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成功,快樂的心境有利於開發人的創造力

2021-01-09 獨立學者審視大千世界

「樂觀是一種優良的心態。」

心理學家馬丁·賽格曼創造了「樂觀成功論」,即具有樂觀精神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他曾對某公司新招收的5000名推銷員進行樂觀心態的測試。有幾位員工在公司的常規知識測試中不及格,而在樂觀素質測試中得了最高分。他稱這幾位是「超級樂觀者」。經跟蹤調查,他們在第一年的推銷量比那些「悲觀者」多20%,第二年竟高出57%,從這以後,該公司即將「賽氏測試」作為招聘新員工的主要測試手段。

快樂的心境有利於開發人的創造力。快樂是積極地肯定自我,是緊緊地抓住現在。我們要讓昨天所有的不快、失落化為雲煙,只留下經驗教訓做今天快樂的基石;要把對明日的憂心忡忡全部拒之門外,只讓美好的嚮往為今日的快樂增添色彩。

人只有在快樂中,才會有完整的自我、積極的創造,才會有青春的永葆、魅力的永恆。

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幸福,必須充分認識到快樂的巨大意義和價值,培養強烈的快樂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正確地追求快樂。在這方面,克萊門特·斯通為我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學會樂觀思維方式,學會調節認知

快樂,一方面取決於客觀實際;另一方面則取決於認知、思維方式。如果覺得不幸福,就會感到不幸;相反,只要心裡想快樂,絕大部分人都能如願以償。很多時候,快樂並不取決於你是誰,你在哪兒,你在幹什麼,而取決於你當時的想法。兩個人從同一個窗口往外看,一個人見到的是泥土,一個人見到的是星星。有一個囚犯,當法庭宣布判處他5年徒刑的時候,他竟高興得跳了起來,因為他一直以為要被判8年。所以,莎士比亞說:「事情的好壞,多半是出自想法。」伊壁鳩魯也說:「人類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如果掌握了樂觀思維法、光明思維法,人生萬事萬物都能夠引起我們的快樂。

(2)追求豁達、樂觀,矚目生活中光明的一面

如果我們心情豁達、樂觀,我們就能夠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們也知道星星仍在閃爍。一個心境健康的人,就會思想高潔,行為正派,就能自覺而堅決地摒棄骯髒的想法,不與邪惡者為伍。我們既可能堅持錯誤、執迷不悟,也可能相反,這都取決於我們自己。這個世界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因此,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而真正擁有這個世界的人,是那些熱愛生活、擁有快樂的人。也就是說,那些真正擁有快樂的人才會真正擁有這個世界。

(3)享受生活中的每一次喜悅,讓自己快樂

人是需要享受生命的。無論你多忙,你總有時間選擇兩件事:快樂還是不快樂。早上你起床的時候,也許你自己還不曉得,不過你的確已選擇了讓自己快樂還是不快樂。

我們大多數人一生中不見得有機會可以贏得大獎,如諾貝爾獎或奧斯卡獎,大獎總是保留給少數精英分子的。理論上來說,每個自由地區出生的孩子都有當上總統的機會,但是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失去這個機會。

不過我們都有機會得到生活的小獎。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者只是一個就在大門口的停車位!生活中到處都有小小的喜悅,也許只是一杯冰茶,一碗熱湯,或是一輪美麗的落日。更大一點的單純樂趣也不是沒有,生而自由的喜悅就夠我們感激一生的了。這許許多多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細細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這些小小的快樂,讓我們的生命更可親,更可眷戀。

如果生命的大獎落到你頭上,務必心懷感激。但即使它們與你失之交臂,也無須嗟嘆。盡情去享受生命的小獎吧!昨日的英雄只是今日的塵土,生命的大獎只是雪泥鴻爪,瞬間消逝,但是那些小小的喜悅卻是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無虞匱乏的。人生的大喜畢竟少有,可是只要你睜大眼睛與心靈,到處都可以發現,那些小小的喜悅。

