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國際詩歌周丨霍俊明:「活力」是成都詩歌群的標誌

2020-12-11 紅星新聞

今日(12月9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下簡稱「詩歌周」)主題訪談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對談會在成都新華賓館開啟。對《詩刊》社副主編霍俊明來說,這已是他第四次參加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接受紅星新聞專訪時,他表示,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成都堅持舉辦國際詩歌周,本身就具有象徵性。

紅星新聞:你覺得本屆國際詩歌周與前三屆相比,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霍俊明:區別就在於,今年是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舉辦的,還邀請了在中國的外國詩人參與,本屆詩歌周的主題也是圍繞著疫情開展,我覺得這個話題在今年和這次國際詩歌周來討論,具有現實意義,同時,也能解決相應的詩歌寫作的問題。所以我覺得本屆國際詩歌周在現實性、時效性、象徵性上,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紅星新聞:你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時代詩歌的寫作的關係是什麼?

霍俊明:我覺得在這種非常時期的文學和詩歌寫作,肯定對寫作者有額外的要求。實際上我們不管是談詩歌創作還是文學,首先有一個文學標準、詩歌標準的要求。反過來說,在這個期間,也還涉及到寫作者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問題,如果你能在非常時期用文學詩歌來表達,這本身就是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你的寫作需要有實質性內容,甚至能夠激起更多的共鳴,或者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產生影響。

霍俊明

紅星新聞:你如何看待成都的「詩意生活」?

霍俊明:我覺得成都的詩歌氛圍一直是挺好的,尤其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很多詩人流派運動、名刊等,都是從成都產生的,在當代中國詩人心目當中,成都肯定是不可取代的城市。同時,新世紀以來,成都的詩歌生態很好,舉辦了很多詩歌活動、創辦了很多重要的詩歌刊物、培養了很多年輕人。無論什麼年齡層,這裡的詩人身上都體現出了活力,我覺得寫詩必須要有活力,而活力來源於兩方面,一是詩歌需要有活力,包括創造力和創造性;二是從詩歌生態而言,詩歌交流、辦詩歌刊物、舉辦詩歌活動等也需要活力。所以「活力」是成都詩歌群的標誌。

紅星新聞: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舉辦了四屆,你覺得在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上,塑造中國詩歌品牌中,有什麼推動作用。

霍俊明:從這方面而言,成都做得非常好。實際上,早期城市建設更多是在建築、經濟意義上的建設,而現在,我們越來越注意到城市的文化形象。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舉辦,我認為對於成都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塑造和推廣的意義是不一般的。因為成都國際詩歌周是一個國際性的活動,在2018成都國際詩歌周中,我們開啟了成都與巴黎詩歌的雙城會,來自中、法、奧、德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詩人齊聚成都,開展主題交流,進行詩歌對話。後來很多法國詩人對成都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因為這個地方是一個綜合體,既有古代的詩聖杜甫,還有現代的熊貓文化、飲食文化、旅遊文化等,是一個具有國際化的城市。

紅星新聞:你對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未來有怎樣的期許?

霍俊明:首先希望能持續的舉辦,我覺得評價一個活動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要不斷的堅持下去,它會自然成為一個紀念碑;此外,我覺得詩歌周已經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比如說每一屆都會有一個主題,每個主題是聚焦式的,一屆屆堅持舉辦下來後,它便形成了立體式的、互相支撐的,甚至是往外發展的這樣的一個整體。最後,待疫情消除後,我覺得應該延續此前的一些活動,比如說每一屆選擇一個重點區域或國家,今後在面向世界的空間格局上,面積更廣,深度更深,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曾琦

