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徐建國:中國的「病毒獵手」

2020-12-18 央廣網

編者按:「健康所系,性命相託」,他們是醫生。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他們也是戰士。8月19日是第三個「中國醫師節」。近1300萬白衣天使守護著這個發展中大國14億人的健康,不斷用專業、汗水甚至生命締造著奇蹟。中國之聲從8月19日起推出特別策劃《中國醫生》,向「最美醫生」致敬,19日推出《徐建國:中國的「病毒獵手」》。

徐建國,68歲,醫學微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新發、突發、重大、不明原因性傳染病疫情的病原學研究,主持完成多起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傳染病疫情病原學調查,發現和命名了五十餘種新細菌和一些新病毒,其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國傳染病疫情應急處置的科技水平。

徐建國院士接受總臺央廣記者採訪

央廣網北京8月19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所,徐建國和他的團隊就像一支特種部隊,專攻傳染病疫情的「元兇」。他們憑蛛絲馬跡找到病原體,然後告訴大家如何消滅「敵人」。徐建國說:「24小時待命,它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是)一群人的戰鬥。傳染病來了,首先要告訴(老百姓)是什麼引起的,這是你的職責。然後要告訴(老百姓)它的風險在哪?怎麼能控制?政府應該做點什麼、老百姓應該做點什麼?」

基因組序列是發現病原體的金鑰匙,只有掌握了病原體的基因組序列,才能明確元兇是誰。面對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這位從事傳染病防控工作40餘年的老將臨危受命,擔任國家衛健委「病原檢測結果初步評估專家組」組長,率領團隊,打破常規,初步判斷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為疫情控制贏得時間。徐建國表示:「我只要拿到(病毒的基因)序列就跑不了,因為病原體確定方案自然就出來了,因為它都是一個家族型的,它在遺傳上靠誰近,新冠病毒靠近MERS、SARS,因為它們都是冠狀病毒。」

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最令徐建國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與豬鏈球菌搏鬥的那一場。徐建國回憶:「(患者)從發燒到死亡的時間平均下來最短是9小時,它產生細胞因子風暴導致休克,這在國外沒見過。」

沒有相關先例,讓徐建國和他的團隊倍感棘手。要想追根溯源,第一步就是要取樣進行實驗室培養,為了得到樣本,他專門派了4個研究人員前去採樣,其中一位就蹲守在醫院。

記者:豬鏈球菌從咱們開始採樣,一直到發現給出解決方案大概用了多久?

徐建國:標本拿來後,出報告用三天。

三天聽上去似乎並不長,但對於徐建國而言,這三天分秒必爭,因為臨床標本裡的細菌至少經過三代分離培養,才可純化並繁殖到足夠多的細菌細胞進行實驗。實驗室二十餘人,三天連軸轉。徐建國依靠他的團隊,終於發現了「狡猾」的豬鏈球菌。徐建國說:「所以這三天很不容易,其實我是在細菌生長得最快的時間裡拿到標本,16小時長一代,這三代就基本上三天都過去了。」

每天國家疾控中心的實驗室裡都進行著各種病毒、細菌的培養、提取、研究。如果說普通老百姓是憑藉太陽東升西落來安排作息的話,疾控人的作息則是要圍繞著病毒和細菌的生長周期來安排。實驗室是徐建國,也是所有疾控人的第二個家。徐建國說:「你得根據細菌的生長特點來安排你的時間,因為微生物需要培養,病毒也培養,我們做細菌研究也得培養,培養需要16小時或者18小時。」

一次又一次挑燈夜戰,徐建國說,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沒有「掉鏈子」,但對於家庭,他似乎永遠都是那個缺位的丈夫和父親。這麼多年過去,徐建國的愛人和兒子早已習慣他錯過家中一切重要時刻的現實。68歲,本該是退休頤養天年的年紀,但他每年的航班記錄卻還保持在100多次。

徐建國:我愛人基本上把所有的家務都承擔起來,一直到現在。有一段時間我們天天都在實驗室,每禮拜回一次家。

記者:您(那一次)一周回一趟家持續多長時間?

徐建國:4個多月。

一年又一年,當年進入山西醫學院學習微生物學專業的翩翩少年,以顯微鏡為武器一次又一次為全國人民築起無形的安全堡壘,同時也見證了中國傳染病防治體系的浴火重生。

徐建國說,經歷了SARS、H7N9等傳染疾病,中國傳染病防治體系在病原學研究和疫苗研究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72小時內篩查三百種病原技術體系。徐建國說:「我們的科技重大專項就是三天要完成300種檢測,150種病毒、150種細菌,這是我們的要求。從2003年以後,所有新發傳染病進入中國的都搞定了,基本上都是不超過三天都搞定了。」

