份團購券悉數賣光。 憑大眾點評團購券,188元就能享受價值627元的4人套餐一份。
  • 競價排名的大眾點評網以何服大眾
    餐廳星級虛標、評價不真實、搜索結果排名混亂……最近,大眾點評的餐飲競價排名模式遭遇了許多商家和用戶的質疑聲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美團拖欠商家錢款的事還沒完,大眾點評的商業競價排名模式又遭質疑。家住北京望京的王淼特意預約後前往,但到店後卻傻眼了——據其描述,這家手工坊在一個居民區內,房間狹小,只有四張桌子,店員說只要等四五分鐘就輪到他,結果一等半個小時過去了,做蛋糕時店員還愛搭不理……  而像這種線下切身體驗與大眾點評網線上評價大相逕庭的情況,並不是只有王淼遇到過。法治周末記者在微博瀏覽發現,有關對大眾點評「評價不實」「刷好評」「餐廳星級虛標」等的吐槽多達幾百條。
  • 大眾點評輔助營銷新規 水貨餐廳單日流水十幾萬
    大眾點評輔助營銷新規 水貨餐廳單日流水十幾萬 耕者 · 2014-08-14 17:43:32 ·產經 2014年一家叫做水貨的餐廳通過大眾點評營銷紅遍全國,據其負責運營的高管李昊介紹,水貨餐廳單店日流水達十幾萬、客流超過
  • 大眾點評發布"黑珍珠餐廳指南" 曼殊懷石和德明飯店都上榜了
    浙江在線2月12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南希)近日,大眾點評發布了「黑珍珠餐廳指南」,這份被外界稱為「中國版米其林」的中國餐廳指南,被大眾點評CEO王興賦予了 「復興中華美食」的重任。  似乎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懶癌患者」解決選擇問題,大眾點評將這上榜的330家黑珍珠餐廳區分為28家「一生必吃一次」的黑珍珠三鑽餐廳、85家「紀念日必吃」的黑珍珠二鑽餐廳和217家「好友聚會必吃」的黑珍珠一鑽餐廳,以情景功能為區分,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
  • 微信內測「附近的餐廳」,要做自己的「大眾點評+小紅書」?
    微信似乎要在發現欄目的一級入口裡再造一個「大眾點評+小紅書」。據億歐報導,有微信用戶在設置 - 插件(此前名為「微信實驗室」)裡發現了「附近的餐廳」功能,該功能目前尚處於灰度測試階段,只在廣州地區開放內測。
  • 大眾點評把你的開房記錄,給公開了...微信好友可見!
    這消費記錄要是被他女朋友看到了,估計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到底是何方妖怪,在此作亂?原來,是大眾點評自己。據經濟日報報導,美團旗下的大眾點評,將用戶在平臺上的關係鏈,與微信及通訊錄中的好友捆綁;在沒有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把用戶在酒店、餐廳、景點的籤到、關注、點評及地址等信息,自動分享給這些平臺的好友,並且無法取消分享。
  • 大眾點評線上線下 讓上館子變得享受
    給消費者口碑和優惠  2003年,在美國就業的上海人張濤,看到了全球旅行美食指南《米其林指南》的紅火。而彼時國內大多數食客的「吃喝玩樂」信息來源較單一,主要依靠廣告或口口相傳。「如果有一個匯集食客口碑的網站,讓後來者在選擇餐廳和點菜時看到真實的第三方意見,如何?」張濤將這個想法付諸行動,就此改變了大多數人的餐飲等本地消費方式。
  • 大眾點評變味了?|| 深度
    以往,很多人的日常是,著急找飯店用大眾點評,有閒了跟著大眾點評必吃榜打卡,到了飯店,點菜都不看菜單,直接參考大眾點評網友的推薦,大眾點評曾是吃喝玩樂的最佳指南。而如今,「大眾點評必吃榜再次踩坑,再也不相信必吃榜了」、「以前只要出去吃飯幹啥都會看大眾點評,現在覺得真的好坑,因為在好評裡找到兩三條真實差評太難了,」網友在微博上吐槽。
  • 大眾點評沒有對手
    作者 | 姚心璐 編輯 | 安心美容院老闆王雨濤面臨著兩個選擇——每年支付8500元進駐大眾點評,或者,以5500元的年費入駐口碑。這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她一一對比了同街區美容院在兩個平臺的訂單和評論數量,察覺到明顯的差距。
  • 罵人不帶髒字的最高境界,都在大眾點評的差評區裡
    用某位不知名資深觀察員的話來說:「這,可能是屬於真實人類情感的最後一塊自留地。」(誤)01大眾點評差評區,人均文學大師在每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都有一群失眠的年輕人,在黑暗中習慣性地瀏覽大眾點評的差評區。不要跟我說是我燙老了,我出生第一件事就是學會怎麼燙毛肚。」就仿佛是一個魔咒,當人們打開大眾點評的差評區,就會自動化身為一臺大型的情緒釋放器;明明網購時連「確認收貨」都懶得點,此時卻能毫不吝嗇自己的時間和頭腦,寫下一篇動輒千字小作文。它可能是繼騰訊微博之後,另一個被你忽略的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