編輯 李潔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
    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現場亮點不斷,精彩紛呈。從2017·天府詩韻、2018·成都與巴黎、2019·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再到今年的「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成都國際詩歌周一直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歡迎來自全世界的詩人朋友。
  • 《詩刊》社副主編、評論家霍俊明:成渝詩歌群善於關注城市化文化和...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日,《詩刊》社副主編、評論家霍俊明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上,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率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霍俊明最近看了許多小說和非虛構文本,他發現近年來,不少國際上的文學創作者都推出了《倫敦傳》《北京傳》等非虛構作品。他思考著:為什麼作家要通過非虛構作品關注城市?成渝雙城詩人關注城市,是否也屬於這種「文化現象」呢?
  • 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觀點①|要凸顯巴蜀詩人個性,不要被經濟圈圈住了
    成都國際詩歌周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曾潔用詩歌串聯天府與世界,讓世界品讀成都的詩篇。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如期而至。出於防控疫情需要,本屆國際詩歌周及時調整了議程,戶外採風活動取消。12月9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主題論壇在新華賓館舉行,來自國內外的詩人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討論新形勢下的成渝詩歌發展。其間,火花不斷。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60餘位中外詩人共赴「詩歌...
    60餘位詩人相聚成都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詩刊》社副主編、評論家霍俊明,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河南省詩歌協會副會長、詩人藍藍,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閻安等國內優秀詩人,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唐曦蘭(巴達列娃·阿娜斯塔西亞),巴西詩人永思源,哥倫比亞詩人李戈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成渝詩歌表達...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月,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受邀參加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他覺得非常親切:「我是四川人,以前在成都上學,目前的親人都在四川,情感上非常貼近。」在詩歌周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訪談活動中,康偉打開了話匣子,情感上的貼近,反倒讓他更加深入的思考:成渝詩歌表達,不能被經濟圈「圈」住。這個觀點獲得了在場不少嘉賓的欣賞和認同。康偉思考,其實作為一個傳媒人,發現當下國家有長三角、京津冀等多個經濟發展群,但唯獨成渝,能激發起「兩地詩歌表達」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文化符號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旨在展示「雙城記」與「同城化」的美好願景,今日(12月9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分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對談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林雪:成都是被文學照耀、洗禮的城市
    近日,成都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確診病例,今(9)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林雪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時來參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除了是對這座城市的的熱愛,更像是投身於一次抗疫的公共活動。林雪感慨,成都一直是被文學照耀、洗禮和積澱的城市,「我覺得不論是災難還是疫情,都不會撼動成都的生活,更不會影響這個城市的美麗。」「我一直很喜歡成都,每次來這裡都有特別的感受。」來過成都N次的林雪,已是第二次參加國際詩歌周了,在她看來,今年疫情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本屆國際詩歌周繞不開的話題,「那麼多詩人來到成都,這本身就是一個事件。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今晚開幕
    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2月9日報導詩歌是最美的語言,沒有國界。今晚,「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拉開帷幕。據了解,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指導,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據主辦方介紹,成都國際詩歌周今年已經第四屆了,每一屆詩歌周都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朋友,在這裡讀詩、創作,感受成都的詩歌底蘊和文化。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四川是中國詩歌的...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邊鈺 攝影 向宇12月9日下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新華賓館舉行首場詩歌朗誦會。來自內蒙古科爾沁的女詩人、科爾沁文聯主席布木布泰輾轉12個小時,終於在詩歌周開幕的前一晚23:00抵達成都,《成都,為什麼我的祝福先於我的腳步抵達》這是布木布泰在北京大興機場等待延誤了3個小時的飛機時為此次詩歌周特別創作的詩作。此行是布木布泰第一次來到成都,她對這裡的初印象來自趙雷的那首《成都》。
