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患卵巢癌 最近又患乳腺癌 為什麼癌症總是偏愛她?

2020-12-25 紅網

紅網時刻6月4日訊(通訊員 馮芳 任鬥)來自湖南益陽的王女士可謂一個不幸接著一個不幸。原來,15年前的夏天,王女士才剛剛生完第二個孩子不久,卻意外地發現自己的肚子又明顯的大了起來,好像又懷上了孩子似的,可是,上月明明還有「大姨媽」的啊,於是,趕緊去當地醫院看了看,這B超檢查一看啊,滿肚子的腹水,可是這腹水又是如何來的呢?通過將腹水抽出來分析化驗及其它檢查,王女士是患上了卵巢癌。於是,經過化療,手術,再化療,王女士總算是平安地度過來了。

最近,她無意中摸到自己右側乳房上長了一個鴿蛋大小的腫塊,雖然還比較硬,但也算是光滑,有了上次患癌的經歷,王女士趕緊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求醫,找到腫瘤科主任唐三元,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唐三元推測,王女士可能是體內攜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才使得她獲得了癌症的青睞,先是患上了卵巢癌,接下來又患上了乳腺癌。

接下來還是需要化驗檢查證實的。首先,唐三元為其做了個乳腺腫塊的穿刺活檢,證明了是乳腺癌的判斷,是第二原發腫瘤,排除了卵巢癌轉移的可能,關鍵是通過對王女士進行基因檢測,發現她真的攜帶有這種基因突變,於是,總是被癌症青睞的原因找到了。

為什麼攜帶有BRCA1/2基因突變就容易發生二重癌呢?唐三元解釋,人體在從出生、成長走向衰老的過程中,總是有細胞在不斷的凋亡死去,這是一種正常的新陳代謝。但是也有少數細胞會受到各種攻擊比如說電離輻射等,導致細胞內的DNA損傷,因為正常細胞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因此不至於發生癌症;BACA基因就好比是人體的細胞修復工程師,她如果正常的話,機體是暫時不會發生癌症的,但是當BRAC基因一旦發生突變的話,那麼,她就能夠導致某些受到損傷的細胞,不能被修復,從而發生惡性腫瘤。換句話說,就是人體的這種自我修復的能力受到了損傷破壞,從而發生了癌變的!因為攜帶有這種致癌基因,所以才使得王女士先後患上了兩種惡性腫瘤,萬幸的是,幸虧發現及時,及時地將乳房的腫塊切掉,才使王女士避免了更加嚴重的後果的。

那麼,哪些癌症需要懷疑是不是攜帶有這種基因突變呢?唐三元進一步說,對於任何一個年輕的卵巢癌患者或者是乳腺癌患者,都有必要懷疑到攜帶有這種基因突變的可能,特別是如果她的一級親屬也患有乳腺癌或者是卵巢癌的話,更加有必要作這個基因檢測。因為,攜帶有這個基因的話,會使得卵巢癌或者是乳腺癌的發病年齡提前10年以上。所謂的一級親屬,指的是患者的媽媽,姨媽或者自己的同胞姐妹。

聽了唐三元的話,王女士回想起來,果然想起她自己有個姐姐也患有乳腺癌,原來可能是這個惡魔基因在體內的,我也讓她來測一測吧。

「絕大多數癌症是散發的,但是也有少數癌症是攜帶有某種特定基因突變而導致的,攜帶有這種基因的人,往往發病年齡偏早,而且容易發生二重癌。」唐三元說,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及時進行基因篩查,提早進行幹預,是有可能避免二重癌症發生的。

