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智能界喜歡刷自媒體的我,一直也是關注NB-iot相關動態,自然是不會錯過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現在很火的NB-iot技術有哪些優勢。
NB-IoT,英文全稱是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
網絡網速發展演變上分為:G(GPRS)→E(EDGE)→3G(WCDMA)→H(HSPA)→H+(HSPA+)→4G/LTE(LTE-FDD/TDD),其中G、E屬於2G;3G、H屬於3G;H+、4G/LTE屬於4G,速度依次增快。
根據傳輸速率的不同,可將物聯網業務劃分為高、中、低速區。
高速率業務:主要使用3G、4G技術,例如車載物聯網設備和監控攝像頭, 對應業務特點要求是實時數據傳輸。
中等速率業務:主要使用GPRS技術,例如居民小區或超市的儲物櫃,使用頻率高但並非實時使用,對網絡傳輸速度的要求遠不及高速率業務。
低速率業務:業界將低速率業務市場歸納為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市場,即低功耗廣域網。目前還沒有對應的蜂窩技術,多數情況下通過GPRS技術勉力支撐,從而帶來了成本高、影響低速率業務普及度低的問題。
目前低速率業務市場急需開拓,而低速率業務市場其實是最大的市場,如建築中的滅火器、科學研究中使用的各種監測器,此類設備在生活中出現的頻次很低,但匯集起來總數卻很可觀,這些數據的收集用於各類用途,比如改善城市設備的配置等等。
NB-IoT作為一種新的窄帶蜂窩通信LPWAN(低功耗廣域網)技術,具備強連結、高覆蓋、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NB-IoT也有自身局限性,在成本方面,價格還可以再繼續降一降,想要大範圍內適用,成本是不能太高;在傳輸數據方面,由於不能實時傳輸數據,採集數據量不夠大。
對戶外用戶來說,以前可選擇的只有2G、3G、4G,沒有廣域的連接技術,NB-iot出來之後補足了這種對數據量要求不大、但也有聯網需求的使用場景。
NB-iot非常合適使用於使用頻率不高、但又需要接受數據、數據量不算大的戶外產品/物體。比如說下水道、井蓋、安保、共享單車、路燈、醫療等這些使用場景。
因為這個是全新的技術,且合適NB-iot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對適合使用NB-iot的領域來說,機會非常多。對於物聯網創業者角度來說,相當於擴展了一片新的市場。
對於新技術的到來和普及之前,首先受益的是底層晶片廠家或者方案廠商,他們是第一批的進入者,針對大眾創業者來說,需要等到這個技術的底層配套搭建後,再開始在產品層面上的應用。
做創業者的話,是結合他們的方案或者晶片來做一些場景化的應用的,具體場景比如你要針對共享單車、還是戶外運動、市政工程等,找到屬於自己的應用場景即可。
總結了下大概是這麼五個方面:
1、醫療領域
比如說醫療方向的藍牙血壓計、血糖儀,尤其是家庭可攜式醫療設備,採用NB-iot技術後,數據傳輸會比之前方便很多。
2、共享產業
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健身房、租賃物件等,都算是有很大應用空間,需要傳輸數據、但也不需要實時傳輸數據。
3、市政工程
井蓋、路燈、管道等,都算是這個市政工程方面,會有大批量的需求,等到Nb-iot應用集中爆發,採購量預計會大得驚人。
3、寵物定位
寵物定位與防丟器,都可以使用到NB-iot。
看看喵星人和汪星人現在的地位,都比我們能屈能伸的男子漢要高。
~~~寵物智能設備也賣得不便宜~~,感覺市場空間大啊。
4、穿戴設備
作為智能硬體中可穿戴設備廠家,埃微也在積極研發與NB-iot相關的產品。我們將會推出一款老年人健康手錶,採用NB-iot模塊後,手錶的續航時間將會大大增加,用戶體驗就會大幅度上升,而且成本會降低。
智能手錶、手錶在針對特定人群,比如說老年人、小孩,殘疾人、痴呆、高血壓患者等,需要發送定位數據及身體數據,採用NB-iot是非常適用的。
所以,NB-iot是一種新技術,解決了部分使用場景下的數據傳輸和聯網問題,提升了效率、適當降低了成本。創業者還是應該關注於自己深耕的領域,思考在自己熟悉的範圍找到切入點,如何應用這項技術來改善目前遇到的問題,把產品的體驗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