有人說,我們對於醫務工作人員這個職業的尊重,並非是因為他們萬能,而在於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就像我們無法預知疾病何時到來或以何種方式到來,但正是有著徐建國和他的同事們的堅守和付出,足以讓我們感到安心。徐建國說:「在這個領域裡面,靠任何一個人是不可能的,只能靠群體,靠一個優秀科學家的群體,你才能把事情搞明白。我們說不知道天上哪塊雲彩會下雨,沒有一個人的知識是完整的(完全了解所有傳染病),但你靠這個群體,有可能把所有事情都搞定。」

相關焦點

  • 中國寶寶為啥老「上火」?背後原因沒那麼簡單
    在生活中不少人常用「上火」這個詞,來給一些身體狀況下結論。不管寶寶是身上起了個包,還是眼角多了些分泌物,通通會有好心人告訴你:這是上火了!他們還經常很關心的端來「去火」的藥或者茶水讓娃喝,起碼也要說上一句「多喝熱水」。而且無論春夏秋冬,常見的頭疼腦熱,統統可以解釋為「上火」,為啥中國寶寶老上火?
  • 「健康中國」各種疾病的忌口大全,留著備用,再也不用問醫生了
    「健康中國」各種疾病的忌口大全,留著備用,再也不用問醫生了 2019-12-1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2021年3月全球新冠總發病人數可能過億
    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技術副總師徐建國做了《新冠病毒新認識:趨勢和挑戰》主題演講。徐建國表示,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的流行性特點,它的傳播範圍非常廣,和2009年的甲流非常相似,甲流侵犯了214個國家和地區,新冠已經侵犯了220個國家和地區。
  • 中國醫生是降服病毒的「孫大聖」!
    媽媽說新冠病毒現在在全世界流行,我們國家的好兄弟非洲人民正處在病毒肆虐的時期,需要我們的幫助。於是,媽媽的老師祝爺爺帶領12位醫學專家去幫助非洲辛巴威和赤道幾內亞的人民。醫生專家們給非洲人民提交了《國家疫情防控建議書》,媽媽告訴我這份建議書是能挽救生命的,是有力量的幫助!我真的感到非常的驕傲!媽媽說非洲人民缺少醫療物資,很多醫生都不能保護自己。我們的國家給非洲人民提供了很多的醫用物質,希望能幫助非洲的「最美逆行人」。專家們指導民眾排查。
  • 「求職信病毒」持續發酵
    求職信「WORM_KLEZ」系列病毒,從去年現身至今已出現不下十數種變種,其詭譎多變的病毒行為,已經在全球釀成嚴重災情。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83614.htm據推估此次求職信系列病毒之所以會持續發酵,災情延續,主要是因為「WORM_KLEZ」系列病毒行為詭譎,沒有特定主旨、內容,甚至會冒名大量發送電子郵件,最狡猾的是還會卸載各家防毒軟體,所以SMTP及POP3防範病毒在Internet的閘道攔截(Gateway)更顯重要,儘管病毒通報
  • 「最剛」醫生一夜爆紅:當「病毒獵手」長了一張媲美李佳琦的嘴……
    媒體問他關於隔離的問題,他又開始了「張氏冷幽默」:「現在不僅僅是醫生一個人在戰鬥,那肯定完蛋。從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呆在家裡,你也是戰士。」「連你都覺得悶,病毒也就悶死了。」即便鏡頭前的張文宏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完全看不出長什麼樣,但只要他的聲音一出現——沒有排比,沒有豪言壯語,全是大白話,還帶著標誌性的上海腔,大家一下子就能辨別出來:他就是那個醫生!那個會拉著黨員上前線的醫生!2.
  • 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將其賦予了新的含義,隨著其它詞彙一起又逆向輸入回了中國。這個詞多用於比較正式的場合,口語中較少使用。明治維新之前,幾乎任何人都能做「醫者」,但明治維新以後,只有通過資格考試的人才能稱為「醫師」,才具有行醫資格。 「醫者」多用於口語中,可以使用尊敬的稱呼「お醫者さん」,但在加上醫生名字的時候不能使用「醫者」這個詞,需要使用「〇〇醫師」這種表達方式。
  • 中國傳媒大學協力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青春戰...
    (南京)大學生設計展組委會  特別企劃  「青春戰「疫」」  公益設計行動  目前全國已有158所高校師生踴躍投稿  用富有溫情的創意  當愛遇上疫情,隔離的是病毒  中國傳媒大學師生  通過創意讓真情與希望  一往無前,直達——  「青春戰
  • 豬皰疹病毒跨物種「傳染」人類?華山感染有新發現!
    中國 CDC 高福院士團隊曾經報導豬皰疹病毒 gD 蛋白可以結合人受體 [6],冥冥之中似乎預示了這種跨物種傳播的可能性,無非是時間問題,或者已經存在,我們從未發現而已。據此,華山感染團隊進一步完善病毒進化樹分析,發現測序所得病毒株與中國近年來流行的高度力變異株高度同源 [7,8],提示了病毒變異所致人獸共患穩定病毒株形成的可能。
  • 實習醫生的「人間世」
    還有些床位在「太陽房」,這充滿陽光的名字,其實就是急診大廳兩層玻璃門中間的空隙,或者說,一個通道。仄逼的幾平米,擠著五六張床。甚至大門外屋簷下的急救車道,都加進去兩三個床位。死神似乎就藏在這裡,指不定哪一秒就要現身。陳萍低低感嘆了一句:「急診簡直就像人間地獄。」很多實習醫生,實習結束後最大的感受是「變得更堅韌了」,但其實,說是「變冷漠」了也一點不為過。
  • 武漢兩位「黑臉醫生」,全靠一個男人救了命!