  • 當交響樂遇到詩歌!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城市音樂廳華麗開幕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張諶詩歌是一座城市最美的語言。9月6日晚,一場名為「詩歌·天府·世界」交響音樂詠頌會」,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恢弘上演,正式拉開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大幕。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由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主辦,五糧液集團、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共同承辦。活動以「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為主線,邀請中外近百名詩人齊聚成都,圍繞 「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開交流互動。
  • 成都國際詩歌周|外國詩人紛紛打call: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2020年成都國際詩歌周邀請到6位在中國教書或學習的外國詩人參加。對於本次活動,外國詩人一致予以高度評價,認為成都是一座詩意之城,成都國際詩歌周對於促進中外詩歌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
  • 2020年成都詩歌年度報告出爐:在危機中見證詩歌的溫暖與力量
    文/成都市作協詩歌專委會 (執筆人:李永才 銀蓮)2020年,是極不平常的一年,在這樣的非常時期,成都詩人又一次展示了詩歌的溫暖與力量。穿行於巴山蜀水,紮根於天府厚土的成都詩人,始終是中國詩歌的中堅力量,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生力軍。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哥倫比亞詩人李戈:全球化的世界中,漢語是詩歌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今日(12月10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分活動「疫情以來的人類世界與詩歌表達」主題討論活動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但是他認為,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在他與漢語普通話和睦相處之後,他認為漢語是詩歌。「不同的語言乍一看似乎使我們分裂,但事實並非如此:它們只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並使我們能夠理解宇宙中的共存。在這個時候,人類面臨著一個挑戰,必須迫使我們彼此和睦相處,並且要擁有比詩歌更有效的工具。」
  • 文壇名流雲集,趙曉夢詩歌分享會於成都東湖公園落幕
    現場嘉賓雲集   2017年3月18日下午,「一棵還鄉的接骨木——趙曉夢詩歌分享會」在成都域上和美藝術館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成都市作家協會、四川文藝出版社主辦,成都域上和美藝術館、88.2成都故事廣播、《草堂》詩刊、錦江區作家協會承辦。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即將啟幕
    成都歷來都和詩歌有著特殊的緣分,有很多偉大的詩人在這裡寫出了偉大的詩篇。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成都是中國新詩的重要發祥地,更是有著詩歌重鎮的美譽。成都國際詩歌周從2017年開始舉辦,每年都有100多位中外詩人參與。詩人們通過開幕式、創作採風、主題論壇、詠頌會,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感受了成都的詩歌底蘊和歷史文化,並為成都留下諸多詩篇,創造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 多位外國詩人匯聚成都國際詩歌周:遠道而來,詩歌連接著我們的心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12月9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上,不乏有哥倫比亞、美國、俄羅斯等外國詩人的身影。他8歲就曾來到成都,這裡對他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2009年,他幫助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協助工作,地震後不久就來到四川,感受著文化這些年來對這片土地的影響,如今他能在成都的書店買到自己母語西班牙語的書,覺得很親切。他謙虛地表示,雖然自己的寫詩的藝術高度無法和在座的詩人相比,但他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來學習、來交流,「我們從那麼遠的地方到這裡,詩歌讓我們的心,在一路上不斷靠近。」
  •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 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以詩歌的名義再次相聚,從成都,連結世界。作為歷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頭戲,12月9日晚,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在成都電視臺1號演播廳隆重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抒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唐力:成渝詩歌寫作,用「溫柔的方式」重新...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肖姍姍 攝影 向宇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兩場詩歌沙龍同時在新華賓館舉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沙龍上,來自川渝地區的熊焱、李海洲、凸凹、何房子、呂歷、阿庫烏霧、李龍炳、唐力、餘真、宋尾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詩歌月刊》主編李雲:成渝詩人要把...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9日,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論壇活動上表示,成渝詩人要把兩地地域性的東西寫好寫透,在詩歌作品中展現特質性最強的部分
  • ...國際詩歌周致辭|李舫:成都的魅力一定可以和詩人敏感的心靈共振...
    經過三年的發展,成都國際詩歌周今天已經成為中外詩人溝通心意、切磋詩藝的重要平臺,碰撞思想、文明互鑑的文化事件,為無數熱愛詩歌、葆有詩心的人們帶來一場又一場歡聚的盛會。同時,成都國際詩歌周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感悟到成都這座城市的歷史與今天、人文與自然、傳統與現代,以及由此形成的優雅、包容、時尚、和諧的城市氣質。在這裡,我相信成都的魅力一定可以和詩人敏感的心靈共振耦合,碰撞出繽紛的詩意和多彩的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