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離子型COF用於快速、可重複、選擇性離子交換

2021-02-18 孔道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歡迎領域同行分享佳作、知識經驗、實驗技能,深入交流討論,擴大引用。文後可留言討論,也可加微信號POPs2016、邀請進微信群,直接與作者團隊探討。為提高效率及拉入合適的群,在添加微信號時請使用實名,註明教師/研究生身份、學校,如果是研究生,再請註明課題組。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問世以來,因其設計性強、結構穩定性高、結晶度高、可修飾性強等方面的優勢,一直受到多孔材料領域專家的青睞。然而,現今COF的研究大多限定在二維材料的研究上,主要是因為三維COF較難合成,結構較難解析等原因。但是三維COF具有更加豐富的孔道結構、高比表面積等優越性,理應擁有更加優良的探究價值和應用前景。

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成功設計合成出兩種新型離子型三維COF,同時該材料在二氧化碳捕捉和尺寸選擇性離子交換方面有著優異表現。

圖1. 結構設計與拓撲示意圖

 

如圖1所示,作者選用四(4-甲醯基苯基)甲烷(TFPM)與兩種自帶離子的鏈節(3,8-二氨基-5-甲基-6-苯基溴化菲啶翁鹽,DB和溴化-3,8-二氨基-5-乙基-6-苯基菲啶翁,EB)成功合成出兩種三維離子型COF (3D-ionicCOF-1和3D-ionic-COF-2)。結構擬合顯示,該結構為三重貫穿的金剛石拓撲結構,此現象可能是由鏈節自身所帶電荷的排斥力導致,致使從COF-320的九重貫穿降低為三重。如圖2、圖3所示,PXRD、SEM、TEM等數據表明該兩種共價有機框架材料材料具有較高的結晶度。

圖2. PXRD實驗、精修、模擬圖譜(a) 3D-ionicCOF-1, (b) 3D-ionicCOF-2。

 

圖3. 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4. (a, b)分別為3D-ionicCOF-1的SEM、TEM圖。(c, d)分別為3D-ionicCOF-2的SEM、TEM圖。

如圖5所示,在二氧化碳吸收方面,3D-ionicCOF-1在273和298 K條件下分別可以達到161和93 mg/g,3D-ionicCOF-2在298 K條件下分別可以達到133和76 mg/g。其吸收效果可以與當今最優秀的COFs媲美,如TpPa-1 (156 mg/g)、[HO2C]100%-H2P-COF(174 mg/g)、PyTTA-BFBImiCOF(177 mg/g)。

圖5. (a) 77 K時N2等溫吸附曲線。(b) 273、298 K時CO2等溫吸附曲線。

 

由於該材料自帶離子,很可能具有較好的離子交換能力。於是作者測試了MnO4–的移除能力。在溶有10 mg KMnO4的20 mL溶液中加入20 mg COF樣品,紫外光譜數據顯示,兩種材料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即可將體系中的近乎全部MnO4–移除。如圖6所示,該材料的離子交換能力遠高於之前報導的PVBTAH-ZIF-8和LDHs。測試後,將COF材料過濾後至於NaBr溶液中浸泡,過濾處理後重複上述實驗。PXRD、N2吸附、UV–vis等一系列數據顯示,該COF在5次循環體後仍具有很好的晶體結構和離子交換性能。在核工業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大量放射性陰離子(如Tc-99),該實驗可證明該材料在放射性陰離子交換方面有著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圖6. (a) 3D-ionicCOF-1對MnO4–的吸收情況。(b) 不同材料對MnO4–的吸收效率對比。(c) 3D-ionicCOF-1的重複利用探究。(d) 3D-ionicCOF-1的選擇性吸附情況。

離子交換材料在實驗和工業生產中被廣泛應用,然而選擇性離子交換材料卻並不多見。眾所周知,COF材料具有規整的孔道結構和較為一致的孔道大小。孔徑分布顯示,3D-ionicCOF-1主要集中在8.6 Å處,3D-ionicCOF-2主要集中在8.2 Å處。作者通過COF材料這一優越性,選擇了兩種不同尺寸大小的染料分子(MO,5.4 × 7.8 × 15.2 Å和MB,13.9 × 14.4 ×24.5 Å)作為模型進行試驗。如圖6所示,結果表明兩種COFs材料在大約20分鐘即可將尺寸較小MO分子移除,而對體積較大的MB分子基本沒有吸收作用。充分說明該材料在選擇性吸收方面具有優異的性能。

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課題組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新型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應用探究。在新型COF結構設計、藥物緩釋、催化、離子交換等領域都取得了較大突破。該工作不僅為離子交換領域提供了一類新材料,同時為三維COF的設計、合成提供了新思路,更重要的是為三維COF的應用化展現了更多可能。