    疫情初期,他們就投身一線。用了他的方法後,兩位醫生的病情有所好轉。可因為治療引發的「面容變黑」,是沒辦法避免的,我們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只要活下來,比什麼都強。可以說,這一次,是英雄救了英雄。一個是疫情初期,他發出「應收盡收,應收早收」的聲音。另一件是,「方艙醫院」這一中國奇蹟,就是他最早提出來的。
  • 為什麼在中國很少聽說閱讀障礙?因為他們統一被打成「笨」
    也有人說:「在中國,我們把各種障礙症統稱為笨」。一位社區精神科的醫生告訴我,「閱讀障礙是最被忽視的兒童心理問題之一」。每個人都或許遇到過,小時候班裡總有那麼兩三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他們有的被評價為,聰明卻不愛讀書;有的則被直接安排到教室的最後一排,無人理睬。
  • 中國銀聯這支「疫情大考」視頻,讓人熱血沸騰!
    不少中小企業在這次行業大考中紛紛倒下,但也有的人,以蛻變求新生,力求「活下來」和「穩住」。最近,中國銀聯聯合12家媒體、21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視頻《我們都是答卷人》,將疫情比喻成一次考試,以此引出「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計劃。
  • 崩壞3萬聖節卡蓮南瓜獵手服裝外觀和獲得方法介紹[多圖]
    卡蓮的南瓜獵手服裝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崩壞3萬聖節卡蓮南瓜獵手服裝外觀和獲得方法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卡蓮「原罪獵人」適用的4★萬聖節新裝「南瓜獵手」即將登場! 服裝展示 戴上南瓜燈,混入鬼怪中的魔女,盯上的不是大家的性命……而是口袋裡的糖果!? 貪吃鬼的基因,今天也在卡斯蘭娜家族的血脈中延續著呢~
  • 進一步擴大市場,「隱適美」在中國上市Moderate中度套裝
    36氪獲悉,隱適美 Moderate 中度套裝今日在中國市場正式上市,「隱適美」背後的母公司「愛齊科技」宣布了這則消息。定位上,隱適美 Moderate 中度套裝是介於隱適美 Lite 和隱適美 Comprehensive 之間的。
  • 做強基因診斷 勇當「病毒獵手」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在醫學領域,對於某種新型病毒或疾病的鑑別和診斷顯得尤為重要,儘早掌握診斷技術意味著拯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之江生物充分利用技術優勢與積累,克服困難,第一時間研發生產出合格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為緊張的抗疫工作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 《爐石傳說》製作組專訪:從涅槃之火中走來的惡魔獵手
    本次項目中我參與了新擴展包「外域的灰燼」中卡牌和新職業「惡魔獵手」的設計。 —— 你們是什麼時候決定加入惡魔獵手這個職業的呢? Chadd:好幾年前我們就想要追加新的職業了,但一直沒有推進到實裝的地步。
  • 「健康中國」我國在公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治經驗,推進國際合作方面...
    「健康中國」我國在公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治經驗,推進國際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在12月底湖北武漢發生疫情以後,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發布了《關於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緊急通知》,這個通知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發這樣一個通知,大家在網上可能也注意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有個醫生叫張繼先,她在診斷的過程中發現了三個可疑的病人,就報告了當地的疾控部門,疾控部門報到衛生健康委,衛生健康委感到這個事情很重要,問問其他醫院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病人,發這個通知的目的是讓其他醫院也來主動搜索是不是有類似的病人
  • 中國品牌與好萊塢的「酸臭戀愛史」
    該網站還稱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企業主要的目標並不是吸引美國消費者,相反,中國公司希望他們在好萊塢電影中的出現能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中國消費者在美國媒體上看到中國品牌時,會讚嘆不已。」前奧美北京娛樂營銷總監馬筱箴曾直言,在好萊塢電影中植入可以「提升品牌的本土形象。」
  • 將公民證書國籍「臺灣」改「中國」?
    近日華府地區有華裔民眾表示,在公民面試結束確認「入籍美國公民證書」(Certificate of U.S. Naturalization)資料時,國籍「臺灣」(Taiwan)被面試官改為「中國」(China),且面試官堅持稱,公民申請國籍沒有「臺灣」的選項,引起不少華裔的困惑和不滿,並批評面試官不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