你的喜樂沒有人能夠奪去

快樂純粹是內在的,它不是由於客體,而是由於觀念、思想和態度而產生的。不論環境如何,個人的活動能夠發展和指導這些觀念、思想和態度。阿伯拉罕·林肯則進一步指出:「只要心裡想快樂,絕大部分人都能如願以償。」

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不快樂,我們的反應決定我們的感覺。

喬治五世掛在白金漢宮上的一句名言是:「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事後悔。」

那一天,伊利莎白·康妮接到國防部的電報,說她的侄兒——她最愛的一個人——在戰場上失蹤了。

康妮一下子心跳不止,寢食難安。過了不久,又接到了陣亡通知書。此時,她的心情無比悲傷。

在那件事發生以前,康妮一直覺得命運對自己很好。她說:「偉大的上帝賜給我一份喜歡的工作,又讓我順利地撫養大了相依為命的侄兒。在我看來,我侄兒代表著年輕人美好的一切。我覺得我以前的努力,現在都應該有很好的收穫……」

然而,現在卻來了這樣一份電報,她的整個世界都被粉碎了,她覺得再也沒有什麼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義了,她找不到繼續生存下去的藉口。她開始忽視她的工作,忽視她的朋友,她拋開了生活的一切,對這個世界既冷淡又怨恨。「為什麼我最愛的侄兒會死?為什麼這麼個好孩子還沒有開始他的生活就離開了這個世界?為什麼他應該死在戰場上!」她覺得自己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她悲傷過度,決定放棄工作,離開家鄉,把自己藏在眼淚和悔恨之中。就在她清理桌子準備辭職的時候,突然看到一封她已經忘了的信——一封她的侄兒生前寄來的信,當時,他的母親剛剛去世。侄兒在信上說:「當然我們都會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過我知道你會平靜度過的,以你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能讓你堅強起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你教給我的美麗的真理。不論我在哪裡生活,不論我們分離得多麼遙遠,我永遠都會記得你的教導,你教我要微笑面對生活,要像一個男子漢,要承受一切發生的事情。」

康妮把那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侄兒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在向自己說話。他好像在對自己說:「你為什麼不照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堅持下去,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把你個人的悲傷藏在微笑的下面,繼續生活下去。」

侄兒的信給康妮以莫大的鼓舞,她覺得人生又充滿著期望,她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對人冷淡無禮。她一再對自己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能力改變它,不過我能夠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繼續活下去。」

康妮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她寫信給前方的士兵——給別人的兒子們;晚上,她參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興趣,結交新的朋友。她幾乎不敢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變化。她說:「我不再為已經過去的那些事悲傷,現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快樂——就像我的侄兒要我做到的那樣。」

伊利莎白·康妮學到了我們所有人遲早都要學到的事情,這就是我們必須深知覆水難收的道理,很顯然,環境本身並不能使我們快樂或都是不快樂,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才能決定我們的感覺。

著名倫理學家R·W·愛默生說:「心理健全的衡量是到處都能看到光明的秉性。」

快樂或隨時保持人的思想愉悅的觀念,能夠在漫不經心的練習中巧妙地、系統地培養出來。首先,快樂不是在你身上發生的事,而是你自己所做的、取決於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等著快樂主動降臨,或者碰巧發生,或者由別人帶來,那你可能要等很長時間。除了你自己以外,誰也無法決定你的思想。如果你等著環境來「驗證」你所進行的快樂思維,你就可能要等上一輩子了。任何一天都有好與壞,沒有哪一天、哪種環境是百分之百的「好」。這個世界上和我們的私人生活中,不斷出現的各種因素和「事實」,它們不是體現出一種悲劇、抱怨的看法,就是一種樂觀、快活的看法,這完全取決於我們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這是一個選擇、注意和決定的問題,而不是思想上的誠實不誠實的問題,好與壞同樣「真實」。

