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中「醫者」「醫師」「先生」的區別是什麼?

2020-12-13 日本頻道

「醫生」在日語中的說法有「醫者」「醫師」「先生」等,區別是什麼?

在日本的醫療劇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醫者」「醫師」「先生」這三個詞,而且通常都翻譯為「醫生」。那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醫者」(いしゃ)這個詞是我們在初級日語階段就會學到的詞彙,例如:

(1)看醫生(看病)。

醫者にかかる、醫者に行(い)く

(2)將來我想當醫生。

將來(しょうらい)醫者になりたい

但下述情況則不能使用「醫者」這個詞,例如:

(3)*中村(なかむら)醫者、*山田(やまだ)醫者(註:*表示不成立)

從詞典釋義的角度來看,「醫者」泛指醫生這一職業,而「醫師(いし)」是指獲得了行醫資格的醫生。但在現代社會,所有的醫生都需要有行醫資格才行,所以光從這個意義上顯然很難區分兩者。

「醫者」和「醫師」的區別

日語中的「醫者」這個詞來自中文,有著很長的歷史。在現代漢語中「醫者」這種表達方式也會時常出現,如「醫者仁心」。但有意思的是,筆者能夠查到的所有中文詞典中都沒有收錄「醫者」這一詞彙。

日語中的「醫師」這個詞同樣來自中文,但最初引入時的中文原意是「古代執掌醫務的官」(《漢語大詞典》)。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人將其賦予了新的含義,隨著其它詞彙一起又逆向輸入回了中國。這個詞多用於比較正式的場合,口語中較少使用。明治維新之前,幾乎任何人都能做「醫者」,但明治維新以後,只有通過資格考試的人才能稱為「醫師」,才具有行醫資格。

「醫者」多用於口語中,可以使用尊敬的稱呼「お醫者さん」,但在加上醫生名字的時候不能使用「醫者」這個詞,需要使用「〇〇醫師」這種表達方式。所以(3)中的「中村醫生」和「山田醫生」分別要稱作「中村醫師」和「山田醫師」。如果直接稱呼對方,要使用「先生(せんせい)」這種表達方式,如「中村先生」和「山田先生」。這點和「教師(きょうし)」這個詞有些類似,我們不能稱呼對方為「〇〇教師」,而要稱作「〇〇先生」,或者按本人的職稱稱作「〇〇教授(きょうじゅ)」等。另外如果要對其他醫生表示敬意,在提到其名字時也要使用「〇〇先生」的稱呼。

「醫師」這個詞在複合詞中還常常縮略為「〇〇醫」。如:「外科醫(げかい)」、「眼科醫(がんかい)」、「皮膚科醫(ひふかい)」,分別表示「外科醫生」、「眼科醫生」和「皮膚科醫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牙科醫生是比較特殊的,甚至與其它科醫生的行醫執照都不相同。牙科醫生的說法有三種:「歯醫者(はいしゃ)」、「歯科醫師(しかいし)」和「歯科醫(しかい)」。

中國醫生與日本醫生的職稱說法有什麼不同?

提到日本的醫生,就不能不提到其職稱與中國有什麼不同。日本醫生與中國醫生都是根據能力與資歷的不同,擁有不同的職稱,但日本的職稱體系要比中國複雜得多。首先,日本的大學醫院(大學附屬醫院)與其它醫院(包括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職稱體系是不同的,其次,非大學醫院的職稱體系也會因為其性質(公立或私立)、規模等而各不相同。

中國醫生的職稱由低到高排列是這樣的:

住院醫師

主治醫師

副主任醫師

主任醫師

上述職稱依次相當於大學裡的「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同中國類似,日本的大學醫院也大致有4種職稱,從低到高分別為:

「助教(じょきょう)」

「講師(こうし)」

「準教授(じゅんきょうじゅ)」

「教授(きょうじゅ)」

不難看出,上述職稱與日本大學教師序列的職稱是相同的,也與中國醫生的職稱體系類似,不過具體劃分會更細一些,如「教授」就還可分為「主任教授(しゅにんきょうじゅ)」、「特任教授(とくにんきょうじゅ)」、「診療教授(しんりょうきょうじゅ)」等等多種職位。大學醫院在日本醫院中的地位最高,有點兒類似於中國的三甲醫院。

但大學醫院之外的醫生職稱則較為複雜,例如光是最低的職稱,就有「醫師」、「醫員(いいん)」、「専攻醫(せんこうい)」等多種說法,再往上有「醫長(いちょう)」、「主任醫長(しゅにんいちょう)」、「科長(かちょう)」、「副部長(ふくぶちょう)」、「部長(ぶちょう)」、「主任部長(しゅにんぶちょう)」等等。日本醫院中甚至還有「非常勤醫師(ひじょうきんいし)」,也就是非專職醫生。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上述說法,與其說是職稱,不如說是職務,或者說職稱與職務是混在一起的。