該工作由該課題組李宗龍博士完成,成果於2017年11月份被JACS接受發表。

 

Communication


Three-Dimensional Ion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Rapid, Reversible, and Selective Ion Exchange

 

Zonglong Li,† Hui Li,† XinyuGuan,† Junjie Tang,† Yusran Yusran,† Zhan Li,† Ming Xue,† Qianrong Fang,*,† Yushan Yan,‡ Valentin Valtchev,*,†,∥ and Shilun Qiu*,†

 

†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organic Synthesis and Preparative Chemistr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P. R. China

‡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Center for Cataly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Delaware, Newark, Delaware 19716, United States

∥ Laboratoire Catalyse et Spectrochimie, ENSICAEN,UNICAEN, CNRS, Normandie Universite, 14050 Caen, France

 

J. Am. Chem. Soc. 2017, 139(47), 17771–17774

DOI: 10.1021/jacs.7b11283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28, 2017

【本文版權屬於孔道©,轉載請聯繫授權,請勿盜版!】

掃描二維碼,關注孔道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快速常溫常壓離子熱法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常溫常壓離子熱的方法合成一系列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命名為3D-IL-COFs。這種合成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能耗低、無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無添加劑、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離子液體經過簡單的過濾分離後可重複使用至少三次。
  • 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及交換原理
    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1) 高分子骨架 由交聯的高分子聚合物組成:(2)離子交換基團 它連在高分子骨架上,帶有可交換的離子(稱為反離子)的離子型官能團或帶有極性的非離子型官能團;(3)孔 它是在幹態和溼態的離子交換樹脂中都存在的高分子結構中的孔(凝膠孔)和高分子結構之間的孔(毛細孔)。
  • 離子交換樹脂
    軟化樹脂為凝膠型聚苯乙烯磺酸基陽離子交換樹脂,是特級高純度產品,符合美國FDA條款中第21條D3.25部分,具有較好的化學和物理穩定性,強度高,交換容量高,選擇性好,主要用於硬水軟化和除鹽工藝,特別適用於家用或工業飲用水製備、胺基酸的分離和提取、製藥、溼法冶金、電鍍廢水的處理等。
  • 離子交換樹脂基礎知識
    根據電荷中和原則,步驟 1 和步驟 5 同時發生,同樣步驟 2 和步驟 4 也同時發生,交換速度均相等。2 離子交換樹脂分類按樹脂骨架分類,離子交換樹脂可分為:聚苯乙烯型樹脂;聚丙烯酸型樹脂;酚醛型樹脂等。按離子交換樹脂聚合的化學反應可分為:共聚型樹脂;縮聚型樹脂。
  • 熱電學堂 離子交換樹脂詳解,很詳細!
    丙烯酸系樹脂能交換吸附大多數離子型色素,脫色容量大,而且吸附物較易洗脫,便於再生,在糖廠中可用作主要的脫色樹脂。苯乙烯系樹脂擅長吸附芳香族物質,善於吸附糖汁中的多酚類色素(包括帶負電的或不帶電的);但在再生時較難洗脫。因此,糖液先用丙烯酸樹脂進行粗脫色,再用苯乙烯樹脂進行精脫色,可充分發揮兩者的長處。樹脂的交聯度,即樹脂基體聚合時所用二乙烯苯的百分數,對樹脂的性質有很大影響。
  • 離子交換層析技術相關
    1 樹脂的選擇選擇離子交換樹脂的主要依據是被分離物質的性質和分離目的。最重要的一條是根據分離要求和分離環境保證分離目的物與主要雜質對樹脂的吸附力有足夠的差異。一般而言:酸性物質用陰離子交換劑分離,鹼性物質用陽離子交換劑分離,胺基酸、核苷酸、蛋白質等兩性電解質,可根據其pI值及離子化曲線來選擇。
  • 離子交換層析基本操作方法
    1 樹脂的選擇選擇離子交換樹脂的主要依據是被分離物質的性質和分離目的。最重要的一條是根據分離要求和分離環境保證分離目的物與主要雜質對樹脂的吸附力有足夠的差異。一般而言:酸性物質用陰離子交換劑分離,鹼性物質用陽離子交換劑分離,胺基酸、核苷酸、蛋白質等兩性電解質,可根據其pI值及離子化曲線來選擇。
  • 離子交換層析概述(二)
    接離子交換層析概述(一),今天和大家一起更深層次的了解離子交換層析
