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5歲母親坦言:幫子女帶娃,要學會及時退出他們的生活

2020-10-24 華貴禪心

01、

天下父母都是全身心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而已。有的父母喜歡事無大小的包攬,有的父母則從孩子小時候就教會了孩子要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

記得女兒在小的時候就調侃我,她說我是勤快媽媽養出來的懶閨女;而她卻是懶媽媽養出來的勤快閨女。總之就是我在她姥姥那裡是懶閨女,在自己女兒跟前是懶媽媽。

其實,也不全是這樣的,母親喜歡不論什麼事情都給我們做好,尤其是在吃飯上,不論她做什麼吃的,都要留一些給我們,而我有現成的就不會做飯了,成了懶閨女和懶媽媽了。

而在養育閨女的過程裡,我學會了逐漸對女兒放手,把很多屬於她自己的事情,讓她自己去做主,自己去選擇,而我只是給予一些建議和支持。

我身邊很多退休後的姐姐去子女家幫忙帶娃,起初的意願是好的,在年輕人需要的時候,作為老人也退休了,身體還不錯,能幫就多幫幫。

可把孫輩帶大了,就該及時的退出年輕人的生活,讓他們自主的過自己的小日子,也要讓他們體會為人父母的艱辛和不易,千萬不要過度的幹預,幹涉,插手年輕人的生活。

也許,老人覺得自己是全身心的付出自己的愛,卻得不到年輕人的感謝和感恩,反而時常被嫌棄,甚至產生矛盾和家庭不和。

02、傾訴人:65歲的周阿姨

我今年65歲了,早年喪偶,獨自帶大了兒子,對兒子的依賴心理很重。尤其是兒子剛結婚的那會,心理還有些接受不了,兒子就這樣跟我分開了,他還會在乎我這個媽嗎?

有時候這樣的心理會讓我自己非常的難受,可我總不能看著兒子在我和兒媳之間為難的,所以,我就讓自己儘量的多做事,來分散自己對兒子的依賴心理。

在我55歲退休那年,孫子出生了,我感覺一下子又復活了,我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孫子身上。可我這樣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忘記了兒媳才是孫子的親生母親。

生活就是這樣,小夫妻之間的生活裡,加上我的存在,時不時的就會因為各自的意見,立場,經驗的不同,跟兒媳之間會有小矛盾產生。

我本就是個內向型的人,有心事也總是自己在心裡瞎琢磨,有時跟兒媳說幾句,兒媳早就不記得了,而我自己還過不去,有時也會在兒子面前嘮叨幾句。

兒子體諒我的不易,會經常的安慰和勸慰我,可時間長了,兒子的壓力也很大。有時候,我聽到兒子跟兒媳因為我小聲吵架,我也很自責,就告訴自己以後不要這樣。

有段時間,兒媳的母親想來帶孩子,兒子就讓我先回自己家裡休息一段時間。最初的時候,我的心裡還不舒服,覺得是兒媳嫌棄我帶孫子不好,後來,我才慢慢的覺得不是,是自己的觀念要改改的。

兒子兒媳過自己的小日子,雖然有些艱難,但他們之間會很好的處理,如果加上我在其間會讓兒子為難,多幫我說兒媳吧,兒媳不開心;多哄著兒媳吧,又怕做母親的不開心。

我自己獨居的時候,反思了自己在兒子家發生的事情,我覺得是我這個做婆婆的不太理解年輕人的思想和生活,是我對兒子的依賴還太重,沒有學會放手,放下。

我在自己的家裡獨居生活,遠離了兒子兒媳,可內心還是惦記著他們。但我沒有每天電話視頻的問他們的情況,而是給自己找了很多事情做。

我每天早晨跟著社區的姐妹一起去廣場公園裡鍛鍊,打打太極拳,然後去散散步,在一起閒聊到快中午的時候回家做飯,午睡。

下午的時間就是讓自己多看會書,喝會茶,看看電視劇,或者就出去跟朋友們一起逛公園。反正讓自己有事情可做,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兒子一家身上。