正因如此,我們在翻譯中國醫生的職稱時,會感覺比較困難,筆者以為可以採取以下這種直譯加註解的方式,即:

住院醫師(助教に相當)

主治醫師(講師に相當)

副主任醫師(準教授に相當)

主任醫師(教授に相當)

此外,醫生有時還稱作「ドクター」,來自英語的「doctor」一詞,日常生活中使用較少,常見於影視劇的題目中,如「ドクターX ~外科醫·大門未知子~(ドクター-エックス げかい·だいもんみちこ)」等等。

綜上所述,醫生這個詞翻成日語,有「醫者」和「醫師」兩個詞與之對應,「醫者」多用於口語,不能用於人名後面;「醫師」多用於正式場合,可以用於人名後面。懷著敬意稱呼醫生時,要使用「先生」這一叫法。日本醫生的職稱體系要比中國醫生的職稱體系複雜,中文職稱在翻成日語時,最好採用直譯加註解的方式。

(責編:陳思、陳建軍)

相關焦點

  • 日語中「歳」與「才」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中,表示年齡時,有人寫作「歳」,也有人寫作「才」。這兩個字對應的中文都是「歲」,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歳」與「才」原義不同 「歳」與「才」的發音都是「さい」。不過,從語義上來看,「才」的意思主要是人所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聰明、人才;例如,日語中有「才能」、「天才」、「秀才」等詞語。而「歳」原義就是表示數字,特別是年月;相應地,日語中有「お歳暮」、「歳末」等詞語。從平安時代開始,就「歳」用來表示年齡了。
  • 日語初級當中助詞「は」和「が」的區別(*'▽'*)
    大家好,我是日語能力者驚悚糖!今天我要給小夥伴們講解一下日語初級當中遇到「は」和「が」的區別。初學者許多同學在學習日語的時候都會被「は」和「が」的用法所困擾,在這裡給大家簡單總結一下他們的用法。那兩句話的區別又是什麼呢?區別1「は」用來提示主題,強調後面的部分。也就是說想讓對方獲得的信息是「中國人」。「が」用來強調前面的部分。也就是強調我才是中國人,不是其他人。區別2「は」可以表示對比。
  • 日語中「とする」與「にする」的區別
    那麼這兩個語法都是什麼含義,又怎樣用呢?今天就一起來學習「とする」與「にする」的用法區別吧。構成「AをBとする」句式,表示將本來不是B的A,一時作為B來用。因此它表示暫時的、表面的變化。中文意為:作為~。例如: 1、その部屋を物置とした。把那個房子(暫時)作為小倉庫來用。
  • 日語中「及び」和「並びに」到底有什麼區別?
    >「及び」和「並びに」是日常學習中經常會見到的兩個接續詞,但是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各自不同的用法又是什麼呢?3、要選擇合適的表達「及び」帶有少許拘謹、恭敬的意味,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在書籍中能看「及び」,但日常對話中卻不常見的原因。因此,日常與他人的對話中使用「と」會更好一點。還需要注意的是,與「及び」的使用句式不同,「と」的句式為「AとBとCと」。
  • 日語中的雞蛋,「玉子」和「卵」的區別
    「玉子」と「卵」「玉子」和「卵」都讀作「たまご」。你能正確理解「玉子」和「卵」的區別嗎?卵焼き還是玉子焼き,或者ゆで玉子還是ゆで卵,討論這些的人也有吧。無論哪一方都是平時不經意地使用的字,在什麼狀態的情況時使用「卵」,何時又稱為「玉子」其實是被明確的區分的。因為其中有認為是品牌差異的錯認情況,因此在這裡好好理解區別,正確的掌握使用吧。
  • 高考日語丨「は」和「が」的區別
    各位同學在學習日語時,第一個接觸的助詞就是「は」。老師說它叫「提示助詞」,是日語當中最重要的助詞之一。所以許多同學自然而然就把は放在了主語的後面,欣欣然地造起了句子。——直到が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看似和諧的句態「平衡」。——老師又說,「は」提示主題,「が」提示主語。是不是感覺到非常的暈呢,畢竟在漢語當中,兩者並無太大的區別。
  • 日語中「足」和「腳」的區別竟然這麼大?
    日語中常用漢字為「足」和「腳」都讀作「あし」,但二者的意思卻有不同日語裡的「足(あし)」指的是腳踝以下的部分,也就是漢語裡的「腳」;而日語裡的「腳(あし)」指的是腳踝和盆骨之間的部分,也就是「腿」。除些之外,日語裡的「足」和「腳」還有以下幾種意思。
  • 日語助詞「に」和「へ」有什麼區別?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聊一聊,表示移動行為目的的助詞「に」和「へ」到底有什麼區別。兩者都可以表示移動行為的目的地,當後面是「行く、來る、帰る、出る、散歩する」等移動動詞時,在絕大多數情況下,「に」和「へ」兩者都是可以替換使用的。
  • 【日語實用課堂】日語的「薄い」「淺い」「淡い」有什麼區別?