  • 離子交換層析概述(一)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了解下離子交換層析。       離子交換層析(IEX)基於特定pH下的淨電荷差異分離生物分子。蛋白電荷取決於可電離胺基酸側鏈基團的數量和類型。每個蛋白具有等電點(pI),即負電荷和正電荷的總數為零的pH。在低於蛋白pI的緩衝溶液中,蛋白帶正電並將結合陽離子交換樹脂的帶負電荷的官能團。
  • 離子交換層析的應用
    離子交換層析法是根據電荷特性分離生物分子的一種蛋白純化方法,由於該法操作簡易,解析度高且通量大,迅速成為蛋白質、多肽、核酸及大部分發酵產物分離純化的一種重要方法。本文介紹了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介質以及常見問題解析。
  • 除鎳離子交換樹脂法去除電鍍廢水中的鎳
    離子交換技術是現有含鎳廢水處理工藝的完美升級,因出水水質好,可回收有用物質,適用於處理濃度低而廢水量大的鍍鎳廢水等優點,得到廣泛應用。原理:離子交換樹脂是具有三維空間結構的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功能基可與水中的離子起交換反應。鍍鎳廢水中的Ni2+離子採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所用樹脂可以一般採用弱酸性陽樹脂,採用弱酸性陽樹脂交換時,通常將樹脂轉為Na型。
  • 關於離子交換樹脂不懂這些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水處理的!
    丙烯酸系樹脂能交換吸附大多數離子型色素,脫色容量大,而且吸附物較易洗脫,便於再生,在糖廠中可用作主要的脫色樹脂。苯乙烯系樹脂擅長吸附芳香族物質,善於吸附糖汁中的多酚類色素(包括帶負電的或不帶電的);但在再生時較難洗脫。因此,糖液先用丙烯酸樹脂進行粗脫色,再用苯乙烯樹脂進行精脫色,可充分發揮兩者的長處。樹脂的交聯度,即樹脂基體聚合時所用二乙烯苯的百分數,對樹脂的性質有很大影響。
  • 電容去離子技術讓「硬水」快速「服軟」
    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團隊,基於電容去離子技術發展了銅基普魯士藍(CuHCF)選擇性吸附電極,基於其獨特的晶體通道及特有的贗電容效應,該電極展現出高效的選擇性電吸附鈣離子能力
  • 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和應用
    構成離子交換劑的基礎介質通常為多孔珠形式,可以為蛋白質的吸附提供足夠大的表面積。固定於基礎介質上的的帶電配基可以帶正電荷也可以帶負電荷。為提高介質的結合容量,可將帶電荷的多聚體取代小分子配基植於介質上。無論電荷配基的分子大小,我們可以將分為陽離子交換劑和陰離子交換劑。陽離子交換劑帶負電荷,而陰離子交換劑帶正電荷。
  • 表面連接冠醚的布基球可模擬離子通道的選擇性運輸
    表面連接冠醚的布基球可模擬離子通道的選擇性運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5:54:05 西北工業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曾華強課題組通過表面連接冠醚的布基球(碳60)實現了對離子選擇性運輸過程的模擬
  • 你對離子色譜的抑制器真的了解嗎?抑制器最全分類及原理大全
    抑制器是離子色譜的關鍵部件之一,化學抑制型電導檢測法中,抑制反應是構成離子色譜的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重要因素,也是選擇分離柱和淋洗液時必需考慮的主要因素
  •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3:03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Lele Li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離子交換樹脂再生劑之軟水鹽的使用介紹
    軟水鹽,又名離子交換樹脂再生劑。其主要化學成分為氯化鈉(NaCl),含量在99.5%以上,一般形狀為球劑。軟水鹽 工業鹽軟化水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主要、最先進和最適宜的軟水處理技術是離子交換技術。軟水器所用的離子交換樹脂,通常為鈉離子交換樹脂。
  • 離子交換色譜的原理介紹和實際操作
    離子交換色譜是蛋白純化技術中常用的一種純化方法,其原理是指被分離物質所帶的電荷可與離子交換劑所帶的相反電荷結合,這種帶電分子與固定相之間的結合作用是可逆的,在改變pH 或者用逐漸增加離子強度的緩衝液洗脫時,離子交換劑上結合的物質可與洗脫液中的離子發生交換而被洗脫到溶液中。由於不同物質的電荷不同,其與離子交換劑的結合能力也不同,所以被洗脫到溶液中的順序也不同,從而被分離出來。
  • 請收好這份重金屬離子去除方法
    請收好這份重金屬離子去除方法,大家知道汙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怎麼去除嗎?今天就和普尼奧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重金屬離子去除的主要有三大類:物理法在不改變重金屬離子化學形態的情況下,吸附濃縮分離方法包括吸附法、溶劑提取法、離子交換法和膜分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