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兒子兒媳跟我視頻的時候,我們之間的關係反而比在一起生活還親的。也許這就是近臭遠香吧。

親家從兒子家回去了,我又去兒子家繼續我的工作。這次我跟以前不一樣了,因為我已經想明白了,我的未來要靠自己,不能依賴兒子,要學會逐漸放手對兒子的依靠。

兒媳再說怎麼帶孩子的時候,我也不再跟她說我的經驗了,兒媳怎麼說,我怎麼做。如果我沒有做到兒媳滿意的,我就立刻改了。

兒子兒媳發現了我的變化,都說我現在的心態好了,用心甘情願的付出心態,過隨遇而安的生活。也許,這才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最好的相處吧。

我在兒子家把孫子帶到了6歲,我跟兒子兒媳說,孫子快上學了,你們的工作也穩定了,我想回自己的家過幾年養老的日子。如果你們再有需要,我可以再回來幫你們一段時間。

我想在自己能夠自理的時候,一個人獨自居住,這樣對於我們之間的關係相處會更好。當時,兒子還說我想多了,跟他們一起居住沒那麼多事。

這就是男人與女人的想法不同,其實,那個女人不願意過自己的生活呢?我是這樣過來的,兒媳也會是這樣想的。

就這樣,我把孫子帶大,及時退出了兒子兒媳的生活。雖然我是一個人,但我也要把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精彩漂亮。

現在我的身體還算不錯,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那就放下對兒子的依賴吧。過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學會享受生活,雖寂寞孤獨,可這是人生常態。學會了享受寂寞孤獨,也就學會了真正的享受。

父母幫忙帶娃到了一定時候,請及時退出子女的生活,這樣做有三個優點:

首先是讓自己的兒子在婆媳之間不容易陷入兩難境地。這樣做的好處是更有利於家庭的和睦,兒子兒媳生活的開心快樂,我們做老人的心不也舒暢的嗎?

其次是老人對子女的生活放手,反而更容易讓親情融合。那些在子女生活裡管的太多的父母,雖然是真心真意的為子女付出,可有時候也確實妨礙了人家小兩口自己的日子,反而效果不好。

最後就是老人回自己的家裡單獨生活,這能讓自己的老年過得更為舒暢和舒心。養兒防老的時代過去了,真正的養老還是要靠咱們自己,多鍛鍊身體,多存下些養老錢,放平和心態,過屬於自己的老年生活。這樣做才是新時代的時尚老人,您說呢?

END

  •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平安順遂!
  • 作者簡介:華貴禪心,熱愛生活的退休女人,左手練太極,右手寫文字,享受快樂餘生!