    日語中「薄い」「淺い」「淡い」從漢字看感覺很好理解,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從中文往日文翻譯就有點不知道選哪個了
  • 日語中的「〆」「」「卍」都是什麼鬼?
    表示最後動作的「〆」看到「〆」時,大家都以為是簡寫的符號吧?其實這個字是和製漢字,部首為「丿部」,讀作「しめ」,被收錄在日本的漢字辭典中喔~日本女聲優「〆野潤子(しめのじゅんこ)」的名字裡就有這個字。比較特別的則是菜單中的「〆」,通常是表示最後一道收尾的料理或吃法,像是鍋物中的〆即是在鍋中放入烏龍麵或是米飯煮成雜炊,讓顧客最後填飽肚子用的,甚至日本各地的〆料理還有不同的文化與特色,像是衝繩吃牛排、北海道吃聖代等,相當值得旅人玩味與品嘗哦。
  • 日語裡「海老」與「蝦」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海老」與「蝦」都讀作「えび」,指的都是甲殼類的蝦。那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日語中為何用「馬鹿」來表示「笨蛋」?
    如果你學過日語就會知道了這個詞是日語「馬鹿」的音譯,可以寫作ばか和バカ,發音均為ba ka,其意義表示笨蛋、白痴、糊塗、愚蠢等貶義詞。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說別人笨蛋用到了「馬鹿」這個詞?「馬鹿」從禪宗的佛典等引申出破產的意思的「破家」與「者」結合在一起,就是「破產的愚者」,並從中而來誕生了「馬鹿者」這個詞彙。
  • 淺析日語助數詞「回」和「度」的區別
    小編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介紹了助數詞「本」的用法,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助數詞「回」和「度」。「回」和「度」在日語中都可以用來表示次數,有的時候二者可以互相替換,有的時候替換後又感覺不合適,那麼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日語中的「〆」「〼」「卍」都是什麼鬼?
    比如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的表示疊字的「々」,以及地名&數量單位中常見的「ヶ」。今天我們再來看一下其他的文字&符號。看到「〆」時,大家都以為是簡寫的符號吧?其實這個字是和製漢字,部首為「丿部」,讀作「しめ」,被收錄在日本的漢字辭典中喔~日本女聲優「〆野潤子(しめのじゅんこ)」的名字裡就有這個字。
  • 日語小貼士「てある」「ておく」「ている」的區別
    「ている」和「てある」的區別: 「ている」是日語裡表示「時制」的手段之一
  • 日語中「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表達打工(兼職)這樣的詞彙主要有兩個:「パート」和「アルバイト」。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兩者有什麼異同點。「パート」全稱是パートタイム,來自英語part-time 表示(按時計酬)打零工,兼職。
  • 【日語快進階】語法中「とか」「や」「など」的區別
    日語語法中「とか」、「や」、「など」這三個詞都可以表示舉例的意思,但是在用法上又有細微的差別
  • 日語語法:「だけ」、「ばかり」、「しか」的區別
    在日語初級語法中,「だけ」、「ばかり」和「しか」是比較重要的語法點。它們看起來意思相似,但是用起來總覺得有些區別。如果分不清楚這些區別那就會錯意。到底應該如何區分呢?
  • 日語:受身の助詞「に」、「から」的使用要點
    一直以來,日語的助詞是很多日語學習者頭疼的地方日語的單詞本身沒有格的變化,表示某一個體言在句中屬於哪種格(即決定該詞與其他詞的關係,亦即該詞在句中的地位)的助詞叫格助詞。當出現收到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要使用「から」在【主動句/能動文】裡面,收到某人的東西時,我們使用「に」先生が學生に 本を渡す / 送る / 與える
  • 【日語】「ちち」和「お父さん」有啥區別!
    奮鬥在JAPAN 公眾號ID fendoujp這裡涵蓋有關日本時事、經濟、社會、生活、娛樂、留學、日語、工作、房產、交友等各類信息。您的關注將是我們繼續奮鬥的動力*\(^_^)/* 「僕」、「私」這兩個都是「我」的意思,怎麼用呢?「私」,「僕」的區別:「私」是第一人稱「我」的通用語。最普遍也常用。男女老少通用。一般在正式的場合,用私(わたし)是最保險的。「僕」是男子對同輩及其以下者使用的,通俗的說法。不能在正式場合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