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交車、聽音樂上下班或做家務時,許多人有嚼口香糖的習慣。以前,很多年輕人在超市收銀臺排隊時,會帶上一包口香糖,這袋口香糖放在包裡或車裡,時不時地拿出嚼。在過去的兩年裡,你是否意識到自己或家人和朋友嚼口香糖的頻率和頻率逐漸減少了?
根據早先的統計數據,美國口香糖市場從開始呈現下降趨勢,下降了15%。根據中國報導網的數據,中國口香糖市場的增長速度在之後開始放緩,並在達到銷售高峰,約113億元,此後,口香糖市場銷售額開始下滑,和的銷售額分別為109億元和101億元。為什麼在短短幾年內銷售額下降如此之快?
自從中國超市的貨架上出現口香糖以來,關於他的爭議就從未停止過。許多人自然喜歡清香從嘴裡咀嚼的感覺,不過,也有人質懷疑,嚼口香糖容易導致面頰變大,從而影響美觀的臉型。也有人認為嚼口香糖有蛀牙的健康風險——甜食對牙齒總是有害的。從經濟角度來看,這些都是口香糖銷量下降的原因之一,但都不是主要原因。過去,人們常說「大魚吃小魚」被銀行間併購所取代,現在卻已經看到其他行業的發展取代了另一個位置或行業。口香糖的衰落就是這樣,導致口香糖銷量急劇下降的真相是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
通常情況下,口香糖一般放在超市收銀臺的小架子上。當人們排隊等候結帳時,他們會看看貨架上的商品。口香糖價格不貴,平時可以用,所以很多消費者順便買了一個套餐。幾年前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困」在收銀臺前的人購買貨架上商品的可能性要高出25%。然而智慧型手機的出現佔用了人們所有的瑣碎時間,也改變了人們排隊退房的習慣。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人們排隊時不會覺得無聊,與瀏覽身邊的小商品相比,人們更願意用手機刷朋友圈,低著頭與微信聊天,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他們不會注意到小貨架上的商品。在這種消費場景下,消費者有更多的方式消磨時間,因此銷售額迅速下降並不奇怪。
類似於「智慧型手機打敗了口香糖」的例子,也有方便麵被外賣打敗。方便麵上世紀誕生於20世紀代的日本,幾十年來,世界隨處可見。自20世紀代以來,中國的營業額已連續增長。在2013中,中國大陸和香港方便麵的總銷量達到462.2億包,平均每秒打開1465包,堪稱真正的民族美食。然而從2013,中國方便麵行業開始衰落。6家知名方便麵企業倒閉;內地和香港方便麵年銷售額降至385億包。
外賣平臺影響方便麵市場
近年來,逐漸興起並逐漸興盛的外賣平臺打敗了方便麵。有了外賣平臺,人們可以用手機吃美味食物,方便食品不再流行了。數以億計的人已經成為外賣用戶,並且幾乎覆蓋了所有可以覆蓋的範疇,包括開始興起的「高鐵外賣」。在某種程度上,外賣已經成為另一種快餐形式。與單一方便麵相比,外賣平臺上的食品種類繁多,都可以送貨上門,這些都使得方便麵方便快捷。當然,方便麵企業不會坐以待斃,在過去的兩年裡,他們推出了更多口味豐富的產品來遏制下滑。
電影被數位技術打敗了
財經專欄《今日投資》主講嘉賓季蘇平認為,雖然口香糖和智慧型手機、方便麵和外賣似乎是不同的行業,但內部競爭已經悄然發生。移動網際網路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勢頭席捲所有行業,在整合與碰撞之間,產業重組正在進行中。正如經濟學中最殘酷的一句話所說:「我和你無關,卻打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