《班傑明·富蘭克林自傳》中寫道:「能否快樂的關鍵問題僅僅在於我們主要注意哪一方面,我們的思想集中在哪一方面。」

聲明:本文對其它著作有一些參考,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積極樂觀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功,是你決定著孩子的性格!
    往往,積極樂觀的寶寶,長大了以後,也會用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更容易成功。父母要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來培養一個性格積極樂觀的寶寶。1、讓寶寶充滿自信我們小區裡有一個孩子叫牛牛,是一個非常自信的寶寶,在孩子堆裡,牛牛就像領導一樣,他說什麼,孩子們都聽,牛牛成了孩子王。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現代的人多愛跑步,而企業家往往都是頂級跑者或者自律達人。比如說跑馬的潘石屹。以及四點半起床訓練的科比。你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那麼喜歡跑步嗎?你想知道為什麼自律的人多容易成功嗎?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介紹內啡肽的合成機制以及痛並快樂著的科學解釋,並由此引進自律這個正向自虐。然後再講習慣養成分析如何自律,最後通過自證預言寫明自律的現實意義。
  • 心理學:內啡肽讓人保持自律,自律讓人更快樂也更容易成功
    現代的人多愛跑步,而企業家往往都是頂級跑者或者自律達人。比如說跑馬的潘石屹。以及四點半起床訓練的科比。你想知道為什麼這些成功人士那麼喜歡跑步嗎?你想知道為什麼自律的人多容易成功嗎?除此之外,由於內啡肽的產生多由於學習或者運動甚至冥想,所以內啡肽可以讓我們開朗樂觀,積極有活力,也就是說,你越進步,年輕,所以內啡肽可稱為進步的快樂,也被稱為年輕荷爾蒙。所以說人們熱衷於找刺激,實際上是為了找快樂。除此之外,內啡肽能讓我們充滿愛心和光明感,積極向上,願意和周圍的人交流溝通。內啡肽也能幫助人保持年輕快樂的狀態,所以內啡肽也被稱之為「快感荷爾蒙」或者「年輕荷爾蒙」。
  • 每天具有活力,生活充滿樂觀的人,具有哪些特點
    每個人務必對自己好一點,健康一點快樂一點。一起來看看。充滿樂觀的人生具有什麼特點嗎?人生的目的只有兩個:一是得到你想要的得,二是享受和感激你所得到的。很少有人做到第二點。我們從出生開始,到學校上學,寒窗十年,就是為了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畢業以後做自己喜歡做到事,這其實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
  • 心理學家:具有這4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需要自身的努力,同樣需要合適的機遇和運氣。可好的機遇和運氣真的就像流星那樣,可遇不可求嗎?美國心理學家理查-懷斯門調查發現,與所謂的「倒黴蛋」相比,幸運兒們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幫助,更容易獲得合理化的建議。
  • 用簡單的心境,過簡單的生活,享受簡單的快樂
    木心說,以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樣一種簡單純粹的生活,是不少人的心之所向。用簡單的心境,過簡單的生活,人生更容易快樂。人越簡單純粹,越快樂。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一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光明坦白,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思想簡單純粹的人,的確比一般人更容易獲得快樂。
  • 性格決定命運,樂觀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性格,他的命運走向也大體能看出來。一個性格怪僻、悲觀內向的人,他的命運多半是平庸的。相反,一個性格開朗、樂觀向外的人,則容易把自己的人生過到輝煌的極致。 凡事多往好處去想的人,他的人生就會多很多的快樂,少去很多的憂愁。自古以來,成大事的人,總有一顆樂觀的心,總有一種把壞事變成好事的能力。
  • 為什麼樂觀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塑造大腦的樂觀迴路,就能引領孩子走向成功?您聽說過這樣一種觀點麼?建立幫助人變得樂觀的大腦迴路,就可以幫助大腦消除疲勞。要消解這種腦疲勞,促進成功的【勝負腦】似乎正是捷徑。如何才能正確抵禦大腦疲勞呢?最重要的,就是要開朗積極,樂在其中!不用擔心!大腦疲勞是完全可以有解決辦法的。林成之教授關於勝負腦的論述中,提出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性格要開朗。
  • 當今社會精神類和心理疾病增多,家長如何從小教出樂觀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我們經常疑惑,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卻很難感到快樂,更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呢?的確現在的很多孩子不但沒有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反而是厭學,悲觀,敏感,脆弱,有的孩子甚至出現了消極和極端的想法。面對這些,很多家長都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努力教導出樂觀,積極的孩子。樂觀的心態的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生的財富。