相關焦點

  • 吃避孕藥可降低患卵巢癌機率?—新聞—科學網
    在花一般的年紀裡,周西被查出卵巢癌。自信、美麗、對未來滿是憧憬的她,不得不面對生命終點可能過早來臨的事實。 都市白領面臨的工作、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作息飲食不規律的問題非常突出,日積月累的超負荷運轉給身體帶來了極大的損害,而當事人往往不自覺。當腫瘤已經長到拳頭大小的時候,周西還覺得是自己「最近胖了」,隨之而來的疼痛也只認為是以往的痛經,直到被送進急救室,才發現自己的卵巢長了腫瘤。
  • 體檢大數據:女性患乳腺癌概率增高,女人40歲後易患哪些癌症?
    乳腺癌,是對女性朋友們危害性較大的一種疾病,一旦出現,會給女性的身體帶來很大的危害。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會有120萬人患上乳腺癌,而其中會有50萬人死於疾病,這個數據完全能給女性敲響警鐘。尤其是女性超過40歲後,身體機能下降,出現各種慢性疾病的概率很高。
  • 乳腺癌偏愛的飲食壞習慣,醫生建議這樣吃,降低患乳腺癌危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近十年癌症發病率增加了60%,而乳腺癌逐趨年輕化近年佔癌症病人總數的80%,所以說乳腺癌已成為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一項社會問題,多數患者生理、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乳腺癌更偏愛什麼樣的人呢?生活中的哪些飲食壞習慣可以招惹乳腺癌!壞習慣一:膳食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的膳食與乳腺癌發生相關。
  • 77歲大爺患乳腺癌 男人患乳腺癌的信號
    很多人都認為乳腺癌是女性朋友的專屬癌症,其實男人也會患上乳腺癌。那麼你知道男性朋友應該如何避免癌症呢?下面就一起去看看男性預防乳腺癌的方法。  77歲大爺患乳腺癌  磐安一名77歲大爺,發現乳房有腫塊已兩年多,但一直沒重視,最近腫塊開始疼痛,他才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乳腺癌
  • 「癌症知多少」哪些人容易患卵巢癌?會有什麼症狀
    在中國,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卵巢癌的發病率較高,在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生,有卵巢癌家族史的人群發病率也很高。源自生殖細胞的卵巢癌多發於 20 歲以下的女性;源自上皮細胞的卵巢癌通常發生於 40 歲以上的女性,且這種類型的卵巢癌所佔比例為 90%。
  • PLoS ONE:FMR1基因突變篩選有望更便宜和更容易檢測卵巢癌和乳腺癌...
    2012年9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員開展一項基因突變研究,這些突變提高婦女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機率。他們的研究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更便宜和更容易的方法來篩選乳腺癌和卵巢癌。此外,這些令人吃驚的研究發現可能也解釋著攜帶這些乳腺癌突變的人胚胎如何能夠存活下來。相關研究於近期刊登在PLoS ONE期刊上。已知婦女的乳腺癌和卵巢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BRCA1/2)能夠被用來預測她們患上這兩種癌症的風險。當基因BRCA1/2沒有發生突變時,她們在一生當中患上乳腺癌的機率是12%,患上卵巢癌的機率是1.4%。
  • 39歲國家話劇院演員因卵巢癌病逝,女性高發癌症有哪些?
    戲劇人李唫回憶,很多年前,就聽說李楠身體不好,自己勸她重視,她卻說,「在北京,我這個歲數的女人,沒成家還在租房住,重點還是要工作的。」 去年8月,李楠被查出卵巢囊腫病變,當時李楠正在參加話劇演出,因為捨不得放棄機會,而且手術費也很高昂,李楠沒有及時得到治療。而春節時李楠已經被查出了卵巢癌晚期,最終不幸病逝。
  • 宋美齡患乳腺癌,如何戰勝癌症長壽到106歲?可能與「它」有關
    其實宋家三姐妹都患過癌症,但是最後只有宋美齡戰勝了癌症。宋美齡在40歲的時候就患上了乳腺癌,最後卻長壽到了106歲。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天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宋美齡患乳腺癌,如何戰勝癌症長壽到106歲?可能與「它」有關。
  • 患癌症了,是我的錯嗎?
    作家方悄悄發現自己患癌症了。在公眾號連載的小說只寫到一半,辭職後的事業也剛起步,她心想:為什麼生病的是自己?可疾病不給人反應的時間,它緩慢而悄無聲息地侵蝕患者的身體,一刻不停地擴張猙獰兇狠的腫塊。每一個捲入其中的人,都必須賭上一切,被迫應戰。方悄悄開始了在家和醫院之間奔波的日子,預約醫生、檢查、會診、化療。
  • 36歲晚孕準媽媽患乳腺癌,保命還是保胎?
    一系列的檢查結果顯示,樓女士患上了「浸潤性乳腺癌伴腋窩淋巴結轉移」!乳腺癌?還轉移了?!醫生建議她先做新輔助化療再手術。「化療?那肚子裡的寶寶怎麼辦?」這是樓女士聽到噩耗時想到的第一個問題。,自己患了乳腺癌,肚子裡的寶寶也許會是自己唯一的寶寶。
  • 確診乳腺癌,她總想「還能活多久」
    重設人生,她用攝影充實抗癌生活患了癌症,那時她也心生恐慌,想著自己還能活多久;然而,拿上相機,現在她覺得人生的價值得到提升。今年58歲的熊建良是一位退休醫生,被確診患有乳腺癌還是2002年初的事情。當時,她還是市人民醫院體檢科科長。「在十年的抗癌生活中,我覺得好心態就是良方。」熊建良說。