相關焦點

  • 一位63歲母親自述:幫子女帶孩子,要學會及時退出他們的生活
    但是幫孩子把孫子或者是孫女帶大了,老人應該退出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的生活,也讓他們經歷一下成為父母的艱辛和困難,養活一個孩子有多不容易。如果你不及時推出孩子的家庭,時間長了會被嫌棄,甚至影響到孩子的婚姻。
  • 一位62歲母親感悟:幫子女帶娃,要學會把握時機退出他們的生活
    雖然捨不得和孩子分開,可孩子畢竟有他自己的生活。住我隔壁的何姐,她是個單親媽媽,她現在是一個人住,何姐以前也是捨不得和孩子分開住,可是沒辦法,畢竟何姐和她的兒子生活習慣不同。另外,在一起也容易和她的兒媳婦產生矛盾,可現在不同了,她感悟到:幫子女帶娃,要學會把握時機退出他們的生活。
  • 65歲母親說出心聲:幫子女帶孩子,要學會適時撤退,再幫傷感情
    老人帶娃可行,但是帶娃的時間大家要引起注意,以免影響親子關係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幫子女帶孩子,要學會適時「撤退」!,保持距離感,及時撤退真的很重要三歲之前,老人可以多幫帶孩子三歲之前的寶寶,極度缺乏自理能力,如果這個階段父母真的沒有時間帶孩子,可以讓老人幫忙。
  • 幫子女帶娃最多一年,不及時「退出」的會傷了「親情」,別不聽勸
    「中國式父母」會過分在意,自己老了之後還是否「有用」這個問題,只要子女需要,就會毫無怨言地把自己的晚年生活奉獻出來,通過帶娃來實現自我價值。奶奶帶娃太無知,一根棒棒糖點燃矛盾:婆婆委屈兒媳生氣周末帶孩子去兒童樂園玩的時候,看到有個年邁的奶奶,帶著1歲多的孫子也在旁邊,孩子年齡相近,就在一起玩。
  • 幫子女帶孩子,到這個年齡就該「退出」了,再幫下去傷「感情」
    文/茉莉媽咪育兒經(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中國式家庭中很多年輕父母養娃,都把孩子交給了老人來帶,這種家庭在我們身邊十分常見。老人們也會經常吐槽自己的帶娃壓力,可即便如此依舊會礙於「幫孩子」或是「愛孩子」的心理,堅持下去。
  • 65歲姥姥的心酸:「要是有人幫女兒帶娃,我一定不去她家了」
    ,有些寶媽如果自己在照顧家人與生活之間手忙腳亂的情況下,乾脆就求助於自己的母親,畢竟自己的親媽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但是如果親媽與女兒之間不好好相處的話,也會有很多的問題產生。:「只要有人幫女兒帶娃,我一定不去她家」趙阿姨的女兒剛生完2胎,最近趙阿姨也是紅光滿面,鄰居見到趙阿姨總是一副笑臉,由於女兒還要做月子老大已經上了小學,沒有人接送,索性趙阿姨就去幫助女兒照顧家庭。
  • 「我媽65歲,得了抑鬱症,原因是幫我帶孩子」
    沒有了哄孩子的靠山,閨蜜無奈向單位請了假親自帶娃。 說到這,閨蜜發來一個哭的表情。 同樣作為一個母親,我十分能理解閨蜜的心情: 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疏忽使孩子受到驚嚇而感到自責; 一方面是因為60多歲的婆婆不顧自身安危挺身救孫子,她又感激又後怕。
  • 「別幫女兒帶娃」,一位姥姥給出的忠告很真實,並非重男輕女
    老人幫年輕人帶娃成為了一種常態,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為了生活而奔波根本沒有時間去照顧孩子。隨之又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年輕的父母們擔心孩子接受老人老舊教育觀念的影響,又或者是擔心老人身體不夠硬朗,帶娃會比較吃力等等諸多原因。
  • 那些不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過得如何?3種結局現實又戳心
    一位寶媽說:「我每天都被孩子纏得脫不開身,已經小半年沒去逛過商場了,可我婆婆倒好,整天躲在家裡享清閒,從來不說過來幫我一把。」另一位也深有同感:「我家婆婆也是,不幫忙帶娃也就算了,連紅包都不知道發一個,我現在也想通了,她現在不幫我帶娃,以後我也不會給她養老!」
  • 聰明母親的真心話:學會得體退出兒子的生活,是媽媽的必備功課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身為母親的恨不得能夠時刻陪伴在孩子身旁,給孩子最細心體貼的照顧。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他們對母親的依賴也會隨之減少,甚至需要脫離母親去開始自己嶄新的人生階段。:無論何時,要得體及時地退出兒子的生活蔣阿姨只生了一個兒子,從兒子出生開始,蔣阿姨的生活重心便全部都向兒子傾斜。
  • 幫子女帶娃超過特定年齡,老人就該退出了,越晚矛盾越多
