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胃腸道的功能還沒有完全的發育好,這個時候單純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粉的餵養,就可以完全的滿足寶寶生長發育需求所需的能量和營養素了。
隨著寶寶月齡到不斷增大以及寶寶胃腸道功能的逐漸完善,等到寶寶6個月之後單純的奶或者是配方奶粉,就已經不能滿足寶寶身體生長發育的需求了,需要通過添加輔食來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逐漸的寶寶的主食由奶就過渡到了和大人一樣一日三餐為主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原因。
最近有很多寶媽都在問我:"嬰兒輔食添加需要注意什麼呢?」今天就詳細給大家來說一下。
1、寶媽要有足夠的耐心:第一次餵輔食時,有的寶寶可能會將食物吐出來,這並不代表他不喜歡新的食物,可能是因為寶寶還不熟悉它的味道,所以當您餵寶寶新的食物時,可能需要反覆數天,才會令他習慣新的口味。
2、創造愉快的進食氣氛:寶媽最好選擇在寶寶心情舒暢、放鬆的時候為他添加新食物,這樣更有利於進食,緊張的氣氛會破壞寶寶的食慾以及對進食的興趣。
3、了解寶寶的身體語言:在對寶寶添加輔食時,如果寶寶喜歡新的輔食,那麼他看到食物時會興奮得手舞足蹈,身體前傾並張開小嘴,相反,如果他不餓,或者他不喜歡新的食物,他就會閉上嘴巴,把頭轉開,甚至哭鬧,這點寶媽一定要注意,不要強求,硬往嘴裡喂。
4、避免食物過敏:這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對寶寶的健康以及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寶媽們千萬要注意觀察,當您開始為寶寶添加新的輔食時,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食物過敏現象。因此建議每次只添加少量、單一種類的食物,幾天後再添加另一種,這樣,如果寶寶有什麼不良反應,您就可以立即知道是哪種食物造成的了。
那了解完了注意事項,寶媽在添加輔食時有什麼方法、添加順序呢?
1、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種:首次添加輔食時,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等寶寶適應後,隔幾天再添加另一種,這樣萬一寶寶有過敏的反應,您就會知道是由哪種食物引起的了。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寶寶快速適應輔食,還能保證寶寶的健康以及安全問題。
2、輔食的質地由稀到稠: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較稀的輔食,有利於寶寶學會吞咽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輔食的黏稠度,有利於寶寶的胃腸道逐漸適應這些食物性狀的改變。
3、輔食的添加量由少到多:寶媽注意在開始添加輔食時只餵寶寶少量的新食物,約一小匙左右,等寶寶習慣了新食物後,再慢慢增加食物的量,不然寶寶太小容易引起積食,引發不必要的麻煩,隨著寶寶不斷的生長發育,他需要的食物量也會相應增多。
4、輔食的製作由細到粗:在給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為了防止寶寶發生吞咽困難或其他問題,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如米粉、土豆泥、豆腐、魚泥等,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逐漸增大輔食的顆粒,如蔬菜泥、肉泥等。
5、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時最好是在寶寶身體健康的時候進行,否則寶寶身體不適的信號會與寶寶對新食物過敏的症狀混雜在一起,不利於爸爸媽媽進行鑑別,新手寶媽一定要學會多觀察、多了解孩子。
添加輔食」對於寶寶而言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添加輔食前寶寶會給父母哪些信號?咱們可以判斷可以添加輔食了呢?
信號一:寶寶對成人的食物表現出興趣。成人吃飯的時候寶寶有「很想要」的表情。如果別人在他旁邊吃飯時他會感興趣,他可能還會來抓你的勺子,搶筷子。如果寶寶將手或玩具往嘴裡塞,說明他對吃飯有了興趣,這時你就可以開始學習如何給寶寶做輔食了。
信號二:能夠控制自己頭頸部,接受你餵的流質或半固體食物。當你的寶寶能控制頭部和上半身,能夠扶著或靠著坐,胸能挺起來,頭能豎起來,寶寶可以通過轉頭、前傾、後仰等來表示想吃或不想吃,這樣就不會發生強迫餵食的情況。
信號三:寶寶吃飽後能用轉動頭部、閉嘴、推開食物表示「不要」。很多父母都發現剛給寶寶餵輔食時,寶寶常常把剛餵進嘴裡的東西吐出來,認為是寶寶不愛吃。其實寶寶這種伸舌頭的表現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稱為「伸舌反射」,說明餵輔食還不到時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個月前後才會消失。如果在消失之前堅持餵輔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僅父母很有挫折感,讓寶寶也覺得不愉快,不利於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信號四:寶寶需要的奶量較大,每天達1000毫升以上。寶寶原來能一夜睡到天亮,現在卻經常半夜哭鬧,或者睡眠時間越來越短;每天母乳餵養次數增加到8-10次或餵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寶寶仍處於飢餓狀態,一會兒就哭,一會兒就想吃。當寶寶在6個月前後出現生長加速期時,是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
4~6個月是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機,至於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每個寶寶有所不同,寶媽們要仔細觀察寶寶傳遞給你的「開飯」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