  • 乳腺癌臨床研究15年報告 女人一生患乳腺癌的機率為1/8-1/7
    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發布《乳腺癌臨床研究15年的演變》,可以說這是我省15年來乳腺癌診療的「縮影」。  邵逸夫醫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由腫瘤外科牽頭,腫瘤外科副主任趙文和主任醫師說:「乳腺癌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公元前2800年就有。世界上文獻記錄的第一例惡性腫瘤就是乳腺癌。
  • 同患乳腺癌,有人活十年以上,有人卻很快「不行」!醫生說出原因
    「我今年正好70周歲,在2006年查出自己罹患乳腺癌,到現在為止已經第14年了,距離我手術以後第二年的復發轉移到治療,已經10多年,我現在情況還是很好的。」李阿姨在14年前確診後就被冠以「乳腺癌患者」的帽子,而自從患上這一疾病,她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無人知曉,只知道按照醫生的指示乖乖配合治療。
  • 剛滿20歲她怎麼就患了宮頸癌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市腫瘤防治辦公室獲悉,宮頸癌已成為僅次於乳腺癌的女性健康第二大殺手。據了解,我市宮頸癌發病率已達到萬分之三,其中20%患者不到30歲。   幾天前,曾出演海巖劇演員的宋汶霏因宮頸癌去世,年僅27歲。
  • 乳腺癌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科普 乳腺癌 為什麼需要腫瘤基因檢測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症,2015年約有27萬新增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七位,2015年有近7萬人死於乳腺癌;發病率呈連續上升趨勢,增長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 這8種癌症要先排除
    而她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醫生檢測出她帶有一個BRCA1基因。這是一個會增加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這兩種癌症風險的基因。而她的媽媽也曾經和癌症對抗了近10年。基因甚至影響到一個人更容易患什麼疾病,其中包括癌症。各種基因對環境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在環境因素作用下,敏感基因型容易誘發某些疾病。這種與疾病發生有關的基因叫疾病易感基因。癌症的遺傳通常是癌症的「易感性」,而不是一定會得癌。就像朱莉有BRCA1基因,所以她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乳腺癌、卵巢癌,且患癌症時間也可能比一般人來得更早。
  • 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吃什麼食物好?
    有遺傳性乳腺癌傾向的家族中,乳腺癌患者或其一、二級血親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卵巢癌患者,則此家族屬於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家族。20世紀50年代首次出現家族性卵巢癌的文獻報導,Lynch等於1972年首次描述了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並於1992年定義了3種明確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①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直腸癌症候群(即LynchⅡ型)。②遺傳位點特異性卵巢癌症候群。
  • 如何正確檢查是否患乳腺癌?
    如何正確檢查是否患乳腺癌? 原標題:   近年來,乳腺癌在我國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二位的疾病,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一位,嚴重威脅女性健康。不過,早期乳腺癌的治癒率是非常高的。
  • 什麼人更容易患癌症?
    偏吃肉食者有研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人,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月只吃幾次少量肉食者高2.5倍;患胰腺癌的危險性也隨食入肉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偏食肉者也更容易肥胖,肥胖女性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2倍。腰部以上特別肥胖的女性患乳癌的可能性高出正常人的4-6倍。所以,體重超標30%以上的人,也是罹患癌症的危險人群。
  • 女人注意:每天喝「它」,你更容易患上乳腺癌,但不是豆漿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女性當中,乳腺癌新發病例在28萬人左右,如果加上未確診的患者人數,乳腺癌患者人數將近30萬人,位列我國女性腫瘤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