  • 心理學家:看上去樂觀的人,竟然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2014年英國一些專家針對523名喜劇演員、364名演員以及831位普通人進行了研究,最後對比發現,與平常人相比來看,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產生對人類的厭惡感,而且更容易患上精神類疾病,比如抑鬱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等。
  • 教會孩子自我激勵,擁有樂觀情緒的人更易成功
    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會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著成功,就會成功。更重要的是擁有樂觀情緒的人遇到難題會將它歸結於自己可以改變的事情,而不是他們束手無策的事情。因此,他們會更努力的改變現狀,爭取成功。
  • 心理學家:看上去樂觀的人,竟然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2014年英國一些專家針對523名喜劇演員、364名演員以及831位普通人進行了研究,最後對比發現,與平常人相比來看,喜劇演員更容易體驗快樂感覺的下降,更容易產生對人類的厭惡感,而且更容易患上精神類疾病,比如抑鬱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等。
  • 心理學家:「往往是這樣的人,更容易獲得快樂」
    獲得快樂,感到滿足,其實這些都可以稱之為「幸福感」。幸福感很模糊,如果用專業的說法來形容是:「一種愉悅的,讓人感到滿足的經驗。」一頓飯,一杯水,一句話,都能夠讓你獲得幸福感。第三點源於:人主動、自發性地感知幸福的能力。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感,其實最重要的一點與你的心態有關,也就是自發性感知幸福感的能力。如果你的心態始終樂觀,笑口常開,那麼你會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 究竟什麼人會更加具有創造力?成為富有創造力的人,應該如何做...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叫《創造力》。很多人認為,那些擁有創造力的科學家,畫家,其創作過程應該是極為痛苦的,所以當他們取得了一些成就的時候,我們會去欽佩,這些人的毅力竟會如此強大。雙性性格指的是,一個人同時具有侵略和合作、剛強和敏感、控制和順從的性格。說白了,這樣性格的人,他跟環境互動的方式是一般人的兩倍,因為具有兩種性格的優勢,所以他們的適應能力更強。
  • 能力和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及開發
    因此,現代教育要對學生進行能力、智力、創造力方面的素質訓練,讓學生在未來的天空裡展翅翱翔,創造性地發揮作用。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徵。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前者指進行各種活動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後者指從事某些專業性活動所必需的能力。人的各種能力是在素質的基礎上,在後天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 一個具有影響力或者成功的人,身上都有哪些特質和素質呢?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為什麼有的人長相併不出眾,卻總是吸引著眾多人的聚集,為什麼有的人地位並不高,但一開口總是讓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按著他的意思去做?答案非常的簡單,他們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影響力到底是什麼呢?影響力指的是用一種為別人所易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
  • 人格與創造力-天才,怪人與瘋子
    另外這類人大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雖然與父母的關係愉快友好,但並不特別親密。他們還很有可能頻繁的搬家。這種動蕩的生活使他們的個人建構系統比一般的孩子更複雜,同時也更具有適應的靈活性。興趣富有創造力的人在認知方面是靈活而有彈性的。
  • 心理學家:這3種性格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心理學家理察.威斯曼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外向的、放鬆地、開放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在感情中,都能夠比普通人更容易做好。一個人的性格不僅影響著一個人的圈子,更影響這個人的感情與工作。
  • 斯坦福顛覆傳統成功理論的心理課:會休息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必須人後受罪」。,就要做好眼前的所有事情,就要有堅定的目標與鐵一樣的原則,哪怕是以犧牲快樂為代價」。·賽帕拉女士結合多年研究,告訴你的如何快樂地成功的竅門。,暴跳如雷,傷害到你與你周圍人關係。,更容易莽撞,更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 X型人格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成功
    X型人則是指能夠從容應對未知挑戰,並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獲得成功的人。X型人的概念是「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而不是「只有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X型人則是指能夠從容應對未知挑戰,並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獲得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