    如果孩子從小就和媽媽一起生活,避免縱容和寵溺,孩子就不會如此無禮。2、缺乏及時有效的早教我們經常能看到,部分從小被長輩帶大的小孩,可能一整天都在看電視。而三周歲左右是孩子智力開發的高速期,本應當進行合理的智力培養。部分長輩思想過於老套也缺乏早教意識。孩子喜歡看電視就任由寶寶看一整天的電視。
  • 經常幫子女帶娃的老人,他們的晚年幸福嗎?這三種結局讓人很心酸
    很多老人可能是剛退休或者又馬上退休的樣子,空閒時間是比較充分,而且老人帶孩子這方面的經驗比新晉寶爸寶媽們要豐富的多,所以很多老人也特別喜歡和樂意來幫子女帶孩子,雖說隔代親,但是在帶孩子都過程中和年輕人的觀念總會有不同,有一些落後的思想並不適合教育孩子,漸漸的有了家庭矛盾。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他們卻躺著玩手機
    老人幫子女帶娃,他們卻躺著玩手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孫子我不要了」!老人幫子女帶娃,他們卻躺著玩手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多數年輕人生了孩子後繼續為生活打拼,不得不將娃交由老人來帶,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
  • 幫女兒帶娃三年卻換來無情一巴掌,老人感慨: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娃
    寶寶出生後,小雨就想讓自己媽媽來幫著帶孩子,但是小病不斷、經常吃藥的母親,怕女兒一個人累著,就算身體不舒服也要堅持來幫女兒帶娃。媽媽理解女兒工作的辛苦,女兒也要理解媽媽幫自己帶娃的不易。為什麼多數老人不願給女兒帶娃?
  • 幫兒子帶娃還是幫女兒帶娃,差別一目了然?三個案例剖析老人心聲
    幫女兒帶娃這隊認為:幫女兒帶娃,女兒女婿不會認為你幫忙帶孩子是分內的事情,他們更懂得感恩,有時候帶孩子還有工資拿,逢年過節就送禮物,有什麼帶娃上的問題,也更好溝通。幫兒子帶娃,很容易就和兒媳婦鬧矛盾,弄得最後兒子也怨我。幫兒子帶娃這隊認為:幫兒子把娃帶好了,兒子兒媳能輕鬆一些,家裡的爭吵也能少點,好好照顧兒媳婦,他們以後養老也更盡心。
  • 要不要隔代帶娃,老人帶娃矛盾多?子女做到這五件事,家庭更和諧
    一部分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他們想減輕子女們的負擔,他們覺得只要自己還能動,多幫子女一點忙,自己累不累都無所謂也有一部分老人表示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不想付出了不落好,通常這部分老人會多少被說老人「自私」。無論老人願意還是不願意幫忙帶孩子,你要明白老人帶孩子不是他的「義務」,也沒有哪條法律規定必須幫子女帶娃,誰都不能「道德綁架」。
  • 母親拒絕幫女兒帶小孩!一位女兒的感悟,卻震驚了所有父母!
    這是一位年輕女兒寫下的感悟,但是卻震驚了所有父母!我的父母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我的父母為我做過很多事,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們拒絕幫我帶小孩。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溺愛程度幾乎令人髮指。恐懼承擔一個母親應該承擔的責任,恐懼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母嗎?你在抱怨什麼?父母沒有任何幫你帶孩子的義務,他們付出一生從未想過索取,你卻對他們今生唯一一次為自己而做的決定記了大過。那個從未思考過如何奉獻的你,才是世界上最自私的人啊。
  • 「別幫女兒帶娃」,姥姥帶娃很後悔,原因很現實:費力不討好
    ,對於年輕父母來說,帶娃的壓力小了不少。對於老人來說,看孩子過的輕鬆幸福自己也開心,但與子女相處難免產生矛盾,有時也有說不出的心酸。一位姥姥的忠告:別幫女兒帶娃,費力不討好隔壁單元的婷婷是個事業小有成就的年輕媽媽,但平時工作忙碌,在和母親商量之後,母親決定幫她帶孩子。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當今社會年輕人的壓力普遍較大,老一輩父母們為了幫子女們分擔壓力,本到了該享受生活的年齡卻又不得不站出來幫子女帶娃。主動出力還好說,對自己的人生還有所追求不願幫忙帶娃的,或者身體原因不能帶娃的,往往會被推向比較尷尬的境地,「你不幫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的說法甚至都曾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